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倭寇,李如楠可不会有半点儿仁慈之心,加藤清正的四万人被他一把大火给烧了个精光,如今盘踞在咸镜道的除了锅岛直茂的五千日军,就只剩下了一些朝鲜叛军。
相信这会儿加藤清正兵败身死的消息也已经传到了他们那边,痛打落水狗这买卖,李如楠可不会错过。
前世小鬼子猖獗,恣意**华夏,现在这么好的报仇机会,李如楠要是放过了,前世的那些英魂都能穿越时空来找他算账。
大军一路北进,倭寇是望风而逃,一些壮着胆子要抵抗的,也都被李如楠清扫干净,那些倭寇少的只有五六十人,多的也不过三四百,如何是上万明军的对手。
如今这支万人大军对李如楠那是彻底的心悦诚服了,他们常年戍边,和蒙古鞑子打了不知道多少仗,可从来就没这么轻松过,杀!啥的过瘾!而且还没有危险性,到现在为止,李如楠这一路人马,折损的还不到千人,可是他们杀死的倭寇,朝鲜叛军却足足有将近五万人了。功劳越来越大,还不用冒着生命危险,这样的将军,谁不想在他的麾下效力。
李如楠倒也不介意做一次清洁工的工作,这咸镜道临近辽东,他以后要用到的地方还很多,自然是要现在就太平下来,以后做起事来,也会方便许多。
做大明朝的忠犬?
李如楠从来都没想过,眼下大明朝虽然还能维持着盛世景象,但是扒开那鲜亮的外衣,里面早就已经烂透了。
如果不是有张居正改革,让大明朝回光返照了一下的话,估计不用努尔哈赤动手,单单是不久之后就要到来的农民起义就能让大明朝这棵参天大树轰然倒地。
朱家子孙越来越多,都攀附在大明朝这个庞然大物的身上,心安理得的做着米虫,每年单单是要养他们,就需要花费近千万两。
军户制度从根本上被瓦解,也让大明朝的数百万雄兵成了一句笑谈,土地被军官侵占,军户们接连破产,又被王法限制着不能从事别的工作,只能拖家带口的逃往。
现在大明朝能打的也就是那些边军,但是供养边军又让大明朝的财政近乎枯竭,这么一连串的恶性循环下去,也难怪到了崇祯朝的时候,崇祯皇帝朱由检想要力挽狂澜,也是无力回天,没钱,还打什么仗。
再加上朝堂之上,党政不断,人人皆为一己私利,全然不顾国家利益,那些自诩忠君爱国的士大夫们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仿佛天底下只有他们是将大明江山装在心里的,可实际情况呢?
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却无一策,等到逼得百姓造反,大明江山乱作一团的时候,这些精英士大夫们便集体失言了。
民间百姓困苦,贪官污吏横行,王公贵族穷奢极欲,让社会矛盾越来越严重,最终来了个集体大爆发,彻底将大明朝连根铲断!
李如楠可不想为了一个忠臣的名号为大明朝殉葬,他坚信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就是肩负着使命的,忠君爱国,那是迂腐书呆子说出来骗人的。
在历史上大明朝灭亡之后,也没见有几个忠臣义士为国尽忠的,反倒是崇祯皇帝刚刚到煤山上荡秋千,那帮子所谓的忠臣就跑到新主子李自成面前去献媚了。
李自成鄙视他们的为人,结果那帮人又有了新的说辞,说李自成“轻贤慢士”,一个个留了猪尾巴,就去.舔满清鞑子的臭脚了。
连那些精英都舍不得与大明江山同始终,李如楠这个惜命的人自然就更不愿意了。
从重生以来,他就渴望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势力,现在功劳也立的不少了,等到此战结束之后,说不得也能混上一个不小的官职,独镇一方,现在就应当提前布局了。
在李如楠的计划之中,朝鲜这个地方可是至关重要,已经被他当成了自家的后花园,倭寇想要染指,自然是不行的。
五天后,大军已经到了会宁城,锅岛直茂已经知道了加藤清正兵败身死的消息,现在整个咸镜道就只剩下了他这一支孤军,面对蜂拥而至的大明军队,他自知难以抵挡,早在李如楠到达之前,就桃之夭夭了,如今留守在会宁城的不过就是些朝鲜叛军。
那些个朝鲜叛军一看到大明的兵马到了,自然是没有胆量抵抗,乖乖的打开城门,迎接王师,那些叛军的头目也一个个跪倒在城门口,等着被清算。
李如楠看着对身旁韩载锡的长子韩大石道:“这些败类,倭寇一到便望风而降,助纣为虐,滋扰地方,实在是罪不容诛!”
韩大石听着,脸上阵阵发烫,心中也是深恨那些叛徒的为人,顺着李如楠的话道:“将军大人说的不错,自然是留他们不得!”
