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一、担当就是责任,担当与责任密不可分

字体:16+-

12

讲责任 有担当——做合格党员要肯担当敢负责

◇担当就是责任,担当与责任密不可分

◇敢于担当,才能走向胜利

◇建设一支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党员领导干部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多次强调责任重于泰山,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能够担当,并对提高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也是领导干部的时代责任,这对于新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事业心责任心、更好地肩负起使命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一、担当就是责任,担当与责任密不可分

担当就是责任,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为了党和人民事业,共产党人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时代的劲草、真金。

(一)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大担当是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

在历史上,敢于担当一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民族,勇于承担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敢于担当,用古人的话讲,叫“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古往今来,担当价值千金,担当任重千钧。回顾党的发展历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把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扛在肩上,以强烈的担当精神担负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重任,“三大革命”完成了我们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在我们党90多年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员,像李大钊、方志敏、瞿秋白、刘胡兰、董存瑞,像邱少云、黄继光、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像孔繁森、牛玉儒、杨善洲、沈浩,等等,在不同岗位上表现出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他们展现了共同的宝贵品格,那就是一种担当和责任。

特别是在当代中国,敢于担当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是应当在广大党员中广泛弘扬的职业道德,尤其应该成为领导干部的时代责任,是需要长期磨练的党性修养。领导干部当得好不好,称职不称职,优秀不优秀,一个最根本的衡量标准,就是看他是否尽职尽责,遇到事情是否敢于担责负责。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了新时期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在这里,“敢于担当”第一次写进了干部标准。所谓敢于担当,就是要求“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

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可见,对敢于担当最本质的概括就是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担当与责任密不可分,担当,就要在其位、谋其政、用其权、履其职、担其责、成其事,就是积极履职和担责;而“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这就是所谓责任。没有责任,担当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没有担当,责任就失去了依托和动力。而当今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大担当,就是习近平同志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庄严地提出的“三个责任”,即: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

对民族的责任。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对人民的责任。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望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对党的责任。习近平同志强调,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忠诚履责、勇于担责、敢于负责

习近平同志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有强烈的担当精神,忠诚履责、勇于担责、敢于负责。

担当精神的首要是忠诚履责。忠诚履责是党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领导干部担当精神的基本体现。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任其职就要尽其责。“**”结束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再度复出工作的邓小平表示:“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现在,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认真履责,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奋力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但也有些人身

在领导岗位上,掌握着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却不能够知责思为、尽心尽责,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工作不负责任,满足于敷衍应付。这不仅愧对党和人民的信任,也是官德缺失的表现。领导干部必须强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敬畏责任,忠诚履职,踏踏实实做实事,兢兢业业干工作,把本职工作做好。

担当精神的核心是勇于担责。勇于担责,就是积极主动承担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尤其是急难险重任务。“为官避事平生耻”,领导干部对党忠诚、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就要为党分忧,勇于做事,敢于担责,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问题面前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关头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坚决斗争。这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不断战胜困难挑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也有一些人缺乏进取精神,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甘愿做“不出事就是政绩”的“平庸官”;有的缺乏开拓精神,不敢有丝毫创见性突破,满足做四平八稳的“太平官”;有的缺乏挑战精神,不敢迎难而上,遇到问题绕着走,习惯做困难矛盾面前的“推诿官”;有的奉行好人主义,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热衷做“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无原则的“圆滑官”。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影响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作为领导干部,就是要事不避难,勇于担责,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看准了就要大胆去做,奋勇向前。特别是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考,就要直面难题顽疾,不躲不绕不拖,以舍我其谁的气魄,敢于碰硬,敢作敢为,把重任扛下来;当改革涉及突破利益藩篱时,更应当把个人荣辱得失放在一边,把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

担当精神的关键是敢于负责。敢于负责,既体现在认真负责干好工作上,更体现在有了问题、出现失误,敢于承认,主动承担,不回避、不遮掩、不推诿,及时纠正和改正。敢于负责体现的是心胸,也是一种自信。干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成功,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开创性事业,面临许多从未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作中的失误和挫折在所难免。出了问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敢于负责,从中汲取教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邓小平指出:“共产党也难免犯错误,但只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改革,走自己的路,不犯大的错误,我们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但现实中,有些人虚荣心太强,不敢承认错误,担心承认错误会使自己“丢面子”“失威信”;有些人不愿承认错误,一味为自己的失误找理由,“硬熬”到底。其结果就是把问题拖大,把矛盾捂“炸”,直到难以收拾。不敢负责,不仅难以使自己进步,而且是对党和人民的最大不负责任。领导干部要有胸怀坦荡的气度,在出现问题失误时敢于负责,善于在总结汲取教训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