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炮弹车厢”
著名的哥伦比亚大炮完工以后,公众的注意力立刻转向了炮弹,也就是用于运送三位勇敢的冒险家穿越太空的新式运载工具。谁都不会忘记,米歇尔·阿尔当在他9月30日的电报中,曾要求修改执委会制定的设计图案。
当时,巴比凯恩主席认为炮弹的形状无关大局,这不无道理,因为它只要几秒钟就可以穿越大气层,以后它的行程大部分在绝对真空中进行。因此,执委会决定采用圆形,以便炮弹能够随意旋转。但是,自从人们把它改变成运载工具以后,就又是另一回事了。米歇尔·阿尔当可不在乎像松鼠那样旅行;不过,他希望升空时能头朝上,脚朝下,像坐在气球吊篮里一样庄重,当然要快一些,却不想一连串地翻筋斗,这可不大体面。
重新设计的图纸被送往奥尔巴尼的布里杜威尔公司,要求他们尽快制造。这样,修改设计的炮弹在11月2日铸好,并立即由东部铁路运往乱石岗。10日,它平安运到目的地。米歇尔·阿尔当、巴比凯恩和尼科尔急切地等待着这辆“炮弹车厢”的到来,他们将乘坐它去发现新世界。应该承认,这是一件出色的金属制品,一件给美国的工业技术带来莫大荣誉的冶金产品。一下子提炼出那么多的铝,还是开天辟地第一回,真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这枚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珍贵炮弹,看起来好似中世纪城堡角上的圆锥顶塔楼,威风凛凛,就缺枪眼和风标了。
炮弹运到乱石岗
“我预计,”米歇尔·阿尔当喊道,“会从里面走出一位身着紧身胸甲、手持火枪的武士。我们将同封建领主一样生活在里面,如果再配上几门大炮的话,我们足可以抵挡月球人各种军队的进攻,假设月球上有军队的话。”
“这么说,你对这辆车厢很满意喽?”巴比凯恩问他的朋友。
“是的!是的!很满意。”米歇尔·阿尔当回答,一边以艺术家的眼光欣赏着它。“我只遗憾它的形状还不够纤细,锥度还不够优雅。本应该在它顶端刻上一簇格状金属饰纹,并加上一个离奇怪物,例如,饰有动物像的排水管,从火中展翅飞出,张开大口的蝾螈……”
“要它们干吗?”巴比凯恩问,讲究实际的他对艺术美不大敏感。
“干吗?巴比凯恩朋友!哎呀!既然你问我,我可以给你讲,只怕你永远无法弄明白!”
“说说看,我的好旅伴。”
“那好吧!按我的想法,人们做什么事都应该加上一点儿艺术,这样会好得多。你知道有一出叫《儿童小车》的印第安剧吗?”
“连名字都没听说过。”巴比凯恩回答。
“这我并不感到奇怪,”米歇尔继续讲下去,“那我告诉你吧,在这出戏中有一个小偷,他在一座房子的墙上打洞时,总在想,该给洞打成竖琴形的、花形的、鸟形的还是尖底瓮形的。好!你说,巴比凯恩朋友,当时假使你是陪审团中的一位成员,你会判他有罪吗?”
“绝不手软,”大炮俱乐部主席回答,“并且加重处罚。”
“要是我就会放了他,巴比凯恩朋友!这就是你永远无法理解我的原因!”
“我也不打算去理解,我勇敢的艺术家。”
“既然我们的‘炮弹车厢’的外形不是十全十美,”米歇尔·阿尔当接着说,“我们至少可以随心所欲地布置内部,像地球上的大使们一样富丽豪华!”
“在这方
面,亲爱的米歇尔,”巴比凯恩回答,“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们绝不干预。”
然而,在想到豪华舒适之前,大炮俱乐部主席首先考虑的是实用。他发明的那套减轻炮弹坐力的设计也非常巧妙地安装到了上面。
巴比凯恩不无理由地想过,要减轻炮弹的坐力冲击,任何弹簧都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在斯克斯诺树林决斗之行中,他终于灵巧地解决了这个大难题。他打算用水来为他服务,他的方法如下:
在炮弹里装上三英尺深的水,一块圆木板严丝合缝地压在它上面。木板紧贴炮弹的内壁,能够轻轻地上下移动。太空游客就坐在这块木筏上。至于大量的水,被一层层的板壁隔开,起飞时坐力一撞,各板壁就依次被撞破。于是每一层水,从最下面到最上面,依次通过一根根水管,从炮弹顶端排出去,这样起到了弹簧的作用。配备了强大缓冲装置的木地板,只是在一层层板壁陆续撞破后,才会撞到炮弹的底部。自然,太空飞行家们在大量的水完全排出后,还会感到强大的坐力,但发射时的第一次冲击力已几乎完全被那些强大无比的“水”弹簧所缓解了。
确实,面积五十四平方英尺,高三英尺的水的重量约一万一千五百磅,重量相当可观;但按巴比凯恩的估计,哥伦比亚大炮内气体膨胀,足够抵消这部分增加的重量;而且,在撞击之下,不到一秒钟就可去掉全部水的重量,炮弹马上就恢复到它的正常重量。
这就是大炮俱乐部主席的精心构思,终于解决了减轻坐力这个难题。加之,它得到了布里杜威尔公司工程师们的深刻领会并加以落实。设备一旦产生了预期效果,水被全部排出,太空旅游者们就可轻而易举地清除掉破碎的板壁,并把发射时支撑他们的活动地板拆卸下来。
