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权皇后

☆、封赏

字体:16+-

朱姨娘的双手顿时开始颤抖起来,声音都已变调:“我,我能进宫谢恩?”宦官微微一笑,态度更加谦卑:“得诰命者,按例都该入宫谢恩,只有,”宦官往林氏那看了眼才缓缓地道:“似林夫人这样,娘娘体恤,无需进宫谢恩的也有。”

这宦官不愧久在禁中之人,一番话说的滴水不漏,宋桐才不管林氏面上的怒色,而是哈哈一笑:“今儿是我们家的好日子,吩咐下去,以后就没有什么朱姨娘,只有朱夫人,你们快些服侍朱夫人换装好让她进宫谢恩。”

管家们应一声是,有几个上前恭贺朱夫人,丫鬟们起身后就要扶着朱姨娘去后面换装,林氏这才醒悟过来,今日先是狂喜后是狂怒,此时再听到这声朱夫人,林氏已经愤怒不已,喝住丫鬟道:“什么朱夫人,不过是一个妾,即便是得了诰命,她也是个妾,有什么资格被称为夫人?没我的话,她怎能出门?”

说着林氏的头高高抬起,看向朱姨娘眼里有厉色:“还不快些推辞了?”朱姨娘吓得差点就跪下,刚要开口的事实宦官已经笑了:“林夫人,妾因子得诰命,这种事情并不是没有,入宫谢恩也是娘娘旨意,您还是别难为奴婢了。”

林氏转身看向宦官冷笑:“娘娘不是常要分妻妾嫡庶尊卑吗?此时怎么自己亲自下诏,让妾盖过妻了?”宋桐的眉皱起,宦官已经淡淡一笑:“林夫人这话错了,您诰封一品,朱夫人诰封二品,这不就是妻妾之别?况且,娘娘只是让朱夫人入宫谢恩,而体恤夫人年老,让夫人您留在府内,这不是尊卑之分?娘娘一片好意,怎么到了林夫人您嘴里就变成这样?再说,”

宦官看下宋桐才又道:“这府内怎么称呼,全是这府内自己的事,娘娘既没下诏怎么就成了娘娘不分妻妾嫡庶尊卑?林夫人,您对娘娘难免有些怨气,但娘娘大量从没说过一个字,您又何必闹个不休,失了体统。”

宦官说话时候面上一直都带着笑容,但这样更显得他话里带刺,林氏后退一步,宋桐已经笑了:“是啊是啊,娘娘从来都分妻妾嫡庶尊卑,你们快些把夫人扶下去,服侍朱夫人换装进宫谢恩,来,到外面喝茶等候。”

纵清瑜对宋桐再冷淡,宦官也不敢在宋桐面前托大,后退两步请宋桐先行,这才跟着他往外走。丫鬟们分成两拨,一拨扶林氏下去,另一拨上前扶朱姨娘下去换装。林氏的手被扶住,突然伸手往朱姨娘面上打了一耳光,接着很快收回手冷冷地道:“记住,在这府内,你永远不过是妾。”

丫鬟们正待惊呼,林氏已经昂起头往后面走,朱姨娘用手摸一下脸,低低地道了声是,丫鬟们面面相觑,只有扶着朱姨娘下去。

朱姨娘下车时候,看见那延绵不断的宫墙,脚步不由停了下,这心更加忐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走进这道宫门。宦官看见朱姨娘这样,笑一笑道:“夫人乃南阳侯生母,得到诰封进宫是平常事,至于以后,那全靠夫人您。”

朱姨娘用手按一下胸口,好像这样才能让那颗怦怦乱跳的心按下去,努力学着曾见过的样子:“多谢您。”宦官已经把朱姨娘交代给来迎接的宫女,面上的笑半点没变:“夫人无需自我菲薄,您有南阳侯这个好儿子,以后的福气还大着呢。”

