老者咳嗽两声,清了清嗓子道:“那是商朝末期,商纣王残暴,周武王伐纣,姜子牙手下大将哪吒出世。因得罪龙王,遂割肉刻骨还父。他的师傅世祖天尊得知这一消息,即派仙鹤前去搭救。”
二郎神心想,我是神仙,这些事情我都清楚,遂问道:“这些事情,你也知道?”
老者点了点头道:“知道!因昆仑山上,有一棵柘桑树,长得果子象核桃大,特别好吃。仙鹤馋嘴好吃,前去吃了一会柘桑果。由于事情紧急,嘴里的核楜未曾吐出,即赶紧去救哪吒。
仙鹤飞了一段,才把核楜吐掉,正好落在丘地村沟旁,一颗核楜发了芽,从此这里就有了柘桑树。当时的柘桑树开花结果,果子又大又好吃,核楜种在地下可再长树。木质中心为黄色,质坚而至密,是贵重木材。
只因仙鹤嘴馋,吃了一会柘桑果,耽误了时间,飞到时哪仛已经身亡,晚了一步。只好把哪咤的魂魄带了回去。
世祖天尊得知仙鹤因吃柘桑果而误事,为了杜绝类似的事情发生,即对柘桑树采取了措施,把柘桑树变为只长花,花就是果,核也种不出了。为了不让柘桑树绝种,从此改为根生。世祖天尊又使法把柘桑树上,长出好多好长的刺来,是为了不让仙鹤在树上落脚。”
二郎神道:“老先生讲的有声有色,好像在跟前一样。”
老先生听到夸奖更来劲了:“再说;丘地村庄因仙鹤吐核落下一颗柘桑,从此柘桑树在这里生根繁殖,因为是根生,繁殖很快。越来越多。
到了秦朝,秦始皇修筑长城,各个村庄也相继修起了城墙,丘地村庄也不甘落后,筑起了寨墙,寨墙外挖成了深沟,那时叫海子或护城河。护城河的周围因挖寨沟,把柘桑树的根挖断,一节节到处甩的都是。由于柘桑根生每一节都发芽了,长成柘桑树。不几年满沟都是,这样人们把满是柘桑树的沟,叫做柘沟。
二郞神笑着道:“老先生讲的真好,前千年都能扯上。”
老者越讲越来劲,他一边走一边讲:“又过了几年,柘桑树在沟内长不下了,就往村庄发展,简直成了灾害。连房子里都钻出柘桑树。一时间全村到处都是柘桑树。人们把满村柘桑树的村庄,叫成柘桑村。
秦皇始统一了中国,李斯变法把柘桑村设置为县,叫柘桑县。因桑和丧同音不吉利,就去掉桑叫柘县。
从此柘县人口越发展越多,逐渐达到城市人口,直到隋开皇十六年,就把柘县中间,加了个‘城’字,即成为后来的柘城县。”
二郞神再次夸奖老先生:“知道的还真不少的。”
老者停了脚步,他望了望一直朝外观看的二郞神,继续讲:“经过晋、唐、宋、元、到了明朝后期,嘉靖二十一年,柘城始终是一个农业县城,城内居民kao种地为生,因有一霸主,霸占着城周围的所有土地,他还组织了一帮恶棍,到处逼债抢粮,不知逼死多少人。
情况反映到天庭,玉帝问:“是哪里?”
二郎神讲:“是柘县。”
玉帝没听清楚,说整治这帮恶人,要“柘”县。同意二郎的意见。派二郎神到下界,整治这帮恶人去“柘”县。二郎神尊照圣旨,到下界把这帮恶人“柘”了下去。”
二郎神高兴的拍着手道:“好!好!另有其说。不过二郎柘恶霸的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好象在跟前一样。”
“这事情哪个不晓得,二郎神在我们这里名气可大了。”老者的一番话,二郎神听了高兴的只咧嘴。更感到柘县的亲切,人杰地灵,热情和善。心想,八仙女就下到这里了,再不往别处跑了,进城找一户好人家即算完成任务。
二郎神笑了笑,有心无意的向老者讲:“我看二郎神把好好的县城‘柘’下去,老白姓没骂他,即感到愧疚,不要再夸他了,让他做点好事,功过相低吧!”
“‘柘’下去县城,那是对付恶霸。”老者答。
“里边一定还有老百姓,哪能分那么清呢。”二郎神道。
老者答:“已经过去的事了,不要再提它!你知道吗?现在新城正好与老城相反,住着一位大善人。
因此。柘县人口发展很快。这不,我们也是刚刚迁来,有好多困难,找善人帮忙解决一下。”
两个说着聊着,不知不觉已经来到柘县南关,大善人姓张。
老者找到张善人说明来意。善人把老人所讲的问题一个个解决,有的还安排人去办理。这些,二郎神都看在眼里,想到心里。
“我是来找好人家为八仙女落脚的,看来就是这一家了……”
二郎神正在自言自语的说着,抬头见一妇人挺着大肚子,即向前打听,竟然是张善人的夫人。
张善人已有两个儿子,现在很想要一个女儿。二郎神心想,咋这么巧,赶紧返回天庭向王母娘娘秉报。
王母娘娘闻听,心中大喜,遂征求一下玉帝的意见,玉帝点头表示同意。即安排在某一天夜里,欢送八仙女拖胎换骨到下界落脚!
在一个漆黑的深夜,无边的黑暗,无边的寂静,忽然天空中,那道黑色的布幔拉开了一条逢,像明晃晃的刀口在这布幔上划过。
闪电刚刚消逝,乌云笼罩下的县城南关,张善人家的房屋,在一阵剧烈的震动下战栗起来,一声炸雷,仿佛把大地劈开,随着一道白光穿过屋顶,紧接着传来了“哇啊!哇啊!”的哭叫声……
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生命来到世间。
张善人家中喜得千金,高兴的迎接着周围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
“恭贺张善人,事随人意,喜得千金。”
小千金出生后八个月会走路,一岁多一点会说话。她和其她女孩不一样,乖巧伶俐,天真活泼,十分可爱,有着一个逗人的小嘴巴,爱唱、爱跳、爱说、爱笑。因她活泼好玩,周围的人都爱逗她。到了四、五岁,家里为她一人请来老师。学习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琴棋书画等。
小千金十分精明,过目不忘,老师前面讲一遍,她能一字不错的背颂下来。老师特别喜欢她。
到了十四、五岁已出落得婷婷玉立,杨柳细腰,樱桃小口,浓眉大眼,柳叶弯眉,长得好似一朵刚出水的芙蓉。因长的漂亮,取名仙子,正好大善人也姓张,她即叫张仙子,因她爱花又叫花仙子。
这时的花仙子小姐,正值豆蔻年华,琴棋书画已达,无所不精,特别是诗词出口成章,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在附近已是一位响当当地出类拔萃的才女。
到了舞象徘徊的年龄,出落地如花似玉,小鸟依人,因她才貌出众,附近求婚的小伙子成群结队……
欲知后事
请看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