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五月来爱你

第3章 锋芒

字体:16+-

第三章 锋芒

“我爱高校”夏令营开营了。同学们将在为期十六天的时间里去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参观全国著名高校及名胜景点。

第一站是北京,利音有直飞上海的航班却没有直飞北京的航班,学生们只得乘旅游大巴去邻近的一个城市乘航班。

身穿深红色营服的林易渺坐在大巴的最后一排。他还是羞于和同学们接触和交流,即使不再垂着头,也象冷漠的看客,看着同学们脱离父母视线后流露出的欢天喜地并毫无掩饰地大喊没有父母管束真好,他却想着自己有父母管束着才真好,不至于无依无靠。

还要两三小时的车程才到机场,带队的梁芝洁要求每个学生讲一个笑话或者故事,如果不讲也可以用唱歌代替,但是不许唱情歌。由于这个队的营员来自不同的年级与班级,她要求大家先作自我介绍以加深印象。

顺序就从最后一排靠窗的木兰淼开始,大家转过头来,把目光投到这个以沉默和高分而出名的木兰淼身上。

木兰淼没有思想准备,被这种突来的活动弄得卡了壳,不知该说什么。

坐在他旁边的宁文胜鼓起掌来,说:“热烈欢迎一等奖奖学金获得者讲故事!热烈欢迎!”

木兰淼看着大家,又看看梁芝洁,有些心慌。他知道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还是鼓足勇气先作起自我介绍:“我叫林易渺……”

宁文胜和大家一样诧异地看着木兰淼,然后说:“什么,你改名了?”

木兰淼说:“是的。我叫林易渺,双木林的林,难易的易,泪少的渺。这是我自己取的名字,我喜欢这个名字,从现在起,请大家都叫我这个新名字,从前的木兰淼就当不存在了。”

宁文胜说:“木兰淼,不,林易渺,你把名字改这么复杂做什么啊?”

“不知道,反正我喜欢。嗯,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林易渺停顿了一下,开始讲起故事来,“有一年春节,我幺爸捉了一只母鸡送到我家,作为我爸的生日礼物。我妈见那只母鸡掉了好些毛怀疑它有病就叫我捉给她杀掉。”

宁文胜接嘴说:“哪有这样送礼的,送只瘟鸡!”

林易渺解释说:“可能是食物有问题吧,那段时间幺爸家的鸡都是那样的病态。所以,我就对那只难看的母鸡放松了警惕,刚一解开它腿上的谷绳,它就登登地拍着翅膀跑走了,比我家的鸡跑得还快。我逮了半天都没逮住它,过后也不知它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为此我还挨了一阵训呢。结果呢,后来大家都夸我给家里带来了福气。知道为什么吗?”

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猜测起来。宁文胜则说病鸡吃了会生病,不吃也就躲掉了一场病。

林易渺见大家把等待结果的目光投向自己了,就揭开了谜底:“一个月后吧,我们都忘记那只母鸡了。结果有天它不知从哪里钻出来在我家院子里闲庭信步,身后还跟着一群小鸡,九只呢!那些小鸡后来个个都长得很漂亮。我爸的肝病就是在那一年好的,大家都认为是我放过了那只带孕的母鸡,怀孕的‘孕’,带来了这样的好运,运气的‘运’,家里也就得到了一种福气。”

宁文胜虽然也听出了神,还是露着不屑地说:“农村人最迷信,有好事呢,就把好的东西往它身上扯;有坏事了,就把坏的东西往它身上扯。牵强附会,横竖都有理。”

林易渺刚刚绽露出的会心微笑被宁文胜的这一通话淋没了影。他有些难堪,转过头向窗外望去。

梁芝洁责怪地瞪了宁文胜一下,又笑着对大家说道:“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很真实的道理,那就是意念可以左右我们的好坏,包括心情的好坏、生活的好坏、命运的好坏。所谓心态也能决定命运。比如,下雨了,有人愁眉不展想起了阴霾沉沉或者泥泞小路,有人却想着撑伞漫步在林荫树下细听雨声,两种心境谁快乐谁痛苦是不是一目了然?这样的快乐与痛苦是老天给的吗,别人给的吗?都不是,是自己给的。既然这样,我们不如就把好的事尽量往自己身上扯,牵强附会地扯也无防。心情好了,心态正了,好事会变得更好,坏事会变得不那么坏……”

