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黑枪小三口

第62章

字体:16+-

第62章

晚上的时候,王南费了很大的劲,才借着黑暗没有惊动守在街面上的人,移动到一个警察派出所不远处的街道。

自清末有警察一词,古今大抵层次一致,底层的派出所,中层的警察局/署,高层的警察厅。傅家甸的警察署比较大,王南不敢硬碰,只能打这种最多十几二个人的派出所的主意。

躲在正街的阴暗角落里,王南这才发现隐蔽移动比跑步开枪都要惊心动魄,要自己的眼睛耳朵全都用上去感觉其他人的所在,还得琢磨着对方的视线能看到什么不能看到什么,有时几个人守着一段街道,还得等着对方的头和眼睛看不到自己时才能移动。

人的眼睛有120度左右的平面视角,瞳孔的正前方看的最清楚,侧面对移动物体敏感。从侧面跑去,也得等人的头转过去才行。后世射击游戏把人视角定在面部正前方左右加起来有90度左右,那个就有点不真实了。

潜行对身法要求非常高,起码的不能有什么声响,基本都是踮脚尖走。还要利用各种角落和阴暗的位置,或贴墙,或蹲坐在地上,或者半倒着,躲着对方的视野。遇到路不通的时候,还得翻过一些死胡同的隔墙,体力消耗很大,这一路比飞贼大盗还要小心。

更神奇的是,王南发现如果自己瞪大眼睛看人的时候,对方往往会感觉到有人在看着他,不住的往他所在的位置打量,甚至有的人还要过来查看查看。

而眯着眼睛看或者用余光瞟看的方式就没有这个问题。关公不睁眼睁眼就杀人,除了表现关公的忠义,也有这种战场上的学问在内。

王南歇了会,才躲在小胡同口儿开枪,把堵在正街面戒严的两伙日本士兵和汉奸警察都打倒在地。距离不远,枪枪有准,杀人反倒是王南这一路过来最容易的事儿。

把这两伙人都打倒后,王南没有离开,而是在这里继续守着。

不一会就看到派出所里的人蜂拥着跑了出来,王南蹲在那里,看着这些汉奸警察们冲了过来,人不多,也就七八个这样。

这些人有胆大的冲在前面,胆小的就落在后面躲躲闪闪的,王南眯着眼睛等着所有人都进入枪的火力下时,一一打死,一个胆小的人听到枪声就躲在了一个门洞里趴下,王南只好冲出去跑了几十米,才一枪打死这个人。

远处立刻传来呼喊声,王南没时间从地上的尸体身上察看枪弹,立刻折返回来,冲到胡同后面的街道上,又对着已经惊恐起来的日本人和汉奸们开了枪。

把街面上目光所及的人影都躲的躲倒的倒,王南就又往回跑,钻过小胡同,跑过一地死人的正街,进了对面的小胡同。

而其他地方的日本人和汉奸们,一点点抽出人手来开始向枪声响起的地方围堵。

这个时期,全世界都没有什么成型的巷战战术,更没有反恐战术,不管哪个国家的警察也没有演练过对付象王南这种花样黑枪,多数都是枪声在哪里响就往哪里跑,最多放几个人在街口做下拦截。

日本人就这样被他调动着,人都集中在了这两条街道上,两百米外的派出所那里就空了下来。

第五十七章 新枪与新娘

王南从小胡同里面翻过一家院子的两道墙,这才到了路边,派出所就在眼前。

派出所的正门挂着一把大锁头。

王南不知道这些人为了争谁留下来差点开了枪,所以当班的小头头不得已把大门锁上,让所有人都去,结果所有人的一个没剩,都倒在了王南枪下,几个人一起携手共赴了黄泉。

要说汉奸警察中冤死的肯定有不少,可这是没办法比冤的乱世,除了自己的亲朋好友,谁会为他们多流一滴眼泪哪?

