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少年

正文_第三章、全市大赛

字体:16+-

3-1、苏门第十八代女弟子

逝水流年,志远逐渐适应中学生活,更加丰富更加有趣。该玩的玩,该闹的闹,一切回归正轨。用志远的话就是能不做的功课还是空白,能开小差的课依然走神。书仙尽管不理解现代社会,更不懂现代教育,但是每当置身校园,无不感慨少年们不可限量的精力和潜质。

“这回麻烦大啦,历史测验,我完全忘记了!”上课铃声刚响,志远就大惊小咋。上次课的时候,邓老师已经通知学生古代史单元测验。可志远没放心上。厚厚数十页,怎么可能一下子塞到脑子里!

邓老师英姿飒爽地走进教室,志远的心都沉到太平洋底了。考卷发下来,头脑一片空白。

“赵大人,你学富五车,区区古代史应该难不到吧,帮个忙嘛。”

“你写过的千字文里面有答案。”

“什么!?”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晋楚更霸,赵魏困横,假途灭虢,践士会盟。”

正好和试题对应。每次写字仅注意笔划造型,从没想过其中含义。这份历史考卷彻底打通了两个看似互不关联事物之间的联系,把二者完美结合起来。

“书法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可能脱离其土壤而存在。文字艺术最终会归一到文明母体上。”

不费吹灰之力做完历史测验卷子,志远神清气爽。略作休息后去艺术楼书法兴趣小组。叫上隔壁班晓波一起。志远和晓波是小学同班同学,曾经并列八小丑字双雄。志远在妈妈的强迫下进入暑假书法培训班,在赵子昂的感召下发奋学书。晓波也参加书法学习,但更多是出于哥们义气和两人羽毛球双打组合的情份,始终在B组末端徘徊。

“你女朋友呢?”

“去你的,你才有女朋友呢!”

“也不知道是谁说的字写好了容易找女朋友。”

“你不要歪曲我的意思。”

“反正我就赖在B组,看有没有女孩子喜欢这么专一的男生。”

“随你便,不长进的家伙!我在A组等你。”志远把白雪对自己说的话原封不动地对晓波说出来,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自己也可以堂堂正正地鄙视那些把汉字糟蹋得一塌糊涂的人,心里小小地爽了一把。

来到书法室,时候尚早,只有一位长发长裙飘飘的学姐在练字。有点儿脸熟,但又不认识。新晋A组成员上前看,一种全新的字形展现于眼前,既不同于大伙都在练习的,也异于书仙的秀美。其横划较轻,但是竖笔很重。字体方方扁扁,但是笔画很舒展,如同伸着懒腰的人们。用墨较重,但是流畅不滞。

“赵大人,这是谁的字?”志远悄悄问。

“黑熊当道,森然可怖,应当师从苏大学士。”

“谁?”

“苏轼,东坡居士。你真得好好补一下历史。”

“哦——”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似登仙。赵子昂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待学姐写完一页,驻笔换纸的时候,志远问,“师姐,你学苏体?”

“你认识?没多少人能够认出来。”学姐有点儿吃惊地看着志远,言语间长发轻扬。

“略知一二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似登仙。”志远把从书仙处学来的片言只语秀出来。

“你就是被丁老师夸奖有天赋的初一新生吧?果然厉害。”

“初一6班尚志远,叫我志远好了。”被师姐夸奖,志远刹那间脸红,差点儿连自我介绍都说不直。

“久仰大名,我是初二2班杭绢,杭州的杭,绢帛的绢。”

“你学苏东坡的字?”

“是的,苏子是中国文化的一座高峰,也是我的偶像。”

“你的偶像?”

“有问题吗?”

“没,没,没问题。”听过以歌星影星体育名星或者其他各种星星为偶像的,但是以一千年前古人为偶像者,初一新生闻所未闻。

“我是苏门第十八代女弟子。”

“苏门女弟子?”

“精神上的。”

“师姐境界真高。”

“你学哪一家?”

“我学赵体。”

“选得真好,直追晋人。”

志远心里叫苦,其实是没得选。

正聊着,同学陆续到来,相继开始练习。志远仍然写赵家千字文,但是杭绢和苏字的影子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赵大人,苏东坡写字很厉害吗?”

“是的,我朝四家之首。”

“哪四家?”

“苏大学士、黄山谷、米癲子、蔡少师。”

“都有人在学吗?”

