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联赛日近,发明家易铭没闲着,在老易工作室夜以继日。
“加强版芯片的调试明天开始,字库再扩展一下……”易铭恨不得把一天掰作48小时来使用。
“测试、改进、再实验、再改进……”易老爷子半辈子都在实验室中度过。
“再装上这个漂亮外壳就完美了!”易铭打开一个精美木盒,从中掏出一支特殊定制毛笔,深沉的红木笔管上镌刻着两枚鲜艳梅花。
“梅花毛笔,有意思。”
“只要把组件装入到笔内调试就大功告成。”易铭成竹在胸。
易老爷子不再言语。半个世纪之前未竟的作品意外地由孙子完成,50年前刺向传统的长枪由孙子继续持举。自己和老朋友的间隙似愈未愈,书法少年的战书横空出世,是宿命吗?丝丝惆怅略过,但是挑战传统之箭已经回不了头。
易铭把搜集来的无名作品张贴于实验室。超越无名正是其许下的诺言。和无名的决战被媒体赋予特殊意义。小发明家深信,不管什么天才少年,不管什么高手,都必将臣服于自动书写毛笔之下。在无名的作品之中,易铭看到志远的身影。不久前文化街的神来之笔简直就是无名附体。短短半年内从零基础到代表校队,这会是自己成名路上最大的对手吗?一个来历不明的高手,一个进步神速的天才,省联赛越来越有趣了。
与此同时,书仙为弟子拟定的特训加快节奏。每天500字,检查订正,前所未有的紧张把初一新生攫住,即使在小学毕业升中期间也不曾如是紧逼。为一个明确梦想而奋斗的生活单纯而美好,志远甚至有点儿陶醉其中。
书仙为弟子制定的保底目标是避免三连败。志远一度不屑于此,“赵大人,你就认为我这么逊吗?”
“省联赛有很多高手吧?”
志远低头不语,心里暗自较劲,一定要比全市大赛时做得好。书仙并非灭自家弟子志气,而是以此为契机,激发斗志,看到志远血脉贲张的脸孔,松雪斋主人觉得目的达到了。
在省联赛前夕,飞鹏一中和几所友好学校交流,既有市内的,也有本省的,还有外地的。
飞鹏一中的主场对手是来自北方的明阳三中。明阳三中地处中原,典型内陆地区,造就了北方汉子爽快质朴的性格。当明阳三中三位书法高手风尘仆仆出现时,秀气的南方人不觉大吃一惊。北方人的粗旷壮实全体现了。
明阳三中派出的三位均是初二年级学生。带队的梁创森身高近1米9高,短发平头,国字脸,颧骨突出,浓眉圆眼,像极一位篮球中锋。惯使一支重型长锋兼毫,站立书写时,浓墨迟笔,气场十足,给对手压倒性气势。多少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对手被吓得手抖不能写,直接败走。稍矮的肖毅开也有1米8,浑身上下肌肉紧绷,双拳紧纂,时刻准备出击。习惯于把笔当作武器,万毫齐发,切玉断金。另一位和肖毅开一般高的符宇坤卷发深目,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下巴胡须茬子已经若隐若现。三位壮汉把行李包搭在肩上,迈步于南方校园,成为一道风景。
“怎么看都不像写书法的。”
“篮球队、武术队和足球队的客串书法小组?”