李如楠一笑,道:“却也不能全都杀了,日后你们父子要坐镇一方,手下没有些兵将怎么行,依本将军之见,便只诛首恶就是了,余下的那些人,就交给你整编。”
韩大石闻言,顿时心中狂喜,翻身下马,跪倒在地:“将军大人对我们父子的恩德,韩大石永世不忘!”
李如楠也不说话,只是打马向前进了会宁城,那些个朝鲜叛军自然有韩大石去清理。
在倭寇面前这些朝鲜的叛军像孙子似的,在大明的兵马面前他们仍旧如此,一些头目纷纷被清理了出来,李如楠当然要杀一儆百。
不过这样的机会,李如楠让给了韩大石,日后还需要韩家父子给他做代理人,也需要帮着他们立立威,韩大石现在就是李如楠的忠犬,主子发话了,他当然没有异议,亲自当着所有朝鲜叛军的面宰了几个头目,这样一来,算是为韩家父子日后上位,铺平了道路。
会宁城这边料理完,李如楠也得知锅岛直茂带人逃去了咸兴城,这锅岛直茂倒也有些能耐,知道无法抵敌明军,便提前钻进了山沟沟,躲过了明军大队人马,朝南逃走了。
锅岛直茂南下,倒是让李如楠吃了一惊,如果锅岛直茂一路南下的话,北青城就只有韩载锡的一千多朝鲜义军,能不能挡得住,他也没有把握。
还有平壤那边的具体情况究竟如何,李如楠也不清楚,李如松是否按照之前的约定,占据了永兴城,这些李如楠都不知道。
他也不敢怠慢,一路又朝着咸兴城的方向追了过去,生怕自己走的慢了,让锅岛直茂成了漏网之鱼,到时候那小鬼子要是钻进了山沟沟里,他可没地方去找。
与此同时,从会宁城逃出来的锅岛直茂所部,却没有李如楠想象的那么乐观,他是逃了,可是没有粮食又能逃去哪里?
从会宁城带出来的粮食早就吃光了,转道咸兴城内,将地皮刮了一个干净,也没找到几粒粮食,此前这里也曾被李如楠占据,城内的百姓也听从李如楠的指示,全都逃进了深山,锅岛直茂就算是想要劫掠都没了对象。
锅岛直茂在咸兴城内休整了两天,也不敢久留,又是一路向南,朝着北青城的方向行进,按照锅岛直茂的计划,他们要通过北青城,而后再南下永兴,最后渡过汉江,前往朝鲜的王京,去投靠宇喜多秀家。
一路之上,他们也没遇到什么抵抗,对锅岛直茂来说,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因为这一路南下,锅岛直茂不但要防着有人偷袭,还要时时刻刻担心背后的追兵。
锅岛直茂从来都不曾想到自己会有这么落魄的一天,他觉得这次征伐朝鲜是一个天大的错误,他自己本来就不想来,但是碍于太阁殿下的命令,又不能不来。
现下陷入这进退两难的境地,还真是让他后悔不已,一开始的时候,跟着加藤清正,一切还都是顺利。
可是自打明军入朝之后,一切就都变了,加藤清正南下救援平壤,再也回不来了,就剩下他们这一支孤军,在北朝鲜的群山之中打转转。
锅岛直茂很清楚,在他身后正有一大群大明孤狼追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要了他的命,他也只能小心小心再小心,直觉告诉他,敌人总会在这南归之路上突然出现,只是不知道敌人会在那里围堵他。
锅岛直茂在九州算起来也是有名的将领了,连差一点儿就要统一九州的岛津家都是对他也是另眼高看,到了丰臣家崛起之后,他更是凭借着战功,水涨船高,可是现在这算什么,带出来的一万多将士,被加藤清正葬送了一多半,就这剩下这么一点儿人了,就算是能平安回到日本,还能有什么作为。
一路之上,因为粮草匮乏,不断有人掉队,好些足轻走着走着,就倒在了路上,再也起不来了,有人想去搀扶,却是被旗本武士们喝令不要理睬,这命令是锅岛直茂亲自下达的,没有办法,若是拖延下去的话,他们的行军时间就要延长,大军根本就不能按照计划行进,为了大队人马,那些掉队的,就只能让他们自生自灭了。
原本就只有五千多人,从会宁城一路走来,到现在就只剩下了三千多人了,不过他们距离北青城也更近了,只要再走一天,他们就能到达北青城,到了哪里或许就能找到些吃的。
当晚,日军就在荒山野岭之间安营扎寨了,那些杂草树皮都进了倭寇的肚子,这一路走来,他们比蝗虫都要厉害,但凡是能吃的,他们就绝不放过,在这么下去,他们可就要吃人了。
夜色已深,突然就在日军的营地周围,一群黑影围了上来,正是李如楠所部。
“娘的!这些倭寇真是能跑,害得咱们也跟着吹了几天的风!”查大受还是骂骂咧咧的。
李如楠道:“全军准备好!这次非在这里,将倭寇斩尽杀绝!”
明军就跟在日军的身后,一路上倭寇成了什么样,他们再清楚不过了,现在一个个饿得都快成了路倒儿,这仗打起来根本就没什么难度。
“杀!”
