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午间适合睡眠,在氤氲的空气中似醒非醒,俨然人间一大享受。从繁忙的学校生活空闲下来,初中生最需要发泄无穷无尽的年轻力量。
易铭奋战在大发明家爷爷的实验室。在工作狂眼里,节日不过是普通日子里的一点调味。实验室里的金属气味远胜于世上任何美食。
“我的小发明家,自动毛笔改得怎么样了?”
“新版电子模制作完成,超导线铺设近尾声,加了四枚重力感应芯片……大年三十之前应该可以出一个完整试验版。”言语中透着骄傲。自从寒假以来,易铭天天扎到爷爷实验室。把头脑里的想法一一实现,从最初构想到触手可及的产品,何尝不是最深切的人生体验?
“现在的媒体有意思。”易老爷子递来一本杂志。实验之余,大发明家也偶尔关注时事。自从孙子和书法犟上,易老爷子的定期阅读里就增添了书法类。书法杂志印刷精美,尽最大可能重现原作风貌,大发明家就当作工作闲暇换换脑筋。
一战成名后,易铭上杂志接受采访已不是新鲜事。但是,手上这本杂志的视角与众不同:书法少年实力排行。编辑根据新生代书法少年一段时期以来的表现,给出综合评分。在这份定期更新的榜单上,冒出几个新人的名字:易铭、志远、无名。易铭凭完美书法排名猛蹿,跻身第一梯队,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日之星。相比之下,志远就黯淡许多,虽然同样榜上有名,但是三连败战绩带来的只有一个“潜力可期”的评价。
有趣的是把横扫各大比赛金奖的无名也列入其中,编辑神思飞逸:也许这是一位不愿意被声名所累的少年,因为神秘,不能排除其千年一遇天才少年的可能。
然而,易铭自有想法。一个月以前,在文化街领教了志远深不可测的实力后,心里就把无名和志远牢牢联系起来。被羞辱的记忆历历在目,若非无名,怎会拥有如此高深的实力?因此,易铭暗下决心,无论外界怎么评论志远,一定要亲手打败这座高峰。
风萧萧渗进实验室,千年传统在寒霜中冷冷清清。
“爷爷,这里有一封邀请函,什么来的?”闲聊之际,易铭在杂乱无章的工作台一角发现一张印刷精美的请柬。
“科技展会,年年有。”易老爷子漫不经心。
“咦,书法艺术暨科技展,还有这种展览?把最传统的和最现代的结合起来。”打开请柬一看,易铭不禁眼前一亮。
“好像举办了一段时间,每次都在春节以后,都给我发邀请,但是我哪有时间!不过,这次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带上实验品去试试。”
“有兴趣!我要以最完美的产品登陆展会,向世人宣告传统的末日!”
街道上满是新春气息,红红的对联、欢快的音乐、轻松的人流、兴奋的小孩、归家的心情,岁末及迎新的气氛在空气中酝酿。虽然已是科技时代,但祈福之心和把百年前并无二致。赵子昂降临凡间已经半年,花开花落,叶绿叶黄,永恒的日子悄然流逝。书仙默默地注视着人间繁华,各种儿时记忆涌上心头。现在虽然超越时空降临凡间,却无法切身体会,何尝不是一种遗憾?
“我们去外公家看一看吧,好久没去了,听婆婆和妈妈说,外公最近可忙了。”午觉后,志远伸着懒腰说道。
“好,我也想探望一下老人家。”赵子昂对一心筹备书法节的老人家有着极好印象。
不一会儿就到了外公家,外公一看到志远就乐不可支地说到,“小伙子开始教小小孩子写字啦,不错不错,哈哈!”随手打开一份报纸给志远看。志远教小孩子写春联的事情被现场记者以“一中书法志愿者手把手教小朋友写春联”为题进行醒目报道,配上精彩图片,成为本届春联书写的最大亮点。活动结束后,丁老师作为组织者受到校领导大力嘉奖,并且要求把这一特色坚持下去。不久以后,丁老师致电志远外公特地提及此事情,令外公倍感自豪。
志远看着报道,悄悄地对赵子昂说:“赵大人,你又上报了!”
