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氏军史评论

解放军应将空降军缩编为空中突击师

字体:16+-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的英勇空降兵立即开赴震区。5月14日11时24分,驻湖北空降兵15名勇士应该是45师的精英们全副武装,分两批先后在茂县海拔4999米的高空成功实施伞降。这是中国空军首次在高原复杂地域,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志、无气象资料条件下,运用伞降方式参加抗震救灾。

据新闻媒体报道,伞降茂县后的7个昼夜里,15名空降兵战士冒着多次余震的危险,风餐lou宿,翻越了4座3000多米高的山峰,徒步220公里,向极其恶劣的野外环境发起生死挑战,先后在7个乡55个村庄侦察灾情,向上级报告重要灾情30多批次,为指挥部指挥部队开进和部署抗震救灾提供了科学的信息依据。在这次行动中,15名战士无一伤亡。

在随后的抢险救灾中,我空降部队一直战斗在最前线,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救灾抢险一度进展缓慢,在争分抢秒挖掘救人的同时,人们更加地关注到高科技兵器、设备的重要作用。一个人累死累活不休息的效率未必比得上一个专业机械的作业,有勇气,愿意吃苦,愿意玩命、牺牲在这个时候不一定有用的。参加抗震救灾的陆军航空兵直升机部队截止到5月18日,共出动了115架次,向灾区60多个点位空投物资、运送伤员,架起了一条“空中生命线”,成为救灾前线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后来,人们在总结救灾抢险的经验教训时,对我国直升机数量严重不足的关注被凸显了出来,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教授就是其中有识之士之一。某些专家甚至提出,到2020年中国需要五千架直升机,这种想法并不过份,美俄等大国早就超过了这个数字。

站在纯军事的角度,站在未来高度暨现代化战争的角度,汶川抢险中我空降军的优异表现也许就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了,相反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我认为问题的重点其实还不在于直升机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我军的空降作战理念已经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的军队。

我国空降兵的建设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整个的过程中,无疑都是受着苏式军事理论的影响。国内军事权威们忽视了,早在1960年代初期,美国陆军就首先提出了空中机动作战理论。此理论的核心就是依kao直升机,从出发地域到战斗地域实施空中机动,在战斗地域内仍然利用直升机的优越性能,广泛地实施空中机动。多次蛙跳式攻击,火力更加强大。其战术有垂直攻击、垂直穿cha、垂直包围、垂直警戒、垂直追击等。越南战争时美军较为广泛地使用了直升机,战场侦察,机动攻击,救护增援,明显地降低了伤亡概率,同样是丛林丘陵作战,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五零年朝鲜的天空遍布着直升机,志愿军的伤亡不知道会增加几成

美国的第一骑兵师在六十年代就换装成为了空中突击师,到海湾战争时,美国的第101空降师也已更名为101空中突击师,空中突击师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101师拥有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和uh-60“黑鹰”运输直升机等4种直升机机种等270架直升机,是美国陆军中唯一能够进行空中攻击的部队,号称可以“在36小时内快速部署在世界任何地方”。

七十年代的越南战争应该可以说是美军作战理论的一个分水岭,美国陆军从二战时笨拙的步兵,坦克协同,空中火力支援过渡到步兵和直升机协同,他们一直在摸索,积累使用直升机的经验。不过,前苏联在阿富汗使用直升机的不成功和迪加摩沙的“黑鹰坠落”曾一度让空中作战理论受到了困扰和质疑。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重新树立了对“空中突击”的信心,因为它带来一个新的作战理念“蛙跳”。

开始时,第101空中突击师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打掉了伊军的雷达,从而揭开了第一次海湾战争的序幕。浩瀚的沙海中,坦克的地面推进受地形、油耗和机械故障等因素的制约;而第101空中突击师更是采用“蛙跳战术”,轻易地撕裂了伊军的防线,直扑敌后,对共和国卫队实施深远迂回,打乱了萨达姆的整个防御体系,为美国的速胜奠定了基础。“蛙跳”战术与二战的“闪击战”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因其移动在空中进行而更具突然性。

美军现在装备有直升机6000多架,其中武装直升机1500架。近年来,美国的另一个空降师82空降师虽然也在进行一些伞降军事演习,但在这个师在战场已经不再被重用了。伞兵空投对于美国陆军来说,已经是很遥远的历史了。美军军事行动对直升机的依赖日益地凸显。虽然俄罗斯军队在俄格冲突中仍然在使用伞兵空降的战法,因为对手的实力不济和放弃抵抗,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以解放军的第15空降军为例子,它是1961年5月改制为空降军的,是中国唯一快速战略部署部队。它下辖着3个空降师,却只有一个直升机团和两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降作战师。其攻击的主要手段是伞兵空降在对美俄等军事大国作战时,空降的生存率、作战效应都是值得怀疑的。我认为既然是国家级别的值班部队,就必须真正体现一个国家的作战水平,我们必须对臃肿的空降军进行缩编,军级规模应该是八十年代的产物,那个时候流行“集团军”、“诸兵种合成”等新概念。时代不同了,现在流行的是师旅、团、营、连,甚至“综合的战斗群”。我们应把第15空降军这样的部队改制为直升机机降突击师,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空中突击师。

诚然,添置大量的直升机需要很多money,但打仗建军本来就是砸钱,没钱就不必打仗了作为一个疆域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大国,尤其是隔着一条海峡,没有自己的空中突击师,实力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台湾问题的解决如果需要用“非和平手段”,是需要解放军去占领的,我们是飞过去,还是游过去呢相信傻瓜也知道:飞,肯定要快很多的解放台湾的最佳攻击模式是空天轰炸机、巡航导弹摧毁台军重兵集团;用空中突击师攻取滩头或直接攻入对方机场;伞兵或特种兵夺取台湾的大型油库作为空中突击师的后勤基地。

中印边境问题的解决,如果需要用到武力,西藏、新疆地广人稀,地形独特,步兵、空降兵、甚至装甲摩托化移动并不方便,只有空中突击师才可以有效驱逐翻越喜玛拉雅的入侵者。我们可以没有航母,但不能没有空中突击师。

现代的历次战争已经证明,空中突击是物有所值的。空中机动作战比传统的空降作战具有更的灵活性和持续作战能力,我们要加大第15空降军武装直升机的配置。“空中突击”的含义并不是我军通常理解的那样,用直升机把一个班的战士扔下去就完事了,人员投送只是战斗的一种方式而已,我们需要更多的战斗直升机。武装直升机就像一辆辆空中坦克,它不用像伞兵师那样规避敌人火力,伞降装甲车辆需要获得空降场;每架直升机都全身披挂,可以抵御机枪子弹的厚重装甲,配备导弹、集束火箭和机枪。这种“树梢杀手”的威力就相当于一个伞兵排成功着陆。无论是收复台湾,还是维护其他疆域的安全,直升机机降师比空降师更具有杀伤力和战斗力。

现代化战争比拼的不再是个人的勇敢和出奇制胜,而是高科技,把伞兵一个个投放到敌占区,如果遭遇顽抗,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而且将付出惨重的伤亡,二战中的战例一再证明了这一点。

人们否认“伞降作战过时”理论的重要依据是,直升机的航程较短我们在设计自己的飞机时可以改进这个问题,载运量较小,目前尚不能完全取代大规模战役空降作战。问题就在于现代化战争中还有无必要实施大规模空降作战大规模空降作战在某种意义上即“人海”战术,它成本高,风险大,没有其他兵种的配合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空投的人越多,后勤问题越难解决,在三维作战环境中是根本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