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再往远处街面上有不少日本人和汉奸警察,王南也不想在大白天的绕来绕去,就走到横街上,正好看到当铺的边上有个旧货店,进了里面有很多衣服,就在这里里给自己和两个女孩子买了几套换洗的衣服。
给自己买了两套半新的衣服,一套学生装,一套普通的中山装。
又估摸着给两个女孩子一人挑了一件素布旗袍,又看着两件裙子还可以,就跟店老板商量了下价格,在老板同意要是不合身就回来换后,这才都包起来交钱。
抱着一大包衣服往回走的时候看到了一家白俄人开的五金杂货店,突然想起那把马枪上的折叠剌刀,他一直想拆下去却没工具,现在口袋里有不少纸币要赶紧花出去,就在这里就买了把手摇铁钻和铁锉,又顺手买了煤油灯。
出门又在一家食杂店里买了一些月饼、饼干和一些吃食,这家店里有朝鲜人做的辣明太鱼片和打糕,王南也买了不少。
带上这些东西,他走着胡同贴着墙根回到了家里。
两个女孩子拿到了各自喜欢的东西。
李秀看到金笔和各种文具很喜欢。二丫看到吃的就笑的合不拢嘴,虽然李秀说要开始教她识字,可在吃的面前她也只收住几秒钟笑容而已,抓起吃的就把李秀的话抛在脑后,明太鱼把她辣的嘶嘶哈哈的,还是叫着好吃好吃。
换好新衣服就把一路走过来两人自己缝的,穿不出去的衣服都烧掉。李秀和二丫留下了脚样,拿了笔和纸又给王南开了个小单子,下次出去时要买一些布料做内衣用。
王南开始看书,他希望从八卦拳中得到那种游身八卦的本事来使用匣子枪。
对着书学习国术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王南一遍遍尝试着,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李秀也帮着他解读文字,就这样他也记下来一堆让他困惑的问题。
一直琢磨拳法等晚上走出屋外才发现今天的天气很不好,就没出去报复日本人。
点上煤油灯开始在大屋的地上练拳,八卦拳是走圈的,这地面还够王南耍。一开始他走圈走的很别扭,可随着他的坚持,慢慢在几天的时间里他就把八卦拳的十个掌式都基本掌握了。
勉强把拳学会了,又开始想办法把拳结合到短枪上,这难度不是一般的大,王南只是凭兴趣瞎琢磨着在走圈时匣子枪的瞄准,甩手的,双手的,单手的。
弹药肚兜也做好了,王南反复的试验也反复的改动,已经能带出去使用了,挂匣子枪的地方,集三个脑袋想出来个办法,用皮带子做出个凹兜式的卡座,可着匣子枪的枪型做的,放进去就能卡在那里。
这时晚上的街头陪日本人和汉奸守卡的出现了一些白俄人。
在哈尔滨的老毛子日子有时比中国人还难受,他们在被日本人针对着,无论是他们的个人财产还是红俄拥有中国铁路的产权,或者是他们的女人,结果是几年后红俄把中东铁路高价卖给了日本。
很多白俄人对日本反苏抱以幻想就投靠了日本人,但被日本人当成反苏侨民的工具,很快自身也成为日本人的发财树,过的十分凄惨。被日本人想尽办法掠夺财物,污蔑通共罪名还罢,甚至不惜使用卑鄙的绑架手段。当这些白俄人看清日本人的真实面孔后,有些能力的就都离开了哈尔滨。但也有很多白俄人投靠到底,或者是为了信仰或者是为了报复或者是为了吃口饭。
东北人对白毛红毛都没什么好感,不管是中东铁路事件,还是日本投降前过来抢光了好东西,但这没好感的起源应该是更早的不平等条约和屠杀。
老百姓能直接感受到的是海参崴事件和海兰泡事件,都卡在闯关东大移民的时间点上。可以说,东北最早的万人坑是老毛子干出来的。
王南看到白俄还敢站在街头警戒,可没半点客气,几次下来,这些白俄人就看不到了。