“为书法艺术的传承发扬做一点事情不正是我的使命吗?”
外公书桌周边都是万年红斗方。
“外公,你好忙啊!”志远惊叹。
“挨年近晚,都是索字的。”外公既劳累又满意。
“这老头啊,去年获了个全国银奖,上门求字的人把门都踩破了,已经连续写了好几天,我劝他适可而止,不要劳累,可他就是不听。”婆婆一说起来就是埋怨。
“你不懂,这些都是附近学校的,我多写一份就给小孩多营造一分书法传统艺术气氛。”外公多年以来一直心系书法普及教育,花白头发下掩不住热情。
“阿公,要不要帮忙?”志远问。
“对了,你是一中书法小组兴趣小组的,写过福字吗?我这里还有几百个福字要写。每个教室两个门,每个门一个,真够多的。如果你能够帮忙减轻一下就好了。”外公说道。
“写福字吗?没问题!”志远在寒假伊始和老野进行过写福字比赛,自那以后又加强了练习。
“写一个来看看。”外公把毛笔给志远。
志远站到写字桌前,铺好斗方,提笔书写。既没搞错方向,也没出现错别字,更没弱笔。一个中规中矩的福字呈现在外公面前。外公左看右看,欣慰地点头,“我就说过你要继承我的书法基因的,写得不错。进入中学以后,简直判若两人。”
听到外公的赞许,志远沉了六年的心终于绽放。小学时代丑字大王的经历仿佛已经是久远的事情。外公曾经一再责备自己的字写得比蚯蚓还不如。今天轻轻一点头,过往所有灰色记忆烟消云散。
“这里一百张斗方福字,你好好写。”外公指着旁边两迭福字斗方对志远说。
“没问题!”志远每天练习200个毛笔字,现在才一百个,不算什么。
“你们专心写,我准备晚饭去,今天晚上在这里一起吃饭吧,我现在就跟你妈妈说。”婆婆满心欢喜地要留孙子在家里吃饭。
“谢谢婆婆!”志远一向喜欢外婆的厨艺。
“给你做好吃的。”婆婆转身就去给孙子准备拿手好菜。
“志远,我来帮你。”赵孟頫说。
“你有兴趣?”
“多写一份就给小朋友多营造一分书法氛围,为文明传承多散播一颗种子。”
“可是你实在太厉害了,一下笔就容易鹤立鸡群。”
“你我各写五十张,到时候混在一起,就不容易看出来。”
“也行,我先写25幅,然后你写25幅,接着我写25幅,最后你写25幅,交替着不累。”
“没问题!”书仙爽快地答应。降临凡间之初就和志远在一起,亲眼目睹丑字大王在短短半年内成为校书法主力,从当初不愿意到现在主动练习,难以置信的变化就发生在身旁。松雪斋主人从中看到希望。
“赵大人,要不我们也比一下?比谁的福字写得好。”志远突发奇想。
“哈哈,你要和我比?没问题,尽管把你的飞燕相追使出来。咱们比什么?”
“如果我赢了,以后你不能强制要求我练字。”
“如果我赢了,以后你练字的量要加倍,每天500字。”
“一言为定!”
