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冬天凉爽宜人,偶有北风南下持续不过三五天,大部分时间单衣和外套足以应付,因此反而成了户外活动的好时候。
“学校举办现场写春联活动,书法兴趣小组的同学尽量去。丁老师说能当众书写最好,不然去看看场面长长见识也好。”老野为志远传口信。一中的现场春联书写是学校和区里的传统活动。由书法了得的老师牵头,组织高水平学生参与,为附近居民书写充满墨香和人情味的春联。活动自推出以来就获得极高评价。
主办方一中从历次活动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以前现场即兴活动,看似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却缺乏管理,混乱不堪,有人慕名而来却空手而归,有人满怀希望却得非所愿。丁老师决心改变。活动前两周在附近社区广作宣传,把参加活动的书法家名单、风格特点和部分广受欢迎的传统春联公布出来。在学校、社区和市里的网络论坛保持实时更新。活动前两天开始布置会场和分配任务。活动当天在主要出入口及关键位置公布会场线路图。现场由学生志愿者引导协助。
每位书法家均设独立书写单元,展架醒目注明书法家名字、风格和作品以供参考,旁边是排队等待区。每个书写单元配备五位学生志愿者协助,其中一人是小组长。各个单元之间保有足够大的空间走动疏散。经过事前精心准备,现场轶序大为改善,好评大幅提高。
除主力书法家单元外,丁老师还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两个机动区域:现成春联非等候区和来宾即席挥毫区。由于人数众多,丁老师要求每位参与活动的书法家提供至少8幅以上现成对联供群众挑选,每人限取两幅,既缓解现场书写压力也满足部分无法获得春联者的情绪。同时,有些来宾本身就具备一定书法实力,在现场气氛的感染下,难免技痒,有心一展身手,于是特设来宾挥毫区。学校要做的就是提供足够笔墨纸张和维持轶序。得益于前期细致工作,一中的现场对联书写活动办得有声有色,获得与会书法家和当地居民一致赞赏,成为一中招牌对外活动之一。
丁老师和学校对今年现场春联书写给予极高重视,寒假之初就开始筹备。活动当天,志远和晓波赶到学校时,已经人头攒动,两位小伙伴一会儿就走散了。每个书法家单元前都围了好几个圈。志远认出了培训班伊老师和历史邓老师。湖海师兄和老野师兄作为学生代表引起人们的注意和交口称赞。
一转身正好和丁老师碰个照面,向老师问好。
“志远,可惜你前几天没赶上筹备工作。”
“我们去白雪家乡短途旅游了一趟。”说起前几天的行程,志远就来劲。
“白雪老家吗?那可是历史文化名城。韩愈当年主政教化,由蛮夷之地摇身一变成为文风兴盛之处。”丁老师学识渊博,一下就点出来龙去脉。
“对,那里满城都是写毛笔字的。”
“书风盛行,中华文明之幸事,尤其在这个不注重书写的年代,实为黑暗中的烛光。”
“丁老师你不写吗?”
“作为主要组织者,我一时半会还不能专心书写。待会邓老师写完半场就换我。我俩轮流巡视会场,解决各种突发事件。”邓老师是志远的历史老师,同样精于书道。
“原来如此,我看到邓老师那里也放了你的作品介绍。”
“我邀请了你外公,但是钟老师说他参加一个研讨会,事关书法事业振兴,实在来不了。”
“老骥伏沥,志在千里……”志远想起了外公的书法节。
“你多看看,学一下写春联,那边有自助书写区。我得去另一边察看了。”丁老师作为主办者,忙得不可开交。
志远就近看到湖海师兄。组长仍然穿着校服,既是习惯,也因为简单。以湖海的话来,不把时间精力浪费到无谓之处。湖海练习隶书已经八年有余,遍习曹全碑、礼器碑、张迁碑等经典汉隶。既学得庄重典雅,又有少年刚劲的翻挑波折。即使在全市同龄人内也数一数二。在兴趣小组里,湖海的字总是独树一帜,难逢敌手。不一会儿,湖海的书写单元前就聚集了众多隶书爱好者。大师兄不愧见识过大场面,不慌不忙,专注书写,心无旁骛,长横波挑飞扬,撇捺左右开张,毫不含糊,引起观众啧啧称赞。
“现代人真好,可以看到真正的汉隶。”赵子昂感叹。
“赵大人,难道你们以前看不到吗?”
“宋代心仪汉碑,可是苦于没缘得见,退而学唐隶。”
“也许湖海师兄写得比你还好?”
“长江后浪推前浪,书法新生力量正在崛起。”
所有书法家单元前都排满了前来索字的居民。这和千年以前求名家一字何其相似,尽管时光流逝,但是潜移默化的传统力量总会以不经意的方式显现。书仙甚感欣慰。
不远处,一个书法家单元格外引人瞩目:百年一遇书法奇才易铭的摊位前围起层层叠叠的数圈。从长度估计,四五个小时也写不完。易铭不紧不慢,有求必应,博得一片赞许。一位刚刚获得少年天才墨宝的老人家如获至宝,被旁边采访的电视台记者逮个正着。
“老人家,你看上去很激动。”
“当然,我排了两个小时的队!”
“你对觉得这幅作品怎么样?”
“小小年纪就写得这么好,书法复兴指日可待!”
