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红遍

第32章 习俗

字体:16+-

龙头村的果农们坚卧烟霞,享受着收获之后的幸福时光,每个人乐乐陶陶,红光满面。

眼看着到了一年的尾声,原本大白天根本见不到几个人影的活动广场上,现如今也热闹非凡,老年人们敲锣打鼓,舞弄起了秧歌。

陕北秧歌作为黄土高原上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已经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流传久远,深刻地印入了每个人的心里,在人们的血液里流淌,无法泯灭。

据说秧歌之起源是人们为了求雨所组织的法事,又或者是为了祈求平安、获得好运所为,总之,对陕北人来说,逢年过节少不了秧歌,尤其是越临近过年,越不能缺少它。

龙头村原来有秧歌队,过年前后都会进行表演,在十里八乡都很出名,会吸引周边村庄的老百姓前来观看。

但在十年前开始,村里的人陆续进城打工,一部分进入了县城、市里,还有一部分人则走得更远,进入省城、首都,村里越来越冷清,秧歌队队员大部分都是年老者,时光流逝,精力不再,生活的压力如同一座座大山似的压在了他们的身上,岁月的也不断地侵蚀着他们的生机,让他们无法再能挺起胸膛舞动热烈的秧歌。

而村里也没有几个年轻人愿意待在这里,更不要说学习扭秧歌,大部分人只能在腊月二十八九才能回到老家,还有少部分人则无法回来,所以龙头村的秧歌队一度要解散,好在安世杰苦心劝说一番,秧歌队保留了下来,可却没有人再扭秧歌。

直到陈平凡来到了龙头村任职后,跟随党和国家的领导,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后,年轻人们愿意返回龙头村,让几近失去生命力的龙头村重新焕发生机后,秧歌队又起到了它的作用。

今年是龙头村秧歌重新开始表演的第三个年头,队里除了老年人外,还融入了年轻血液,年轻人从上一代手里抓过了接力棒,当上一代的老人们消逝后,年轻人也变老了,会出现又一批年轻人接受传承。

一代又一代,代代相承,这便是顽强的生命力,只要传承不断,生命将会生生不息。

“怎么样了?累了就休息休息!”陈平凡望向不远处正在埋头苦干的杜小欣,她正在和村委会的其他工作人员整理材料,他和杜小欣、安世杰三人回到龙头村已经有三天的时间了,自从三人回来后,没有停歇一刻,立刻投入了工作。

对于龙头村的果农们来说,已经迎来了一年的假期,劳累整年,确实该享受享受了。

可龙头村村委会的整体工作人员却不能休息,到了年底一大堆材料等着他们整理呢。

尤其是龙头村的领导班子各个都是工作狂,一个比一个“卷”,陈平凡经常工作到半夜,他口头经常挂着一句话就是“要把握当下的机会,错过了这阵风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遇到”,所以陈平凡想要尽快的把水果加工厂的事情给落实下来。

但陈平凡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只能把方案尽可能地规划详细,将来在建设水果加工厂的时候,便能少些纰漏。

陈平凡双眸盯着杜小欣,却发现对方压根没有抬头回复他。

或许是陈平凡说话的声音太小声了,也可能是杜小欣工作太投入了,人在注意力非常集中的时候,会自动屏蔽来自外界的声音干扰。

陈平凡苦笑了一声,他真的心疼这帮小伙伴,每个人都日以继夜的辛劳,他想走过去让大家歇一歇。

“出去逛逛。”

陈平凡刚迈出一步,便受到了安世杰的阻拦,他给陈平凡使了一个眼色,让陈平凡不要打扰杜小欣等人。

“好!”

陈平凡点了点头,旋即,两人离开了办公室,来到了村委会的院子里。

透过院子外的黑色铁栏杆,陈平凡望到了不远处广场上正在扭动着身躯的人们,人们穿着艳丽,大红大绿,引人注目。

伞头手持着伞和虎撑,女人们手持粉色秧歌扇子,男人们都举着一把五颜六色的秧歌伞,锣鼓声不停地响起,为秧歌队的舞姿壮大声势。

“今年排门子不?”安世杰问。

“您在龙头村待的时间可比我久多了,您看么。”陈平凡一笑。

“按理来说要各家各户转一转,但现在家家户户都修起了小洋楼,连硷畔和院子都没有了,转院子也转不成了。”安世杰轻叹了一口气,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景象,秧歌队转院拜年,这沿着一家一家走去,串院子红火热闹,可今时不同往日,已经失去了排门子的有力因素。

“那就沿着公路闹,反正咱们村的大部分人家的房子都靠近公路么,这样的话也算是把祝福送到了家里。”陈平凡说。

“也可以,那就到时候去庙上拜完,沿着公路扭秧歌。”安世杰点头,“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人们有钱了,年味却少了。”

陈平凡闻言,没有出声,他也在思考这个事情。

“以前不是转九曲,就是烧火塔塔,现在好像就剩下一个闹秧歌了。”安世杰叹了一口气。

“转九曲”和“火塔塔”在陕北地区很常见,正月里的一种习俗。

所谓“转九曲”又被称为转灯,人们会在村里附近找一个平坦宽敞的地方设置灯场,栽灯场时会把玉米杆或者是高粱杆横竖各栽十九行,一共三百六十一把,然后放置用土豆或者萝卜制作而成的“灯碗”,在里面倒上一点清油,再放上棉花捻子,套上五色纸灯罩,把灯碗放置在九曲阵内点亮。

届时,锣鼓唢呐鸣奏,秧歌队走在最前头,人们则跟在后面,人们在九曲阵内从尾走到头,走完这一圈意味着在来年五谷丰登,幸福美好,这是一种祈求美好生活的行为。

而“火塔塔”则是在正月十五的时候,人们要么在自家门前垒起一个由柴火和煤炭组成的塔状火塔,自家一家人围着“火塔塔”庆祝,要么在村里的主要干道垒起一个“火塔塔”,村里更多人聚集在一起庆祝。

一般来说,前者所垒的“火塔塔”规模小,也不会太高,后者则通常会有两三米,甚至是四五米高,是由村里组织垒起的。

村里的老人经常说,“火塔塔”可以燎百病,淳朴的劳动人们总是如此单纯,哪怕世世代代辛苦劳作,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总是期望生活可以善待他们。

现如今,生活好起来了,这种淳朴的习俗却不多见了。

“那今年不止要闹秧歌,还要转九曲,更要燎火塔塔!”陈平凡斩钉截铁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