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娇

第91章:对调官阶

字体:16+-

转眼过了两年,公元2年冬。

京城长安,被一片白雪覆盖。

小皇帝刘衎已经12岁,登基两年,总算是明白了自己的傀儡身份。

王莽为了独掌大权,早把皇帝的父母以及卫氏一族外戚,全都被遣送中山国,小皇帝刘衎,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当然,上朝的时候,他这个“孤家寡人”并不孤独,龙椅的后面,有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垂帘听政;龙椅的前面,有大司马王莽指手划脚。皇帝虽然是九五之尊,实际上什么权利都没有,只是未央宫龙椅上的一个摆设,只是代表着汉室江山依然存在的一个道具而已。

刘衎这个皇帝当得实在憋屈,连吭一声的权利都受到前后的限制。

好在除了在朝堂之上,小皇帝的人身还是自由的。不管怎么说,他是正宗的皇室血脉,玉玺和兵符都还在自己的手上,那就是绝对权力的象征。

所以,大司马王莽还是不好把事情做得太绝。

这两年间,王莽可谓是扶摇直上,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廷重臣。而凌驾在他上面的那“一人”,也不是皇帝,而是他的亲姑姑,太皇太后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已经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了,总有老眼昏花、思维糊涂的时候。所以,朝廷的很多事情,实际上还是王莽说了算。

王莽呢,其实也想好好的为朝廷做点事情,这些年担任大司马要职,推出了养生、送终、嫁娶、田宅、器械制度等等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却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他的步子迈得太快、太大,很多人无法接受。

推行制度改革是好事,但是王莽的野心过于彰显了,忘记了功高盖主的古训。他的所作所为,毫不隐晦自己要架空皇帝自己做主的目的。因此,原本有利于汉室江山发展的改革措施,因为掺合了王莽的私心,也就变了味儿,于是就引来了一些老臣的不满。

……

这日,太皇太后正在御花园里闷闷不乐,侍官来报:“启禀太皇太后,大司马大人求见!”

太皇太后很是心烦,好不容易摆脱朝政困扰,只想在花园里安静安静,没想到这个大司马却追到御花园来了。

“宣……”

太皇太后很是无奈,自己年迈了,皇帝却又年幼无知,巩固刘氏江山的重任,却要落在人家王莽一个外姓人的肩膀上。

大司马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原本也是利国利民的,当时却遭到了很多老臣的反对。想起来,王莽也是挺憋屈的!

所以,太皇太后体会王莽的不易,很多时候都在偏袒着他。

王莽来到御花园里,拜见了姑母之后,就开门见山谈国事。

“微臣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太皇太后觉得如何?”

太皇太后虽然年老体衰,但是思维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糊涂。她原本就是贫苦出生,又经历了大落大起,自然对民生疾苦深有体会和感触。

所以对王莽推出的养生、送终、嫁娶、田宅、器械等制度,原则上是持支持态度的,也放手让王莽大胆地去实施改革。

今天大司马追到花园里来,突然有此一问,难不成又发现了什么绊脚石?

而且这个绊脚石很大,王莽凭着的立良挪不动,才追到御花园请太皇太后“出山”。

于是懒懒地说:“大司马,有事说事,不要绕弯子!你推出的系列改革措施,朝野之间,明理之人都懂,无非就是有几个对你有成见的老糊涂趁机说事,以后,你尽量回避一下那几个老家伙便是。”

王莽从太皇太后的话里听出了某种,很是不爽。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就玩起了欲擒故纵的技俩。

“启禀太皇太后,微臣才疏学浅,能力有限,实在难以挑起改革的重任!这个大司马一职,微臣奏请太皇太后另选高人!”

太皇太后一听,也不悦了!

“说的什么话?哀家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有事说事!你突然冒出一句才疏学浅,难担大任……难不成,是叫哀家委任卫夫篱来担任这个大司马?”

王莽一听,心里暗喜,他本身就是冲着卫夫篱和归掾两个老臣来的。

急忙下跪道:“太皇太后英明,微臣推行改革之都,最大的阻挠就是来自卫氏一族。为了不让这些人干扰改革,太皇太后英明,给为氏一族此封了领地,让他们永驻中山国。”

这话说得艺术,将为氏一族“封禁”在中山国,原本就是王莽的主意,现在却“归功”于太皇太后。朝野之间再有什么非议,都是太皇太后的英明决策,你老人家就看着办吧。

当然,这不是王莽此行的目的!他这次来,就是要将为氏一族“赶尽杀绝”。

“但是……虽然……卫夫篱……不是皇上的直系亲属,还留在京城里担任要职……”

太皇太后这回真的生气了:“大司马,做事要有余地,你要是把卫氏一族全都赶到中山国去了,你的目的不就是太明显了嘛?!留下这个卫夫篱,老身就是想让他堵住那些喜欢嚼舌根的人们的嘴巴。这个道理,你难道不懂嘛?”

想起来,太皇太后的确很英明。

但是现在的王莽大权在握,他不需要着众英明,也不需要什么口碑。反正老子已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管你老臣新臣,不爽又能怎样?

咬我屁股啊!

前些年,他就是为了一个“口碑”,把儿子的命都搭上了,为的就是今天。如今江山在望,怎么可能让一个小小的卫夫篱,还有莽夫一般的大司徒归掾,就干扰了自己的计划?!

于是把身体跪得跟地面平行,差点就哭了:“太皇太后,微臣这些年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一心一意都是为汉室江山呕心沥血。外戚干扰朝政的教训,不得不警惕啊!前些年,哀帝尊显外戚丁傅两家,扰乱国家,几乎危及国脉。今皇帝年幼,又为成帝的继嗣,应以从前的事例为鉴,明确一脉相承的正统原则,给后代树立规范。”

王莽的这番表演就有了一定的效果。想起前几年朝纲的一团乱麻,太皇太后忍不住后怕。

“大司马,要不,就不要让那卫夫篱担任卫尉一职了,和大司徒对调一下,怎样……”

这是哪跟哪啊?大司徒,官阶可比卫尉高,权力可比卫尉还要大啊!

王莽一咬牙,心想,事情要做就做绝,做得干干净净彻彻底底,那样才无后患。

于是抬起头来,可怜巴巴地说:“太皇太后这是在和微臣说笑了……”

“那你说怎么办?”

太皇太后的脸开始冷下来。

王莽用不着斗胆,直接就说:“依微臣只之见,最好是把他也送到中山国去……”

“过了!”

太皇太后冷着脸,淡淡地说:“凡事留一点余地,给别人,也给自己……”

说罢转身离开,悄悄吸了一口冷气,心想,这个大司马也是够毒的了!自己得提防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