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楠回到铁岭卫的家时,家中依然被白色和黑色妆点着,家中的下人也是面带哀戚,他的那些嫂嫂们看到各自的丈夫能够平安归来,脸上也不敢带上丝毫的喜意,李如松战死,对全家人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噩耗。
李如楠是在正厅见着李成梁的,他看上去苍老了很多,长子战死,对他的打击太大了,原本就年近古稀,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番苦楚,只有李成梁自己知道。
“去看看你娘,她这些天一直为你担心着呢?”
崔老夫人也病倒了,她虽然偏爱幼子,但是作为一个母亲,他对李如松的爱丝毫也不比对李如楠的少,乍一听闻李如松战死的消息,她就病倒了,偌大年纪,这一倒下,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站起来了。
李如楠兄弟几人先去看望了崔老夫人,这些日子崔老夫人为了李如松的死,日夜哀嚎,眼泪流的已经看不见人了。
李如楠宽慰了几句,便有下人过来,李成梁召唤,让他前往书房一叙。
李如楠不敢怠慢,急匆匆的去了,进了书房,见李成梁正背负着双手,眼睛盯着当初张居正亲笔手书的四个大字一一辽东磐石!
听到响动,李成梁也不回身,像是喃喃自语道:“九儿!看看这四个字,辽东磐石,当初张大人对为父的殷殷期盼,还犹然在耳,人人都只知道,在这辽东地界,为父的一句话抵得上朝廷的圣谕,说为父跋扈,骄狂,还有人说为父养贼自重,可是他们谁知道这四个字的背后,咱们李家要付出的是什么!”
李如楠不知道李成梁为何要和他说这些话,只是安安静静的听着,李如楠自然也听人说起过,李家这些年来,战死沙场的有多少人,李成梁的亲弟,族兄,侄儿,外甥,如今又加上了一个李如松。
“九儿!你大哥战死了,死得其所,为将者便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方不负一身的本领,像为父这般老迈无用,最后只能缠绵病榻而终,与为父看来,这不是幸运,是耻辱啊!”
李如楠闻言,忙道:“爹!何必说这些不吉利的话!”
李成梁转过身,他的眼睛有些浑浊,但看人的目光还是炯炯有神,慨然长叹一声道:“九儿!方才你五哥都和为父说了,还是你看人的眼光准啊!为父如何能想到毕恭毕敬的努尔哈赤,居然是一头养不熟的饿狼!居然是他害了你大哥!不!是为父害了你大哥,还有那数万大明的将士啊!”
李成梁这些天,精神都已经要崩溃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他面前摇尾乞怜的努尔哈赤居然害死了他的长子,还有那数万大明的将士,这些可都是李家几代人经营下来的资本啊!如今只是这一战,就折损殆尽,即便是铁打人也承受不住,更何况李成梁已经老了。
“老了!老了!为父纵然是想为你大哥报仇,也不能为了。”
李如楠知道,李成梁自己也很清楚,不能报仇,无法报仇,绝不是因为李成梁老了,而是他们李家已经没有了报仇的本钱。
数万将士战死沙场,辽东精锐折损殆尽,在关外还有何人是努尔哈赤的对手?
而且现在李成梁最为担心的是,万历皇帝会因为此事迁怒于李家,在这个君权至上的时代,一个家族所有的荣宠全部来自于皇帝的信任,如果失去了这份皇恩的话,对任何一个家族都将会是灭顶之灾。
当年的张居正何等风光,内阁首辅,位极人臣,执掌一国之权柄,可是死后呢?
