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京津卷

北京市_平北抗日战争烈士纪念馆

字体:16+-

平北抗日战争烈士纪念馆

概况

平北抗日战争烈士纪念馆坐落于北京延庆县龙庆峡入口处,占地2.4万平方米。这里曾是平北地委和平北军分区司令部所在地。纪念馆于1997年7月开馆,建筑面积550平方米,由烈士陵园、纪念碑、纪念馆三部分组成。馆名“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是由原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肖克题写。2005年11月,该馆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纪念馆的正前方矗立着平北抗日战争烈士纪念碑。纪念碑正面是由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北抗日战争纪念碑”,背面是彭真题写的“平北抗日战士永垂不朽”。

汉白玉碑身上镶嵌着天然花岗石的步枪刺刀造型,寓意平北军民以热血和刺刀铸成铜墙铁壁,保卫平北。断了尖的刺刀和埋入地下的枪柄象征着战争的激烈和残酷,也表现出抗日军民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纪念馆分为序厅、影视厅、展厅三大部分。其中,展厅里陈列着近200件文物,都是1933年至1945年平北军民使用的武器、生活用品以及书籍、照片等物品。

主展厅分为八个部分。其中“日军侵占冀热察边”,展示了在爱国将领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领导下,平北地区响起华北抗战的先声。“八路军第四纵队东进”,展示了在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邓华率领下,八路军第四纵队在平北地区播下的抗日火种。“创建平北抗日根据地”,展示平北抗日根据,及平北第一个抗日县政权的建立过程。“反扫荡、反蚕食、反‘无人区’斗争”,展示了在日伪军疯狂扫荡,实施“集家并村”建部落等毒辣措施,制造惨绝人寰的“千里无人区”的形势下,平北人民不畏残暴、奋起反抗的英雄事迹。“平北军民坚持抗战”,再现了平北根据地在十分残酷和困难的环境下,军民结合,抗战与生产结合,共同克服经济困难的情景。“攻占张家口光复平北”和“平北英烈名垂千古”,则展现平北儿女英勇奋战,最终迎来抗战胜利的盛况。整个展览通过大量实物、照片、书籍等文物,生动再出了1933年至1945年间,平北地区人民波澜壮阔的抗战历程。

平北第一枪

平北,即北京以北,东至承德,西至张家口的广大区域,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是伪蒙疆、伪满洲、伪华北三个伪政权的结合部,是日寇的心脏地区。

1938年春天,日军占领了整个平北地区后,实行“杀光、烧光、抢光”三光政策,“强化治安”、“集家并村”制造无人区。平北的抗日局势顿时变得危急。

6月,八路军第四纵队在纵队参谋长李钟奇和团总支书记郑良武的率领下,赶赴冀东,参加冀东抗日

大暴动。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在行进到怀柔西部的沙峪村附近时,都已异常疲惫。李钟奇和郑良武同各小队干部商量,决定在沙峪村稍作休整。

先头支队进入沙峪村后,迅速控制了沙峪村伪警察所。从捉到的三个汉奸特务口中,李钟奇和郑良武得到了一个重要情报:日本华北派遣军坂垣师团教导营的一个中队,正朝着沙峪村方向急进。

战士们听到有敌情,立刻精神起来。敌明我暗,不能错过这么好的战机。在李钟奇的指挥下,战士们快速地埋伏在沙浴东山嘴的两山下,准备伏击敌人。

将近中午时分,日军出现在了四纵队的视野中。十分钟过后,这一队日军完全进入了八路军伏击圈。

“打”!李钟奇洪亮的一吼,手中的驳壳枪也打中一个敌人。瞬间,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和战士们的喊杀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沙峪的山谷中。

沙峪和临近几个村的老百姓听到枪炮声,也赶来参加战斗。有的救伤员,有的送弹药,几个胆子大的,干脆拿起枪和战士们一起抗击敌人。

一场激烈的苦战就这样开始了。清脆的枪声燃起了平北人民抗日的烽火。

敌人受到突然打击,清醒过来后,立即组织反扑。战士们愈战愈勇,子弹却越打越少。郑良武英勇牺牲,伤亡人员也逐渐增多,李钟奇胸部中弹,负了重伤。在危急之下,沙峪村村民杨广瑞带着几个小伙子赶来,用门板把满身是血的李钟奇抬离了战场。