宁文胜懂起了梁芝洁的用心,接嘴笑道:“那我干脆这样想,我在利音水土不服当上了蛤蟆王子,这下离开利音我就会变成白马王子啦!哈哈——”

林易渺和同学们都哄地笑起来。等大家笑得差不多了,宁文胜又说:“轮到我了,我想我这张老脸够出名了,就不用自我介绍了。我来给你们讲一个笑话,不是编的,是真的……”

掌声和着笑声四起。

宁文胜清了清嗓子说:“放暑假的第二天,我坐公交车出门打篮球,身边坐着一个中年男人……”

“哎,宁文胜,说话要注意一下。”梁芝洁打断了宁文胜的话,“该称叔叔就得称叔叔。”

宁文胜一笑,纠正道:“对,一个叔叔坐在我身边。售票员补给他的钱里有一张老版的一元钞票,开拖拉机的那种,七成新。他说那张钱过时了,不要,打算退给售票员。我就用一张半成旧的一元钞和他调换了,他还对我说了声谢谢。后来呢,你们猜怎么着?”

大家又七嘴八舌地猜,收藏了,出售了,送人了都有。

宁文胜一脸喜色,然后问林易渺:“一等奖林易渺同学,你猜呢?”

林易渺说:“看你这么高兴,应该是高价转卖了。”

宁文胜问:“有人说卖了一百,你认为值多少?”

林易渺说:“我不懂收藏,就认为值一元。对收藏者来说,五十到顶了。”

宁文胜笑了笑:“有我这样的慧眼,是沙子就镀不成金,是金子就得发光,蒙不上灰!实话告诉你们,那张一元老版钞票是稀缺货,说了你们也不懂。前天,我又到古玩市场去试了试,终于遇到一个识货的人,用三百元把它买去了,说是可以配套呢!我都不知道该谢谁了!”

说着,宁文胜从兜里掏出三张百元大钞在面前抖了抖,弹了弹,发出清脆的响声,说:“你们见过这么快从一元变三百元的事吗?”

全车更热闹了,同学们哇噻哇噻地大呼,羡慕得流鼻血,个个都想去找几张旧钞大发一笔。宁文胜就大笑着说:“这样的机会,不会再次落到象我这样有准备的人身上来啦!更不会落到象你们这样没有准备的人身上去啦!哈哈——”

旅游大巴载着满车的快乐到了机场露天车站,同学们一哄而下,提起行李就欢呼着向不远处的机场候车室冲去,被梁芝洁厉声叫住了。

林易渺见一位矮小的女同学提着大大的行李箱很吃力,就默默地帮她提起来。另三位外班的女同学见状就把装有饮料、水果和零食的行李交给他。他不好拒绝,吃力地提着一大把行李落在队伍后面。

梁芝洁和同学们已经从露天停车场走到了候机室门口,见林易渺拿着众多行李越走越慢,停了下来,对那几位空着手的女生说:“一再通知你们,夏季外出旅行,要轻装上阵,怎么还带那么多西?”

有个女生解释说:“出来十多天,我妈要给我准备这么多,不要都不行。”

梁芝洁见女生们并没有自己提回行李的意思,又说:“既然要带那么多,就得对它们负责。女生可不能总当千金小姐,虽然可以指望男生们绅士一点,但这并不是他们必尽的义务哈!”

女生们也就不好把所有行李交给林易渺,不情愿地取回了自己的行李。懂事的男生明白梁芝洁在怪他们不绅士,就开始主动要求帮女生提行李,女生们又乐不可支了。宁文胜就说谁不嫌我是蛤蟆的就请我帮忙啊!不请我是不会献殷情的!

林易渺的手头终于松了,他走到梁芝洁面前,和她同行,说道:“梁老师,我的行李轻,我帮你提行李吧!”

梁芝洁见他满头大汗,营服也湿了一片,说道:“谢谢,这个不重,我自己行。嗯,夏令营的感觉不错吧?”

林易渺说:“可惜它很快就要结束。”

梁芝洁说:“是的,结束后你又是回你幺爸家吗?”

林易渺说:“幺爸也出去打工了,老家没有我的家,不想再回去。我可能要在城里找点事做,当是锻炼。”

梁芝洁说:“学校放了假,城里也没有你的亲人,你住哪儿呢?”

