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明

第十三章 烂摊子

字体:16+-

现在的金州卫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人口只剩下了区区的万余人,金钱更是一个硕大的零,此外民心,治安都需要加强,李如楠可不希望自己的地盘,三天两头的有人造反,到时候就算他不死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万历皇帝也会要了他的脑壳。

这金州卫简直就是个烂摊子,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的,最要命的是,也不知道他这边收拾了马彪,冯立,京城那边的福王一党,会不会找他的麻烦,李如楠可是很清楚万历皇帝这个偏心眼儿老爹对朱常洵溺爱到了何等程度。

就为了把家业传给朱常洵,万历皇帝锲而不舍的和大臣们整整斗了十五年,期间发生很多事情。共逼退首辅四人,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斗争之激烈可见一斑,万历皇帝也因此荒废朝政以示抗议。

虽然最终万历皇帝不得已让步,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朱常洵为福王,但是这事儿到这里还不算完,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以及对郑贵妃,朱常洵的内疚,朱常洵完婚的时候,万历皇帝居然像个乡下土财主一样,所赐的婚费就达三十万金。

朱常洵的封地在洛阳,单单是起造邸第,花了二十八万两银子,超出一般王制十倍的花费。万历皇帝派出太监征收矿税,搜刮的亿万钱财,皆入福王藩围。

到了万历四十年,朱常洵都已二十七岁,当时的内阁首辅叶向高上疏力争让朱常洵之国,万历皇帝虽然嘴上答应第二年春天就让朱常洵滚蛋,可到时候却又失信了,见舆论汹汹,不能不就藩,郑贵妃便借机开口,为儿子大捞一把。

其一、庄田两万顷,中州腴土不足,取山东、湖广的良田凑足。

其二、籍没张居正的财业,尚存官的拨归福府。

其三、从扬州到安徽太平,沿江各种杂税拨归福府。

其四、四川盐井的一部分收益划归福府。

其五、请淮盐一千三百引。

以上五项,尤以最后一项影响国计民生、及于边防军饷,后果异常严重。而万历皇帝一概照准。

好容易办妥,郑贵妃依然不让福王按制度就藩,借口为第二年为李太后祝寿,企图再拖一段时间。遭到李太后的训斥,而且李太后碰巧没有活到第二年七十大寿就去世了,大臣们一再催促,万历皇帝和郑贵妃再也找不到借口拖延,只好让福王就藩。

历史记载,万历四十二年二月,朱常洵带着无数金银财宝就藩洛阳,队伍前后达一百多里。

这个朱常洵绝对不是个好种,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几乎低的不能再低,就国之后,在封地内横征暴敛,鱼肉百姓,好事一件不干,只会千方百计的搜刮钱财,坏事做绝。

当时万历皇帝不理朝政,群臣上的奏章大多不理睬,唯独福王府的奏章早上递交,下午即答复,其要求无所不允。

有这样的便利,四方奸人亡命之徒,纷纷趋之若鹜,聚集在朱常洵门下,天启皇帝和后来崇祯皇帝即位后,因这位福王是帝室尊属,所以对他很是礼敬。

这位重达三百斤的肥王爷一辈子醉生梦死,终日闭阁畅饮美酒,遍**女娼,花天酒地,流贼猖炽之时,河南又连年旱蝗大灾,人民易子而食,他非但不闻不问,仍旧收敛赋税,连基本的赈济样子都不表示一下。

四方征兵队伍行过洛阳,士兵纷纷怒言:“洛阳富于皇宫,万历皇帝耗天下之财以肥福王,却让我们空肚子去打仗,命死贼手,何其不公!”