好儿子,自己的确有个好儿子,朱姨娘的心一会儿跳的快一会儿跳的慢,顺着宫道一步步往里走,生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对,连话都不敢和宫女说,只是小心翼翼地看着自己的衣衫,偶尔伸手摸摸自己发上的首饰,生怕有那么一点点不对。

她这样的举动宫女已经见的多了,并没有发笑,只是引着朱姨娘到了一座侧殿里面:“请您在此稍侯,娘娘等会儿再传召。”朱姨娘刚坐下就听到宫女这样说,急忙又站起身,宫女这下忍不住掩口一笑准备退出。

朱姨娘见她要走出去,这才想到自己袖子里带着的那几个荷包,忙递了过去,宫女并没推辞,只是道谢退下。

只剩的朱姨娘一个人,她这才长出一口气,端起旁边的茶喝,又拿了块小点心放进嘴里,但又怕被宫人看见笑话,忙放下。

这时殿外传来脚步声,又有宫女引着几位夫人进来,瞧见朱姨娘在这也不吃惊,各自按照品级坐下,等宫女走后此时殿内地位最尊的靖安侯夫人月娘才问道:“这位夫人瞧着有些眼生,还不知您是哪府的?”

朱夫人今日也进宫谢恩,她夫君得了个新安伯的封号,虽只是伯夫人,但她脾气直爽,听到月娘问就插话:“瞧她年纪也不小了,难道是哪位侯爷在乡下的,”说着朱夫人不觉吐下舌头才把后面的话说出来:“原配?”

朱姨娘还在踌躇该怎么回答这话,听到朱夫人这话倒皱一下眉,月娘身边昔日的秦千金,今日因着赵将军封侯同时封了长子为世子的靖安侯世子夫人已经开口:“婆婆,这位女眷是,南阳侯的生母。媳妇姊姊嫁进英国公府,媳妇昔日也曾见过这位女眷的。”

南阳侯的生母,月娘了然点头,朱姨娘毕竟习惯了,已起身对秦千金道:“您在这,我……”秦千金已快走一步上前按住朱姨娘的肩膀:“您是长辈,还请坐着吧。”月娘笑容有些复杂,自然是明白朱姨娘为何如此。

朱夫人素来口快,已经开口道:“说来,这因生了个好儿子而封诰命是应当的,可是总有什么嫡庶之别,不讲又不行,照我说,就该不许男子纳妾才是。省的什么嫡嫡庶庶妻妻妾妾一大堆麻烦事。虽说有嫡庶之别,可凭良心说,都是一个爹生的,凭什么因为不是一个娘生的就不许这不许那?根里来说,就是男子纳妾惹得祸。”

朱夫人这番话让月娘微微一笑,秦千金脸上不由有浅浅红色,见到自己儿媳这样,月娘笑着道:“话也不能这样说,如果不许男子纳妾了,我又怎么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媳?”秦千金知道这是在给自己打圆场,低头不语。

朱夫人也只呵呵一笑,对朱姨娘道:“我这人说话历来粗,你别在意别在意。”朱姨娘倒从来没听过这样的话,也只低头一笑。

陆续又来了几位夫人,她们都是互相认识的,打过招呼各自坐下轻声说笑,也有人问朱姨娘,朱姨娘此时积蓄了点勇气,说自己是宋渊的母亲。英国公府这段烂帐全京城人都知道的,听了后各人心知肚明,也没像平常一样招呼朱姨娘去自家府邸做客。

这样的对待已经让朱姨娘十分欢喜,毕竟没有想象中的鄙视或者讽刺已经极好。又等了会儿,宫女来请诸位夫人到正殿去。

众人这时按照品级而行,鱼贯进到正殿,清瑜已身着礼服端坐在上方。各位夫人依照品级年龄依次上前行礼谢恩,清瑜温言问几句,轮到秦千金时清瑜笑一笑:“你们上月成亲时候,我因事忙竟没想起,今日见到你才想到了。”

