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大炮的历史
这次会议通过的决议在外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有些胆小怕事的人一想到要把一枚重两万磅的炮弹送上太空就多少有点儿担心害怕。人们都在寻思,什么样的大炮能够给这么笨重的东西传递足够的初速度?执委会第二次会议记录必将圆满地回答这些问题。
第二天晚上,大炮俱乐部的四名委员又在堆积如山的三明治和真正的茶的海洋旁边就座。这次是开门见山,讨论随即展开。
“亲爱的同事们,”巴比凯恩说,“我们即将讨论的是我们要制造的大炮问题,它的长度、形状、结构和重量。我们可能会制成一个非常庞大的大炮,但不管有多大困难,都会被我们的工业天才征服。请听我往下讲,你们可别不敢提出不同意见。我是不怕有异议的!”
他的表态引起了一片赞许声。
“请别忘了,”巴比凯恩接着说,“昨天我们讨论到什么地方了,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怎样给予一枚直径一百零八英寸、重两万磅的空心炮弹以每秒一万二千码的初速度。”
“不错,就是这个问题。”艾尔菲斯顿少校附和道。
“我接下去讲,”巴比凯恩说下去,“当一枚炮弹往太空发射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它会受到三种独立力量的影响:环境阻力、地心引力和它本身的推动力。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三种力量。环境阻力,即空气阻力,是微乎其微的。事实上,地球的大气层只有四十英里厚(约合六十四公里)。既然速度是每秒一万二千码,那炮弹只消五秒钟就可穿透大气层,时间是这样短促,环境阻力几乎可忽略不计。再就是地心引力,也就是空心弹的重量。我们知道,这个重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减轻,事实上,物理学告诉我们:当一物体向地面自由坠落时,第一秒钟仅下降十五英尺,而如果同一个物体送到二十五万七千一百四十二英里的高度时,也就是说,放在相当于月球的位置的高空时,它第一秒钟的速度将缩小到半法分(即一点一二五毫米)。这几乎等于静止不动。故问题在于逐渐克服这个重力作用。我们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那就是用推动力。”
“这就是困难所在。”少校应答着。
“确实,这就是我们的难题。”主席接着说,“但我们一定可以战胜它,因为我们需要的推动力来自大炮的长度和使用火药的数量,而后者只受前者阻力的限制。因此,今天我们来讨论大炮的规模问题。既然大炮不需要移动,当然我们可以制造出抗力无限大的发射。”
“这是一清二楚的。”将军说。
“直到现在为止,”巴比凯恩讲下去,“我们最长的哥伦比亚重炮,长度也不超过二十五英尺,所以我们不得不采用的大炮体积,必将使许多人感到吃惊。”
“哦!这当然,”马斯顿叫道,“要是我,我希望造一门半英里长的大炮!”
“半英里长!”少校和将军同声喊道。
“是的!半英里长,这样还短了
一半呢!”
“哎呀!马斯顿,”摩根不以为然,“你太夸张了!”
“不,一点儿也不夸张!”急性子的秘书反驳,“我真不懂,你们为什么会认为我夸张。”
“因为你说得太离谱了!”
“先生,要知道,”马斯顿装腔作势地回答,“要知道,大炮发明家和炮弹一样,永远不会走得太远!”
讨论变成了人身攻击,不过,主席出来干预了。
“冷静点,朋友们,放理智点;很明显,我们需要一门炮身很长的大炮,因为只有长口径才能增加炮弹下面气体的膨胀力,可也没有必要超过某种限度。”
“就是嘛!”少校附和说。
“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的标准是多少呢?一般炮身长度是炮弹直径的二十到二十五倍,重量为炮弹的二百三十五到二百四十倍。”
“这还不够!”马斯顿激烈地喊道。
“我看很合适,可敬的朋友们,实际上,根据这个比例,对一枚直径九英尺,重两万磅的炮弹来说,炮身长二百二十五英尺,重七百二十万磅就足够了。”
“这太可笑了,”马斯顿又来劲了,“还不如用一支手枪呢!”