当时退养在家的明朝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多次入王府劝福王,劝他说,即使只为自己打算,也应该开府库,拿出些钱财援饷济民。结果当真印证了那句话大胖子都是小心眼,肥仔朱常洵与其父万历皇帝一样,嗜财如命,就是不听。

崇祯十四年春正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军攻陷洛阳。福王与女眷躲入郊外僻静的迎恩寺,仍想活命。其世子朱由崧脚快,缒城逃走,日后被明臣迎立为南明的“弘光皇帝”。

别人逃得了,朱常洵可没有这福份,此人体重360多斤,走路都困难呢。很快,他就被寻迹逮捕,押回城内。半路,正遇被执的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

吕尚书激励道:“名义甚重,王爷切毋自辱!”

言毕,吕尚书骂贼不屈,英勇就死。朱常洵熊包一个,绝不愿自杀殉国,见了李自成,立刻叩头如捣蒜,哀乞饶命。

李自成看见堂下跪着哭喊饶命的三百斤肥王爷,灵机一动,让手下人把福王绑上,剥光洗净,又从后园弄出几头鹿宰了,与福王同在一条巨锅里共煮,在洛阳西关周公庙举行宴会,与部下同食,名曰“福禄宴”。

事后,李自成手下搬运福王府中金银财宝以及粮食,数千人人拉车载,数日不绝,皆运空而去。朱常洵的财产,成了李自成的军队在此之后几年的军费的来源。

万历皇帝对朱常洵宠爱到了没边的地步,但是对皇长子朱常洛却横竖瞧不上眼,即使当上太子之后的朱常洛也没有就此安定下来,宫内、宫外的斗争始终都在威胁着他的地位,甚至生命。

好在朱常洛在残酷的斗争中已经渐渐成熟,各方面表现中规中矩,让万历皇帝也无话可说。就在太子之位渐渐稳定下来之时,最着急的要算郑贵妃了,为了让她的儿子能够座上皇帝的宝座,她不惜孤注一掷。

梃击案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历史记载一天中午,一个壮汉手持枣木棍闯入太子宫,准备行刺,好在被值班太监当场抓住,朱常洛才算躲过一劫,一个农民如何能闯进戒备森严的皇宫,又如何能轻易找到太子居住的宫殿,看来此中必有内情。

经过反复审理,案情牵涉到了郑贵妃,万历皇帝一看和自己的达令有关系,就下旨没有进一步追查,最后郑贵妃身边的两个心腹太监做了替死鬼,此案草草结束,此案成为了明宫三大案之一。

现在李如楠到了,谁知道历史会不会因此发生改变,万一老天脑子抽抽了,整一出惊天大逆转之类的,要让朱常洵得了势,那个肥头猪脑的东西,再琢磨起来,曾经的某一天,李如楠小朋友曾在他的小脑壳上动过两铣土,来个秋后算账岂不麻烦。

马彪,冯立的脑袋他是砍下来了,想再按上去,恐怕不大容易了,李如楠就算是想要去抱朱常洵的大粗腿,也没有门径。

而且如果李如楠没记错的话,万历十四年的时候,他老爹李成梁还曾起哄架秧子一样的跟着申时行等人瞎胡闹,给万历皇帝上过一个奏请册立皇长子的奏折。

万历皇帝没搭理李成梁,估计也是因为李成梁是个老糊涂蛋,又是辽东地界一个没见识的土豪,人家皇帝懒得和他一般见识。

万历皇帝估计忘了这件事,可是朱常洵一党的人肯定没忘记,就算历史一切照旧,到时候上台的还是朱常洛那个短命色鬼,可问题是现在肥仔朱常洵得宠可是实打实的。

万一~~~~~~~~~~~

算了!

李如楠不敢想了,还是先把眼前要紧的问题解决了是正理,再说他也不是个没有依仗的,张诚不是对着他大抛橄榄枝吗?