“豪放派的来了。”
丁老师迎接远道而来的书法少年,新组长郑桐把同龄人迎入书法室。明阳三侠每一步都引发震动。比赛前,先相互认识交流。
“罗老师由于昨天感冒发烧,不便同行,于是我们哥仨就自行前来,还请丁老师多多见谅。”为首梁创森虽然五大三粗,但是说起话来得体圆满。
“你们已经是小成人了,懂得照顾自己就好,回去代我问候罗老师,祝他早日康复。你们可以先休息一下再交流。”
“谢谢丁老师关心,一定转达这份问候。南方比北方暖和,我们状态好得很。”创森轮起结实的胳膊,呼呼挥动,恨不得马上挥笔大书。
“自唐代以来,书法分作碑帖两派。”丁老师为一中书法少年们普及,“南派重贴,北方学碑。清嘉靖年间,考据兴起,碑学价值重估,习之者日众,逐渐成为显学。”
“明阳三中书法小组都临碑。”
“这也正是需要你们相互交流的缘故,我校书法传统以帖为主,书风难免柔弱,如果能够融魏碑雄浑之风,将是极大的帮助。我和罗老师表达过类似意愿,想必这也是他让你们前来交流的主要原因吧。”
“明阳三中方笔三侠还请飞鹏一中书法高手赐教!”梁创森、肖毅开和符宇坤起身抱拳。
方笔三侠?志远和蓝礁差点儿笑出来,写书法还搞出这么多噱头。不管怎么样,作品见高下。赵子昂没笑,眉头逐渐拧起来。碑字在宋代并不流行,能够见到的大多是唐代作品,肥厚圆润,方笔作品少之又少。难道后世碑学技艺长足进步?方笔碑字会是怎么样?书仙心中升起期待的问号。
“你们这次行程怎么安排?”
“罗老师为联系了几所学校进行交流,一中是第一站,然后是师大附中……”
师大附中?易铭的自动书写毛笔又浮现在志远脑海里。
“师大附中不错,传统书法强校,在全市大赛里成绩也蛮好。”
“听说那里出了一位奇才,凭一杆奇怪的笔可以自动书写。我们想见识一下。”
“你说的是自动书写毛笔吧。这届书法科技展上出尽风头。”
“如果师大附中凭此笔参加省联赛,岂不变成了人和机器之间的较量?”方笔三侠忧心。
“到时候你们自有体会。”丁老师不置可否。
窗外微风摇曳,省联赛战鼓愈响愈近,易铭的铿锵战书再次在志远耳边响起。一位致力于创造易体字的少年,一位以挑战传统为已任的书法少年,少年发明家的无镜片眼框越来越清晰。
书法小组成员似乎等不及了,迅速布置好场地。三对三,由郑桐、欧阳和蓝礁迎战,六位男生力量碰撞。梁创森取出自用毛笔,长近半米,粗大如桌腿。毅开和宇坤用的也是大楷长锋兼毫。习惯了中小楷的飞鹏一中书法成员们不禁倒抽一口凉气。小组成员将内容纸条放到抽奖箱内,请客人抽取。创森毫不迟疑地抽出一张:欲饮琵琶马上催。边塞豪放诗。正适合北方来客。
梁创森抱拳说道,“承让了,我的玄熊对踞请诸位赐教。”声如洪钟。1米9的个子,铁塔般的身材往桌前一站,给对手造成无比心理压力。创森气运丹田,分脚站立,身体稍微前倾,左手压纸角,右手悬肘而书,就像一只硕大的黑熊。挥起半米毛笔如耍牙签。起笔顿挫下按,墨水外拓,悬笔侧锋,棱角骤现。主锋坐正,行笔捻管外旋,短撇横侧入笔,转折凝重有力,收笔稳健回锋。“欲”字重心右移,展左敛右,长撇气势张扬,两侧点放中带收。“饮”字撇法重重,第一撇为全字定势,用笔厚重,果断沉实,随后几撇疏朗交替,最后以强捺支撑。
