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炮祖师

第11章 天籁之音1

字体:16+-

花炮祖师 天籁之音(1) 原创首发 网

“爹,娘,我们开一个药庄吧,方圆百多里,百姓众多,加上常有疾病流行,乡亲们有病无处诊,有钱无药买。我看到那些因延误了诊病时日的病人,以致残疾甚至失了生命之时,心里痛悔不已。但畋儿即使长成三头六臂,也顾之不及啊!”李畋说。

爹爹李盛道:“好,如果开成了药庄,我也不进山打猎了,我已感到体力不支,连两百斤的轻弓都开不动了,我也上山采药吧,也可以作你的帮手。”李盛摸了一把自己花白的胡须,表示支持儿子的设想。

母亲燕儿似乎比父亲显得更为苍老,她就着桐油灯在扎着鞋底。长年累月在山乡奔波,有时深更半夜也有人来敲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女人生孩子是能按照自己意愿来安排时间的,什么时候有人生孩子,燕儿什么时候就得出发。听父子俩在商量着开药庄的事,她也兴奋起来,想起在老家上栗的焦家药庄的遭遇,不由一阵叹息。如果药庄开成了,爹爹的遗愿也就在大瑶实现了,足以告慰爹爹的在天之灵呀。她每每回到故乡,看到曾经的焦家药庄成了一片荒地,心中自然生出一股伤感。爹爹,燕儿自幼跟随您学医,但焦家药庄不复存在,焦家的医药世家从此中断。燕儿无能,但燕儿还是继承了娘的衣钵,在大瑶为百姓接生……

燕儿说:“孩子,我和你爹都老了,不知不觉就老了,李家的希望全在你,你既然学成了医,立志要为百姓解除病痛,没有一个药庄,一个人变成孙猴子也忙不过来!娘小时候就在药庄做事,娘也可以帮你张罗!”

李畋真的没有想到,爹娘对他开药庄的设想是这样地支持,他激动地说:“爹,娘,畋儿一定要开一个大药庄。畋儿还要像师傅药王那样,带出很多的徒儿来,这样,老百姓生病就不愁看不上病了!大瑶地处偏僻而低洼,畋儿感到,光靠药物解除不了瘟疫流行,有一种病,我翻遍了药王的《千金方》,里面虽然有记载,但师傅也说明了,暂无特效良药可医。我一直在琢磨,在冥思苦想,怎样才能驱除瘴气,不让瘟疫残害大瑶百姓!儿要竭尽一生的精力,完成这一夙愿,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来报答大瑶父老乡亲对我李氏的庇护和关爱!”

对于李氏一家来说,这真的是一个不平常的夜晚。

李畋自从回到大瑶已一年有余,当时乡亲们听说李畋回来了,都来看望他。从此有生病者都来找他看病。李畋神奇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很快传遍了十里八乡。但是,看病之人太多,李畋没日没夜在山乡奔波,连师傅送给他的那匹马也跑得疲劳不堪,瘦得毛像蓑衣了。李畋又要出诊,又要备药,连休息一会儿的时间甚至都成了一种奢侈。一年多来,他利用出诊的机会曾经看望过唐爷和紫云,也曾经看望过升冲观的道友们。他想念着,牵挂着,但他见了面以后,甚至连多说几句话的工夫也没得。他肩负着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他得赶紧去看病人啊!

姐夫姐姐来了,正好李畋也在家。

姐姐琴儿看到弟弟瘦成这样,心痛不已。她特意捎来了一大篮子鸡蛋,还有一只老母鸡,她交代娘,要好好补一补弟弟的身子。像这样下去,人会累病的。

姐夫余清林打量着李畋,心想,当年的少年,如今长成大人了,他没有走向军营,也没有走向仕途,却成了一代名医,无论怎么说也是值得欣喜之事。他看到李畋一边和他们说着家常,一边还在调配着一种沫药,心想内弟也太辛劳了。本来好久不见,心中有好多好多的话要相互倾诉,但过了不到半个时辰,就有人来请李畋去诊急病了!

全家人望着李畋单瘦的身影策马而去,都感到心痛不已。

琴儿说:“不过我担心的是,要开一个药庄,得建房屋,得请人帮工,还要进药,爹娘哪来那么多银两呀!这不是想开就能开的呀!”

余清林说:“我们将打算扩开纸作坊的那些钱,先让畋儿办起药庄来吧。等药庄开好了,发达了,再还给我们,那时再办一个大的纸作坊也不迟。”

琴儿一想,也只能这样办了,否则,爹娘和小弟的心愿只能是一场梦想。

李家湾要开药庄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迅速飞遍了大瑶的村村落落。

房屋动工之后,村里的男青壮年都来帮工。他们拿不出银两来支援,但劳力有的是。那些日子里,李家湾南面的山坡下,出现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是年秋天,一栋偌大的房屋耸立在瑶坪。它背靠青山,面临南川河。药庄前面开出一条大道,以便出入方便,马车都能直接进入药庄的场院。

药庄得取一个名字。取个什么庄名为好?李畋与姐夫也是他的启蒙先生余清林商议。最后,在李畋的再三推让下,余清林磨墨挥毫,在长方形的木匾上写下了:“仁济药庄”四个苍劲的大字。余清林沉吟着说:“仁者,仁爱仁慈也,济者,济世救民也。畋儿,这名字取得贴切,这正符合你办药庄的初衷呀!”

李畋望着这四个大字,久久地,胸中升腾起一股暖暖的豪情。

求月票、求收藏、求、求点击、求评论、求打赏、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