“宋字以意为先,后世追随者不在少数吧。”

“课后我们去看一下她的作品。”

按照丁老师的要求,学生们要把作品张帖到书法室墙上。写完后检视,思考不足和改进。不知不觉,各人都张贴了厚厚的作品集。志远的作品从潦草生疏到初具雏形,从马虎了事到认真书写,一页页地纪录着成长。

课后,志远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在书法室观摩作品。展示区张贴了满满的作品,每一个名字下都是厚厚的功夫。白雪的每一张都整整齐齐,干净利落,一看就是爱清洁的女生。从第一张起,白雪就显示出极高的书法水准,笔笔圆正,疏密有致,粗细合度。愈往后,愈瑧于完美。白雪引以为豪的千里阵云把笔锋收纳于内,却又展露出独特的骨力。以前志远不懂书法,看不出道道。现在看明白了,才体会到银奖少女用功之深。有这么一位同龄人在前方如高山般俯瞰自已,书法新手不禁有些喘不过气来。

白雪和蓝礁比墨的作品张贴到一起。银奖少女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和书法数学双天才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共同成为初一新生的典范。白雪的千里阵云和蓝礁的崩浪雷奔各有千秋,难分高下。丁老师回到书法室后,含笑说道:“两幅作品在伯仲之间,今天你们还看不出优劣,一个学期以后回头看,就可以知个中妙处和不足。”于是,白雪和蓝礁的两幅作品定格在书法室醒目处。

初二初三师兄师姐的作品集比较厚实,杭绢的也不例外。赵孟頫让志远打开杭绢的作品,从最早一页开始,缓缓地往前翻。

“写得不错。”

“加入了现代硬笔字的筋骨。”

“减轻了苏字的丰腴,避免了墨猪。”

“小小年纪,不但学得苏子外形,还得

其精神。”

书仙边看边评,赞不绝口。

“这几页联系起来就是苏大学士的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读着古词,志远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一片月明如水,长风清空的境地。

“何似在人间……何似在人间。”书仙仰问青天,乘风欲归。

“写得真好,我还以为是近代流行歌曲呢。”梦醒,志远仍然沉缅于其苍茫的意境之中。

“苏大学士文章诗词超越时间,获得永恒生命力。”赵孟頫感慨。

“难怪师姐要自认第十八代女弟子。”

“师弟,你干嘛?”正当志远和书仙讨论东坡居士的时候,杭绢回到书法室,长裙飘飘。

“师姐,你……你好。”

“数学作业落了,回来取一下。你对我的作品有兴趣?”

“不,不……对,对……”志远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

“哪里不对了?”

“没,没有不对……苏学士诗词写得太好,忍不住看一看。”

“你也爱苏词?”杭绢喜出望外,披肩长发迎风微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志远一下子没词了,刚才没忘记的几句脱口而出。

“太好了,你不但有书法天赋,还有文学才华。”

“过奖过奖,是师姐你写得太好。”志远一想到刚过及格线的语文成绩就无地自容。

“不是我,是苏子。师弟你还读过哪些苏词?”

“嗯……呃……好像,似乎,略有一些吧……”

“我们一起来写幅苏词吧?”

“现在?”

“反正也下课了。”

“改天吧,我要回家。”新晋A组成员还没有和别人合写的经验,更何况是女生。

“今天刚好聊到一起,也算缘分。”杭绢扬起长发,不容拒绝地展纸备墨,随手写道: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疏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杭绢习苏词苏字多年,深得东坡居士精神,练成独特的书法绝技飞仙遨游,笔下文字出尘脱俗。

书毕,把笔递给志远,说道:“这是苏子另一首名作,想必你应该知道吧。我在左边写了下半部分,请你把上半部分写在右边。”

初一新生完全僵硬,没办法,只能求助于书仙。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赵子昂对志远耳语。

赵大人,看你的了,这里就只有我和杭绢,你放心。

书仙握住毛笔,子瞻字字珠玑倾刻涌上心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前朝之际,锦衣玉食,对此尚无深刻体会。然而,八百年以后再度咏唱,平常话语却如出肺腑,似乎是对自身境遇的深刻白描。生死之大,阴阳之隔,完全浓缩于方寸之间。赵子昂不觉潸然泪下,手微微颤抖起来。万般思绪在胸中翻滚,落到纸上的只有七个字:千年生死两茫茫。最后一笔笔力尽压于纸上,写尽千年哀怨。

写不下去了……志远……走吧。书仙忽然语带哽咽,掷笔夺门而出。志远顾不上其他,随后而去。

“师弟,你写错了一个字,十年。”杭绢的声音飘散于身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