林易渺说:“可能租房吧,打工挣钱应该可以的。”

梁芝洁:“到时如果有什么困难,就告诉我,我找学校帮你解决。”

林易渺感激地说:“谢谢梁老师,我尽量不麻烦学校。”

夏令营很快就结束了,林易渺从几座大城市游了一转回来大开眼界,让他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城市不仅仅是高楼大厦与四通八达,还有精致巧妙到一针一线的细节。这些细节利音市也是有的,只是他没有机会也没有心情去接触与感受,那黑暗的一年让他离城市好远,离生活好远,也离快乐好远。林易渺在夏令营里已经悄然改变了,开始微笑着答话。曾经的他本是和同学们一样开朗快乐,家庭的变故让那些快乐远去了,他得重新把那些快乐的影子找寻回来,努力让自己恢复到从前,恢复成真实的自己。

木兰淼的名字在高二文科火箭一班的名单里消失了,代替这个名字的是林易渺。同学们虽然诧异这样的陡转,但大家更喜欢现在的林易渺,而非从前的木兰淼。

他的一篇《夏令营思考》在开学不久就登上了《利音都市报》,占了一个版面的半壁江山。文中调查报告般地指出高中生在这种活动中不可爱的七大陋习:爱花钱,有用没用都买,象穷人比阔;爱乱扔,不乱扔也扔不到位,象东施撒花;爱八卦,了解外人比家人还清楚,象狗仔队新闻;爱嘲笑,拿己所长笑他人所短,象暴发新贵;爱抢座,把抢到当本事,象饿狗争食;爱照相,姿势总是一个样,象老套模板;爱疲倦,一路喊着累,象暮年老者。

市教育局关注着这篇报道,因为不久前局里的通讯员发过一篇活动的宣传报道,称本次夏令营活动意义重大成效显著,展示了学生的精神风貌。林易渺的这篇无疑是带着黑色眼镜看事情,在揭教育的短,也揭学生的短,让活动显得不那么光彩。

利音一中为林易渺打着圆场说文章有理有据的数据摆在那儿还真找不出反驳他的理由,何况此文并不针对活动本身的问题,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自身修养问题,给学生们严肃地提个醒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随后学校规定凡是学生投稿内容与学校有关,必须交班主任审核并加盖学校公章。虽然这篇文章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是学校还是按校规为发表作品的学生奖励了两倍于稿费的奖金。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林易渺一夜成名,比他的成绩更引人注目。利音一中的老师们更关注他本人的变化,无论他该说不该说,说得对与错,成绩第一的他能够发言而不再沉默就让人欣喜若狂了。在老师们眼里,一言不发的学生最头痛,因为摸不到他们在想什么,弄不好就会发生惊骇的事情来。林易渺的这件事虽然也让大家惊骇了一把,好在并不是一件坏事。

梁芝洁依然是林易渺的语文班主任,她为林易渺的渐渐改变很心慰。她把林易渺叫到办公室说:“学生会十月就要换届了,这次换届采用的民主选举方式。从你的学历表看,你初中担任过班长和学生会委员,应该有这方面的组织经验,高中不能把这样的能力给埋没了。你应该去参加学生会委员竞选,就当对胆识的一次锻炼。”

林易渺吃惊地说:“初中和高中,学校都不一样了……”

梁芝洁笑道:“学校不一样,你还是你。我相信你能行的!”

林易渺想起分班之后和他同桌又同寝室的宁文胜来,说:“宁文胜不是参加了吗?我就不必去了,不然他会认为我和他对着干。”

梁芝洁说:“不必担心,宁文胜是很大度的。他性格比较出众,口头表达也流利,不足之处就是在正式场合有点怯场。我也是鼓励他去练胆子才动员他去报名的。”

林易渺说:“让班长陪他去吧,我不去,我只想安静。”

梁芝洁说:“班长想抓学习……林易渺,不要找推卸的理由好吗?夏令营里我看你说的话、你的建议还是有很多同学响应。即使你那篇批评文章发表出来,同学们也很服气,说明同学们内心还是佩服你的。现在,依你的影响力,不比其他学生干部差。”

林易渺吱唔着说:“我考虑一下再定吧。”

梁芝洁说:“不必考虑了,就算这是我给你布置的任务吧,成败都要去一试。你按公布出来的竞选办法准备就是,注重突出自己的目标和风格,做到脱稿演讲。”

