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风云录

第五百五十七章 凉风宫内会太子

字体:16+-

不过半柱香的时间,那马车停滞。

陈七睁开双眼,掀开车帘看一眼外面。

他此时正处于一处花园之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到了?”陈七问道。

“少爷,就,就在前面,您只许步着走上百步便可到了。”

“在此处就停下了。”陈七翻身走下马车,伸伸懒腰,此时天色已黑,加上深处宫中。

又或许是此处靠近凉风宫的缘故,周围并无半点行人。

“少爷,这凉风宫这条路,宫中的太监曾说千万千万莫要靠近,恐怕会惹得杀头之祸啊。”那车夫将手化作刀状,在自己的脖颈上轻轻划一下。

“所以少爷我劝你也莫要逗留,还是赶紧回府吧,此刻还赶得上晚食。”

“不必。”陈七坐了许久,也觉得腿麻,“那你就在此候着,我去一趟。”

说着不顾那车夫的眼神,直奔着那凉风宫而去。

果真顺着鹅卵石路走了百步,便见到一处楼宇。

这楼宇若是那在外面也称得上富丽堂皇了,但是在深宫之中着实是不够看。

相较之下的确寒酸。

门外有二人守着,却并非是邹奇胜的大内侍卫,反而是身着鱼尾服的锦衣。

“千户大人。”

他们远远的就看到陈七靠近,也拱手行礼。

“可有拦路之说?亦或要向谁通报一声?”

“千户大人可是来寻四殿下的?”

“自然。”陈七点头道。

“那直接进去便是。”那锦衣稍稍侧身,给陈七让出一个身位。

“这般简单?”陈七有些疑惑。

“下臣在此处看守凉风宫,可并未收到过不让人入的命令。”那锦衣拱手道,“而且上差大人身为千户,下臣也并无拦下的道理。”

“成。”陈七点点头,也不客气直接步入。

这凉风宫果真不负其名,刚刚踏入府门,便感受到一股凉风袭来。

陈七左右观察一下其实是这凉风宫南北通透,整体呈现长廊的模样,故而通风。

这样式也导致一些细小的声音都能传出回音。

所以陈七的脚步声,四殿下早就听到。

远远的,二人四目相对。

陈七一步一步的靠近。

四殿下身上的衣物穿的好好的,这是陈七从未见过的景象。

整个宫内,除了后方的桌案便再无他物。

四殿下坐在台阶之上,脸上带着笑意的看着陈七。

“你是第三个。”

四殿下莫名其妙的说出这一句。

“让我猜猜。”陈七站在四殿下的面前,“我是第三个在殿下失意之时来寻的。”

“正是。”文庆点头道。

“那殿下可曾想到过?”

“不曾。”文庆摇头道,“我以为你会是第一个。”

“为何?”

“太子废黜,此乃可记入史册的丑事,更是会被百姓传笑百年,本想着你会来落井下石一番,不过让我一阵好等啊。”

“在殿下的心中,在下可是这种人?”陈七脸上也带着微笑,“话说到这份上,不妨再让我来猜猜。”

“在我前面的二位,一个是杨煦,另一个,应当是大殿下?”陈七疑惑的问道。

文庆微微摇头,伸出两根手指,“还有两次机会。”

“莫非是......二殿下?”

文庆没有说话,只是伸出一根手指头。

“宋玉帛?”陈七最后皱眉说道。

“对了。”文庆打个响指道,“看你这样子,应是与他打过照面了。”

“殿下在这宫中消息闭塞,故而什么都不知吧。”

“宫外可是出了大事?”

“蜀江身死,杀人者,正是宋玉帛。”

那文庆的眼神本愣一下,但又突然恢复正常。

“意思是,宋玉帛为傀儡一事你也知道了?”

“瞒不住。”陈七摇头道。

“当真不愧陈青天。”文庆太子哼一声道,“若在江陵之时我有意拉拢,你可会入我门下?”

“自是不会的。”陈七摇头道,“道不同不相为谋,阁下失意在这凉风宫内,眼下心酸,可并不代表可掩盖往日之行。”

“昔日我在太沧牢狱的日子,可比这要苦的多。”

“行了。”文庆殿下深吸一口气道,“若是来叙旧的,恐怕与你也没多少往事要聊,你若是来落井下石,只顾笑吧,笑完还请离去。”

“错了。”陈七面色认真道,“今日寻你,是有要事要问。”

“何事?”

“范无才一事。”

“原来如此。”文庆殿下恍然大悟道,“范无才这个人,怕到要死,虽说思虑不太周全但是对于保命一事,可谓是事无巨细。”

“但就是这般也难逃一死,他谨慎的心思导致毫无线索可寻。”

“所以你才找上我了?”

陈七听到他这般说,突然疑惑一声道,“殿下的心思也这般缜密,按理说怎会突然之间被废黜呢?”

文庆随意的摆摆手似是不愿提及此事,随后很是随意的躺下来,一幅轻松的表情,”我的确知道他背后的秘密,甚至,他身死的秘密。“

“但,我与你称不上死敌但也针锋相对,此刻你有求于我,多多少少也要拿出些诚意。”

“当然。”陈七耸耸肩道,“殿下想要什么?”

“不过话说前头,此事虽说重要,但也并未到非你不可的地步,殿下还需时刻谨记你是废黜之身,所求之事应当合情合理,亦或是我身为千户可行之事,若是......”

陈七还未说完,那文庆殿下直接打断,似是陈七的到来让他心情愉悦,他换换起身走到那桌案旁,拿起早已凉透的一块饼塞进嘴里。

“放心。”他打断陈七道,“很好办,甚至,用不着你千户的身份。”

“说。”

“京师红藕香,可曾去过?”文庆咀嚼着那饼问道。

随即不等陈七回答继续说道,“红藕香之中,有一女子,名唤若菡。你去寻她,告诉我之近况,还有,将这三十两纹银交给她。”

文庆殿下说着指指身后的一个黑色方案。

陈七看得出上面盖着的黄色缎绸,上面绣着的分明是宋家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