说着清瑜看向宫女,宫女已上前一步:“比目玉佩一对。”秦千金急忙谢赏,清瑜微微一笑:“这不过讨个好彩头罢了,你拿去玩吧。”秦千金接过玉佩恭敬谢恩。

站在下方的朱姨娘看着这一幕,心里不由赞叹,当年那个年方十三就不怕林氏的少女,难怪会有这样大的福气呢。宫女已经提醒论到朱姨娘,朱姨娘忙走上前去行礼谢恩,清瑜等她起身才道:“姨娘许多年不见,国礼所关,还请姨娘勿怪。”

朱姨娘忙道:“多谢娘娘惦记,国体所关,妾怎敢怪罪娘娘。”清瑜嗯了一声方道:“方才南阳侯进来,还和我说了,说念你一个人在英国公府内,想把你接去南阳侯府内居住,问我可行,这虽是家事,但……”

说着清瑜停下看着朱姨娘,自己儿子竟有这样一份心,朱姨娘觉得眼里的泪都快涌出来,但她知道清瑜这时当面问自己,就是不赞成这件事,毕竟自己是妾的命运早已定下。为自己请封说不定已经受到非议,若再让自己出府居住,只怕更会让儿子受到侧目。

把眼里的泪忍回去朱姨娘才道:“南阳侯有这么一份心,妾深感欣慰,只是妾夫尚存,妾不能让他背不孝之名。”说着朱姨娘重新跪下行礼:“还请娘娘规劝南阳侯,无需惦记着妾。”清瑜看着朱姨娘,长叹了一声,取下手腕中戴的珠串递给她:“你有这分心,难怪会养出南阳侯这样的儿子,这珠串你拿去,就当我在你身边代他尽一份孝。”

得到贴身物件的赏赐,又有这句话,这样的恩宠在今日是头一份,朱姨娘双手几乎是颤抖地接过珠串,再次磕头谢恩。

宫女已引她到一边,让后面的人依次上前行礼谢恩。行礼已过,领过赐宴,各家夫人被送出宫,朱姨娘坐上车时用手摸着这串珠串,轻叹一声,怎么能不想和儿子住在一起,可是自己毕竟只是宋桐的妾,儿子能为自己请的诰封已经是万千之喜,再想别的就是强人所难。

朱姨娘看着外面的天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泪已经顺着眼眶落下,儿子,娘知足了,再盼别的就不该了。

第一批封爵只有一公三侯四伯,这远远低于众人的期许,同样也让陈枚有些恼怒,圣旨发到外面,也要宰相等人重新盖印才能明发天下。而陈枚原先定下的,本是三公五侯八伯。

作者有话要说:这几天想啊想,很想写一个嫡庶姐妹的故事,庶出的姐姐样样都要努力比嫡出的妹妹好,于是也得偿所愿嫁进世家名门被个个夸贤良。嫡出的妹妹样样都退后,嫁了个进士出京做官。二十年后,姐妹见面,庶出姐姐本打算得瑟下自己现在的地位待遇什么的。结果妹妹只问了一句,你和我争了一辈子,你真心快乐吗?

☆、相府(上)

最终名单出来之后,陈枚看着这张名单手微微点了点上面的名字,眉头开始皱紧。虽然大臣反对的理由都很充分,国库内目前没有这么多的银子养这么多的人,有些人的功劳不足以封爵,只需赏金银宅子即可。

但陈枚知道,其实还是以秦秋为首的旧臣不愿看见太多的新贵,这封下去的不仅是爵位,还有朝廷内的势力转换。陈枚长叹一声,眉头皱的更紧,手往那张单子上又点了点,旧臣新贵,不管怎么平衡,带来的都会是争斗。

虽说清瑜上次示意旧臣和新贵之间互相联姻增加他们之间的联系,可是合适的子女就那么多,况且就算嫁娶了,也不是对对都是好姻缘。

陈枚叹了一声,难道真的要在根基尚未十分稳固的时候行雷霆之举?可是若不行,再过些年,那就会成尾大不掉之势。到那时,真的要丢一个烂摊子给自己的儿子吗?陈枚沉浸在思索中,竟没听到宦官报皇后娘娘到了,更没听到清瑜的脚步声,直到手上的名单被清瑜抽走他才回神过来,抬头看着妻子:“你什么时候到的?”

