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60年

第84节: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关于企业体制与管理的研讨(1)

字体:16+-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关于企业体制与管理的研讨

改革开放前这方面的研讨还是比较多的,现择其要者进行评述。

一、关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问题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没有多少经营管理权的。这种情况引起一些经济学家的怀疑。高尚全发表文章提出,经过他实地调查,认为企业自主权过小,主管机关集权过多、过细存在许多弊端:一是给国家造成很大的人力、财力浪费。不仅造成企业来京办事人员多、中央对企业的统计报表多,还层层扩大组织机构,增加人员编制。二是限制了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潜力不能充分发挥。三是助长中央机关的官僚主义、文牍主义和事务主义。

参见高尚全《企业要有一定的自主权》,《人民日报》1956年12月6日。

提出更有创新见解的是孙冶方。1961年,他在一篇研究报告中鲜明地提出,在资金价值量简单再生产范围内的事,是属于企业的小权,国家不要去管。他说,"财经体制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权问题;大权小权的界限,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界限,首先是扩大再生产和简单再生产的界限"。"我认为财经体制中的'大权'和'小权'、'死'和'活'的界限就是扩大再生产的界限。属于扩大再生产范围以内的事是国家'大权',国家必须严格管理,不管或管而不严就会乱;属于简单再生产范围以内的事是企业应该自己管的'小权',

国家多加干涉就会管死。"现行体制存在以下缺点:"第一,国家代替企业管理了企业自己应该负责通盘筹划的,简单再生产范围以内的事情。""第二,由于企业对固定资产(特别是对设备)的更新没有责任,没有通盘打算,把属于固定资产更新范围的(即简单再生产范围以内的)基本建设和大修理机械地分开,妨碍了技术进步。""第三,由于国家多管了原来应该由千万个独立核算企业自己操心的简单再生产范围以内的事情,结果是使自己陷于日常事务圈子里,反而放松了属于国家长远建设方面的重大规划,即扩大再生产范围以内的事情和国民经济的平衡工作"。

参见孙冶方《关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的财经体制问题》,《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40-144页。

可惜的是,孙冶方的上述颇有新意的观点,还没有很好研讨,不久就被当做修正主义观点大加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