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梁海峡前,密密麻麻的船只停泊在并不平静的海面上,疼堂高虎正打量着海水,他在等待机会,等待一个机会。
“胁坂君对这场战斗有什么看法?”藤堂高虎突然问了一句。
胁坂安治一愣,接着道:“藤堂殿下!听说朝鲜国王重新启用了李舜臣,你说他真有那么神乎其神?”
藤堂高虎脸上带着不屑,道:“哪里呀?他就是仗着船身大,火炮数量多,再加上有明国的邓子龙支持,才侥幸胜了几仗,不过现在朝鲜水师大部被歼灭,就只剩下了十几条船,邓子龙又没有和他合兵一处,凭他手上的兵力,还能做什么?”
胁坂安治闻言也笑了起来,确实如疼堂高虎所言,朝鲜水军只有十几条船,千余人,他们这边则有三百多条战船,两万兵力,就算李舜臣再能打,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他也只有败亡的份,正说着话,突然胁坂安治眼睛一亮,指着前面大声道:“藤堂殿下!你看!你看!潮水涨上去了。”
藤堂高虎等的就是这个机会,见状立刻下达了命令道:“传令,将所有的船只都开进去。”
日军舰队一动,气氛顿时变得一片肃杀,日军舰队刚开进鸣梁海峡,就看见李舜臣指挥着十三艘战舰开了过来,却只是空放了几炮之后调头就跑。
藤堂高虎见状,大笑道:“胁坂殿下!看见没有?这就是他们的水军,软弱的朝鲜人,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对手!李舜臣又怎么样,看见我们,还不是只有逃走的份!”
藤堂高虎和胁坂安治哈哈大笑起来,日军也是一阵欢腾,很显然,在他们看来,胜利就在眼前了。
藤堂高虎笑过之后,立刻下达了命令:“全速追击。”
李舜臣看着追过来的日军舰队,脸上也不禁浮现了一丝冷笑,早先,他就将许多民船伪装成战船放在海峡深处,藤堂高虎误以为那里是朝鲜水军的大本营,更坚定了他追击的信心。
此刻,海流正由东向西,日舰航速很快,越往里走海峡越窄,胁坂安治开始有些担心,此时,李舜臣的十三艘战舰已经驶过珍岛碧波亭,李舜臣看见行进中的日舰有些犹豫,便让舰上朝军擂鼓、摇旗、呐喊、大笑,藤堂高虎见状,不顾胁坂安治的劝阻,下令全速追击。
按照疼堂高虎的性格,他当然不会这么容易就被人激怒,但是此刻他立功心切,却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此次丰臣秀吉大举侵朝,疼堂高虎虽然是水军的主将,但是却并不得属下的敬重,这也是因为他善变的性格所致。
日本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宣扬的是武士的义理,忠臣不仕二主。藤堂高虎却因为几次转仕他人,背上了“裹切者”、“寝业师”的罪名。
说起来藤堂高虎出生在动荡的战国时代,为了实现对金钱、对地位的野心,为了生存不择手段,却也是无可非议的。
作为在战国的那种迷失的时代,为了让自己生存下去,为了一族的繁荣,武士就必须拥有分清主君能力。
藤堂高虎凭借自己的非凡才能,从一个土豪的小卒变成三十二万石的大名,他将自己的个人美学发挥到了及至。
虽然这可以被理解为善于审时度势,但是对义理死钻牛角尖的武士集团来说,藤堂高虎的行为绝对是不能被接受的。
也正是为了想要在世人面前,展现自己的真实能力,让那些对他说三道四的人彻底闭嘴,所以这一战藤堂高虎不能不打,而且不能不胜。
可由于鸣梁海峡航道狭窄,藤堂高虎只能将一百多艘战舰每十艘编成一队,徐徐驶过了碧波亭,大批日军战舰威风凛凛的向十三艘朝舰驶来,十三艘朝舰上有李舜臣新招来的千余名水军,这些新兵看见来势汹汹的日舰,都吓得不知所措。
李舜臣大喊道:“大家不要怕,今日我们是为了国家而战,国家和百姓会记住我们,多少父老、多少兄弟、多少姐妹都被倭寇杀害,难道大家还怕死吗?只要我们勇敢就会胜利,惧怕只会失败,为了国家,为了死去的亲人,为了我们的后代,战斗!”