清瑜已低头去看那张单子,听了丈夫的话也没抬头:“你啊,宫人那么大声的传报都没听到,幸好是我进来,若是别人,只怕你会被算计了。”妻子的到来总是能让陈枚安心,他走回桌后坐下,用手拍着龙椅扶手:“这个位子,坐上去之后才知道,要费无数精神。”

陈枚话里的意思清瑜又怎会听不出来,看着他没有说话只是把名单放下,看着丈夫道:“我们去趟秦相家吧?”陈枚的眉微微一挑看着妻子,清瑜站在那没有动:“帝后幸相府,这是怎样的佳话?”

陈枚哦了一声:“娘娘打算雪夜访普?”清瑜微微一笑:“不,是陛下,妾不过是陪着陛下去罢了。”夫妻十多年,陈枚此时已经完全明白妻子的意思,起身道:“好,让他们传晚膳,用完晚膳,咱们就出宫走走消食。”

清瑜看丈夫一眼笑道:“咱们去相府扰一顿如何?”陈枚用大拇指摸一下唇边的髭须方道:“原来你在等我,既如此,那就去扰相府一顿。”

按制帝后出宫,所动用的仪仗车驾是十分繁复的,之前还要净土洒街、黄土垫街。陈枚一来不愿扰民,二来也想微行,只吩咐预备了一辆车就好。再带上数名侍卫,夫妻俩等车而去,也没走前门,而是从皇宫后门出去。

当驶出宫门的时候,清瑜挑起车帘看着外面景色。陈枚见她瞧个不停反倒笑了:“当年你和樾妹妹两人逛这京城还没逛够?”清瑜的眼没离开车窗:“你还能出宫,我可是自从离开凉州来到这里,就像被关进笼子里一样,这还是头一遭出门。”

陈枚也凑到窗前:“哦,原来不是要传为佳话,而是借机想出来逛逛。”清瑜伸手扭他胳膊内侧一把:“难道不许?我都多少日子没出来逛过?”陈枚被妻子扭的已经很习惯了,只是笑着道:“当然许当然许,等以后你娶了儿媳妇,就能把家业交给儿媳妇,然后我陪着你,天天出来逛,直到你逛腻。”

清瑜白了丈夫一眼,继续看着窗外,此时已近黄昏,街上行人并不多,买东卖西的人也在收拾店铺打算关门回家吃晚饭,整个京城开始慢慢变得安静,这是自己和丈夫的天下。清瑜勾唇一笑,伸手把丈夫的手拉过来握紧。陈枚没有说话,反握住妻子的手。

相府离皇宫并不算远,驶过两条大街后就能看见相府,秦家在前朝就已是大族,整个府邸占了半条街。门口守门的小厮也是眼很厉的,看见侍卫宦官们簇拥着一辆宫车过来,已有人飞速进府去报,领头的早已迎上前对打头的宦官道:“是不是陛下有什么旨意?”

宦官很满意秦府的反应,不然若是帝后被拦在秦府外面,那才叫没了脸面。宦官跳下马:“快开中门,陛下驾到。”陛下?领头的觉得腿肚子都软了,急忙让人赶紧去把中门打开,接着就迎着车驾跪下,声音有些颤抖:“小的,小的……”

见他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陈枚在车内一笑,对宦官道:“别难为他,让他起来吧,本是微行,又何必这样大张旗鼓。”听到传说中的皇帝说话的声音,守门人这才又恭敬地磕了个头,但还是不敢起身。

