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冷笑一声道:“陛下说,让你去死!”
话音刚落,赵武的刀已经刺入韩忠良的后背。
韩忠良嘴角流血,眼睛睁得很大,心有不甘,问道:“陛下怎么可能杀我?”
张文道:“既然你马上要死了,那就让你死个明白。睦王谋逆,你身为同党,自然罪不可赦。”
韩忠良又问:“难道陛下还是原来的陛下?”
赵武道:“那是自然!时辰已到,你该上路了!”
说完,赵武拔出了道,又接连在韩忠良的身上砍了几刀,然后割下韩忠良的首级,回燕京复命。
临行之前,张文朝韩忠良的尸身吐了一口痰,骂道:“不忠不良,死有余辜。”
几日之后,礼部尚书白锷出使辽国。他不仅将睦王篡位失败的消息带到辽国,同时还将十余名辽国刺客的尸体带回辽国。唯一活着的刺客只有萧逸一人,不过他已经被打断了双腿,再也站不起来了。
在事实面前,辽主耶律辉狡辩道:“一切都是朕的御弟耶律得勇所为,不过朕一定要给大宋一个交代。”
刺杀大宋皇帝,这可是捅破了天的大事。辽主自然不能承认是国家行为,只能让其弟耶律得勇当替罪羊。关键是耶律得勇有刺杀大宋皇帝的动机。
礼部尚书白锷早就料到,辽主会找一个替罪羊出来,装模作样问道:“耶律得勇为何刺杀我朝皇帝?”
辽主想了想道:“他多半是想出心中的一口恶气。原本,天朝皇帝要娶耶律得勇的女儿天寿公主。但结果却将天寿公主嫁给了睦王。所以耶律得勇心怀怨气,和睦王串通一气,联合刺杀天朝皇帝。”
白锷问道:“不知辽主想如何善后?”
辽主道:“第一,将耶律得勇和天寿公主父女交给天朝。第二,增加一年岁币,作为对天朝皇帝的补偿。”
白锷道:“第一条是必须的。本使这次出使辽国,其目的之一就是带回刺杀陛下的幕后主使。至于第二条,用岁币作为补偿,本使认为,也是必须的。但一年岁币太少,至少要十年岁币。”
辽主万万没想到宋使狮子大开口,张嘴便要十年岁币的赔偿。一年岁币为:马匹五千、银两三十万。十年岁币更是天文数字。不过所谓的谈判就是一方漫天要价,另一方就地还钱。只听辽主诉苦道:“十年岁币是三百万两银子、马匹五万。这实在太多了。银子勉强可以凑够,但马匹实在没有那么多。贵使能否减少一点赔偿?”
白锷道:“既然辽国一次性拿不出十年岁币,那减少两年,改为八年岁币。”
辽国右丞相褚坚道:“用岁币补偿天朝皇帝,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一次性拿出八年的岁币,有些多了。这样难免影响明年的岁币正常上交。”
白锷索性说道:“那再减一年,补偿天朝皇帝七年岁币,其中二百一十两银子,三万五千匹好马。这是天朝的底线。另外,本使有几点补充。第一,这是补偿岁币,与辽国每年进贡的正常岁币无关。正常岁币还需年年进贡。”
辽主说道:“这个自然。补偿岁币是对天朝皇帝个人的补偿,将来这笔钱财入皇帝个人金库,不归户部所有。贵使的第二个要求是什么?”
白锷道:“至于第二嘛,本使给辽国减少三年岁币,难道辽国不应该私下给本使一点好处?”
右丞相褚坚问道:“不知贵使想要什么?”
白锷假装露出一幅贪婪无耻的小人嘴脸道:“本使想要黄金百两,另外还有辽国御弟大王耶律得重的汗血宝马。”
当初,耶律得重驻守蓟州。蓟州兵败,耶律得重能够从容逃走,多亏了他的坐骑汗血宝马。所以,白锷想得到这匹宝马,献给赵籍。
辽主犹豫道:“黄金好说,但这汗血宝马并非朕的,恐怕还要费一番口舌。”
白锷拂了拂衣袖,冷哼一声,带着几分不满说道:“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倘若不愿意给汗血宝马,十年的补偿岁币一丝一毫都不能少。倘若不愿意给岁币,那就开战。辽国已经伤亡二十万精兵,不知还有多少兵马,能够抵挡大宋的火枪火炮?”
右丞相见宋使真的生气了,连忙当和事佬,说道:“不就是一匹好马?既然宋使想要,本相亲自去和御弟大王说,让他将那匹好马送给宋使便是!”
白锷道:“也罢!只要本使拿到该拿的好处。本使答应你们的事情还作数。”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辽国补偿天朝皇帝七年岁币,其中二百一十两银子,三万五千匹好马。其实,赵籍交代的是让辽国补偿五年岁币,即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和二万五千匹好马。没想到白锷竟多要了六十万两白银和一万匹好马。
白锷回朝后,不仅汇报了公文上的补偿岁币,还将敲诈而来的百两黄金和汗血宝马一并上交朝廷。
赵籍笑道:“好你个白锷,还礼部尚书呢!竟然一点礼数都没有。从辽国敲诈了这么多钱财!”
白锷挺着个大肚子说道:“反正是辽人的民脂民膏,多拿一点是一点。自从澶渊之盟以来,我朝给予辽国绢和银共计三十万的岁币。仁宗皇帝年间,岁币的额数被提升到五十万。近百年来,我朝送给辽国的岁币少说也有三千万。如今,我为刀俎,辽为鱼肉,必须从辽人身上割下更多的肉。”
赵籍道:“白卿所言甚是!近百年来,辽人不知掠夺了大宋多少钱财,今天只不过是收点利息而已。不过话说回来,那黄金百两权当是朕赏你的,无须入库。至于汗血宝马,移交枢密院,传递紧急军情使用。”
白锷道:“微臣领旨!”
赵籍又道:“白卿出使辽国有功,朕提拔你为尚书左丞。”
白锷道:“多谢陛下!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尚书左丞和尚书右丞皆为副相。原有的尚书左丞年老体衰,已经告老还乡一个多月。因为白锷出使辽国有功,所以赵籍提拔他为尚书左丞。
白锷告退后,内侍禀报道:“陛下,皇城使回来了。”
赵籍道:“既然师父回来了,想必龙泉宝藏有下落了,快快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