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鲍玉岩、老周头、白凤英、鲍玉堂一起收拾着小门面房。白凤英和鲍玉岩两人在摆正桌子,然后又一起挂字画,鲍玉岩挂,白凤英在下面看着调正。老周头摆正面案,擦了一遍又一遍。不一会,小吃铺就修缮一新。大家脸上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当徽州小厨的店名招牌挂上之后,鞭炮齐鸣。张林、刘光元也赶来祝贺。
店面虽小,但是很精致,两边新粘上的对联是:出门不忘家乡味,进店闻得徽州香。
张林颇有感触地说,雄鹰的窝巢虽小,但是雄鹰一旦飞上兰天空间就大了。
刘光元也兴奋地说,玉岩兄弟,我小舞台,我要看你演大戏罗。
鲍玉堂即兴说,路都是用脚踩出来的,何况玉岩还有这么好的徽菜手艺,干吧,错不了。
白凤英不满足地说,大师傅做小吃铺厨子,真是有点大材小用了。
鲍玉岩摆摆手说,凤英你别这么说,大家都别站着了,请坐,今天我请客。
白凤英笑着说,那可不行,今天我们是来吃饭的,要我们自己付账。
张林支持她说,就是,吃了人家的嘴短啊。
白凤英继续说,对,要不怎么挑毛病呢。
鲍玉岩哈哈一笑说,好,我听上帝的,只要上帝吃得高兴,想给钱就给吧。
老周头已经把石果做好,摆在门前大声说,徽州石果,又香又酥又便宜,一个大子一个喽。
行人纷纷停下脚步,先是观看,慢慢地有人进屋了。不一会,小小店面就挤满了顾客。
鲍玉堂、张林、刘光元、白凤英几个人围在一个小桌子上,鲍玉岩忙着上菜,白凤英见状,主动担行跑堂的。老周头一边手脚不停地打着石果,一边热情地招呼客人。
刘光元感叹地说,鲍师傅的小馆,真是生意兴隆啊,这么多的人,坐得满满的。
鲍玉岩笑着说,是刘先生帮我找的铺面市口好,人才这么多。
老周头补充说,托刘先生的福了。
刘光元高兴地说,徽州老话怎么说呢?几个盘缠出门,几片面馆回家。老伯、鲍师傅,发了大财可不能忘了我哟。
鲍玉岩说,那是一定忘不了的!
白凤英望着刘光元说,刘光元,你在杭州地面混了那么多年,人头都熟了,杭州的徽州馆子,虽说是开了几家,却还没有做拓果的,你可要帮关宣传呵。
刘光元讨好地说,有白小姐分付,一定照办。
白凤英又转对张林说,张林,你是报社的,要写一篇文章,帮着宣传。
张林痛快地答应着,没问题。
鲍玉堂打趣说,凤英小姐真是厉害,两句话就把任务全安排出去了。
刘光元乘机说,玉岩兄弟,这样的女孩可不多见呵,你可要把握好机会。
老周头看了一眼刘光元,白凤英的脸一下红了。鲍玉岩赶快叉开话题说,大家看看再来点什么。
张林、刘光元等人吃得很尽兴,临走时拱着手对鲍玉岩说,今天吃的是难得的美味佳肴。白凤英恋恋不舍地对鲍玉岩说,玉岩哥,明天我再来。
鲍玉岩和老周头一直忙到傍晚,准备打烊了。老周头喜孜孜地说,玉岩,没想到第一天开张,收入就这么多。
鲍玉岩一边准备明天的菜肴,一边说,薄利多销嘛。
这时一个身穿长衫的人经过徽州小厨,停下来见里面还亮着灯光,门也没关,就兴步走了进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