此时秦秋已赶到大门口,原先小厮报的时候他只以为是不是宫中有什么旨意传来,正打算换衣服出来迎接,谁知听到第二个来报的竟然是陛下驾临,登时连衣衫都来不及换,毕竟让传旨的宦官等无所谓,可让陛下等,那就是大事。

急匆匆让人去告诉秦夫人,让她赶紧召集好全家出来到门口迎接。秦府人口又多,召集齐总要小半个时辰,边走边系着衣带,还是先把陈枚请进来才正经。

秦秋赶到大门口看见中门大开,又看见陈枚贴身宦官站在车下满脸笑眯眯,心里放松一些,想来这不是什么坏事。疾步上前来到车前跪下:“臣恭迎陛下。”

陈枚的笑声从车里传来:“秦相不必多礼,快请起来。”宦官上前扶起秦秋,秦秋恭立一边,清瑜已经掀起帘子笑道:“听说秦相府上厨子整治的好菜肴,天天在宫中吃那些吃的都腻味了,我和陛下这才想到秦相府上叨扰一顿。”

陈枚已下车和秦秋站在一起,听到清瑜这话就对秦秋笑了:“要说手艺,皇后的手艺也极好,只是现在当了皇后,不肯再为我下厨。”没想到是帝后同至,秦秋饶是镇定也觉得额头上有汗,正要行礼参见清瑜,清瑜已伸出一支手示意秦秋免礼,又对陈枚笑道:“还不是事情太多,才没空下厨,不然你让淼儿也学下厨,等她学会了,你也就不用再让我做了。”

陈枚哈哈一笑,对秦秋道:“我想吃口不一样的,现在也只有出宫来你家寻了。”不管帝后说的是真情还是假意,能在自己面前说这样家常的话,都证明了自己的不同。秦秋躬身道:“如此,还请陛下和娘娘请进寒舍一叙。”

陈枚伸出一支手:“今日是微行,你只当我是来你府上做客的普通人,秦相请。”秦秋怎敢先行,更加恭敬地请陈枚先行,两人互相让着进了府门,清瑜跟在后面。

直到大门重新关上,守门的重新聚在一起议论,能够亲眼看到皇帝皇后,这对他们来说,是无法想象的事,未免要议论一下,可再看看旁边还有两个侍卫守着,只得稍微讲两句就停下。此时才有人道:“怎么不见杨大叔?”

有个眼尖的咦了一声:“杨大叔怎么还在那跪着?”有两个忙上前去扶杨大叔,还取笑他两句,杨大叔这才回神过来:“小兔崽子们,取笑我?你们可有谁亲耳听到陛下对你们说话了?娘娘下车时候还对我笑了笑,这么大的福气,我就不信你们不会吓的腿软?”

真的?小厮们立即想要杨大叔再说几句,杨大叔说完这话才得意地重新系一下腰带:“好了,都回去守门,别让人笑话相府的人没见识。”小厮们窃笑几声,又各自归位。

相府外和平常一样,但相府内十分热闹,秦夫人听说皇帝到了,急忙命人服侍自己换衣,又让下人赶紧把全家都召集起来,还在忙乱时候,就又有人来传话:“陛下说今日不过微行,请夫人家常装饰出去就好,还说下人们就不用去磕头,依旧各行其是,只让郎君们出去就好。”

听到这秦夫人把穿了一半的命服脱下,捡了件平日常穿的衣服重新换上,这才带着人匆匆出去。刚走到一半就看见秦大娘子走过来,见到秦夫人秦大娘子忙停下脚步:“婆婆,要不要让孩子们也准备好?陛下驾临,若万一?毕竟太子等人都尚未定亲。”

秦夫人原本脚步匆匆,听到这话停下脚步皱一皱眉方道:“陛下没有旨意,谁敢擅专,不过你也让孩子们准备好,这万一陛下高兴了要见见孩子们,也是他们的福气。”秦大娘子自然领命而去。