薄情寡义的万历皇帝甚至都没掉一滴眼泪,反倒是长嘘一口气,像是压在自己身上的一座大山搬走了的那么快乐,要知道万历从开始学说话到张居正死去,这座大山一直压了他二十年,当万历把张首辅当圣人一样顶礼膜拜时,万历心中的伟光正的张首辅却干了不少缺德事,小万历从小接受张居正的教育,所接受的全是圣人言论,为了把万历教育成完人,张居正甚至亲自编写教材配以图片,用少年儿童能够懂得语言教万历小皇帝,在这方面张居正可谓是洗脑专家,张先生在万历皇帝眼前是真正的金光闪闪的如来佛,当初张先生肚疼,心疼的小万历亲手调制一碗辣面送给张先生治病,张先生没有感激反而谆谆教导皇帝:不要把心事用在这些小事上,作为君王要把握大事,干大事,瞧瞧多么动听呀。
压抑的万历皇帝听到张先生死去,喜悦的心情不可能溢于言表,万历已经二十岁了,知道怎样控制自己的表情,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他下诏罢朝数日,然后太后,皇上,皇弟,赐银一千两,司礼监太监张诚监护丧事,追赠上柱国,賹号文忠公,文忠,这几乎是一个文臣所能得到的最高谥号了,然后更是由万历皇帝派内阁大臣护送张居正灵柩回到江陵下葬。
当万历皇帝自己当权行政时,他突然发现权力原来这么美妙,他就好像孙猴子逃脱五行山的五百年的重压一样,快活极了,这时的他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原来万历的前十年张居正居然扮演着皇帝的角色,把本是自己的权力夺走了。
这个时候万历皇帝陷入无比的尴尬之中,生前那么推崇张居正,把张居正成为元辅,差那么一点就要叫父亲了,原来上当受骗了,本来皇上大婚以后,一切有皇上亲政,但万历皇帝大婚后并没有尝到权力的滋味,一切行政都在张居正的安排下进行,没万历的份,当然万历当时还觉得落得清闲。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的思考有了变化,张先生的教育洗脑是围绕着让万历听他的话为中心的。皇帝听了大臣的话,不就等于把权下放给臣子了吗?
回顾明朝历史即使严嵩当政二十年,也没有张居正那么有权力,嘉靖皇帝从没有假手权力给严嵩,万历那个心中的恨那。
很快有明眼人揣测出皇上的心事于是张居正死后的第一次政潮来了。
万历皇帝的纠结从冬天转年的春天,对张居正的怒火越烧越旺,导火索是张居正举荐的潘晟被张四维参奏,潘晟本就由原籍浙江新昌出发到京任职,听到此事便中途请辞,接着御史江东之上疏攻击冯宝门客徐爵,在看到万历皇帝皆默不作声,于是胆子大起来,直接攻击冯宝,御史李直直疏冯宝十二条大罪,司礼监太监张诚,张鲸更是在万历面前攻击冯宝,这一些在之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但万历并没有反对,这个时候他的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冯大伴并不是不可离开的,离开了冯大伴事情还好办呢?一切都在万历皇帝的默许下进行了。
冯宝被炒家,万历发了财,得金银一百万两,珠宝无数。贪财的万历皇帝开始知道抄家的好出,终于陪伴万历二十年的冯宝走了,发配南京去了。
张居正死了,冯宝走了,剩下了李太后老了,万历这个时候才尝到当皇帝的滋味了,一切自己做主,美呀,于是万历皇帝想到了死透了的张居正。
张居正的改革触及了权贵集团的利益,张居正死去他的改革全部废止,大明朝一切回归到以前的样子,那些尝到张居正改革的好处的人反过来清算张居正了,万历就是第一个。万历二十一年,诏夺张居正上柱国,太师,再夺文忠公缢号,罢张居正儿子张简修的锦衣卫指挥职务,这个时间据张居正死去仅仅过去九个月。
想想过去张居正生重病时,全国各地都在为张居正见生词建在祈祷。一切变化的如此之快,真正的世事难料。
