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明

第二十九章 分辨

字体:16+-

PS:感谢瑞雪兆丰年兄弟的月票,你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立花宗茂死了,这个西国无双最终将性命丢在了朝鲜,可以想象当这个消息传回日本之后,又要为李如楠招来多少仇恨值,日本战国后期第一姬武士,立花家真正的家督立花訚千代莫名其妙的成了寡妇,那女人能轻饶了李如楠。

日军主将被李如楠的大飞锤砸死,倭寇惊慌之下,四散奔逃,李如楠也没有下令追击,而是指挥着明军将士收割倭寇的人头,这可都是钱,到时候万历皇帝不买单的话,自然还有李昖,总归不会成了坏账。

这时李滉等人也出了城,跑到李如楠的马前,一阵作揖,今天要不是李如楠的话,他们的小命可都要交代了。

“将军大人运筹帷幄,解了义州之难,可笑我等之前不明所以,还错怪了将军,罪过,真是罪过!”

李如楠也懒得理会他们,要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他才懒得理会这些人的死活。

“李将军!”马世龙乐颠颠的回来了,“全都清点好了,总共斩杀倭寇一千三百人,痛快,真是痛快!”

马世龙现在算是知道什么叫做有志不在年高了,之前要是听李如楠的,哪有平壤之败,不过过去的也就过去了,自打推举李如楠做了主将,明军连战连胜,马世龙都有些飘飘然了。

李如楠点点头,道:“既然都清点好了,便将倭寇的首级全都带上,继续赶路,返回辽东!”

李滉一听,头发险些都要竖起来,急道:“这~~~~~~将军大人!你还是要走!?”

李如楠奇道:“那是自然,这一战虽然胜了,可总归胜得侥幸,要是倭寇大军再来的话,如何抵抗?还是暂且返回辽东,待朝廷整顿了军马再说,这位领议政大人!你倒是要怎样?是跟着我们一起走,还是在义州做你的忠臣!?”

李滉的脸色顿时一阵惨白,留下?

他哪里还有胆量留下,这次是李如楠神兵天降,救了他们一命,可总归不会每次都有这么好的运气,倭寇吃了大亏,肯定是要报复的,到时候大兵再举征伐,没了李如楠的话,他们如何抵挡得住。

“还是~~~~~~~还是暂且回避吧!”

带上了李滉这些拖累,大军再次北返,中途遇上史儒等人,史儒听马世龙说了方才发生的事情,对李如楠不禁更是推崇备至。

“不愧是李督抚膝下虎子,果然了得,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古之名将也不过如此了!”

大军到了鸭绿江边,和来的时候不同,这会儿江面上已经搭建了浮桥,无数朝鲜难民正在拖家带口的往大明地界跑。

过了江,李如楠直接到了宽奠堡,如今郝杰,杨绍勋,葛礼等人都在此处,指挥援朝大军。

听说李如楠居然带着军马回来了,杨绍勋登时就恼了:“大军援朝抗倭,乃是圣上的旨意,这李如楠怎的如此大胆,居然不听诏命,便擅自回师,定然是怯阵惧战,大胆!大胆至极!”

葛礼和郝杰两人对视了一眼,也是大皱起眉,觉得李如楠处事荒唐,可是这两人一个是李成梁的门人,一个是李成梁的儿女亲家,总不能眼看着李如楠倒霉。

还是郝杰道:“巡察使大人!这李如楠本官也识得,不是个胆小怯阵的人,说不定其中另有隐情,他既然到了,不妨将他唤来,一问便知!”

郝杰说话,杨绍勋也不能不给面子,只得点头道:“如此也好!便让李如楠上来答话!”

李如楠此时正在门外等候,听到有人召唤,便跟着到了正堂,葛礼和郝杰他都是认得的,想必另一人就是杨绍勋了,在这几人面前,李如楠可不敢托大,连忙躬身见礼。

杨绍勋黑着一张脸,道:“你便是李如楠!?”

李如楠一拱手道:“回大人!正是标下!”

杨绍勋道:“本官来问你,大军过江,不过几日,你因何违命回返,分明就是怯战,祖承训在何处,他又为何不来见本官!”