李如楠一声令下,喊杀声骤起,一些倭寇这些天神经都是高度紧绷着,听到喊杀声一个个全都跳了起来。
锅岛直茂也被惊醒,知道他担心的事情来了,迅速披挂,等他冲出帐篷的时候,举目一望,只见四下里到处都是火把,举着火把的自然是人了。此时日军的营地已经突然冒出来的明军给团团围住了。
听那马蹄声,锅岛直茂就知道围上来的都是清一色的骑兵,都是高头大马,比之他们曾经有名的武田家的赤备可是厉害多了。
当年也就织田信长依靠着火统犀利能对付的了武田家,便是称之为越后之龙的上彬谦信,也是拿武田信玄没有办法的,现下明国兵马竟然都是这样的骑兵,可想而知他们的战斗力该有多强了。
“敌袭,准备迎战!”
锅岛直茂立刻喊了起来,旁边紧跟着他的旗本武士自然是跟着他喊了起来,但明军这会儿已经冲进了他们的营地,根本就不给这些倭寇布置的机会。
原本就因为急行军,已经有好多人掉队了,其中拿着火铳的足轻掉队的更多,因为他们手里拿着的那火铳,可是要比太刀和长枪重多了。
等到仅有的火铳手簇拥在锅岛直茂的身前,排好队准备迎敌的时候,对面却是忽然飞过来一片箭雨,还乒乒乓乓的响起了火统发射的声音,这些刚刚站稳的火铳兵立马成了靶子,纷纷栽倒在地上。
锅岛直茂看到这一情况,他知道一切都晚了。
明国人是什么时候掌握了这么犀利的火器?
锅岛直茂满心的疑惑,只可惜没有人会回答他了。
上万的精锐骑兵,对付三千多一些的日军,而且还是有心算无心,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这种情况下,若是明军还打不赢,那就回家抱孩子算了。
日军虽然火器犀利,是对付骑兵的最好武器,可是这一路急行军,那些拿火铳的可是掉队最多的,而且在如此慌乱的前提下,他们要想排好射击队形,然后从容施射,那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即便有些已经快速的排好了队形,但是因为明军先声夺人的来了一顿箭雨,士气大降,纷纷躲避,队形自然也是散乱了。
发射完箭雨和弹丸,将倭寇杀得打乱,紧接着明军的骑兵就冲到了日军的近前。接下来便是屠戮,彻头彻尾的屠戮。
最让锅岛直茂忍受不了的是,明军冲击完了之后,后边竟然还跟着一些朝鲜人。这些朝鲜人自然是韩大石率领着的那些刚刚反正过来的朝鲜兵马了。
他们都急于立功,想要恕罪,现下又是打顺风仗,这些骑着马的朝鲜人自然是要能打的许多。
倭寇原本就饿得前心贴后背了,哪里还有力气打仗,就是平日里玩儿的很转的倭刀,竹枪,此时连抓都抓不牢,还怎么拼命。
片刻功夫,战场是便一片狼藉,锅岛直茂在明军最开始的冲阵过程中,就不知被谁把脑袋削掉了,当然,他那时候身上已经插满了弩箭,谁叫他臭显摆,非要标新立异,穿的花里胡哨的,和别人都不一样,这么明显的目标,就是吸引攻击都足够了。
战斗结束,明军赢得轻松快意,统计了一番,自己这边就折损了三五十人,大多都是不走运,被倭寇的火统直接命中了要害的。
查大受不放在心上,可是李如楠却心情有些沉重,战死的人当中,有五个是牦牛镇的,出生入死的打到现在,居然在小阴沟里翻了船。
来顺见李如楠面色不郁,忙劝道:“少爷!一将功成万骨枯,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还是别想那么多了。”
李如楠也知道来顺说得不错,不过他的心情却怎么都好不起来,不单单是因为那战死的五个军户,还因为一些别的事情。
李如楠总觉得自己好像忽略了一些事情,可怎么想,就是抓不住,心绪不宁的,好在这边的事情都已经料理干净了,东陆军的两万多倭寇被剿杀殆尽,这份功劳可是实打实的,接下来就该回军去和李如松汇合了。
在北青城修整了一天,让韩载锡征发了许多民夫,海汀仓的粮草,除了一部分留给了韩载锡之外,余下的尽数带走,怎么说大明也是帮着朝鲜人打仗,一点儿血都不出,那算什么道理。
对此韩载锡也不敢有任何异议,他现在的身家性命,荣华富贵都和李如楠栓在了一起,更何况李如楠走了,咸镜道这边,他就是土皇帝了,到时候什么得不来。
叮嘱了韩载锡肃清地方,倭寇虽然被清剿了,但总归还是有一部分钻进了山里,还有就是那些为虎作伥的朝鲜叛贼都是需要清理的,这个事情不能马虎。
既然李如楠已经把朝鲜的咸镜道当成了自己的后花园,自家的势力范围之内,总归还是要太平一些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