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犯了错误,第一想到的不是要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而是如何掩饰错误。可是,自己这么一来二去,反倒是把自己搞的越来越麻烦了!
我们先来说这么一个案件。清朝时,天门人胡公任直隶省某县知县期间,有个盲人投案自首,自诉他自己打死了父亲,请求依法治罪。
胡公去现场勘验,看到死者脑后被用砖头砸伤三处。伤痕的长短相差不多而排成一排,毫不错乱,不像是盲人打的。审问时盲人坚持承认是他打死的。胡公就假称要把他解送到省审理,通知盲人说:“你这一去,就没有活着回来的可能了。可叫你的儿子前来,见上一面,作为最后的诀别。”
他的儿子来了,面对着父亲惊慌害怕,样子有些反常。胡公又告诉他:“有话早些说,以后就不得见面了。”盲人只是流泪,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久才告诫他的儿子道:“以后要好好做人,别挂念你的父亲;你的父亲已经瞎了眼睛,不值得挂念了。”儿子无话可答,而面色愈加惊慌不安。胡公命令他暂且退下。稍过会儿,便把他带上堂来,板起面孔对他说:“你打死了你的祖父,又让瞎了眼睛的父亲来抵罪,这在逆伦罪中又犯了逆伦罪!你父已供出了实情,你若不从实招来,将把你处以极刑!”
盲人的儿子惊慌地说:“我的父亲自愿认罪,可不是我的主意;打死祖父,确实是我干的。”这件命案就此定了下来。原来盲人的儿子对祖父不喜欢他的父亲而喜欢他的叔父感到气愤,所以把祖父打死了。
门客后来就问胡公:“您是根据什么断定,那个盲人无罪的?”胡公说:“盲人在盛怒之下打人,拿起砖头乱砸,怎么能三道砖痕并列一起,伤痕的长短也都相差不多,而不错乱呢?勘验时心里已对此怀疑,所以叫他的家属来和他诀别,希望从中发现实情。他的儿子果然面色大变,就有意利用他惊慌不安的心理审问出实情罢了。”
你看,这个盲人的儿子,正是因为一种侥幸心理,让父亲顶罪,最后露出了马脚来。
古代,还有一些很“智慧”的人,不过这个智慧是划上引号的,他们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方法更特别,比如做贼心虚这个案子。
说古代有一个木匠收了许多孩子在家里学徒。有一天,他抽屉里钱不见了,不知被谁拿走了,所有的孩子都否认是自己干的。为了弄清事实真相,木匠把孩子们召集到一块,发给每人一段同样长短的木棍,然后说:“你们把这些木棍收好,明天早上再拿给我,偷钱的人木棍会比别人的长出一寸来。”
偷钱的那个孩子害怕被发现,晚上偷偷溜出来,把自己的木棍拒掉了一寸,免得明天比别人的长出一寸来。
第二天,大家把木棍都拿出来了,偷钱的孩子的木棍比别人的短了一寸,他羞愧地哭了出来,以后再也不偷人家的东西了。
这就是利用了做贼心虚的心理,罪犯有时越遮掩却留下的痕迹越多。
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水门事件就是这样,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
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盖开脱,但在随后对这一案件的继续调查中,尼克松政府里的许多人被陆续揭发出来,并直接涉及到尼克松本人,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宪法危机。
1973年10月特别检察官考克斯对总统尼克松的调查进入关键时刻,前者要求尼克松交出与水门事件有关的证据。
尼克松下令,要求司法部长理查德森罢免考克斯的职务。但理查德森拒绝了总统的要求。随即辞职。司法部副部长拉克尔?肖斯接任司法部长后,也因拒绝罢免特别检察官而辞职。最后司法部的三号人物博克成为司法部代理部长,才答应罢免特别检察官。尼克松更动员FBI封锁特别检察官及司法长官、次长的办公室,宣布废除特别联邦检察局,把此案的调查权移回司法部。面对尼克松滥用行政权力来维护自己,招来国民严重指责。
10月31日,美国众议院决定由该院司法委员会负责调查、搜集尼克松的罪证,为弹劾尼克松作准备。1974年6月25日,司法委员会决定公布与弹劾尼克松有关的全部证据。7月底,司法委员会陆续通过了三项弹劾尼克松的条款。尼克松于8月8日11点35分致信国务卿基辛格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为了掩盖第一个错误,他犯下第二个错误,结果又被迫去用第三个错误去弥补前面的漏洞,最后,漏洞破绽反而越来越多,被迫辞职下台。其实,如果他爽快的承认了第一个错误,民众也许会原谅他,事情结果要好得多。
在现代的很多案例中,也有很多人,为了掩盖自己的一个小小的错误,而编造成了更多的谎言来,甚至是陷害他人为自己的顶罪,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很多人的掩饰会造成更多的破绽和线索,而这些线索很可能就成为了警方破案的关键。而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也让很多蛛丝马迹变得无所遁形。
所以,任何人犯法和犯罪后,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并且勇于承担错误,不能对抗法律的强制力,这才是一个聪明人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