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死人回魂
这是人体生理的自然反应,是最有科学依据的,而回魂说法,离初晴说,已经超越了她自身的理解能力。
索朗贡说,当地警察有不少人相信,这个人是回魂了,之所以看到尸体又回到房间,极有可能是人被丢弃在水塘死了之后,又回魂自己走回了旅馆房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死者在房间里湿漉漉的。
矛盾在于,关键是人已经是死了!
这个死了三天的尸体,立毛肌如何还起作用到现在仍然是个谜,而这桩案情发生的细节也被记录进了琅勃拉邦警局的档案室里。
为了弄清真相,警方重新进派遣刑侦人员前去勘察。
而警方重新派人进入旅馆调查时,正是深夜,当时有人说听到死者的呼唤,一人失踪,一人被吓疯。
在警局太平间看管的一名警员,也莫名其妙发疯。同时,索朗贡强调了一条极其重要的信息,他说警局后来又去请了那位高人去凶宅做法!高人就是原先旅馆老板请来的法师,这事情,旅馆老板也没有跟我们说过!
而这作法的大师,是勃朗拉邦的一家佛寺的高僧。
警局请来的大师高僧做法镇压,那个大师看了尸体后说,死人汗毛竖立,正是回魂!
回魂后,死人的身体某器官机能就会重新激活,这是相当于诈尸的一种,对周围都十分具有危险性!当时大师给警方的处理方法就是,直接将尸体焚烧处理!
焚烧掉尸体后,由于处理太过于粗暴简单,死者的亡魂似乎不是很满意警局的做法,也不愿意接纳大师的超度,亡魂回到了旅馆,等待着所有进入旅馆的人复仇,一直阴魂不散。
高僧直言,自己难以抑制对方的戾气,只能让他人不要靠近这凶宅,以免有灾难发生。
后来,正如高僧所言,旅馆凶杀事件发生之后,连续出现了几件跟凶杀旅馆串联的事情,实在难以解析。
最后翻译单他那信按索朗贡法医的意思说道:“警方已经完全禁止任何人进入真正的乌藤凶宅,也禁止任何人知道乌藤凶宅的具体位置,为的就是大家的生命安全着想,警方不想有人死在这片地方,对警局的影响很不好。如果一旦有人继续涉险,那么警方将会无条件将他绳之以法。”
法医索朗贡都这么说了,他还是警局的人,一定是不肯告诉我们乌藤凶宅的具体位置了。今天他能跟我们透露这么多,或许是我买了一大堆礼品给他的缘故。
不过我寻思,当年的事情闹得这么大,本地人应该有不少人知道真正的乌藤凶宅在哪里啊。
翻译单他那信向索朗贡传达了我的问题,得到答案后道:“其实当时候有一些人知道确切位置的,可是警方进行了转移视线的宣传,就是将一间附近的报废旅馆说成是乌藤凶宅,因为当时案发的时候,很多人是不确定哪一家旅馆的,警方官方公布之后,大家都一致认定,就是那里了……不仅如此警方为了让事情有根有据,还特别‘聘请’了一个假冒身份的旅馆老板……而且你们也知道,旅馆老板其实也是帮警方做事,他在那报废旅馆做了一些手脚,但凡进入的人,都会看到一些奇怪的事情发生,久而久之,所有人都认定,那里就是真正的凶宅。”
我们终于知道,这个冒牌的旅馆凶宅是怎么来的了!
我们仅仅是去感受了一趟人为的鬼屋,但是真正的凶宅,却毫不知情。
老拓仍抱有一丝希望问索朗贡法医,希望他能告诉我们真正的乌藤凶宅位置,但是索朗贡直接摇头,他的原则就是,终生都不会告诉任何人,真正的乌藤凶宅在哪里。
老拓点点头,谢过了法医索朗贡。他没有死缠烂打追问,他也知道,索朗贡肯定是不肯再给我们提供任何信息了。
几句寒暄客套话,说打扰了索朗贡,也表示了谢意。我们带着翻译单他那信出来。
大家并列着走回大街上,大街上依旧喧哗一片。各种水果摊粉摊如火如荼,人们忙碌穿梭,街上弥漫着一种街衢该有的聒噪。
还有不少人骑着三轮车,车上装满了各种小商品,困成一扎一扎的。沿途叫卖。
“法医还是没有跟我们说具体的凶宅在哪里。”亦萱叹了口气。似乎有些不甘。
“足够了,人家还能跟我们说了这么多当年的细节,这已经很难得了。”老拓说,“走吧,咱们去吃点当地小吃。”
大家的热情又回升起来。一大清早起来,我们就没有吃进半口水,直接为了寻找真相,一路撵转奔波,把自己饿的够呛。
老挝一家饭馆里。
翻译单他那信听到我们吃饭是可以报销的后,自己拿着菜单恨不得都点了。
我也不心疼,反正管花钱的不是我。这衣食住行都可以报销,只要不是拿着钱去胡乱挥霍就行。
单他那信点了一份烤鸭头,这道菜极其诡异,居然是用某种动物的胆汁涂抹上去烤出来的。
蘸料也很奇怪,有点酸,配糯米饭吃。
酸,涩,又有些辣。我觉得老挝面非常不错,放些薄荷包菜,鸭血,看起来也挺触目惊心的,但是味道好多了。这酸爽!
桌上有几味调料,是老挝餐桌上必备的调味品: 酱油精,辣椒酱,白糖,鸡精,味精,雨露,辣。
椒油自己调。
无意间,我抬头不经意发现,我们吃的店的对面是一家中国餐馆,中文的牌匾!傍边是两家越南餐馆,紧挨着是美国开的西餐馆,还有印度人开的餐馆。
里面应该也有中国人吧?
吃饭不去同胞饭店里捧场也真是过意不去。
反正在东南亚,亚洲人的面孔几乎都很相似。不止开饭店,在老挝,有日本人开的公司,韩国、台湾、香港、泰国、法国……很全。外来人口中,中国人居多(湖南人),越南第二。
即便我旁边坐着一个中国人也不足为奇。
正吃着,我余光中看到有一队人身穿着同样的衣服从街上路过。
正眼一看,是老挝和尚!
听到老挝的和尚化缘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匆匆扒拉了几口饭,便扛上相机:“烨磊,你跟我一块去。”
烨磊心领神会:“老拓,你们几个慢慢吃,我们去筹集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