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心理画像 8
罗炎麟思索片刻。“你们说的的确有一定道理。这也是本案的疑点之一。不过自闭症患者,并不代表他的智力底下,事实上,根据临床心理疾病调查,很多自闭症患者都具有相当高的智商,他们只不过在与外界沟通方面出现了问题。”
“为什么他一定要以儿童为目标呢?”慕容雨川问。
“首先要说明,他具有典型的虐待狂特征。在弗洛伊德人格形成理论中,0~6岁是人的性心理发展阶段,一旦在这个阶段出现问题,将对成年后的性格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情节严重的可能常年处于性压抑的状态,加上成年之后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行为,难以与人沟通,于是这种畸形的性压抑转变成为了一种控制欲与暴怒的表现。他以伤害孩子为乐趣,因为孩子本身最容易满足他的控制欲。在很多时候,孩子象征着他所憎恨的任何事物,因而成为了受罚的对象。被害者表现出来的恐惧对他来说非常重要。他通过伤害,玷污或者毁掉孩子,来发泄他被压抑的*与愤怒。所以不管是剪掉孩子手指,溺毙他们,以及最后的剥皮,在他看来都是一种释放与享受。”
慕容雨川插话。“可问题是,这样的人不会自己的脑门上写上‘我是虐待狂,我要对你的孩子下手’。就像你说的,这样的人在外表上有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标记?”
罗炎麟想了想,在白板上“性格”选项后写下——
自闭。木讷。暴食。语言能力差。年龄与举止明显不符。
“但是,有一个地方,我一直怀疑。”罗炎麟说。“像这种性心理压抑所导致的犯罪,通常很早就会暴露出来,随着个人年龄的增长,心智逐渐成熟,自我约束力增强,犯罪可能性会逐渐降低。罪犯三十岁上下,倘若犯案,早在在几年前他就应该开始了。”
“你是说我应该查一查那些有前科的人。”陆小棠说。
罗炎麟点点头。跟着补充了一句。“还有心理治疗机构。有这样严重伤害倾向的自闭症患者,青少年时期往往就会显露出明显症状。父母有可能带他进行过专门治疗。特别要注意,这种罪犯的犯罪手段具有鲜明的标志性和稳定性。比方说他的犯罪对象是那些14岁以下的未成年儿童,那么其它年龄段的人群就丝毫不能引起他的兴趣。只要不被抓获,他会用大半生来重复这种犯罪。所以,你们搜索的对象就是那些年轻时有虐待儿童记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