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案调查科

第47章 干傻事

字体:16+-

连我也想不到。

要知道,他的总资产,加起来才十几万,这一件东西就十88万,是他总资产的好几倍。

由不得他不惊讶。

乖乖,还是这东西来钱快。

收了钱,我便成了百万富翁。

现在是1966.

百万富翁是什么概念。

哪怕是到80年代后期,内陆也没有百万富翁。

改开的口号喊出来,是在1978年。

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允许私人经商。

一开始的几年,所以一开始的几年,发展的并不快。

那个时候要转变观念,改变人们固有的观念不容易。

真正愿意下海经商的人不多。

毕竟,那时候的大部分人眼中,铁饭碗是很重要的。

没有人愿意丢掉。

就那四合院来说,何雨柱的厨艺,早就能开饭店了。

秦淮茹手里也不缺钱,他们如果开了饭店,肯定能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万元户。

但那时候,秦淮茹等人不愿意丢掉铁饭碗。

下海经商,那是干傻事,万一挣不到钱,铁饭碗也丢了,能行?

所以,改开的前十年,是扭观念的十年,后十年,下海经商才真正成为时代大潮。

也有一些被迫下岗的人,先一步走上了经商的道路。

这些人,便是最早的一批资本家。

这个时候能有一百万,绝对是妥妥的首富。

“对了,还有一件东西!”我心念一动,手里多了一个白色的手镯。

这个手镯,是娄晓娥临走时送给他的。

我仔细打量了几眼。

这是一件清朝晚期的翡翠手镯。

能被娄家视为传家宝,多半是皇宫里流传出来的。

看了几眼,我微微摇头。

这件手镯虽然被娄家视为传家宝,但在我严眼中,却不觉得珍贵。

绝对比不上那件黄地牡丹花卉纹碗。

“看看能值多少钱。”一伸手,把翡翠手镯放进了购物车。

“叮咚~~~恭喜宿主,出手一件青嘉庆年间翡翠手镯一件,售价1200万,是否出售?”

“不出售!”我停止交易,拿回了手镯。

他本来就没打算出售,不过是鉴定一下价格。

毕竟,这是娄晓娥给的,让他保管,没说给他。

一千万虽然不少,但我有自己做人的原则。

不是自己的东西,他不要。

这个和瓷器完全不同,清朝的瓷器,发展到了一个顶端,到后世瓷器的锻造技艺丢失。

导致后世的人造不成那么好的瓷器,所以后世的人们才会追捧清朝的瓷器。

凌晨十二点。

接上范凯旋之后,两人继续去鬼市蹲摊。

这一天,只收到了一件晚清的民窑瓷。

接下来的几天。

生意依然很一般,每天能收到的东西,最多不过三两件。

即便如此,我的财富,也在每天飞速的增长。

十天下来,资产达到一百五十万,兑换成后世的钱币,就是1.5亿。

半个月后,我摊位的名气打了出去,生意开始变好一点。

每天平均能收到七八件瓷器,平均每天的收入,也稳定在了十万左右。

几天之后,财富迅速的积累到2亿。

这时候,开始有瓷器以外的东西拿到这里卖。

我这摊子,是以瓷器为主,其他的古董当然也是要的。

只不过,在京城范围内,清朝的瓷器,尤其是民窑瓷最多,所以我主要就是收购瓷器。

而且,瓷器的利润是最大的。

古董,包括了很多东西,当然也包括瓷器。

但这个时候,瓷器并不被重视。

只有我一个人明白,瓷器在后世会绽放光彩。

有一句古话叫做物以稀为贵,这句话传到后世,却有些不恰当。

在那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应该是物以知为贵。

古董太多了,大多在民间,民间的古董,比国家博物馆的藏量要大,更珍贵的东西当然有。

但,不被人知晓的占大多数。

后世网络发达,有些古董只要一面世,就会天下皆知。

当大家都知道这件东西是那个那个黄帝用过的东西,就值钱了。

大家这才反应过来,原来珐琅瓷这值钱。

然后,珐琅瓷的老底被扒出来,大家都知道了珐琅瓷来龙去脉,它的身价自然水涨船高。

这就是所谓的物以知为贵。

那除了法蓝瓷之外,什么东西值钱。

洋人攻破紫禁城的时候,就对这个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

华夏的宝物太多了,他们根本不认识,不知道把什么拉回家最划算。

于是洋人就开始学习,打听。

最后得知。

带年号的东西,都值钱。

想什么,景泰蓝,万历柜,宣德炉等等.........

成化杯,大明成化年间的杯子。

景泰蓝,大明景泰年间的铜铸。

万历柜,大明万历年间的柜子。

宣德炉,大名宣德年间的铜炉。

这些东西,在前清就是文物,就出名,后世当然更出名。

这个时代,收这样的东西,价格就要高一点。

我收了之后,卖出去的价钱,还不如法蓝瓷的价钱高。

当然了,成化杯除外。

后世的任何收藏家都知道,成化杯才是最值钱的瓷器。

也是明朝唯一能与珐琅瓷较量的瓷器。

半个月之后,我开始让范凯旋参与收购东西。

他只在一旁看着,偶尔有不对的地方,开口指点两句。

范凯旋的头脑灵活,勤学好问,半个月的光景,清朝的瓷器,基本上能鉴定个差不多。

这个时候,又没有太多的赝品,所以我敢让他上岗。

什么样的物件,给什么样的价格,我都已经规定好了。

范凯旋只要按照底价往上开价就行。

即便是鉴定错了,多给了钱,我也不会亏本。

有人拿来一个青花碗。

范凯旋把碗放在手里,认真的鉴定起来。

看花色,看特点,看画工,看釉面。

唯独不看先看落款。

这是我告诉他的。

一件东西,如果你第一时间去看落款。

那么主观意识,很容易被落款带偏。

再看其他的,就有机能失去最基本的判断。

如果其他的都看对了,再去看落款,落款也对,这件东西基本上就是真品。

里里外外看了一遍,范凯旋有了自己的判断。

翻开看了一下落款,却发现没有落款。

为防止出错,他又里里外外看了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