李舜臣随即下令向日舰开火,十三艘战舰一起开火,日舰当中的一艘大型安宅船前庭当场被击中,海水灌了进来,藤堂高虎和胁坂安治立刻乘小船离开。
十三艘战舰齐向日舰逼来,双方进行了炮战,朝舰装备火炮的杀伤力远远超过大筒,转眼间,日舰被击沉四艘,朝舰虽然被打得满目疮痍,但并无一艘被击沉。
由于航道狭窄,一百多艘日舰无法展开,只能由十几艘安宅船在前面打,后面战舰无法上前参战。
加藤嘉明指挥着后面的战舰向前拥,冲上前去的日舰几次被李舜臣的炮火打了回来,朝舰上的朝军拿着鸟铳和日军互射。
日本水军根本没有现代海战的概念,仍然采用落后战法,等舰船靠近后,由士兵攀上朝舰砍人。有些日舰还没有靠近就被火炮击毁沉没,十三艘朝舰四周白布上布满了钉子,日军船只即使靠近,士兵也无法攀爬,有的日军即使侥幸登上朝舰后,也会被迅速被朝军杀死。
藤堂高虎见状,知道这样下去,迟早会被朝军消磨干净,于是下命采取火攻,几十艘日舰上的水兵开始向朝舰发射火箭,一时之间万箭齐发,也有很多火箭落入海中。船身周围的布都被海水浸泡过,火箭射上去迅速被熄灭,但是朝军船上还是有很多水兵被射死。
眼看漫天火箭射来,李舜臣让众人匍匐下来躲在船边,有的战船被火箭点燃,开始燃烧,朝军又连忙灭火。
李舜臣让人架起弩机,将一发发点燃的炮弹装在上面向日舰发去,一时间数十发炮弹向日舰袭来,当头的两艘日舰顿时报销。
此时,峡内海流转向,退潮开始,海水开始从西往东灌,日军的一百多艘战舰顿时被潮流冲得七零八落,不成队型,许多前进中的战舰被海流冲得往后退。
船板上的日军站立不稳,有的直接倒在地上,大船左右摇晃,舱内水手也无法摇橹,此时的鸣梁海峡已经乱成一锅粥。
李舜臣则让人放下铁锚,扎稳了战舰,十三艘战舰继续对着日舰猛烈开火,处在乱流中的日舰一艘艘被打沉。
“藤堂殿下,不能再打下去了,必须立刻撤退,否则的话,我们全都要死在这里!”胁坂安治大声建议道。
藤堂高虎虽然不甘心,却也看的分明,战场上的局势已经被彻底逆转了,己方虽然人多势众,可是在鸣梁海峡内,根本就施展不开,再纠缠下去,也只能给朝军做活靶子。
藤堂高虎当即急令全线撤退,撤退中的日舰更加混乱,有的日舰由于互相撞击而沉没,一些小的战舰直接被撞翻。
李舜臣见日军要逃走,立刻让人拔起铁锚,十三艘朝舰顺着海流在后追,战舰上万炮齐发,朝军也用弓箭和鸟铳对着日舰上的日军射击,藤堂高虎本人也被鸟铳击中,让人扶了下去。
日军战舰的撤退和退潮的洋流又冲撞到了后面的二百艘运输舰,二百艘运输舰不知所措的堵在那里,影响到了前面舰只的撤退,被李舜臣追上后又是一番炮击。
好在二百艘运输舰刚进入鸣梁海峡,搞清楚形势后,迅速退出海峡,此时的一百艘战舰已经顾不上什么了,争先恐后的往后撤,海流已经开始平缓,剩下的战舰都先后撤出了鸣梁海峡,撤出海峡后,日军战舰和运输舰一起越过兰浦,直接撤到了釜山。
此刻在一处海岛后面,同样停泊着三十余艘大船,和朝军的龟船,日军的安宅船相比,这些船的船身显然要大的多。
悬挂着将旗的旗舰之上,甘宁正收好了千里镜,脸上带着感佩之色,道:“这李舜臣果然了得!区区千余人,十三条战船,居然能大胜倭寇两万余人,了得!了得!”
一旁的亲兵道:“将军!那我们还追不追啊!?”
甘宁一笑,道:“指挥使大人有令,若是李舜臣能胜,则无需出战,这大戏都让李舜臣一个人唱好了!”
作为后世的穿越众,李如楠自然知道李舜臣军事生涯当中最为光彩的一笔,鸣梁海峡大战,不过他担心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李舜臣还能不能打赢这一战,便让甘宁在附近接应。
如果李舜臣败了,则出兵接应,如果胜了,则返回旅顺,现在还不是把全部实力都展示出来的时候。
甘宁命令一下,三十艘福船立刻起锚归航,谁都不知道曾有一支大明的舰队出现在这场海战之中。
鸣梁海战,日舰被击沉三十一艘,从此日本水军不敢西进。战后,朝鲜上下振奋,李昖发动全国动员令,准备全面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