林易渺看着她希望而又不容推卸的目光,有些不情愿。从前的他是学校的活跃人物,母亲的离开让那样的活跃也随之远离,现在她在逼他把那样的活跃找寻回来。他知道她的良苦用心,迟疑片刻就说:“我试试吧。”

学校学生会换届竞选如期举行。林易渺在学生代表和老师代表的注视下登上挂有“利音一种第十九届学生代表大会”会标的主席台。很有没有这样昂首挺胸地登上过发言台,他在一阵紧张之后,找到了似曾相识的感觉,有了久违的表现欲。是的,初中时,他曾在主席台上协助其它学生会干部主持过学校的大型活动。虽然那只是一所镇上中学,仅仅从人数上就与这所学校相形见绌,但那种指挥千军万马的畅快他还记忆犹新。

林易渺很快投入到了这次竞选角逐之中,他镇定下来,说道:“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你们好!我是来自高二文科火箭一班的林易渺。今天,我竞选演讲的题目是《助手,帮手和推手》。三年前,也就是我读初二的时候,学校任命我为学生会学习副部长。那时,学生会委员在我眼里就是官儿。现在,我越来越明白,那不是官儿,应该是老师的助手,同学的帮手,活动的推手……”

他的脱稿演讲很顺利,现场答辩也行云流水,言简意骇直达目的。尤其是关于“开展有益的活动有时很没有趣,这该如何协调”的问题,他回答道:“活动应该作好策划,让大家乐于参与而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即使义务打扫街头卫生,也要让大家从中学到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打扫干净最宽的区域,做到既省力又省时,既干净了街道又让自己不要太脏,让活动充满一种新的体验。这就是我的一种理想。”

整场个人展示下来,林易渺赢得了师生们的喝彩。

最后实行学生代表民主投票,林易渺以最高票当选为学生会主席,宁文胜一票之差没有进入学生会。宁文胜因为紧张和林易渺比起来明显地逊色一筹,他有些不甘,自我解嘲地说:“如果我象林易渺那样帅,肯定能进入学生会。都是那些可恨的、臭美的女生把票投给那些帅哥了!我没占到便宜,全靠的实力!”

当林易渺正式宣布为学生会主席,所有师生都在惊叹,似乎看见了丑小鸭变天鹅的现实版。

这一学年里,林易渺带给大家的惊叹不只是他脱胎换骨的性格转变,还有不可匹敌的其它。如果用出类拔萃、鹤立鸡群来形容他就显得温柔乏力了,要用锋芒毕露四个字才贴切。同学们私下里讨论着他的大事记,犹如议论当下最红的影视男星:

最矛盾的是林易渺的一首诗发表在全国级杂志《高中大时代》的扉页上,被学生们当成经典传诵。老师们一边在课堂上把这首诗作为范文朗读并赏析,一边又告诉学生“高考作文不可能考诗歌,不要把精力花在写诗上”。大家就弄不清究竟是相信老师的前一种态度去欣赏诗歌,还是相信老师的后一种态度远离诗歌。

最意外的是林易渺参加全省数学竞赛只获了二等奖。虽然奖金三千,学校同奖三千,但是他的数学总是在满分上驰骋,在全市的数学大赛上也是满分,大家对他在省上比赛失蹄还是很失望。

最跌眼镜的是林易渺的父亲第一次来学校看他,还带着一个老女人。这本来不算稀奇,稀奇的是他反倒给父母拿了一笔钱。同学们花大人的钱,他的大人花他的钱,他还算是学校的贫困生呢!

最戏剧的是校刊事件。林易渺主张真性情办的校刊《青春在线》,同学们的真情实感文字得到了发表,死气沉沉的校刊复活了,投稿极为涌跃。但是好景不长,一学年还没结束,也就是在庆“五四”那期校刊上出现了一篇轰动小说,小说里不起眼的一句“我把身体给了他”成了最刺眼的铁证。刊物一出,全校皆惊,也惊动了教育局。学校见影响极差,一个红头文件免去了林易渺的学生会主席职务。

最雷人的是林易渺提前一年参加高考,差点上了北大清华录取线,他决定高三才正式高考。听说他想考北大或者清华,也听说他舍不得离开梁老师,哪个是真正的原因?不可能是后者吧,梁老师都过二十五岁了!

高二这一学年,林易渺在曲曲折折和议论纷纷中走过来了,从一年前的沉默羔羊变成了领头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