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开辟新根据地太子答应免了王献之的记室之职后,我告辞而出,然车子到新兵招募处。
他们四个还没有回来,我自己钻进帷帐里接着做上午没做完的事:按谢玄的要求重新整理新兵档案。
外面的登记处依然排着长龙一样的队伍,而我看到的登记表上,最大的号码已经达到了七万多。
也就是说,从昨天到今天,又招募了将近一万人。
回想来之前太子说过的话:因新兵猛增,后方的粮草供应不及,城里的军用仓库已经空了一半了,而他们首先必须保证正规军的给养。
言下之意就是,这些新兵并非正规军,只是临时招募来的乌合之众,不应该大量消耗正规军的口粮。
现在就已经这样了,以后新兵招募得越多,越会增加供给的困难。
那么,眼前这长长的队伍,这热火朝天的应征场面,就不完全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又等了一会儿后,他们四个才吃完中饭过来。
大概是听说我在帷帐里,他们直接就来找我了。
王献之看见我,一开口就问:“你中午怎么不跟我们一起走啊,是不是那该死的女人又威胁你了?”我摇头笑道:“没有啦,这事我等会再跟你慢慢解释。
现在我要先跟幼度说一件事情。”
“请说。”
谢玄接过话去,其他几位也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我把从太子那里听到了给他们复述了一遍。
我以为谢玄会很郁闷,很难过,因为,他辛辛苦苦招募的新兵。
太子他们不仅不以为功。
还只当是累赘,生恐这些人抢了正规军的口粮和帐篷,影响了正规军的战斗力。
谁知,谢玄却高兴地说:“正合我意!我正想带着我地新兵勇士们去另外开辟根据地,免得在这里和他们挤。
昨天晚上我还跟我大哥提起过,大哥犹犹豫豫,说这个还要开会再讨论,不能由他一个人说了算。
现在既然太子也有这个话,那就好办了。”
“有啊,就是离这里大约二十多里的一个村庄。”
桓济也好奇地问:“那个地方有什么奇特之处吗?”“那地方只是好屯兵练兵而已。
不算奇特。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村庄,是因为离村庄不远处,有一个天然的浅水湾。”
“原闻其详。”
大伙儿都来了兴趣,连一直看着我的王献之也被勾了过去。
谢玄找出一张填废了的登记表,在它背面画了一个简图,然后向我们比画着解释道:“这里是长江。
敌军要想过江的话,除了要考虑哪里是江面最狭窄处之外。
还要考虑哪里最便于大队人马登岸。
京口城的江岸码头固然是河面最狭窄处,但历来为重兵把守,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从这里登岸必然死伤惨重。
所以。
敌军很可能另辟蹊径。
选一个河面虽然宽些,但登岸相对隐秘、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