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60年

第154节: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字体:16+-

四、农业产业化--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我国深化农村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扶持、保护和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是继家庭承包制、乡镇企业之后的又一次农村经济体制的制度创新,而且是包括在农村产业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产业经营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进行的整体性创新。

自20世纪90年代农业产业化这个概念被使用以来,对其内涵的表述日趋一致,即所谓农业产业化就是实行种养加、农工商或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使农村由单纯生产初级产品向深度加工综合利用转变,使农村由单纯务农向农工商或贸工农综合经营转变,通过一体化经营形式,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融为一体,把农业的生产经营纳入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之中,使农业与现代工业、商业、金融、运输等产业紧密结合与合作,构建一种从生产初级产品到最终产品、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经济实体。

这种农业产业化是同农业和农村经济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紧密联系的,它突破了所有制界限,将国有、集体、个体经济联系起来;突破了行政区域界限,将地区、省以及国内外企业衔接起来;突破了行业隶属关系的界限,将农、工、贸诸行业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产业结构合理调整,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利益互补。

农业产业化是以经济学、生态学原理、市场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为指导的多功能、多目标、多层次的农业经营系统,达到农业经济总体效益最高,实现资源持续稳定,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多种需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良好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复合系统。

夏英、牛若峰:《农业产业一体化理论及国际经验》,《农业经济问题》1996年第12期;刘志澄:《小康建设与农业产业化问题》,《农业经济问题》1997年第9期;王化信:《论农业产业化内涵的界定》,《农业经济问题》1997年第1期;谭静:《农业产业化研究综述》,《农业经济问题》1996年第11期。

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其组织与制度创新,是在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长期稳定不变这一基本前提下,在市场取向改革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实践中探索出的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最佳路径。

首先,它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使家庭承包、双层经营的体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把分散的小生产与集中的大市场连接起来,解决了家庭经营与市场风险的矛盾,从而在更大规模、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的顺利发展;它有利于解决农业高消耗、低产出,高投入、低回报,高产量、低效益的矛盾。

农业产业化由于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经营,使农业生产由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变,达到高产、高值、高效,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的比较利益,加快改善了农业的弱质产业地位,增强了对农业深度和广度开发的后劲;它有利于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集中采用现代科技、应用大规模机械设备的矛盾。

农业产业化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科学化管理,龙头企业和服务组织把一家一户难以办到的事统一办理、统一服务,因而有效地把农户分散经营连接起来,解决了"小个体"与"大群体"以及"低水平"与"高科技"之间的矛盾,通过对农副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度开发,大大提高了其科技含量,加快了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

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研究课题组:《从传统到现代:中国农业转型的研究》第五部分,《农业经济问题》1997年第7期;冯及时:《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农业经济问题》1997年第2期;国风:《农业产业化的思考》,《经济日报》1996年1月30日;熊学刚:《产业化:关于中国农业发展的思考》,《光明日报》1996年4月6日。

其次,农业产业化还带动了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传统生产结构,并扩大了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与组合,促进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加快了城镇一体化的融合速度。

并且,农业产业化经营还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接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它把农村生产和城市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运作,既可收到城乡优势互补之功,又可收到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之效,从而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谭静:《农业产业化研究综述》,《农业经济问题》1996年第11期。

最后,农业产业化还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民尽快地共同富裕,找到了突破口。

农业产业化促使农业向广度、深度开发发展,并带动城镇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近距离转移开辟了广阔门路。

而且由于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农民既可以得到从事种养业的收益,又可以分享工商业所得的利润,为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带来了机遇。

因此可以说,以专业化、社会化和一体化为内容的农业产业化,正在逐步改变着农业的经济属性,使农业不再是一个传统的生产部门,而是取得了与其他产业平起平坐,参加社会产业大循环的资格,成为现代社会众多产业中平等的一员。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农业产业的过程,因此,一定意义上说,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农业经济问题》编辑部:《农业产业化实践进展探析》,《农业经济问题》1997年第10期;李元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与农业产业化》,《农业经济问题》1996年第9期;严瑞珍:《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经济研究》199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