要说街头巷战,王南现在已经得心应手了,他只总结出两招:一招是眼到手到,眼睛看哪里,手上的枪就对准哪里,看到不对劲儿手上就直接开枪,这个是实战加上国术里的要求得来的经验之举。另一招是利用墙角开枪的手法,往往日本人和汉奸被打倒了还没看出来是哪里开的枪。
加上他的身法在以前练的步枪移动射击的基础上又练习了八卦拳,身形越来越快和诡异,在小胡同巷子甚至正街上利用角落阴影杂物跑位隐藏的能力越来越强。
身上的肚兜改到现在,已经可以放上两把枪,十几个梭子,还有一串小包用来放步枪的子弹。王南用三把枪,40发子弹,打死了很多人。
却还是感觉有很多地方不足,主要是捡的东西没地方放了,还有想再多带子弹也没地方放了。
李秀的脑子真的很够用,干脆就在背面也帮了一面儿肚兜,由弹药肚兜变成了弹药背心。穿放在身上时是套头而入,再把两肋处的绑带一扎。背心的后面开始时只放了一个大包,实验了一下发现一个包太深了,不好掏东西,又改成了两节包。
弹药背心的出现,补上了王南最后一个短板,满足了他携带武器弹药和缴获的要求。
第六十章 租房子
就这样,王南三天两头的袭击打死的人不多,可影响很坏。很多汉奸担心黑枪,不是转行就是离开了这座城市。
汉奸们的动摇让日本人相当的恼火,这些做坏事相当出色的汉奸们的死去和离开,让日本人少了很多能干活的人。
日本人为了自己人的安全,也偷偷撤掉了一些不是很重要地段的日本士兵站岗执勤,日本文员们也少了在白俄和中国人的产业里监视和捣乱的举动,因为这些企业都在有意无意的拖着下班时间,一到晚上,日本人人人自危。
现在傅家甸的街头关卡岗哨放的都是汉奸,他们白天做下样子,晚上连样子都不做,听到脚步声就藏起来装死,王南晚上在大街上横冲直撞也看不到一个活动的汉奸。
王南就有意的再去找派出所,只是他所知道的两个派出所里,已经有很多人就在里面住着,哪怕是在门口开枪也没人跑出来,只好作罢。
七月份的哈尔滨开始下雨,王南给两个女人买吃的时,看到哈尔滨开始贴出公告,要求老百姓必须在时限内办理良民证,到时城市中没有良民证几乎寸步难行。
随着雨越来越大,傅家甸的街头上开始积水,这个小院子地势很低,要不是王南搞了几个沙包挡着,屋里都进会水。
三个人商量了一下,如果继续在这里待下去,坐吃山空还好说,手里的钱财还能顶上半年一年的,可一但开始使用良民证时,三个人没办法拿出证件证明自己,很快就会被人发现身份不正常。
王南想了半天,离开哈尔滨也没有什么地方可去,可哈尔滨傅家甸这一带都快被水淹没了,只好准备着先往秦家岗搬。
李秀对哈尔滨没有什么好印象。她就跟王南说要是到秦家岗实在找不到能躲住人的地方,那就离开哈尔滨市算了。
王南对哈尔滨之外的城市没有什么概念,就说:“往哪里走呢?”
李秀也有些发懵,哈尔滨这么好的地方都待不下去,别的地方又能好到哪里去?走一步看一步吧。
随后李秀和二丫开始做发面,用最后的半垛湿柴火把大半袋子面全做成了发面饼。每人均着放在包里,原先包里吃的基本都没有了,一些用不上东西也都丢了下来,除了枪和子弹,只留下路上能用得到的一些必用品。
在一个下雨深夜,三个人背上东西开始往外走。
歇了一时间没背东西,包一上肩,三个人都感到了吃力,虽然现在包里占空间的主要是后来买的衣服,重量已经轻了很多,可安逸了太久,肩膀又有些吃痛,三个人就慢慢的往火车站方向走。
这个时期,傅家甸的铁路对面没几户人家,有几条可以过去的路都被警察和汉奸军队把守着。
雨越来越大,三个人披着雨衣也都被淋个透,只能咬着牙往前走。
王南端着已经拆掉剌刀的马枪走在前面,本以为还得硬闯,谁想大雨天日本人和汉奸们都不知道哪里去了,三个人就在雨夜中进入了秦家岗。
夜里找空房费了很大的劲儿,不知道谁家有没有人,再就是这里的建筑多是外国人盖的,没有多少胡同。敞开式的街道和闭封建筑让人无法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