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这时,王南才把大电台装到爬梨上,一起放在爬梨上的还有一个应该是备用的饼干盒大的小电台和一个手摆发电机。他怕冻到这电台,上面还放了几件大衣盖着,又从炊事班里拿出些吃的喝的,一起放在爬梨上。
随后,王南拖着爬梨走过公路,自己也踩上滑雪板,笨拙的拉着爬梨进了田地间的雪地里,向西去找阿什河。
他准备从河上接近哈尔滨,如果守城的人不多就拖进城里,不成就埋到外面再进城叫人出来抬进去。
这边王南刚进入公路看不见的位置,那个小队的士兵就冲进了军营里。
又过了半个多小时,所有的日伪军都接到了命令,开始向这个方向拉网,飞机也起飞起来。
王南根本不知道身后的情况,他已经走进了阿什河的河道里。
这时日本人自己搞的围子帮了他的大忙。
围子,正常下是指屯子外面砌上一道高高的土围墙。
可这时的围子,都是日本人指定的位置,把中国人集中到一块,日本本土过来的开垦团也集中到一块,人为建立了好多围子,再没有乡间田野那么多分散的村子。
有了围子,他过来时也就没什么人看到,日军只能自己找他的踪迹。
等他在阿什河的河道向北拉了几里地的爬梨,进了一个河弯儿里休息时,才看到有汽车载着日军,顺着公路往军营方向开,也看到有很多日军正在公路上急行着。
到了晚上,王南走着河道过了阿城,这一夜累了就歇会,渴了吃点雪,饿了吃点饼干罐头,一口气往前走了三十公里。
直累到腿都发抖,这才包裹着大衣睡了一小会儿。
原生态的阿什河可不是一条老实的小河,这年代更不是后世被取直、填掉小河岔子的样子,河道里弯弯曲曲,走在里面路程起码增加了一倍。
河边杂草灌木丛生,除了一些河口边上有人凿了冰洞捕鱼,其他地方罕见人迹。
天亮后,王南看走在河道里很隐蔽,就咬牙拖着爬梨继续往前走。一路没停脚,直走到中午时,才接近了哈尔滨。
他这样做很幸运。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后面的日军在搜索中发现了他的滑雪板和爬梨的痕迹,一股日军不管这是什么印记就顺着追了过来。
这股日军追到了晚上,才看到王南吃东西留下来的罐头盒,一下子确定这不是王南也跟军营被袭有直接关联。
这下所有日军立刻都赶了过来,前后左右开始向哈尔滨与阿城间的阿什河包围过去。
而前面的王南却已经躲开守在城外的日伪军岗哨,把爬梨拉进了城郊结合部分。
往城里拉了一段距离的爬梨就不能再用了。一个是日伪军的岗哨已经恢复了,再个是城里的路面上不时没有冰雪。
王南只能把爬梨拆开塞到雪里,先把这一百多斤想办法往里面抬。
大小电台和手摇发电机又杂乱又笨重,他只能一趟趟搬着绕过城边的几个岗哨。
等把这些东西放在一个隐蔽的地方,王南跑回去把两个女人叫起来,又跑去叫起了王关夫妻,赶在搜索他的日军进城前,几个人把电台抬回了小院子。
这两天两夜他都没怎么休息,跟王关夫妻二人说了几句话,让他们也搬到这里住,就倒在炕上大睡起来。
王关二人的房东也正赶他们搬家。那个房东毛子老太太曾有女住客天天叫男人来住,又有个女房客在房间里自杀,吓的她后来只招单身男房客,连夫妻都不给租。
王关他们两个夜里就收拾起东西,一早就开始往这里搬家。
第二百三十五章 毛子小美女
等王南醒来时,天又要黑了。
王关这对夫妻的东西都已经搬到小屋里,俩人原有的东西不多,搬到新地方又缺东少西的,只能出去采买。
李秀和二丫已经往电台边上转了好几回,她们对电台了解不多,见王南醒了就一个劲的问:
“这么大的电台能联系多远?“
“能跟美国打电报吗?“
王南也不清楚,他只知道电报局能从南洋直接联系到香港,估计这个大电台从哈尔滨联系北平应该没问题。
两个女人见大电台联系不到美国,都撇撇嘴,觉得白操心了。就着调着烧好的开水给王南擦洗身子。边擦边问王南在阿城那边怎么打的,王南随口说了一下,却跳过了那段有关日本女人的情节。
等王关夫妻二人回来后,几个人开始商量怎么安排这台大电台。
他们夫妻二人也是即兴奋又发愁。他们的小团队现在主要做群众工作,没有会用电台的人,更不知道这电台怎么跟远处的人联系。
不光他们这里没报务人员,就连坚守在国内的抗联也没有这样的人才。两人只能给他们的上级去信儿,电台是留是用,还是让上面去想吧。
消息传出去了,可等到回复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电台只能先闲置起来。几个人就在屋子里挖了个地窖,把电台这些设备都放了进去。
日本人用屁股想都知道王南三人还躲在哈尔滨市区里,可怎么做却有些进退维谷。
大部队进城没问题,手里的兵力勉强可以围上哈尔滨,可接下来怎么办?
上海的日军不是没这么围过,论兵力之精锐、火力之凶猛、敢在市区里开炮的胆量,哪一样都比现在哈尔滨的日军强。
可最终,显出了王南那一跳的本事。
有关这事的绝密资料里可以记录的清清楚楚,王南要是跳出去了,再来回杀,谁去剖腹顶罪哪?
用炮把哈尔滨炸了?这个在王南能被炸死的情况下,把哈尔滨的炮弹打光了都可以,可要是炸不到王南怎么办?
日本人吵了很久,最终决定日军围在城外,把伪满军队拉进城,一片片封锁,每条街道挨家挨户检查良民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