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要规范发展土地市场。我国地少人多,人均耕地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40%,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1996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9.51亿亩,到2006年年底,已降为18.27亿亩,10年净减少1.24亿亩。而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并未实现,尽管中央一再强调要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但耕地继续减少的趋势仍难以扭转,每年仅建设用地就需新增占用400万亩左右土地。所以,土地市场的规范特别重要。国家早就明确规定,对商业性用地使用权转让,要改变协议批租方式,实行"招拍挂"(即实行拍卖、挂牌、招标协议)出让,用市场手段节约用地,杜绝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但至最近,抽样调查表明,我国从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中,只有占15%的部分是通过"招拍挂"出让的,绝大部分还是采取行政划拨或协议批租出让的,已经和将继续产生严重的腐败现象。所以,今后商业用地一律要实行规范的"招拍挂",通过规范的土地市场进行,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
这几年土地市场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不少地方政府在征用农民土地时,补偿费太低。不少地方失地农民只拿到少量补偿金,难以继续生活,而又不容易找到工作或其他谋生手段,以至于形成数量可观的失地又失业的人群,有的经济学家估计有两三千万人之多,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民由于失地造成的损失有人估计数以万亿元计。而一些地方政府靠低价从农民手里征用土地,经过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后转手卖给房地产商或举办开发区等赚大钱,一般估计地方政府近几年土地收入每年有五六千亿元。这种情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尽快纠正。
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发展很快,特别是这几年提出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后,更是如此。2007年,光是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就达2200亿元,比上年增长21%。2008年,全国共签订技术合同22.6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665亿元,比上年又增长19.7%。
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的中心。根据中国实际情况,今后要着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改变企业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的状况,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是一个大问题,另有文章论述。
建立和发展现代市场体系,提高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必须发展各种市场中介组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当前要着重发展会计师、审计师和律师事务所,公证和仲裁机构,计量和质量检验认证机构,信息咨询机构,资产和资信评估机构等。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作用。中介组织要依法通过资格认定,依据市场规则,建立自律性运行机制,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责任,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从此,各种市场中介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越来越成为现代市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经济学界也对市场中介组织展开了系统研究,出版了不少论著。
有的论著指出,在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从直接管理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一般不再与单个企业发生直接的关系之后,客观上需要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有一个中间媒介,如行业协会、同业公会、商会等市场中介组织,用于协调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对下向企业传达政府的意图,对上向政府反映企业的呼声、要求,并承担一些原属于政府部门的社会职能和经济事务。同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走向市场之后,无论是原料购买、产品销售、员工招聘,还是信息咨询、财务审计、公正仲裁、资信评估、质量验证等,都需要市场中介组织及时提供服务。市场中介组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起润滑剂、协调阀、保险钮的作用。没有中介组织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就会受到限制和障碍。参见宋光华主编《市场中介组织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有的论著进一步明确需要积极发展的市场中介组织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要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主要包括:(1)法律、财务服务机构。(2)信息咨询服务机构。(3)市场交易中介组织。(4)市场监督鉴证机构。这些机构要独立公正、规范运作。另一类是要按照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行业性自律组织,要注意保持这些机构的民间性质,避免变成"二政府"。参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年版,第97-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