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星仙奇缘

第二章 星仙转世

字体:16+-

金銮殿上金碧辉煌,满朝文武大臣排列两边,玉帝坐在金銮殿上方,正与众位大仙商议明朝末年天下大乱之事……

玉帝翻开二郎神的奏本,看了看道:“上次不是惩治过了吗?恶霸统统‘柘’到地下,被大水淹死了。”

二郎神威风凛凛全身盔甲,手握双天画戟,站在金銮殿前列,大声奏道:“那只是柘县的一片,现在是全国各地纷乱,天下大乱,到处灾荒,能不能再象柘县那样,统统‘柘’下去淹死?”

玉帝邹起眉头,感到事关重大,十分棘手。即向众位文武百官发问道:“众位爱卿,你们看,这件事情该如何处置?”

众文武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感到问题严重,拿不出对策。

这时托塔李天王一手托着宝塔,瞪起圆圆的大眼左看看,右望望,见无人讲话,心想,总不能老是这样楞着凉场,即走向前来双手抬起道:“臣愿为玉帝分忧,调天兵天将有老臣亲自帅领大军,哪吒三太子做先锋,前往下界捉拿。”

玉帝听了托塔李天王所奏,看了看满朝文武大臣,意思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这时,太白金星一手拿着马鞭,一手捋着胡须,笑着走向前来发问:“天王不知要捉拿谁啊?”

托塔李天王被太白金星问得楞了一下,哑口无言,瞪了一眼太白金星,回答不出来。

太白金星就是厉害,揪住李天王的话不放;“捉拿贪官,你捉拿得完吗?再说,动不动都是天兵天将捉拿,拿来关到哪里?天牢能装得下吗?”

几句话把托塔李天王问得无话可答,托塔李天王心里不服,气得把头一拧,眼一瞪道:“那……!那你说该如何处理?总不能任其继续乱下去啊!”

出主意想办法还是这些文臣,武将们只有打打杀杀,太白金星十分沉着地讲道:“以老臣之见,凡间的事情还是让凡人自己解决。”

受到驳斥的托塔李天王不满,心想,“该死的老头,不要老是与我作对,走着瞧,你让我不舒服,我也让你不痛快。”

这是心里话,怎敢同着玉帝及满朝文武大臣讲出,只好憋气地摇了摇头,再次瞪一下眼睛,退回到原来的位置,从此,落下了文武不合,相互阻挠、明争暗斗。

这时二郎神见他们文武僵持,赶紧向前解围道:“实在不行,臣愿再跑一趟,象柘县那样统统‘柘’下去淹死。”

玉帝摇了摇头,心想;统统‘柘’下去淹死也不行,全‘柘’下去,没有人了,我这个玉帝还怎么当?

这时金銮殿上,一片鸦雀无声,正在为难之时……

还是太白金星上前发话:“万岁我主,臣认为采取对付柘县恶霸的办法也不行,可单kao凡人自己解决有困难,理应派天神到下界扶助收拾惨局。”

“准奏!”玉帝正在着急,听了太白金星所奏,想了想,这倒是个好主意,点了点头,不紧不慢地问太白金星:“派谁去呢?”

太白金星琢磨了一会儿,用手捋着胡须道:“臣保举一人---文曲星。”

玉帝听后点了点头,遂问满朝文武大臣道:“众位大仙有何不同意见?”

众位大仙拿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一致向前齐声高呼:“臣等一致同意,文曲星下凡收拾惨局。”

玉帝听后大喜,命太白金星速速草似一道圣旨。由于事情紧急,太白金星就在金銮殿上,即刻拟稿圣旨……

当写到下凡何处时?他停了笔,问站立在身旁的二郎神:“你经常到下界走动,可否有合适人选?”

由于事情比较紧急,突然见问,二郎神未加思索,即向太白金星回话道:“有!末将当年惩治恶霸“柘”坏人时,认识一位打油的小童,上次路过那里接受香火,碰到夫人的弟媳,前往她们家走亲戚,挺个大肚子,恐怕快要生了。”

“他夫人的弟媳住在哪里?”太白金星放下手中的毛笔问。

“夫人娘家即是柘县李原集罗李村。”二郎神楞了一下,想了想,随口回答。

太白金星拿起笔来,挽了挽袖子道:“好!就下凡到柘县李原集罗李村。”

太白金星不一会儿把圣旨写好,只见圣旨上写道:“此命文曲星下凡柘县李原集(又叫连寨集)罗李村,二十年后,为某某朝廷的保驾宰相,清清楚楚。”

太白金星把圣旨卷了起来,准备即刻送达出去。转念一想,再请示一下玉帝,还有没有其他交代?