至于炮弹的顶部的内壁,铺有一层厚实的皮垫料,紧贴在优质钢材制成的弹簧上,它们像表的发条一样柔韧。排水管装在垫料下面,外面不露任何痕迹。
就这样,为减轻发射时的坐力,已经采取了一切能够想到的预防措施,照米歇尔·阿尔当的说法,只有“身体结构有毛病”的人,才会被撞坏。
这个炮弹外部宽九英尺,高十二英尺。为了不超过规定重量,他们适当减少了弹壁的厚度,加固了底部,因为它将承受火棉爆燃膨胀气体的全部压力。其实,所有圆锥形炸弹与炮弹都是如此,底部总是厚一些。
这个金属塔的入口是在圆锥形部分上开的一个小洞,好像蒸汽锅炉上的“出入口”。洞门是铝板做的,关上洞门,再拧紧结实的压力螺钉,小洞就严丝合缝地关了起来。当他们到达月球时,就可以由此随意走出他们的活动牢笼。
可是,光是去那儿还不够,路上还得看看风景呀!这好办。于是皮垫子下面出现了四扇舷窗,装上了非常厚的凸透镜,两个在炮弹周围,第三个在炮弹底,第四个在炮弹顶。这样,旅客们一路上就可以同时观察已离开的地球,越走越近的月亮和布满了繁星的天空。不过,这些舷窗外面都加上了牢固镶好的金属板,以防发射时的剧烈震动,只要拧下里面的螺母,就可把板子往外面推掉。这样,炮弹内装的空气就不会漏出去,才有可能进行观察。
所有这些巧夺天工的装置,操作十分便捷。工程师在“炮弹车厢”内部的装置上也颇具匠心。
几只牢固地装在炮弹里的容器,是准备盛放三个旅客所需要的水和粮食的,还有一个备有好几个气压的特制的煤气箱供给火
和亮光,只要转动开关,这些煤气足够这个舒适的车厢六天的照明和取暖之用。看得出来,生活,甚至舒适生活的基本条件什么也不缺。而且,由于米歇尔·阿尔当的艺术天性,许多设置采取了艺术品的外形,既实用,又美观,如果不是受空间限制,他早已把车厢变成了艺术殿堂了。另外,根据一般人的猜想,这个金属塔内装上三个人,一定会很挤,那也错了。炮弹的底面积约为五十四平方英尺,高十二英尺,乘客在里面有一定的行动自由,比美国最舒适的火车还要宽敞自在。
食物和照明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剩下的就是空气的问题。显而易见,炮弹内装的空气无法满足三位旅客四天呼吸的需要,每个人一小时大约要消耗一百升空气中的全部氧气。巴比凯恩和两位同伴,加上他们准备携带的两条狗,每二十四小时要消耗二千四百升氧气,即约七磅氧气。这就必须不断更新炮弹内的空气。怎么办?程序很简单,用赖译特和勒尼奥两位先生的方法,米歇尔·阿尔当在大会讨论时已经说明了。
众所周知,空气主要由百分之二十一的氧气和百分之七十九的氮组成。那么,呼吸行动是怎么一回事呢?很简单。人们从空气中吸进氧气——维持生命必不可少,原封不动地吐出氮气。呼出的气中失去了约百分之五的氧气,而增加了几乎等量的碳酸气,这是血素氧化以后的产物。这样就会发生以下情况,在一个密封的环境中,过了一定时间,空气中的氧气全变成了碳酸气,这是对人有毒的气体。
问题于是归结为:氮气原封不动地保留,只要重新制造被吸掉的氧气和消除呼出的碳酸气就行了。这很简单,用氯酸钾和苛性钾就可以了。
氯酸钾为一种白色片状的盐,当把它加热到超过四百度时,它就变成了氯化钾,含有的氧气完全被分解出来。十八磅氯酸钾可得到七磅氧气,也就是说,足够旅游者呼吸二十四小时。这就是生成氧气的办法。
至于苛性钾,这是一种能大量吸收混合在空气中碳酸气的物质,只要摇晃它,就可吸收碳酸气,而生成碳酸氢钾了。这就是消除碳酸气的办法。
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他们就完全可以把污浊的空气重新变得清爽怡人。因为化学家赖泽特与勒尼奥曾成功地进行了实验。但必须指出,直至当时为止,实验只是用动物来进行的。尽管它科学上很准确,但谁都不知道人类是否能够适应这种环境。
米歇尔·阿尔当不想人们对用人造空气生活的可能性提出置疑,所以他自告奋勇,希望出发前做一次实验。马斯顿强烈希望参加这次实验。
“既然我不能参加旅行,”这位正直的大炮发明家说,“那就让我在炮弹里住它七八天,这算不了什么了。”
假如再拒绝他,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大家依从了他的请求,给他备足了氯酸钾和苛性钾以及八天的食品。11月12日上午六点,马斯顿和朋友们握握手,再三嘱咐他们在20日下午六时之前不要打开舱门之后,就钻进炮弹里去,洞门接着就关上了。
这八天里发生了什么事?谁也不知道。弹壁太厚了,里面什么声响也传不到外面来。
11月20日下午六点,舱门打开了,马斯顿的朋友不免有点儿担心。但是当他们听到马斯顿高呼“万岁”的愉快嗓音时,马上就放下心来了。
不一会儿,大炮俱乐部秘书就以凯旋的姿态,出现在圆锥体的顶部。他变胖了!
马斯顿变胖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