原来张帝师教的那些话如圣经一般,经常萦绕在他耳畔,如今看来一切都是假的,骗人的玩意,万历皇帝被洗脑二十年,长大了才发现张居正在耍他呢,耍的他丢掉大权,傻乎乎看了十年热闹,还屁颠屁颠的为帝师张目。心中这个痛啊,自从冯宝被赶走后,在万历皇帝的默许下,张居正的罪恶一点一点的被揭露,当他的美丽的画皮被一层一层的剥掉后。万历对老师的仇恨一天一天的增加,于是对张居正的清算也一天天的加码了。
张居正的罪恶:一,冯宝卖官民爵和张居正勾结骗得太后懿旨。把高拱逐出朝廷,此罪证来源于高拱的《病榻遗言》。这部《病榻遗言》来得蹊跷,有人怀疑是伪托高拱所作,但对于清算张居正来说,这无异于重磅炸弹,拿来就是。
二:王大臣案件,进入皇宫的王大臣来自戚继光的麾下,本来冯宝想借此置高拱于死地,但牵连住戚继光,所以王大臣突然变成哑巴,被处以斩刑,死了去球。
三:应天府乡试命题事件,应天府乡试张居正命题《舜亦以命禹》,据考察这是张居正暗示要万历皇帝让贤,混蛋。
很快张居正被抄家,饿死亲属十几口,仅留一处宅子和一点土地供张居正老母养老,这还是首辅申时行请求得来。紧接着,张居正的三个儿子官职被剥夺,没过几年,再次抄家,张敬修被逼死。
这里面最让万历忍受不了的是蔽塞朕聪,专权乱政。好一个万历皇帝,这个时侯才知道被人卖了。
处罚措施,张居正掘坟戮尸,但可能又觉得太过绝情,所以又念多年效劳姑念多年效劳,加恩宽免,张居正的弟弟和两个儿子送到烟瘴之地充军。
张居正聪明一世,没想到留给后代的是一个这样的结局,反思他专权十几年,应该来说是咎由自取,他把万历永远当成了听话的小孩,从没有想到万历会长大,会用自己的头脑想问题,再也不是他的牵线木偶,永远要记住伴君如伴虎,老老虎长大是要吃人的。
李成梁没有张居正那份能耐,李家更没有当初张家的荣宠,更加可怕的是,如今李家要面对的可是一个已经学会了如何吃人的万历皇帝。
先前那点儿恩宠算个屁啊!
单单是折损大明数万将士这一个罪名,就足以让李家上上下下百余口人头落地了,朱家的皇帝,杀起人来,可是从不手软的。
一念至此,李成梁岂能不担心,岂能不忧虑,再加上长子战死,多年经营毁于一旦,李成梁当真是心力交瘁了。
想着想着李成梁突然笑了:“这辽东是要变天了,只是不知道我李家倒了,这辽东会变了何名姓。”
李如楠忙道:“爹!无需如此,这事或许还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李成梁摆了摆手,道:“九儿!你不懂,一朝龙颜怒,四体不周全,为父混迹官场一辈子了,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啊!不过有一节,你们兄弟几个要记住了!”
李如楠道:“爹请讲!”
李成梁道:“努尔哈赤虽然该死,该杀,可是眼下你们兄弟却不能动他,他如今羽翼已经丰满,轻易制不住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要是手里面没有本钱的话,就不要提报仇的事,可记下了?”
李如楠虽然不甘心,却也知道,眼下他绝对不是努尔哈赤的对手,点头道:“爹爹教诲,儿子谨记于心!”
李成梁点了点头,道:“九儿!你们兄弟几个,为父最不放心的就是你,你性子焦躁,做事全凭一时之怒,须知一个道理刚则易折,当初张阁老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才为后辈儿孙落下了这么大的祸患,这一点,你要谨记于心!”
李如楠见李成梁像是要交代后事一般,心中也是凄苦,忙道:“爹!事情绝不至于这般不堪,大哥征伐蛮子,好歹也是胜了的,况且孩儿此去,还得了一件宝物,若是献给万岁爷的话,说不定能保我李家不倒!”
李成梁眼皮也不抬,随口道:“什么宝物,居然这么金贵能保得我李家不倒?”
李如楠知道这件事兄弟几个都没对李如楠提及,便道:“传国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