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红遍

第51章 不同的精神圣地

字体:16+-

最近一段时间,有不少人来拜访陈平凡,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从城里赶回龙头村过年的。

虽说这几年由于龙头村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理想,让一些原来在城里打工的人返回了乡村。

可是返乡者毕竟是少部分,或者说,留在村里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与陈平凡、杜小欣一样的年轻人却寥寥无几,非常少见。

这些年轻人在外有了工作,习惯了城市的繁荣和便利,即使乡村已经发展起来了,他们也很不愿意长时间地待在乡下。

所以可以说,龙头村几乎是一个大型养老院,陈平凡便充当了这个养老院院长的角色,对于村里老年人的情况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

因此这些在外漂泊的龙头村的年轻人,无不感激陈平凡在过去的一年、更久以来,对自家长辈的悉心照顾,此次回村过年,于情于理,都得提礼登门拜访,否则失了道义。

陈平凡送走了一波又一波人,虽然这些人提的礼物并不珍贵,只是牛奶或八宝粥之类的食物,但陈平凡并不愿意收下。

并非因为礼物不珍贵而不愿意收取,而是送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且他一心为村为民,不是为了谋取利益,赚取回报,只是想让自己短暂的人生能够发光发热,做有意义的事情。

帮助别人本身,自己也获得了快乐,再去接受别人的物质赠予,让他心里难安。

有人在背后嘀咕,觉得陈平凡不敢收下礼品是担心别人说三道四,担心引起上级领导的不满。

这也许是陈平凡不愿意收下礼品的原因之一,并且一定是占比最小一部分的原因。

陈平凡是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青年,他真挚而真诚地信奉着共产主义,骨子里是一个奉献主义者,孑然一人的他像是无根之萍似的,飘**在这广袤的天地之间,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父母已逝,家乡实存名亡,几近消亡,村里人分布在五湖四海,恐怕再也无法团聚。

这也是陈平凡为什么非常重视龙头村发展的原因之一了,他不想看到再有像自己老家那样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村庄。

家乡是一个人漂泊在外的精神圣地,在关键时刻会让一个苦累的人在精神心理上撑着,不容易倒下。

家乡没了,一个人的精神圣地便毁了。

好在陈平凡的内心足够强大,他的精神圣地尚且存在,只不过从家乡转移到了龙头村,现在龙头村就是他新的家乡。

时间不断地逼近春节,陈平凡以为送礼风波已经过去了,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更难应付的问题还在后头。

这一天,又有人提着礼物来到了陈平凡的办公室,办公室内的其他人见状,已经见怪不怪了。

“陈书记……”

来人叫做杜存联,三十出头,身高看上去一米七五左右,留着一头短发,显得很精神。

他的父亲叫杜三娃,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庄稼汉,一辈子生活在龙头村内,到过最远的地方便是县里头了,连市里、省会都未曾去过。

杜三娃年纪已经不小了,六十多岁了,他在杜存联这个年纪的时候,生下了杜存联,也算是中年得子了,因此杜存联疼爱的不得了。

再加上杜存联母亲去世得早,杜存联是杜三娃唯一的儿子,尽管家境贫寒,可杜存联想要得到的东西,杜三娃会竭尽全力满足。

可杜三娃却不知道杜存联最大的愿望是离开龙头村,且再也不回来。

杜存联在十几岁的时候就离开了龙头村,他在外面学手艺,最一开始是学理发,因为学理发不需要什么门槛,没有背景和学历也可以学习,是很多辍学少年的第一选择。

杜存联当了两年的学徒,每天都是扫地,给客人洗头,偶尔跟着师傅学习一下理发技巧,但从未获得过一次给客人理发的机会,只有对着店里的假发一通修剪。

陕北的冬天很冷,动辄零下几度十几度,一到冬天杜存联的手便皲裂了,长期洗头接触洗头膏和水,让他的手很容易裂开,再加上他所在的理发店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当学徒要当满三年。

这三年只会给他微薄的生活费,每天却要做着最苦最累的活,这让杜存联一度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尽管在贫穷的龙头村老家里,生活并不富裕,但父亲杜三娃对他的照顾却是无微不至的,从不让杜存联受到一点委屈。

而离开了龙头村,等于他失去了保护和关照,一切都要他自己去面对和扛着。

外界的人不会因为你年龄小而惯着你,大家都是出来讨生活的,谁不是像这样熬过来的呢?

杜存联受不了当学徒的悲催生活,所以他在当了两年理发店学徒的情况下,选择离开理发店,妄图寻找一门上手快,挣钱容易的手艺。

但天上不会白白地掉馅饼,杜存联在城市里接连碰壁后,总结出来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自己之所以四处碰壁,是因为北方的就业机会太少,得去发达的南方才行,遍地都是黄金。

在当时乃至现在,南方普遍比北方发达。

可杜存联的结论却忽略了自身能力的问题,把锅甩到了北方不如南方发达的原因上,这是导致杜存联找不到工作,学不到手艺的主要原因吗?

杜存联认为是。

因此,杜存联头也不回地去了南方,一度和父亲杜三娃失去了联系,让杜三娃心急火燎,以为自己的宝贝儿子出现了什么意外,着急地上蹿下跳,最终报了警,通过警方才联系到了远在广东的杜存联。

杜存联进入了一家工厂,在流水线上工作,日复一日,做着同样的动作。

但好在有一个可以自我安慰的动因,那就是在流水线上当工人,工资要比当理发学徒,以及比理发二把手,甚至是店长赚的工资都要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杜存联也不再幼稚,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以及社会各行各业的天差地别,他不再心比天高,开始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

这些年来,辗转于各个南方城市之间,仍旧远离着他的家乡龙头村。

杜存联已经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了,这三年也从未回过龙头村一次,父亲杜三娃仅仅见过一次杜存联,还是通过陈平凡的手机,与杜存联微信视频通话,让这位想念儿子的老父亲,得以见到一次杜存联的脸庞。

直到现在,杜三娃拿着的手机还是按键式的,并不能视频通话,他连微信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