玉帝想了想,既然派去天神,总要带个信物,否则有何委任凭证,即向太白金星道:“把那块玉玺给他带上吧!”

“遵命!”于是,太白金星一手拿着圣旨,一手拖着玉玺来到人间。

同时,一起走出的托塔李天王也相继来到人间,他是给太白金星赌气,阻挠太白金星的主意实施。

太白金星首先来到柘县李原集罗李村,他要察看一下地形,转了一周,点了点头,此地不错,坐落涡河北岸,是块风水宝地。

于是,从袖中取出圣旨和玉玺往外抛去,转念一想,文曲星出世即抱块玉玺成何体统,也不太合乎情理,在民间影响太大。

本来玉帝金口玉言让文曲星携玉玺下凡,以此为委任凭证,太白金星硬把他拆开,拆开后怎么办呢?放哪儿去呢?想了半天,放哪儿都不太合适,只有放到北京城金銮殿。

这时,托塔李天王暗暗跟踪,他在豫东归德府做了安排。

玉玺放到了金銮殿,太白金星怕以后给主人成就大业带来麻烦,又前往陕西延安府找到主人交代一番,路过北京城,才把玉玺放到了金銮殿。

又返回到豫东柘县,即是一六二二年五月某日夜晚,把文曲星转世的圣旨抛了出去!

一六二二年五月的一个深夜,文曲星拖着长长尾巴,霎间来到柘县李原集罗李村,从此,一个小生命降落人间。

起乳名叫李玄,自幼聪明伶俐。十一个月会走路,一岁多一点会说话。四岁在父母的影响下,因父母都是好学问,唐诗宋词倒背如流。从小勤学好问,万事总要提个为什么?抱根问底。

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里请来老师,起学名李玄,字子鑫,号隐山,他的记性相当好,过目不忘,才思敏捷,老师前面讲一遍,他后边可以一字不错的背下来。聪明好学,喜欢诗词,声律对韵。也常写一些诗歌,顺口留之类的小段在民间流传。

到了十五六岁志学及笄年龄,才华出众、文笔流畅,博览群书。该博三教九流,贯串诸子百家。研究经史道学,阴阳五行,《周易》八卦,天干地支,天文地理,及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博古通今。

到了十八、九岁,即在当地小有名气,专长数学测算研究,天文气象学的测算。

数学测算非常准确。一次他和几个朋友,在一家饭店饮酒,酒正酣时,一位朋友问他:“不用绳量你能知道此楼的高度吗?”

李玄随口回答道:“可以。”

随即用一小尺,在地上纵横丈量,又卧地以木工掉线的方式,眼睛斜视楼顶,在心中一测算,即说出了楼的高度尺寸。朋友们不信,就用井绳实际测量一下,果然不差分厘,周围的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说他是神人。

还有一次,李玄渡河尚未入水,就知道山河流的宽度和水深……

说起李玄的天文气象学测算,开始有一老农不相信,在一个晴空万里阳光明媚的早饭后,老农早早把自家麦子,全部拉出摊晒。

这时,李玄路过此地,笑着告诉他:“今天有雨,雨量比较大,不要摊晒了。”

老农不相信,以为开玩笑,把他的话当做耳旁风,摇摇头,蔑视地笑了笑,继续摊晒。等李玄走远,自言自语的回了一句:“大白天说梦话,万里无云,怎么会有雨?”晒完麦子,老农随即出门办事去了。

霎那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雨好像从半空中倾泻下来似的。这时,老农正在外边办事,赶紧往家跑,刚跑到半路。谁知,夏日的雨骤然而作,嘎然而止,来的粗狂,豪爽……等赶家,瓢泼大雨,已经把他的麦子冲走了。同村人都看到了这户老农的损失。

从此以后,人们更感到他是神人。在当时没有天气预报的情况下,收,种庄稼看天气,就去问他?什么时间有雨?什么时间没雨?由于他测算天气比较准确,给当地农民做了不少好事。挽救了好多损失。

即因为他的测算准确度高,人们认为简直是神了,天上的事情都知道,真是活神仙。其实李玄就是活神仙,他是文曲星转世,人们哪里知道。

李玄平时性格温和,平易近人,不拘小节,但他对人诚恳,能言善辩,而且经常引经据典,人们都特别喜欢他,欢迎他,称赞他。说他能恰会算,前知千年,后晓八百,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越传越神。干脆当地人,给他送了个雅号—-活神仙李大仙……

这时,李玄已在豫东大地赫赫有名。

二十一岁那年,正值明朝末年,天下大乱,陕北暴发农民大起义……

欲知后事

请看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