三侠之二的肖毅开挥起长锋兼毫,如同舞起一柄青铜剑。下笔前力聚于腕,蓄势待发,如剑出鞘。肖毅开临摹魏碑数年,练成绝技独剑刺甲。一杆大笔直来直往,方切落笔,弩发疾走,仿佛把十八层纸张全部写穿。“琵琶”二字变方为扁,横长竖短,调节整体节奏。毅开书写不像一般文人般静态点划,反而如同高手舞剑。赵子昂不禁吟起诗圣
杜子美的千古名句: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另一边的符宇坤快步走到书桌前,每一步都引发楼面震动。就位后,右脚率先一跺立下支点,左脚随之旋出再收回驻步,双手同时提气执笔。宇坤的书法绝技是离火坎水。离火旺于夏,坎水旺于冬。符宇坤书写讲究方圆并用、刚柔并济,把最坚硬的方笔和最圆润的转笔统一起来,形成独特面貌,凭着这独一无二的绝招击败一众高手。“马”字壮美飞动,“上”字简洁利索,“催”字略取侧势,底下四横划并列,起承托作用,丰肌强骨。
书法室外微风轻扬,初夏气息在南方绽放,一片柔美之中更烘托出魏碑雄浑气势。明阳三侠与其说是在写字,不如说是刻字。
三幅魄力雄奇的魏碑作品诞生于南方书法教室。方笔三侠的字与飞鹏一中所有人的都不一样。梁创森的字棱角分明,藏锋中带着外露,笔笔雄厚,如黑熊般铜头铁臂。肖毅开的字变方为扁,起笔收笔都极为干脆,掷地有声,布局错落,如同醉卧沙场的将军以利剑刺穿对手铠甲。符宇坤的字以方笔为主,兼方圆二法,长捺一波三折,结体含动势,火中带水,夏中藏冬。不管怎么看,都和飞鹏一中的秀丽风格迥异。
方笔三侠书毕,把长锋大毫放到一边,压掌向下回收,驻步止势。抱拳道:“班门弄斧,见笑了。”随后退到一边坐下。所过之处,如风过隙。
艺术楼外阳光洒进书法室,硬质魏碑字散发出金玉般的气质。
“老师,这些字的源头是哪家?”有人问道。
“不妨问一下方笔三侠。”
“主学《始平公造像记》。”梁创森答。
“师从《张猛龙碑》。”肖毅开说。
“临习《张玄墓志》。”符宇坤道。
“都是魏碑中的代表作品。也难怪你们被称为方笔三侠。”丁老师边说边把三个碑名写在水晶白板上,以供学生参考。并且大致讲解各自历史源流,为一中书法成员打开另一道大门……
“赵大人,你知道吗?”志远问赵子昂。
“并不知晓,看来后世考古学取得了突破。若我朝早日习其书风,何致孱弱不堪至此!”
“改天我们去购书中心尚书堂找找看。”
“一言为定!”
以前是自己央求着丑字大王去尚书坊,现在弟子主动提出为自己找碑贴。志远内心正在觉醒。
6-4、篆书滋养出来的女生
滨海城市特有的潮湿似乎可以把一切淹没,一片柔弱的雾色中,易铭手握自动书写毛笔,仿佛站上世界之巅,四顾苍茫。
师大附中热身赛成了小发明家的独角戏。近则本市名校,远至明阳三侠,全都慕名而来。更换最新驱动芯片的自动书写笔和书写者意念高度契合,易铭只要在脑子里构想所要书写的内容,自动毛笔迅速在浩如烟海的字库中挑选最佳组合方式呈现于纸上,是为完美字体。目睹者无不称奇。
“早闻自动书写毛笔大名,今日得以一见,名不虚传。”梁创森写完后向易铭抱拳作揖。
“不管什么高手,不管什么奖牌得主,在我的自动书写毛笔面前,都得俯首称臣,哈哈!”少年得志回响于海岸线之上。省联赛战火逐渐燎原,战书愈发迫近,志远和无名越来越清晰,小发明家决心以自动书写笔横扫一切,报文化街惨败之仇。
飞鹏一中下一位热身赛对手是秦城六中,客场作战。秦城位于国内中部,自古扼东西南北交通要冲,是传统文化强市。以曾经出土秦代大型古文物群而闻名,后来连城市名也一并改作秦城。