此刻,杨绍勋心里已经有了论断,李如楠定然是怯战,这才丢下其他军马,只带着本部,奔逃回来。

他这次总督援朝兵事,满心想着要立上一个大功,好在万历皇帝面前好好展示一把那满腹的才能,遇上李如楠这么一个怯战的,他如何不怒。

李如楠确实从容道:“大人!标下回军是真,可是要说标下怯战,那可真是冤枉了!”

杨绍勋冷笑一声,道:“哦!你倒是说说本官如何冤枉了你!”

郝杰也担心道:“贤侄!巡察使大人当面,可不能胡言乱语,切记!”

李如楠给了郝杰一个安心的眼神,接着便把过江之后遇到的种种状况,都说了一番,杨绍勋等人听了,一个个目瞪口呆,显然在此之前,他们都不曾想到过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天朝大军居然败给了倭寇,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都是你一家之言,可有真凭实据!”杨绍勋知道,要是兵败的事,传回北京的话,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

李如楠道:“随行军将都可以作证,如今祖将军,戴将军等人战死,只有史将军和马千总在堂外候命!”

杨绍勋沉吟了一阵,道:“既然如此,便唤史儒和马世龙上来问话!”

不多时史儒和马世龙都到了,躬身见礼,杨绍勋急忙询问详情,马世龙和史儒又说了一遍,杨绍勋听了,脸色顿时变得更加难看。

史儒又道:“大人!那朝鲜悖逆,先是虚报军情,诱使我大军兵进平壤,结果两军酣战之时,朝鲜有一小部,居然投效倭贼,我军不识路径,这才致使战败,请大人为战死的将士做主!”

杨绍勋听了,也是恼怒不已,大声道:“岂有此理,我天朝怜悯朝鲜君臣,施以援手,朝鲜人怎能背义忘恩,作出这等荒谬之事,来人!将此前到的那个李德馨带上来!”

原来李德馨先李如楠他们一步,到了宽奠堡,只是杨绍勋,郝杰等人一时间没有工夫见他,便将他暂时安顿在了驿馆。

时候不长,李德馨便到了,看见李如楠也是满脸的愤恨,正要告上一状,可还没等他说话,就听见郝杰勃然大怒道:“李德馨!你朝鲜君臣妄称恭顺,自古以来,哪有大国为了小国,兴师劳众,出动许多兵马,救济急难于数千里之外的?皇恩罔极,连图报也来不及。但是你国将官,却不肯上阵杀敌,只让明军独自与贼交手,且听闻贼中多有善射的,你们事先也不曾通报我军,只说平壤倭寇不过千人,两军交战之时,你国军将又多有投靠倭寇者,这是什么意思?”

李德馨一愣,知道是李如楠已经状告了朝鲜通敌,顿时大惊,连忙跪倒在地,只是反复辩解,声称断无朝鲜军士投敌之事。

“大人!我朝鲜对天朝上国一向恭顺有加,自国王以下,无不感念天朝恩德,如何会行此大逆之事,先前军情有误,都是下面人办事不利所致,绝非我朝鲜本心啊!”

郝杰听了李德馨的解释,颜色稍稍缓和:“便是如此,也是你君臣之过,累的天朝吃此败仗,挫动国威,况且你国军将与倭寇串通之事,你等可有证据,为自家辩白!”

杨绍勋这时道:“郝大人!朝鲜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怎么会有人甘为贼做内应?李如楠一面之词,岂能全信?此事我看可以暂且揭过,如今重要的是,今后该怎么办?”

李德馨却又道:“杨大人,郝大人!李如楠状告我朝鲜通敌,全无证据,本官却要告他李如楠,惧敌怯战,坐视义州沦陷于敌手!”

杨绍勋一听,顿时又是皱眉,道:“李如楠!可有此事!?”

李如楠笑道:“李德馨诬赖标下,全无此事,标下何曾坐视义州沦于敌手,非但如此,义州城下,标下还曾大败倭寇兵马,斩敌一千三百,倭寇的首级,标下都带来了,还有朝鲜国领议政李滉等人作证!”

