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娇

第100章:南麓双杰

字体:16+-

后来,卫夫篱多次向汉元帝求请求返回西域平息规模不大的骚乱,以雪前耻,但是东方那刹的叛军已经被都护府击溃,东方那刹逃亡出了西域,不知所踪,为龙骠营的兄弟们报仇一事,也就不了了之。

直到昨天,卫子陌才知道自己的杀父仇人,是那个叫做东方那刹的西域人。

现在一听穆晨雪说东方那刹就在南麓巅峰,再结合两年前自己的所见所闻,还真有可能就是东方那刹了。

卫夫篱是龙骠营的营首,而谏龙神剑是龙骠营的镇营之宝,想必当年卫夫篱在西域战败,神剑落入东风那刹之手。后来,东方那刹逃亡到了中原,藏匿在南麓之巅。有事没事就拿出谏龙神剑虚晃几下,引诱江湖高手前来“寻宝”,然后逐一诛杀。

灵虚这个老魔头就是歹毒,居然让自己的爱徒来南麓试探。要是卫子陌真的攀上了南麓巅峰,不就是追随他的亲生 父亲去了嘛……

不过卫子陌对魔头师父灵虚子兵没有憎恨,反而充满感激,说不定,灵虚子早就知道在南麓巅峰把持神剑的就是东方那刹,故意给卫子陌提供一个报仇的机会。

好啊!现在的卫子陌今非昔比,等完成任务之后,一定要来南麓会一会这个野人,对方要真是东方那刹,多留的这几天时间,就当是让他自己给自己超度!

……

南麓西侧的的南山下,那个孤零零的村子就是杨家庄。和朱庄差不多大,只有三十六户人家,比较集中地散落在南山下。

南山,就是南麓的支脉。

紧挨着山脚下的这户人家,谈不上奢华。一栋木板房,一个三合院,却也不算简陋。

正厅三间大房,两侧共四间厢房,偌大的房子却只有四口人居住。

暮色将至,皑皑白雪把冬天的黄昏映衬得一片迷茫。

在正房两盏灯笼的辉映下,三合院中央的院坝里,卷起团团光影。

刀光幻影,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交相辉映,外人根本就看不出是那团光影里居然还有一个人。

舞刀的男子,就是木屋的主人杨绍云。

一炷香之后,光影逐渐消散,这个时候,杨绍云那一袭纯粹的黑衣,才在满屋的雪花里格外醒目。

山上的黑衣人不觉大惊,舞刀之人居然穿的是黑衣服,之前怎么就半点影子也看不见。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索命刀?

这“刀啸索命”的绝世刀法,果然名不虚传。

没错,杨绍云就是索命刀的第四代传人。

杨绍云持刀站定,长舒一口气。眼珠灵动,环顾四周一遍,这才转身进屋。

“立儿,早儿去了哪里?”

这时,他才发现小儿子杨早没有在家。

屋子里,长子杨立回答道:“回禀父亲,弟弟到村口闵先生家去了……”

杨绍云以德治家,以武养身,家风甚好。所以孩子和父母说话都会用回禀这样的词汇,宛如宫廷的上下级之间的交流。

杨绍云听杨立如此一说,顿时生气了:“我不是叫你一直守着他吗?为何让他一个人去了闵先生家……”

杨绍云不敢说下去。

杨立还小,早儿更小,不该让他们知道太多。

但是这几天,杨绍云总有一种莫名的焦躁和忧虑,总感觉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因为最近半年,杨家庄出现了异常,时不时的就有一些陌生人出现在村里,有一次还专门和杨早嬉闹了一阵。

杨绍云心里那不详的预感就越发强烈。

杨立被父亲训斥,甚是委屈:“父亲,弟弟说要去闵先生家借阅书籍,我也不好阻止……孩儿这就去把弟弟叫回来。”

杨绍云心里着急,嘴上却淡淡地说:“快去快回,天要黑了。”

杨立出去寻杨早,他还是比较放心的。

天,的确要黑了……

杨家的后山,也就是南麓的南坡下面,早有一个人潜伏在密林里等着天黑。

杨立一走,杨绍云突然又是一阵莫名的心慌,急忙跑到厨房一看,贤惠的夫人柳氏正在张罗饭菜,他才放下心来。

十多年了,杨绍云一刻也不离开亲人,也不让亲人离开自己的视线。

杨绍云的担心,源于他的家世。

杨氏武林世家,祖祖辈辈使得一手惊天地泣鬼神的索命刀发。到了杨绍云这代,更是将“刀啸索命”臻于完美,江湖人闻之色变。

但是最近却不一样了。

两百年前,杨绍云的先祖是汉朝的开国元老。虽说只是一名军侯,但也算是跟着汉太高祖皇帝一手一脚地打下了汉朝江山,立下过赫赫战功。

后来不知何故,汉室江山初定,杨家先祖在功成名就的时候却突然隐退江湖。

老头子害残忍地立下祖训,警告后人不准入仕为官,远离朝堂是非,做一介平民,耕读为生,练武强身。

之后,杨家人始终谨记祖训,再也无人为官。不过武功却是要练的,而且必须练好。

两百年后,杨氏只剩下杨绍云一家。杨绍云夫妻来到野狼谷的蛮荒之地、落脚南山之下。

这些年,杨绍云潜心练武,的确把祖传的索命刀法修炼到一刀封喉的地步。

不过杨绍云深居简出,从不与江湖来往,所谓“刀啸索命”的绰号,也只是武林的传闻。

至于天下有没有敌手?杨绍云没有试过。他一直很低调,但是膝下的两个儿子却很高调,小小年纪居然就成了南麓双杰。

长子杨立,二十岁,武功已经不在杨绍云之下。一根竹片在手,三五十人也无法近身。而且先天神力,徒手就能生擒南山里的猛虎。

此乃武杰。

十二岁的小儿子杨早,因体质较差,而且对武功没有丝毫兴趣,用杨绍云的话来说,就是没有武脉。

但是杨早从小就喜欢读书,三岁识字,五岁写诗,七岁就能把《论语》、《春秋》、《史记》倒背如流,十二岁居然能妙手著文章。一手小篆书体写得整饬规矩,连村子里的闵先生,也连连叫绝。

此乃文杰。

杨家先祖有祖训,耕读为生,练武强身,杨绍云的两个儿子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优秀。

但是这两个孩子的优秀,却没有给杨绍云带来些许自豪,反而平添了更多的焦虑。

最让杨绍云不省心的是,杨早喜欢去村口闵先生家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