奔赴秦城,书法少年们均初次涉足外省,一切都新鲜,更何况远离温润沿海来到干燥内陆。赵子昂自小生活于烟雨江南,对北方的记忆仅止于大都,苏醒于后世,不期然亦是海天交接处。
“我嘴唇都快裂开了。”白雪刚一抵达就有感觉,水乡长大的女子受不得半点儿干燥。
“身体里的水分要被抽干了。”杭绢感同身受,水一般的女子无法忍受扑面而来的干。
皮粗肉厚的男生们为初来乍到的新鲜感所激荡,惊异于空气中的凝重、北风卷起的干燥。
“一切都带有历史感,就连呼吸里也挟着千年尘土。”欧阳深深吸了一口气,记忆中故乡老榕祠堂文塔又浮上脑海。
“这就是见证大秦帝国绝代风华的一代名城?”雷恒小心翼翼说话,生怕惊动前朝。
“每座古城都有自己的故事。”干燥的秦风打在志远脸上,向外来客人提醒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存在。
“秦时明月汉时关……”赵子昂不由自主地吟咏起来,凭吊发古思幽。
秦城六中挨着古城墙,乃旧时书塾扩建而成,历经千年岁月仍古风不改。从校正门进入前,必先经过一段长长的甬道,甬道两旁分别峙立着古代神像。甬道由石虎、石马布列开道。持节文官石像峨冠博带随风而动,目视远方,似乎把时间看穿。佩剑武将抚须而立,铠甲锃锃,不怒自威。时光荏苒,繁华落尽,精雕细刻的古石像掩映于整饬的现代绿篱之中。秦城六中芸芸学子每天在神像前上学放学,如同穿行于漫漫历史风尘之中。
鹏城一中书法少年和甬道神像第一次接触,踏在长条石板上,漾起岁月陈酿的气息,这是所有高科技无法比拟的的芳华。恁再高傲的天才,走在似笑非笑意味深远的神像之中,也默然低头。恁再狂妄的青春,也抵不过千载日月的修行。松雪先生隐约之中感受到古时的呼唤,一尊尊石像先后开口问候。太子少傅、骠骑将军一一栩栩如生起来,相似的济遇,相同的环境,千年石像和书仙似有千言万语。
“来者子昂乎?”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文丞相?”书仙心头一惊。
“子昂,可曾记得你我千年之约?”
“使圣贤之泽沛然于后世,子昂不敢忘记!”赵松雪毕恭毕敬,正要把一年以来林林总总简要概括。
“尽管去做吧……”文丞相似乎已了然于胸,挥手止住松雪斋主人,化作一股清风,于石像生之间袅绕而去。
赵子昂抬头仰望,追寻先贤足迹,天地之间,苍海之上,自己就是一个独立特行的精神存在。
穿过长长的甬道,秦城六中书法指导老师已率学生在沉实的城墙下恭候。秦城师徒一身齐膝水袖风衣,在清风中摇曳。
“老丁,好久不见!”秦城六中带队老师率先拱手打招呼。
“老古,你还是这么精神!”丁老师作揖回应,两位书友久别重逢,意兴云起。
古老师身边只有两位女生,身材颀长,水袖风衣披在身上古风盎然。一位长发及腰,嘴角含笑:“初二3班程缘”。一位齐耳短发,秋波暗送:“我是初二6班冯逸瑜”。相互打过招呼后一起走进秦城六中厚重的历史之中。
秦城六中不愧为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学,校名和主要文字等均以非同寻常的字体写成,志远看得一头雾水,轻声问书仙什么意思。
“小篆,也叫秦篆,始皇帝一统帝国后所推行的全国文字。”赵子昂给弟子扫盲。