异想天开的志远和书仙打起赌来,写得更加小心。
书仙在钟老师的书房里感觉出熟悉的气息。这就是梅花毛笔曾经静静安躺的地方?是自己将时光抛诸脑后的栖息之地?重新站到这方小天地,重新拿起笔墨,血色梅花隐隐闪烁。在幽玄之间,冥冥之中的联系正点燃自己。
轮到赵子昂的时候,志远假装握笔,心里早已休息。松雪斋主人感觉出松懈,说道,“志远,你看好了,只有你能听到我的声音,感觉我的存在,我现在写的每一个字都是为你而写。”
自从与书仙相遇,志远的梦想就从全市丑字大王变成了在全国书法大赛上一展身手,在赵子昂的悉心调教下,目标似乎指日可待。志远打起精神,随赵孟頫手腕运动而用心感受笔力变化。逆锋、顺行、停顿、转折、收结无一不蕴藏千年精华。
不一会儿,志远和赵子昂先后写完,待墨迹干透后摞在一起,共四迭,两迭是志远写的,两迭为赵子昂所书。
“阿公,
我们写完了!”志远一时激动说漏了嘴。
“我们?你和谁?”外公听出了漏动。
“哦,没啥,写得太投入,还以为是在学校。”志远赶紧纠正。
“让我看看。”
“我把一百张福字分成四迭来写,每迭各25张,方便计数。”
“写得不错,比以前好多了,这才像一中书法选手。”外公翻阅志远的作品,喜逐颜开,小孙子的进步比想像的要快得多。再次获得外公的赞许,志远心里甜滋滋。
“神了!这是你写的吗?运笔纯熟,结字得当,具有仙气,直逼当今顶尖高手。”看到赵孟頫书法,外公的笑容逐渐凝固,想起了自己获得银奖的神秘作品,和近来神乎其技的无名。笔法何其相似。
书仙明察秋毫,但不忍道破。
“这是你第一次写福字吗?”外公问道,内心波澜起伏。
“不是,在学校里写过一次。那会儿第一次写,还不懂,错漏百出,丁老师指正了我。后来在家里又练了一些。”
“太棒了!不愧是我的孙子,具有我优质的书法基因,半年之内就把毛笔字写得出神入化!”
“赵大人,你赢了。”志远低头对赵子昂说,“我写的只是中学生里较高水平,你的却是书法家中的顶级。”
“这个报道太没道理!”外公盯着书仙手迹出神,喃喃而语。转身翻出一本书法杂志。
“又是这个。”志远一看就皱眉,不久前,好事者给书法少年排座次,志远受三连败拖累,沦落于末位。丑字大王看着就心酸。充满想象力的编辑把屡获金奖的无名纳入少年天才之列,高踞榜首。易铭凭完美书法和不败战绩仅随其后。看到这份排名,松雪斋主人脑海里浮现起易铭那挑战传统的宣言和蹊跷的书写。
“凭你现在的水准,绝对和前两名不相上下。”钟老师为孙子鸣不平。
“没啥,媒体瞎弄弄而已。”志远吃力地为自己开脱,既不甘于末位排名,也不想被外公看穿那神秘力量。
“你认识无名?”钟老师忽然问道。
“不,不……谁不认识……”
“他是你师傅?”
“……怎么可能?”
“像,像,真像……”外公对书仙的真迹执著不已,再抬眼看小孙子,和无名的神秘身影重合起来。
“外公……”
“哈哈,我孙子能有这份功力,不愧具有优秀的遗传基因。”蓦然,钟老师想开了。
“那就是!你要为我感到骄傲!”志远赶紧绕开话题。
“打败这个号称完美书法的小子,非你莫属!”钟老师看到易铭,产生一种异样的疑问,半个世纪前的往事在心头闪起。
“外公……”
“说实话,如果无名真是千年不遇的书法天才,我还真希望看到他俩面对面一较高下。”钟老师既释然又有所期待。
“开饭啰!”外婆叫道。
外公心情大爽,收好一百个福字,拍着志远的肩膀说道,“走,我们吃饭去!婆婆一定做了你爱吃的菜。”说完就先行走出书房去洗手。
“志远,且慢。”赵子昂叫住徒弟。
“怎么了?”有好一段时间没和外公婆婆一起吃饭了,婆婆的拿手好菜一直深深镌刻于志远脑海之中,一想起来就口水直淌。
“你过来看一下。”
志远循松雪斋主人声音而去,在小茶几上发现几本改动得面目全非的提案:全国书法节。已经数不清第几版,也不知道修改了多少遍。上面既有同行的批注,也标注了相关领导的意见。
“钟老师毕生心血结晶都凝聚在上面了。”
“可还是没通过。”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书仙长叹一口气。
“志远,吃饭了!”外公唤道。
“整理一下马上来。”
“你去吃吧,反正我也没法吃,且待在书房,这里更适合我。”
“难道你又有新想法?”
“尽赵某绵薄之力。你放心,不会露出破绽的。”
志远轻轻掩上书房门离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