书仙穿过人群,近观易铭书写,不一会儿,出来找到志远。
“他没变,还是那种书写方式,力量集中在笔的控制,而不是纸上。”
“下次再相遇的时候,我会以自己的真正实力让他口服心服。”
“我一定要发现隐藏在其中的秘密。那儿的人少一些,我们看看去。”赵子昂建议。易铭迅速被书仙抛到身后。
“易体字,不看也罢。”
志远和书仙来到自助挥毫区,学校准备了洒金无边框万年红,主要是四尺四开七言瓦当。图案有龙凤呈祥、花开富贵、年年有鱼等经典款式。除此之外,尚有少量六尺三开洒金九言瓦当。经典造型和千年前并无二致,所祈求内容更如出一辙。虽然科技不断往前发展,但是人类精神祈求并没有太大变化。
不少书法爱好者都在自助区里一试身手,有的是成年人,有的是和志远一样的书法少年,还有一些小孩子。一位约莫三十多岁的男子抽出一对七言瓦当,即席挥毫。上联子弟培成福慧根,下联家庭充满慈祥气,横批瑞蔼盈门。字体秀美,寓意高雅,引围观者叫好,纷纷要求再写。一位初中生以诗词入联:上联日出江花红胜火,下联春来江水绿如蓝,横批春回大地。巧借所学,不落俗套。赵孟頫饶有兴致地看着,仿佛又回到年少时。
“妈妈,我要试一下。”叫做月月的小女孩跃跃欲试,约莫只有五六岁。
“你书法课学过写春联吗?”妈妈将信将疑。
“我们上过一次课的。”月月兴致很高。
妈妈面露难色。
“小朋友,要写春联?”看到此情景,志远心里软软的,不由自主地上前要帮忙。
“这小孩,学了半年书法,连笔都还没抓好,就想写春联。”月月妈对志远笑着说。
“妈妈,我现在写字是班上前三名了!”月月小姑娘不服气地纠正妈妈。
“哈哈,太可爱了,志远,你去
跟她妈妈说,让我领着这小姑娘一起写。”松雪斋主人被眼前这个可爱的小女孩打动了。
“阿姨,没关系的,志在参与,如果你不放心,让我来领着她写。”志远对月月妈说。
“这行吗?太麻烦你了。”
“我是学校书法兴趣小组的A组生,代表学校参加全市大赛。”志远不由自主地抛出一连荣誉,腰板挺直,为自己感到自豪。其实志远学书法的时间和这位小女孩一样,只有六个月。
“那太好了!”
志远抽出一张龙凤呈祥洒金七言瓦当,拈在手里厚厚实实。才练字半年的志远压根就没写过春联。虽然第一次触摸,却有一种久违的亲切。
赵子昂轻轻地握住月月小手,柔软舒服。尘世美好事物里应该包括和小朋友的嬉戏游玩吧。这也正是不具备实体存在的悲哀。
“月月,要写什么?”志远问。
“写什么呢?”月月迷惑了。
“幼儿园里学了什么诗歌?”妈妈启发诱导。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月月顿时醒悟,张口背出一首数字古诗。
“一句才五个字。”志远面露难色。
“略作改动即可。”赵孟頫不以为难,兴致反而更高了。
“我们要开始啦!”志远对月月说,小女孩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赵子昂缓缓下笔,月月认认真真配合。不一会儿,一幅穿越时空老少合作的春联应运而生:春风一去二三里,浮云烟村四五家。
“妈妈,妈妈,我写了春联!”
“真厉害,还不谢谢大哥哥!”
“谢谢哥哥!”月月脆声响亮地向志远致谢。松雪斋主人感觉心都要被融化。
还有横批,赵孟頫提醒志远。说完就提起笔来,工工整整地写道:月月过年。既包含小女孩的名字,又产生一语双关的效果。不觉惊艳。“虽然对仗不严格,但是会令小月月感兴趣,从此更爱书法的。”赵子昂说。
月月妈笑容盛放,对志远说,“一中小才子,这太有意义了,今年我们家就贴这幅!”
“妈妈,妈妈,写春联真好玩。”小月月说。
“小伙子,真谢谢你。月月老是觉得写毛笔字很枯燥。这次特意带她来看看,增加兴趣。现在看来,事半功倍。”
“阿姨,只要小孩子喜欢写就行了,慢慢练,一定可以写好字。”志远既为小月月鼓劲,也是为自已加油。
“妈妈,我还要写,写给爷爷奶奶家,给外公外婆家,给姑姑家,给舅舅家……”小月月兴致上涌,不依不饶。
“好好好,没问题,回家给你买春联纸,一次写个够!”妈妈牵着小月月,兴高采烈回家去。看着一大一小手牵着手的两个身影,赵孟頫眼睛湿润了,人间最大莫过父母儿女之情。
“妈妈,我也要写!”
“爸爸,我也要写春联!”
“爷爷,我也要让这位哥哥带着写!”
……
家长和小孩子纷纷提出写春联的要求,并且指定让志远手把手领着写。志远头大,悄悄地问书仙。书仙爽快地答应,“没问题。我降临人间的使命就是复兴书法之道,今日唤醒黄发小童对书法的兴趣,岂不是造福万年!”万年红丝般质感和八百年前无异,云烟墨的氤氲不因时光而改变。每一笔划都是对历史的一次回溯。每一个字都深藏千年密码。
于是,以志远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一个小童春联书写区,志远和书仙手把手地教小孩子创作春联。赵子昂满心欢喜地投入到栽培后学之中,比自己书写还要欢欣鼓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