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案调查科

第35章 灭了这个念头

字体:16+-

我继续道:“其实,女人的皮肤,是可以通过保养,变得莹润光泽的。”

“而保养最好的办法,就是补水。”

“怎么补水?”欧阳晴和李雪关心的问道。

我:“这面膜,就可以补水。”

“这么好!”两女惊奇,顿时对手里的面膜爱不释手。

“面膜该怎么用?”李雪好奇的问道。

“先别急,等一下我教给你们,这是洗面奶,你们先去用它洗个脸。”我说着话,拿出了一盒女士洗面奶。

“洗面奶?”两人又是一阵茫然。

洗面奶洗脸,她们也不会。

“好吧,我教你们,跟我来!”我带着两女,来到外面,打开水龙头,让二人洗脸。

洗完脸,我一人给挤了一点洗面奶。

“搓到手里,搓开之后洗脸!”两人揉搓了几下,手里多了许多细碎的泡沫。

不由得很惊奇。

欧阳晴:“这是肥皂吗?好香啊。”李雪:“好像是鲜花的味道。”洗了脸之后,摸了两下。

李雪兴奋道:“叶书我感觉用洗面奶吸完,整个人都变得清爽许多。”

欧阳晴点头:“好像脸洗的干净了。”

我笑道:“当然了,洗面奶可以清除面部的污渍,毛孔中的污渍也可以洗掉一部分,当然会觉得很干清净。”

“好神奇的东西。”

“更神奇的还在后面。”他随后拉这两人进屋。

撕开两张面膜,一人给贴了一张。

两人感觉脸上湿湿的,凉凉的,粘粘的,都有些惊奇,再看一样对方,不由的笑了。

“好丑!”

“好像鬼一样!”看到了对方,她们便知道自己脸上贴的是什么东西了。

半个小时后,我让她们又洗了一次脸。

洗完脸,两女对着镜子照了照。

此时的皮肤,明显变得和原来不一样了。

很干净,清爽,看起来白嫩了一分。

“好神奇啊,这是补水了吗?”

“我感觉脸上湿润很多,应该是补水。”我:“光补水还是不够的,还要锁水。”欧阳晴:“什么是锁水?”

“锁水,就是锁住脸上的水分不流失,不然的话,一见风,太阳一晒水分又蒸发了。”李雪:“那怎么才锁住水分?”

我又拿了两盒锁水面霜,说道:“这个挤出一点,抹到脸上,涂抹均匀就行。”

两人按照我说的,一人又抹了点锁水面霜。

我笑道:“这就行了,坚持一段时间,保证你们比同龄人看起来年轻好几岁。”

“那当然。”

“对了叶书这是什么?”李雪拿起了一盒满是外国文字的牛奶。

“这个是牛奶?”李雪:“这是牛奶?牛奶怎么是这种包装啊。”

“是啊,这包装很豪华,应该很贵吧。”

“还行吧,一般般,和你们以前喝的牛奶差不多。”我随口 说道。

李雪:“那也不便宜啊。”

“那这个呢,这个又是什么?”欧阳晴拿起一盒东西。

我:“这是燕窝,专门给你们买的。”两人同时倒抽一口凉气。

“你说什么?”

“这是燕窝?”她们就算是再没有见识,也听说过燕窝。

以前听说书的说过,燕窝好像是专门给宫里的娘娘,贵妃用的,普通人家,根本不可能喝到燕窝。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燕窝更是传说一样的存在。

我居然能搞到燕窝?

他是怎么办到的。

自己男人太神奇了简直。

但国内的生产水平人均消费都不行,那些高档的东西,就算是进了大陆,也没有人能买得起。

与其大费周章的出口,人家还不如做内销。

所以,除了粮食之外的一些奢侈品,是绝对不会有的。

当然也有一些,东亚,南亚国家,对华夏有出口的产品。

但都是一些低端产品。

如:阿夫汗的葡萄干,啊尔巴尼亚香烟,伊拉客蜜枣,古芭糖等等。

我拿的这些东西,一看就知道都是高档货。

那么来路,就很值得让人琢磨。

他究竟是从那哪里弄来的?

李雪的职业病犯了,有一种想要审问我的欲望。

不过,一想到是自己的男人,很快掐灭了这个念头。

她好奇的问道:“叶书这些东西,是哪里弄来的?”我笑了笑:“我有朋友在湘港做生意,这是我托他给带来的。”

“对了,我那朋友经常往返京城和湘港,带点东西过来是很方便的。”我这样补充了一句。

以后,他会有很多这方面的东西,所以提前打个预防,让两人有些心理准备。

“哦,这样啊!”李雪点点头,如果这些东西是湘港带过来的,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好了,你们把东西收起来,我去做饭!”我挥挥手,走进厨。

并没有第一时间做饭,而是拿起了厨房里的盐罐子鉴定了起来。

盐罐子是白色的,有半尺多高,碗口粗细,上面有粗糙的青色花纹理,酒坛的样式,烧造工艺也比较粗糙,一看就是民窑瓷。

应该是是晚清时期,古人用来放酒的,因为有个盖子,还有些用,所以被老太太用来放盐。

我把里面的盐倒进一个准备好的瓶子里。

看了一眼底部,因为时间太久,底部有些污渍,看不清字样,我弄点水,里里外外刷了一下。

底部的字样,也显露了出来。

六个大字:大清道光年制。

和我鉴定的一样,是晚晴的物件,这么粗糙,肯定是民窑。

一说民窑的东西,肯定是价钱要大打折扣的。

一般而言,官窑有国家负责,有专门官吏管理官窑。

所以无论是,官窑无论是成本,烧造工艺,画师都要比民窑强的多。

当然了,也不能因此,就将民窑一棍子打死。

如果民窑烧造出来瓷器精致,画工上乘,放到后世可以卖到几百万的比比皆是。

这一件肯定是不行的,釉面不够光泽,画工拙劣,甚至整体形态都不够圆润。

这种东西,在普通人家很多,本来就是民用的东西,不可能太讲究。

比方说普通老百姓吃饭用的碗,根本犯不着用太好的东西,不然成本太高就不划算了。

生活在这个年代,这种瓷器是很容易见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