“书同文,行同轨!”志远马上想起了历史课上所学,经过书仙的多番教导,志远的历史成绩已经跻身年级前列。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对应,
是令人高兴的事情。
惊诧的不只志远,远到而来的一中书法群星们同样面面相觑。程缘和逸瑜充当导游,一一讲解。“这是校训天道酬勤厚德载物,本校创始人题写,已有数百年历史。”“这是讲学堂,也就是主教学楼……”
远道而来的少年们觉得自己就是一大文盲。
校内松柏参天,路上碎石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圆浑,不知不觉间走到一处凉亭,亭内石板桌上已备好笔墨。古老师摆手作邀请姿势,秦城六中和飞鹏一中分别按宾主入座。
“我们内陆不像沿海潮湿多雨,进入夏天以后,我们书法兴趣小组主要在凉亭里活动,置身天地之中,吸收自然灵气。”古老师笑呵呵地说道。古老师比丁老师略高,身材修长,水袖风衣在身上干净利落,看似不经意但实为精心修剪的碎发显得尤为年轻,千层底布鞋踏泥无声。凉亭外,花瓣偶尔扬起,落到石桌白宣上,古老师继续说到,“秦城由于历史缘故,全城都学小篆,七中也不例外,我们正是以小篆而闻名全国中学生书法界的。”
天啊,学这些画画般的字?志远心里格登。
“几乎每一位学生都能认能写小篆,”清风拂过,古老师的声音带上了金石气质,“书法兴趣小组成员最近分赴各处交流,只能由缘缘和逸瑜和你们过招,别看她俩是女孩子,练习小篆都已经有六年以上,算得上从小就在篆书滋养中成长,均获得过省市大奖,实力不俗。”两位女生向客场作战的一中同好们微笑问好。亭外落缨二三。
“我和老古是多年老朋友了,”丁老师对客场作战的一中书法少年说到:“组织这趟行程目的在于让大家意识到天外有天。平时自成集体,日子久了,形成习性,自以为天下第一,号称什么天才、神童,都是无知的表现。今天来到文化强市秦城一中,斗大的字不认识一个,终于明白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还请古老师和两位美少女书法高手刹其锐气!”丁老师柔中带刚,平日高傲的书法天才们纷纷低下头来。赵子昂在旁边听着窃笑,让自以为是的小伙子见识一下什么叫做天外有天也好。
“老丁你言重了,大家都是习字之人,别客气。最近书法界人才辈出,似乎都从你们沿海而起?”古老师和丁老师聊起来。
“何出此言?”
“多年朋友,你就别打遑语了。你那份《书法不传今已久》题案已经直通文化部了!不但你们省里重视,我省也收到风声,将要实施。”
“但愿为书法事业尽绵薄之力。”丁老师很谦虚,自从题案获得切中肯挈的标题后,有如神助,迅速为困顿的书法必修课打开局面。神秘题字和无名笔法重合于丁老师脑海之中。
“到时候我第一个响应,一定在秦城六中实施书法必修课。”
“书法复兴还需要更多有识之士支持。”
看到两位后辈谈书论道,赵子昂倍感欣慰。
“在全国多次折冠不留名的无名,有报道称就出自飞鹏市,老丁你可有线索?”
“……没有……”丁老师犹豫了一下,把到了嘴边的话吞下去。脑海里迅速闪现出提案上精美绝伦的标题“书法不传今已久”。
“有人声称看到一位实力非凡的书法少年当众挥毫,笔迹和无名无限接近。可有此事?”