在战斗最激烈时,双方展开了肉搏战,战士们有的用石块砸烂敌人的脑袋,有的直到牺牲时双手还紧紧掐着敌人的喉咙。有三个战士在重伤后还打死了十几名敌人,最后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战斗持续到下午3点多钟,战士们才将敌人全部消灭。此次战斗歼灭日军120余人,缴获步枪80多支,轻机枪3挺,掷弹筒3个。

这次战斗打响了平北抗战的第一枪。从此,平北军民同仇敌忾,为争取胜利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仅龙关、赤城两县,每六人中就有一人为国捐躯。优秀指挥员,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十团团长白乙化光荣殉国;“当代佘太君”邓玉芬毁家纾难,献出丈夫爱子七人;民兵英雄何金海大摆地雷阵,吓破敌胆……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英雄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是平北大地上一座永远的丰碑。

平北“小白龙”

白乙化,字野鹤,1911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石场峪村。在中学读书期间,他就曾带领同学“抵制日货”,参加“不买洋货要买国货”的爱国宣传活动。

1928年,白乙化考入沈阳东北军教导队,不久升入东北讲武堂步兵本科。1929年,他因对军阀混战不满,离开讲武堂,同年秋

考入北平中国大学,不久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白乙化向校方提出抗战申请,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吾当先去杀敌,再来求学。如能战死在抗战杀敌的战场上,余愿得偿矣!”此后,白乙化独自返回辽阳,组织起“抗日义勇军”,任司令,号称“平东洋”。因他机智勇敢,乳名“小龙”,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小白龙”。

1935年,白乙化参加了“一二九”运动,被称为运动中的“虎将”。1936年,他奉共产党的指示,赴绥远省和硕公中垦区(也称东北义勇军垦区)担任垦区工委书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他筹备组织武装暴动,成立“抗日民族先锋队”,任总大队长。

1939年4月,白乙化奉命率部挺进平西抗日根据地,与冀东抗日联军合并为华北人民抗日联军,任副司令员。1939年底,华北抗联改编为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十团,白乙化任团长。

白乙化率领的十团是抗日武装中独一无二的“知识分子”团,连以上干部都是从垦区来的大、中学生,大部分战士则是冀东暴动的农民。

1940年春,为了完成冀热察军政委员会提出的“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战略任务,白乙化奉命率十团挺进平北,着手创建丰(宁)、滦(平)、密(云)抗日根据地。

经大小100余次战斗后,白乙化带领队伍,开辟了平北丰滦密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起白河游击队、白马关游击队、四海游击队等地方抗日武装;协助地方建立了党的组织,并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救国会、自卫军、儿童团等抗日团体。丰滦密抗日军民在白乙化的领导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武装斗争。

1940年2月的一天,白乙化接到上级的命令,要求白乙化部在青白口、东胡林一线阻击西路的4000余日军。战斗持续了几天后,敌人派飞机来狂轰滥炸。飞机紧贴着十团的头顶低飞扫射,子弹雨点般密集,压得十团抬不起头来。

白乙化毫无惧色,带领众士兵用步枪向飞机开火。步枪打着了飞机的油箱,敌机拖着滚滚浓烟坠毁。用步枪击落日本飞机,“小白龙”的名号更加响亮,民间百姓甚至传说白部是“神兵”、“天将”。

1941年2月4日,伪满道田讨伐队710余人沿白河进犯抗日根据地。白乙化指挥十团与敌军于密云县马营西山展开激战,成功地保卫了根据地。但在战斗指挥中,白乙化不幸被敌子弹击中头部,壮烈殉国。

1944年5月,丰滦密联合县和冀北第五地区队为了纪念白乙化,建立了纪念碑。1984年,密云县人民政府重建了白乙化烈士纪念碑,肖克将军手书碑文:“血沃幽燕,名垂千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