李德馨一听就傻了眼,他走得早,哪里知道后面的事。

不多时,李滉也到了,杨绍勋问了一遍,怒视着李德馨道:“分明是你自家畏惧倭寇,独自逃生,怎的还敢诬赖我天朝将军。”

李德馨此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只是讷讷连声,忙着向李如楠赔罪。

堂上正乱着,忽然外面响起了一阵哭声,原来是朝鲜国王李昖到了,听他哭得当真是天崩地裂,李如楠是大感晦气。

李昖也是刚刚听到明军回兵的消息,这边急忙赶来了,明军可是他现在复国的唯一希望,要是连明军都不理会朝鲜的存亡,那可就真的全完了。

李昖现在不禁有些后悔,因为就在此前,曾有建州卫的女真人来使对他说起过,愿意提出援助。

原来就在上个月,努尔哈赤在向大明朝贡马匹后,听说有日军侵入朝鲜之事,便派使臣马三非来寻李昖。

马三非声称建州卫部下有马军三、四万,步军四、五万人,皆精勇惯战,听说倭军入侵朝鲜,因为跟朝鲜唇齿相依,愿意出兵援助朝鲜。

李昖也有些心动,可是最终还是被曹植等人劝住了,如今建州卫同样是归顺大明的小部族,虽然和朝鲜同列,但是在大明的臣属之列,朝鲜位列第一,建州女真连名字都排不上,要是朝鲜向建州女真求援的话,实在是丢光了脸面。

再者,朝鲜已经向大明求援,要是再去求告建州女真的话,一旦被万历皇帝知道,肯定要见罪。

因此李昖最终还是礼貌的拒绝了努尔哈赤的“好意”。

不过如今眼见明朝兵将如此不堪一击,在平壤城遭遇惨败,他的心里也不免后悔,只可惜现在后悔也晚了,他只能紧抱着明朝的大腿,死中求生了。

李昖行至大堂,泣道:“杨大人,郝大人,朝鲜存亡皆在天朝一念之间,还请两位大人体恤我小国寡民,再发援军,救我百姓于水火之中啊!”

见了李昖,杨绍勋也不禁一阵头疼,道:“殿下!不是我不愿去救,只是贵国将官实在无礼,先是军情不明,其后又阵前降敌,只是我军惨败,如何再去,况且大军粮草都在辽东,运转不便,又该如何解决。”

郝杰也道:“殿下!此前万岁爷曾有过计较,也曾言及着粮草补给之事,千里馈运,事所未易,若是以银来此换米,何如?”

郝杰的意思是说明军补给,千里运粮不是很简单,明军想要带银两在朝鲜当地买军粮。

李昖面色一僵,为难道:“这个~~~~~~小邦土地偏小,人民贫瘠,且国俗不识货银之利,虽有银两,不得换米为军粮!”

李如楠在一旁听着,简直气的要死,李昖的话分明就是在说,明朝大军要渡江援朝抗倭,必须要自带粮食,因为朝鲜的农业基本上是已经破产了。

李昖又接着说道:“若是能破了平壤之贼,则忠清、全罗两道的粮草便可以取来充作军粮。”

这是什么屁话,分明就是给明军画了一张大饼,想要粮食,先攻取平壤,不然的话明军要么自带干粮,要么饿着肚子。

李昖无耻的嘴脸,不单李如楠恼了,杨绍勋和郝杰也是一阵愤恨。

杨绍勋道:“既然如此,殿下便请回吧!此事本官会上报朝廷,至于在派兵的事,还是交由朝廷做主,本官不敢擅专!”

李昖君臣又是一阵哭求,杨绍勋只是不理会,他们也没奈何,只能退下了。

杨绍勋这时又看着李如楠道:“你虽然不得军令,擅自回军,不过念在你几番杀敌立功,力挽狂澜,为咱大明争回了脸面的份上,本官便不责罚你了,你且回去,好好歇息,以后本官还有用你之处!”

李如楠也是无所谓,如果历史不发生改变的话,等到明朝再和日军交战的时候,这位杨大人已经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捡肥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