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夜里,王南带着战士们潜了进去。
他们先去找日伪军的后勤位置,看到这里防守不算严,却是日本人比较集中的地方。
王南把其他人放在外面警戒四周,自己进到日军住的大木屋里,把二十几个日军都用刀子清理掉。
随后又清理了一些碍眼的哨兵,这才在里面好好的搜了起来。
李秀和二丫是行家里手,很快把已经见底的背包装满了起来,又指点着战士们拿着各种物资。
抗联缺的东西主要是子弹、粮食和过冬物资,几个士兵看到这里放的全是这些东西,眼睛都发起了光。
王南进来找火油时看到了他们会么都想拿的想法,立刻制止,让他们带上一点干粮,余下的只拿子弹。
在战士们的帮助下,大家把火油混着豆油、菜籽油都倒在了粮食和物资上。
随后王南就让大家撤出去,他留在最后点着了火。
等王南退回去时,日伪的哨兵已经看到放粮食弹药的地方起火,叫起了军营里的人,很快军营里满是救火和四处寻找袭击者的士兵。
王南分配了一下人手,他和二丫躲在近些的位置开枪,其他人退到远处,散开了自行开枪。
日伪军营里并没有把人派出来追击,看到众人的脚印已经走向深山后,除了留些警戒的人,其他人开始乱糟糟的端雪去救火。
王南和二丫的枪声一响起,立刻有队日伪军冲了过来。
可惜,三八大盖的好处就是只能听到有枪声,很难看到焰火,两个借着火光,你一枪我一枪的,把这队日伪军打倒在地上。
枪口再向军营里一转,站在那里大喊大叫指挥救火的人先倒在了地上,站着不动的好靶子也一个接一个的倒下,这营盘里一下子就大乱起来。
在夜里,都是拿枪的人,谁也不知道敌人在那里,随着王南和二丫的枪声不断的响起,李秀和其他战士也找到了开枪的机会。
军营里的人放下救火,就对外面还击,可随着枪声乱起,东倒一个西死一个,只看到被枪击中的人,却不知道哪里开的枪,加上火势带起的浓烟,这让日伪军越来越迷惑攻击者的位置。
直到有几个伪军借着四处的枪声对着欺压他们的日军和真正的铁杆汉奸打起黑枪时,日伪军彻底炸了营。伪军们认识的人抱起了团,对日军和所有跑来跑去的人开起了枪,日军分不清谁是自己人谁是敌人,只能慢慢的集中起来往后退。
可伪军们也不敢留在这里,能动的都跑开了,留下一地死伤,任由火势烧着营盘。
第二天早上,抗联的大部队也连夜行军赶到了这里,他们看到被焚烧过的大营盘,和几个战士们集中起来的武器弹药目瞪口呆。
这种小分队破袭的作战方式打破了他们传统的用兵思维,不到十人的兵力,把一个大军营烧掉,把人打跑,罕见的战果让他们也学习起王南三人的作战方式来。
突破这个军营的封锁后,大部队的行军方向开始向北走,从深山密林里又转到了汤旺河边上。
抗联在这一带也有很多密营,大部队走在大马路上,在合适的地方,女战士们开始带着物资脱离大部队。
而王南三人和余下的战士们沿途一路大肆的进攻,他们手中有很多日式机枪和掷弹筒,只要看到日伪军的经营点和据点,立刻打掉,一时声势浩大的让小股日伪军闻声而逃。对抗联而言,这么大规模的攻击也是极其少见的。
追击的日军急的没办法,派人手来不及,只能派飞机轰炸解围。
战士们不但补充了足够的子弹食物,还吸引着日军的主力跟着他们向嘉荫方向走去。
这一路上,抗联的人请王南给他们系统的上课,讲如何进行小部队做战。
王南对此也不藏私,讲出了思路后,有问必答,还留下了他的各种战术战例,这让抗联的战斗力提高的非常多。
只是王南在教的过程中,针对日军各种升级的防范应对,开玩笑的说了句:他也是第一次把所有的作战经验做了总结,要是追他们的人知道了这些整套的东西,他们三个人早就被包圆了。
战士们记在了心上,不管别人怎么套问这些战术,也没别往外传,所以这套东西一直留在了国内。在收复东北时,他们出山后,居然比毛子步兵的战斗力还强大,这让毛子百思不得其解,也顾忌了很多,对这只小部队所驻之地避让三分。
在这段时间里,三人也开始了滑雪板的加强练习,直到能停能走,能在上面开枪时,才与抗联的人告别。
临别前,抗联的负责人把他们在其他地方分布的密营位置和过黑龙江的联络几个地点这种非常机密的事情都告诉了三人,希望能对三人有所帮助。
王南三人找到合适的地形,开始等着日军大部队过来。三人要露出身形,引着大队的日伪军追着他们三个,好掩护抗联的进入深山密营。
后面的日伪军已经上千人,一字长蛇般穿行在山谷中。
三人动手的地形是一个小山岭,从山顶斜下来,与马路平行着,一路可以滑上近十公里远。
放过了前军,等日军的后队进入这里后,三人从山顶开始下滑。
进入到平行的路线后,三人手上的20响一个弹匣一个弹匣的打着,热了就换上一把,飞一样从日军的后队边上穿过。闪电般的滑行速度和密集的火力,打的大队日伪军还没做出反应就倒在了地上。
等没死的日伪军回过神来,三人早就不见了踪影。
第二百三十章 沿江袭击
有了滑雪板,三人就做到了真正的行踪不定,他们顺着汤旺河又打了一次伊春街,新到任的几个日军带着升官的喜悦,还准备好好激励下残存的伪军做些大事情,却又被王南三人摸黑进去杀了个干净。
三人靠自己背着东西,背包里即占地方又笨重不堪的是冰天雪地里用于野营的器具,加上常规的武器和弹药,已经没有能力带上什么重武器。
王南忍了几次才把这里的掷弹筒和六七个手雷带上。
如果没有滑雪板,雪里上行走,王南也就背上六十斤左右。就这样,体力也多都耗在了背东西上。重量再多就没能力应对随时而来的战斗,此外身体也会受伤。
有些东西不经亲身体验是无法想象的,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诀窍。象后世老美士兵搞什么近百斤的标准行军重量,那熊一样的体格在战时还能坚持,可结果是大批士兵退役后要求国家支付各种治疗费用。
一个个的腰都出现了各种毛病,后半生痛苦无解,军方不得不用巨资研究高科技手段去解决这个负重问题。
他这两个女人再怎么吃苦耐累,也只是在一些柔性的体力活上,负重本身就不合适女人的生理,连续行军最多时也就是背上五十斤。
自从王南从南洋出来,武技身法上就没什么大的提高,主要还是总负重的原因,武技需要腰胯空开,负重对武技来说根本就是倒施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