秦夫人依旧脚步匆匆地往前面去,绕过长廊,转过园子,刚走过拐角就听到传来陈枚的笑声:“真想不到秦相府内还有这样精致的地方,此时百花盛开,在此桃树下坐着饮酒,真是风雅极了。”

听来陈枚兴致很好,秦夫人按捺住狂跳的心,毕竟天子幸大臣私第,这是何等的荣宠,只是不知这荣宠给自己家带来的,是福还是祸。心里虽这样想,秦夫人的脚步却依旧平静,当看见陈枚夫妻时候恭敬上前行礼,陈枚已起身扶她起来:“都说了是私事,夫人何必如此多礼,真要说起来,夫人还是我的长辈。当年若非令爱芳华早逝,也要称夫人一声岳母。”

提到那个早逝的女儿,秦夫人不由眼中一酸,这话听在秦秋耳里却和秦夫人耳里不一样,不由望清瑜一眼,却见清瑜依旧笑吟吟,似乎这话很平常。

秦秋的心不由提了下才上前道:“当年的事早已过去,陛下还是休提当年,只论现在。”陈枚就势坐下,笑道:“是我不好,提起当年的事,又惹夫人难过了,自当罚酒一杯。”清瑜已端过一杯酒送到陈枚唇边,陈枚接过一饮而尽,倒也省了秦秋夫妇说不敢的功夫。

此时秦璋带着弟弟们过来拜见帝后,除了秦璋,秦秋尚有五子,陈枚依次赞几声,数了数问道:“秦相不是有六子吗?怎的这里只有五个?”

作者有话要说:好困

☆、相府(下)

秦夫人脸上露出一丝尴尬,秦秋咳嗽了一声才道:“陛下,臣的第三子,身有残疾,”秦家的第三子就是当初和周家联姻的那位,提起这件事,陈枚的眉微微攒了下,清瑜已经开口道:“父母之爱子,视自己儿女为宝也是情理之中。只是哪有视别人家儿女为草,以致结亲反成结仇。”

秦夫人面上顿时通红,秦秋已经恭敬地道:“娘娘说的有理。”清瑜淡淡一笑:“我只是顺口说说罢了,到相府这样地位,结的亲家都是身份不凡,有时若太把自家儿女当宝,难免会起龃龉,那时就不是一家的事了。”

秦秋又恭敬应是,秦夫人一直没说话,面上已经红的不能看了。清瑜说完又笑了:“瞧我,怎么就说了这么多呢?不过是来相府闲坐。你们也赶紧坐下,哪有客人坐着主人站着的,倒不成个礼。”

秦秋还待再次行礼,陈枚伸出手:“别再谢来谢去,这里你是主人,我们也就客随主便,这晚饭可得快些上来,今儿中午用膳用的早,到现在已经饿了。”清瑜看一眼他:“怎么,我让人送去的点心你没用?”陈枚用手一拍额头:“忘了。”

秦夫人这才从方才那种尴尬中回神过来,吸一口气恭敬地道:“方才陛下到时,正准备用晚饭,只是都是些家常便饭,妾正吩咐厨房让他们再给陛下另备一份。”陈枚摸下肚子:“家产便饭最好、最好。”

秦秋已经让人去传饭,自己坐下道:“既如此,臣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除了秦璋之外,秦家别的儿子都退出去。晚饭很快就送了上来,摆设在那里,秦夫人亲自执壶给陈枚和清瑜斟酒,秦秋拿起筷子给他们布菜,秦璋也在那相帮父母。

清瑜接过酒才道:“秦相和夫人已经做了公婆,何不让大公子的妻子出来?不然让长辈们在这布菜,倒让人有些难以下咽。”秦璋年纪也不小了,听到清瑜这话就让丫鬟去清秦大娘子出来,嘴里笑道:“若是再过数年,陛下驾临,那时只怕臣也做了公公。”