王南看了一眼周围,用手抓住锁头用力别着拉,可大锁头铜锁鼻纹丝不动,王南愣了下,总不能用手里的匣子枪管去撬锁吧?赶紧在左右地上墙上的找家伙。

可街面如此的干净,连块砖头都找不到。还好记得翻墙过来时,那家院子里好象有一堆木柴,应该能找到斧头一类的东西。

又翻回那家院子,翻到了一把长木柄的大斧,抓了大斧再拿上两根木柴,又跳了回来。

用木柴卡在锁圈里,抡进大斧头对准木柴的位置,“碰”的一下子,大锁应声打开。

王南被自己劈开锁头的声响吓的赶紧丢下斧子,拿出枪四处张望,可能距离有些远,他紧张了好一会也没人过来。

这才用最快的速度进了派出所,里面的房间多数都是锁着的,有铁皮的那个房间,一看就是跟枪柜有关的。

王南又跑出去把大斧和木柴都拿了进来,从派出所的里面把门关好,砸开了枪库。里面没有几把枪,好点的枪都被人拿走了,剩下的都是老旧的长枪短枪,多数都是左轮手枪,王南对这些枪没什么兴趣,直接去翻子弹的柜子。

各种子弹分门别类的放着,匣子枪用的毛瑟有一小堆,用油纸盒装着,大概七八百发,王南估计外面死去的警察手里应该会有几把匣子枪。

王南在枪库里找到了个皮挎包,把子弹收到包里,就往外走,可没几步看到一个门牌上写着所长,心有所感,临时起意一脚就把门踹开。

狭小的所长办公室里,一个三门柜一个办公桌,都是挂锁,王南听了下外面没有人声,四周看了下也就桌上的铁壳子电话有份量,随手抓起电话砸开了办公桌抽屉上的小锁头。

在抽屉里一大堆纸的下面压着八封大洋。

过去的大洋民间会每50个包成一个纸卷,叫一封。纸的颜色有两种,四封一种,估计是两拨人送给这个所长的。

东北人对数字没有太多忌讳,地广人稀嘛,肯出力气就比关内绝大多数地方的人生活要好。移民又占多数,没法计较风俗上的细节,所以只要是双数就行,好事成双嘛。如果是山东人,四还是比较吉祥的数字,所以送礼时取4很常见。

王南在抽屉里没看到纸票子和其他财物,估计不占地方的都拿走了。

再砸开木柜子,就看到中间门的隔层里面放了个大木箱子,盖子是虚盖着的,拿开盖子就看到一把匣子枪的木盒子。

王南看到匣子枪心中大喜,急切的拿起木盒子,哈,木盒子下面居然放了一长一短两个弹匣,这把匣子枪居然是弹匣式的。

王南两眼放光,把枪拿出来在手里端详。全新的枪身,还带着工厂的味道,烤蓝似乎在闪着荧光,有些地方还能看到枪油的痕迹。

除了用枪匣装弹,枪管有些长,其他的地方都和王南手里的10响匣子枪大差不差,就多了一个拨动的开关一头标着N一头标着R。枪下面的木箱子底还放了50发子弹一盒的10盒子弹。

这把枪是德国毛瑟刚刚出来不到两年的新枪M1930,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匣子枪市场,这批新型枪出厂没多久就有相当的产量进了中国。王南还没见过这种新型的快慢机型,可不妨碍他知道这是好枪,拿起来就爱不释手。

这把原厂毛瑟是这个所长无意中搞来的,还准备拿来送礼用哪,就这么被王南截了胡。

王南兴奋的一时间忘了离开,站在那里就把子弹压入大小枪匣,大的能压20发子弹,小的是10发。试了几下更下换弹匣,这可比压弹夹要快多了。王南更是欣喜若狂,立刻把这把枪端在手里,恨不处马上试下。

这年代还不流行快速换弹的说法,这把枪在多数情况下还是从上面的抛弹口用弹夹压子弹,所以厂家才仅配了一长一短两个弹匣。王南不懂,还以为拿出匣压弹是最新潮的上弹方式。只是用了几次才会知道,那要有多余的弹匣才会方便一些,只有一个弹匣时,还是从抛弹口用弹夹压的快些。

王南又在这房间里翻腾了半天,却没有新的收获。

提着新枪在外面翻出了块布,把木箱子和驳接的木壳子都丢掉,大洋和子弹包在里面,也懒得再踹其他的门去翻找什么,提着布包就往外走,站在门里感觉外面街道路面上人影晃动,又提着枪回头,从警察局的后面推开了扇窗,跳到了外面。

派出所的后面是条窄胡同,一般是用来冬天贴窗户纸的。王南顺着走就进了一个大点的胡同,胡同口很安静。

王南本想试试新枪,可很快改了主意,这周边已经全被日本人和汉奸围上了,不开枪他们还只是堵着街口,一开枪肯定会围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