“好事之徒牵强附会吧……”丁老师缓缓说道,不经意向志远瞥了一眼。
“算了,大家难得一见,不要被这些小道消息误了大事,哈哈……”古老师话锋再转,“今天开放式书写,内容形式不拘,各人写自己擅长的。”
缘缘和逸瑜挽起衣袖,款步来到书桌前,轻轻拈起毛笔,玉手瞬间转变为刚劲的执笔之势。杭绢和白雪起身应战。四位书法美少女在凉亭内石桌前形成对峙,缘缘对白雪,逸瑜对杭绢,亭外吹过嫩红。
缘缘长发轻扬,嘴角微颦,笑道:“很快你们就会见识到天蚕吐丝的厉害。”率先下笔,中锋圆融饱满,藏锋于内,收笔时笔锋顿折后回到点画内再离开,灭迹隐端,锋芒不露,却凝重含蓄,圆起圆收,笔画粗细一致,虽然是蚕丝,却绵里裹铁。程缘写得很慢,转折时提笔圆转,原来的中锋笔画保持不变,下弧线捻管外旋,轻重得当。不一会儿,四个圆润的篆书跃然纸上“天人合一”。圆淳劲瘦,平实稳重,婉转婀娜。是飞鹏一中书法少年们所不曾见过的笔法。写完后,放下水袖,轻轻一抿,恢复恬静,风止花住。
“她写字的笔法真怪,笔管是转的。”志远悄声对赵子昂说。
“篆书讲究的就是婉转流畅,圆起圆收,力道内敛。年纪轻轻具备如此造诣实属不易。”书仙解说。
“缘缘深得李阳冰精髓,光《三坟记》和《城隍庙碑》就临了不下五六遍。”古老师介绍。
白雪既为优美圆润的篆书而折服,也为程缘淡然的姿态倾倒,同时亦决心以硬派欧体字回应,一气呵成写道:上善若水。四字错落有致,情绪贯注其中,楷中带行,激荡而出,最后变撇为点,飞白交错,生机盎然。
两幅作品摆到一起,一润一瘦,一柔一刚,一静一动,正好互为补充。凉亭外轻风又起,送来阵阵暗香。
逸瑜借步上前,挽起水袖,说道:“缘缘写的是传统篆书,笔画粗细一致,整齐但是缺少变化。只有追得上我的千仞绣刀才算真正赢家。”话声不高,但是挟带刚毅之气,旁边树梢上小叶应声纷纷落下。表面上逸瑜一介弱女生,但是舞起笔来有如带刀女侠。
逸瑜掂起毛笔,长发一甩,英姿飒爽,在半空中划一个小圆后落于纸上,带出阵阵风声。较之缘缘圆润如丝的篆书,逸瑜的多了几分起伏波截,蚕头燕尾。笔画粗细不一,既有浓墨重笔,也有银钩铁线。写的是“合宇宙奇观,收古今艺绝”,气势恢宏。线条粗细富于变化,提按形状生动,转笔中有意加大转折力度,形成坚硬的方折,字体微方,笔势开阖,如金刀刷过。
“逸瑜专注吴昌硕已经三年多,凭着良好的小篆和隶书基础,轻而易举就以隶入篆,这是无数书家毕生追求!”古老师对冯逸瑜赞誉有嘉。
“小篆创自李斯,一直以圆润流转为主要笔法。眼前这位女生以隶书笔法书写篆文,平直圆滑中增添曲折变化,起笔有如大刀劈石,运笔提按以隶法驻收,何尝不是伟大的创举!后代研习至此,我书道后继有人,后继有人……”赵子昂仰望苍穹,泪流满面。
“赵大人,我回去马上给你买两本这样的字帖,让你的千年老笔也磨砺一下。”志远感觉到了师傅的异样情绪。
书仙心里暖暖的。第一次买字贴的时候,书仙连哀求带哄诱,费尽口舌。最近志远主动提出购买字贴,而且一买数本。相信即使日后离开尘世,志远仍然可以自主地练习书法。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松雪斋主人自己都暗吃了一惊。似乎再次听到了梅花毛笔隐隐的召唤。
杭绢淡定地走到石板桌前,拿起毛笔,饱蘸墨水,不徐不急地写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杭绢仰慕苏大学士,以苏体为学习典范,苏词熟习于胸。杭绢最擅长的笔法飞仙遨游令墨字在不知不觉间带上了出尘的气息。笔墨轻盈,清香沁出,落红亦为之倾倒。
“原来是苏大学士的弟子,难怪出尘脱俗!”古老师谈笑间化解所有战火,亭外漫天飞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