秦秋放下筷子看儿子一眼:“休得胡说。”陈枚饮尽杯中酒笑了:“大公子说的极好,这才是来做客互相说些家常的样子。秦相还请继续坐着,若是再这样,像在庙里供菩萨,这可不是来做客的样子。”清瑜也请秦夫人把手中的壶放下。

秦秋和夫人虽然遵旨坐下,可是帝后越温煦,他们夫妻之间越打鼓,毕竟恩宠背后就突然翻脸的情况听说的太多。此时秦大娘子已经走了进来,正要跪行大礼,陈枚已经止住她:“今日只当是来相府做客,大娘子还请行常礼就可。”

秦夫人已经道:“初次来的客人,自然也要行大礼的。”清瑜掩口一笑:“夫人这样说,岂不是还要和我们夫妻要见面礼?”既然帝后都这样说,索性放开怀抱,秦秋摸一下下巴道:“大儿媳,那就以平常参见陛下娘娘吧。”

秦大娘子恭敬应是后这才上前行礼,起身后坐于秦璋下手。晚饭又继续开始进行,陈枚兴致很高,和清瑜不时评点下这些菜味道做的如何,秦秋也跟着附和,秦夫人心思重重,倒是秦大娘子在旁边说几句这菜是怎么做的。

席上气氛倒也还算欢喜,酒过三巡,菜上数道,清瑜已放下筷子,只偶尔用几个小点心。见状秦大娘子忙让丫鬟去切了盘桃子过来,含笑对清瑜道:“这桃是自家院里种的,开花时候孩子们爱看花,等结了果子,有几个孩子,更是调皮的日日去瞧那桃子熟了没有,偏偏今年桃子还少,这么几个还是管园的竭力护下的,味倒好,往年结的多时常分送亲友的。”

秦璋也在旁边道:“往年结的虽多,这桃子却不大,今年结的不多,每个都有碗口大,依臣看来,定是这桃树也晓得陛下和娘娘将驾临,特地结的比往年大些恭候陛下和娘娘。”清瑜已拿了一片入口,听了这话笑道:“既如此,就不能不多吃几口。”

细细嚼了点头赞道:“的确味不错。”把盘子往陈枚那边推一下:“你尝尝,这新从树上摘下的桃子,在凉州时候可吃不到。”陈枚已喝了数杯酒有些微微晕了,听这话就把酒杯放下拿起几片吃了,点头也赞了。清瑜又把方才秦璋说的话说了,陈枚拍下脑门:“我就说怎么总觉得今儿没见到什么人,原来是没见到秦相的孙儿们。”

秦大娘子方才那句孩子的话就是想引陈枚下令让孩子们出来见见,听到陈枚这样说,唇紧紧抿了下,心开始有点乱跳,若是有个女儿能被看中,嫁入皇室,那么这未来三十年内秦家的地位都不愁了。

秦夫人心中也有这样想法,可是秦夫人直觉认为,陈枚他们并不会让秦家女儿嫁进皇家,秦夫人希望自己这种直觉出错,看向上方依旧语笑晏晏的帝后,秦夫人不由握紧手,这种直觉只怕没有出错。

秦秋这时也抬头看向自己的妻子,两人目光中有同样的忧虑,此时孩子们已经被叫出来,七男四女,并不是秦秋的所有孙儿。按年龄高低,男左女右排成一排,向帝后行礼。

陈枚见他们行礼有序,点头赞道:“毕竟是相府教导的好,这些孩子,年纪小小就行礼有序,不骄不躁,极好极好。”清瑜也笑了:“今儿出来的匆忙,什么都没带,这受了礼不还礼可怎么办?”

秦大娘子得了这么几句赞,笑着道:“能得陛下和娘娘的赞扬,比什么礼都好。”清瑜笑了:“虽这样说,我心里却过意不去。”说着清瑜的眼又往女孩身上看去,见清瑜看女孩们看的很仔细,秦大娘子的心不由提起,自己的长女今年刚刚十二。

宰相孙女,门第足够,而且自己的长女教养品格都是很好的,若能得配太子,那就是未来的国母。秦大娘子面色十分镇定,但手不由自主握紧。秦夫人看见自己儿媳的举动,知道她想的是什么,能嫁太子当然好,可是谁又知道上位者的心思呢?

