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 新理念:践行五大理念,决胜全面小康

第七章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_四、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字体:16+-

四、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站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进人才强国。这是我们党立足当前、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重点任务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的战略布局,是建设人才强国的基本路径。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人才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谋划,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要与人才发展同步推进,促使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我国创新发展相适应相协调。要发挥人才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中的生力军作用。着眼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人才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深度融合。

大力培养集聚创新发展急需紧缺人才。要加快建立国家杰出创新人才工作室,大力集聚从事原创研究、交叉研究、具有引领国际科学发展趋势的战略科学家;大力集聚适应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产业和新兴业态需要、有望推动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的科技领军人才;大力集聚适应创新发展和走出去战略需要、具有国际化管理创新和跨文化经营能力的企业家人才;大力集聚支撑中国创造、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大力集聚战略规划、风险评估、资本运作、国际投资等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大力集聚通晓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法律制度的复合型人才,让各类人才在中国大地上各得其所、大展其长。

实施重大人才工程。要更大力度推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健全完善工程实施监测评估机制,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效益,使人才工程成为凝聚和培养“高精尖缺”人才的大平台,成为人才创新创造、建功立业的助推器。支持各地各部门实施各具特色的人才工程,构建横向和纵向有效衔接的人才工程体系。同时,创新人才工程协同推进机制,统筹落实人才支持政策和财政

专项资金。积极做好国际组织所需人才培养推送工作,加快培养推送政治过硬、专业水平高、精通国际事务的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着眼于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扩大用人主体自主权,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快构建管理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着力破除制约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的思想束缚和制度藩篱,实施更加灵活务实的政策。完善待遇、税收、保险等激励政策,健全有利于人才向基层、中西部流动的政策体系。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清除人才流动障碍,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建立完善人才创新创业利益回报机制,保障人才以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合理分享创新收益。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促进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增强人才工作生机活力。

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建立健全人才法律法规,维护人才合法权益,促进人才创新创业。大力弘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让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成果得到保护。加强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树立“大人才”观念,强化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推动形成万众创新创业、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二)加快建设人才强国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

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关系。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资源,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使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依据市场标准评价、使用和激励人才,推动人才管理部门简政放权,减少对用人主体和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凡属市场能发挥作用的,人才管理部门要充分放权松绑,提供服务保障。同时,人才资源又不同于一般资源,不能完全交由市场,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积极运用财政、税收等宏观经济手段,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促进人才合理分布

,使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坚持高端引领和整体开发相统一。我国人才规模目前位居世界第一,但是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一流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相对匮乏,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世界级大师更为稀缺,与我国的大国地位还不相称,同时基础研究能力比较薄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我们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突出高端人才这个重点,着重培养造就一批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和核心作用,推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

坚持自主培养国内人才和引进海外人才并重。广大国内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要加大自主培养力度,盘活用好现有人才,积极为他们提供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海外引进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不求所有,敞开大门,招四方英才,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要协同推进海外人才引进和国内人才培养,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可固步自封。要引导海外引进人才和国内人才加强合作、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形成协同创新、携手并进的良好局面,共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调动各方面做好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党管人才是建设人才强国的根本保证,实质是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和其他各方面工作。推动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既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统一领导,做好人才发展的宏观谋划和顶层设计,又要健全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组织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同时还要管好人才工程项目,强化督促检查,加强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系统工作的统筹。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导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人才工作,形成全社会关注和支持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