到时候就算福王一党真的要找麻烦,张诚还能不管了,他本钱都下了,肯定不会愿意看着血本无归。

张诚虽然是万历皇帝亲近之人,但在立储这件事上,未必就是和万历皇帝一条心,历史上对张诚这个大太监的风评十分不错,泰昌皇帝朱常洛死后,他甚至还尽弃前嫌和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一起保着天启皇帝顺利登上了龙椅。

到时候只要张诚在万历皇帝耳边吹吹风,想来定然能化险为夷。

想通了之后,李如楠就吩咐来顺将孙兴,赵老三,甘宁,傅成,冯仑全都叫了过来,如今李如楠最迫切的就是要了解一下金州卫的实际情况。

他这一路走过来,虽然也看到了不少,可毕竟知道的还是有限。

听甘宁说了一番,李如楠才知道,金州卫远远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烂,而是只有更烂,没有最烂。

人口虽然有一万多,可都是穷的就剩下一条性命,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那可就是一万多张嘴,要是喂不饱他们,百姓们可就要来吃李如楠了。

不过这个倒还不是最棘手的问题,毕竟有马彪,冯立,刘千里三家抄来的金银粮食,总归还能应付一阵子。

最要命的是,马彪等人为祸地方,基本上采取的都是杀鸡取卵的办法,金州卫的农业生产,商业发展完全被破坏殆尽,除了三家自己的和霸占来的土地,其余的耕地大多都已经荒芜,百姓们就算是想要种,却连种子都没有。

还有地方上的武装,更是一片空白,不然的话那个治安度也不会是零了,军户倒是有不少,可是连肚子都填不饱,谁还有那个心思去舞刀弄枪。

在李如楠过来之前,金州卫唯一的武装力量就是马彪,冯立,刘千里三家的私兵,现在也被李如楠砍瓜切菜一样的削了脑袋。

重新建立武装力量也是迫在眉睫,以前李如楠总是听人说百废待兴,百废待兴什么,现在他算是真正知道了这个词的含义,金州卫现在就是真正的百废待兴。

什么都废了,就是不知道哪辈子才能兴得起来。

历史上每个王朝的末期为什么那么多农民起义的,归根结蒂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一口吃的,谁都想着要活命,这已经是他们最低限度的要求了,如果连这个都不能满足的话,那他们还能怎么做?

中国的老百姓,一向都是最善于忍耐的,他们起早贪黑的忙碌,不过就是求着两餐温饱,一家人平平安安的过日子。

但是在金州卫,这显然成了奢求,即便是在李如楠来了之后,虽然大仇得报,可他们的根本问题依然没能得到解决。

可以说马彪,冯立将这个烂摊子全都扔给了他,一万多张嘴等着吃饭,他们期盼着李如楠到来能让他们活命,可是如果连李如楠都做不到的话,他们可不管是不是李如楠帮着他们报了仇。

因此这吃饭问题,也就成了金州卫的头等大事,马虎不得,李如楠可不想刚刚有了座主城,就被那些饿极了眼的百姓给当成土豪给法办了。

金州卫这地方,因为靠近海边,历来都是辽东的防御重地,当初嘉靖年间倭寇猖獗的时候,这里也时常被滋扰,因此土城众多。

靠近海边,也就是日后旅顺口的地方筑有南城,北城,土城子,旅顺,木城驿,金州城以北,则筑有望海涡城,石河驿城,洪咀城,归服堡城,渤兰堡城。

万历十年的时候,金州卫共有百姓三万五千多人,但自打马彪等人为祸地方,被害了性命的,拖家带口逃亡的,到如今,就算是加上李如楠从牦牛镇和老鸦涧带过来的数千百姓,也只剩下了一万多人,可就是这一万多人也够李如楠头疼的了。

他这一路过来,带的粮食有限,虽然抄没马彪等人家时,赚了不少,可毕竟还是杯水车薪,想要解决这一万多人的吃饭问题,远远不够。

“大人!不如发动百姓下海捕鱼,或许能坚持到今年秋收,只要到时候有了收成,问题就好办了!”傅成建议道。

甘宁闻言连连摇头道:“便是能下得海去,没有大船,如何捕鱼,到时候也不过是徒废辛劳,能有多少收获!”

船!

李如楠一听,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船那东西,要是放在以往,那肯定是见足以难住人的东西,但是对李如楠可就不是问题了,因为他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