清瑜这时已经对年龄最小的女孩子招手道:“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怎么会是二弟家的女儿?秦大娘子不由有些失望,但这总是让全族增光的事,已经笑着道:“这是妾的二叔叔家的大女儿,今年七岁,名唤叶龄。”

叶龄虽然小,从小在相府长大的人,这些是见惯的,见清瑜招呼她就走前一步对清瑜行礼。清瑜起身挽住她,仔仔细细看了她才道:“方才还说没带礼物,不如我做个媒可好?”做媒?那就不是为皇子预备的了,秦大娘子此时心内不知是该失望还是该欢喜,面上笑容不变,秦夫人心内和秦大娘子也差不多想法,但面上笑的很欢喜:“娘娘金尊玉贵,请都请不来的媒人,怎敢推辞。”

清瑜笑着摸一摸叶龄的头:“我见她一双大眼十分灵活,倒和余家外甥十分相像,这才想为他们做个媒。”

陈枚望向这边:“嗯,炀儿八岁,这姑娘七岁,长的还真有点像,好,就让他们结亲。”叶龄小姑娘一双眼忽闪忽闪,知道自己的命运就在此刻定下,心内不知是悲是喜,清瑜已经道:“你愿意吗?”

这声打断叶龄的思绪,忙行礼道:“娘娘,我……”清瑜褪下腕上戴的金镯给她:“拿好了,就是我的外甥媳妇,可不能变了。”叶龄看一眼秦夫人,见秦夫人点头这才接过,刚又叫了声娘娘,清瑜已笑道:“炀儿素来都唤我舅母,你和他定了亲,也该唤我舅母才是。”叶龄从善如流改口唤清瑜舅母。陈枚在旁一笑:“没想到今儿一行,竟为炀儿寻了个好媳妇。”

秦秋心中飞快衡量起这门婚事来,余炀是陈樾独子,父亲又为国死在阵前,日后定会有封爵。又是御口亲赐,这门婚事是十分光耀和有面子的。秦秋衡量定了就笑道:“陛下盛爱,臣竟是辞无可辞。”

陈枚用手摸一下下巴的胡子就道:“今日先定下,明日我让媒人上门来正式下聘。”秦秋笑着正要应,陈枚又道:“秦相现在面前儿子孙子都满眼,我记得你已年过六旬,这个年龄,其实也该含饴弄孙了。”

这话背后的意思让秦秋的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原来这才是今日帝后来此的目的。暗示自己从宰相之位退下来,若不退呢?秦秋看下自己的大儿子,秦璋的眉也紧紧皱起,若父亲真的从宰相位退下来,秦府当然不会像现在这样风光,毕竟自己也不过一个四品官,而弟弟们,除三弟外,能帮上忙的也少。

先示恩宠再进行暗示,这就是帝王之心吗?秦璋看向陈枚,陈枚仿佛没说过这句话一样,已把筷子放下对清瑜道:“差不多了,我们该回宫了。”清瑜把叶龄的手放开,伸手拍下陈枚的脸:“瞧你,又喝多了,该喝杯茶再走。”

秦夫人这才回神过来,命丫鬟倒茶,亲自奉给陈枚,陈枚连喝了两杯,没再说话直接起身往外走,秦秋带着家人在外送他们,当陈枚上车时候,秦秋看着陈枚,终究道:“陛下,臣已……”

陈枚挥手示意他不要再说:“朕说过,卿不负朕,朕定不负卿。”说着就上了车。看着帝后车驾离开,秦秋叹了声,秦夫人这才上前:“老爷,方才陛下那句话?”秦秋摇头后皱眉:“当年,若你早些知道,女儿能救回来就好。”

作者有话要说:当皇帝真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