“我看也是,”巴比凯恩回答,“因此,我打算加长四倍,造一门九百英尺长的大炮。”
尽管将军和少校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但因得到大炮俱乐部秘书的热情支持,这个建议最后还是被通过了。
马斯顿想象中的大炮
“现在,”艾尔菲斯顿说,“炮壁厚度应该是多少?”
“六英尺。”巴比凯恩回答。
“你总不至于把这么笨重的家伙安置在炮架上吧?”少校问。
“那可是很壮观!”马斯顿说。
“可惜行不通,”巴比凯恩回答,“是的,我想就在地上浇铸这门炮,外面用锻铁箍起来,最后用石头和石灰砌筑的厚实台基围起来,这样它就可分担周围场地受到的后坐力。一旦炮筒浇铸成功,把炮膛精心镗制、确定内径,防止游隙存在;这样,就可避免气体的消耗,而火药的爆炸力可全部用做推动力了。”
“万岁!万岁!”马斯顿欢呼起来,“我们的大炮到手了。”
“还没有呢!”巴比凯恩挥挥手,让他性急的朋友安静下来。
“为什么?”
“因为我们还没有讨论它的形状呢。它将是一门加农炮、榴弹炮,还是迫击炮?”
“加农炮。”摩根说。
“榴弹炮。”少校立即反驳。
“迫击炮!”马斯顿喊道。
看来一场激烈的争论就要开始了,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好在主席出面阻止了。
“朋友们,”他说,“我会让你们大家都同意的;我们的“哥伦比亚”将三者兼顾。它将是一门加农炮,因为药膛和炮膛的直径一样。它也是一门榴弹炮,因为它发射的将是一枚榴弹。它又是一门迫击炮,因为它的瞄准角度为九
十度,而且没有后坐,固定在地上纹丝不动,把膛内积累的全部推动力传给炮弹。”
“同意,同意。”委员们齐声表态说。
“提一个小问题,”艾尔菲斯顿说,“这门‘三者兼顾’的大炮有没有膛线呀?”
“不,”巴比凯恩回答,“不要,我们需要一个极大的初速,你很清楚,有来复线的大炮射出的炮弹要比光滑炮膛的炮弹速度慢。”
“正是这样。”
“这下子我们的大炮总算大功告成了吧!”马斯顿又嚷了起来。
“还没有完全成功。”主席仍不以为然。
“为什么?”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该用什么金属制造呢!”
“赶快决定吧。”
“我给你们提个建议。”
四位委员每人狼吞虎咽地吃了一打三明治,接着喝了一大杯茶,然后讨论继续进行。
“敬爱的委员们,”巴比凯恩说,“我们的大炮应该有很强的韧性,很大的硬度,遇热不熔化,在酸腐蚀作用下不溶解,不生锈。”
“这方面没有疑问,”少校答道,“因为需要使用大量金属,我们在选材上不会感到为难。”
“那好!”摩根说,“我建议用最好的合金来铸造哥伦比亚大炮,也就是说,一百份紫铜、十二份锡和六份黄铜。”
“朋友们,”主席说,“我承认这种合金效果极佳;但在目前情况下,这种材料价格太昂贵了,而且在使用上难度很大。因此,我想采用一种物美价廉的材料,譬如铸铁。少校,你是不是这个意见?”
“对。”艾尔菲斯顿回答。
“确实,”巴比凯恩继续往下说,“铸铁比青铜便宜十倍;它易熔化,用砂模浇铸即可,操作便捷,可以说既节约金钱,又节约时间。再者,这种材料性能很好,我记得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被围困时,每门铁炮每隔二十分钟发射一千发炮弹,炮身并没遭受损坏。”
“可是,铸铁容易脆裂。”摩根说。
“是这样,但也很坚固;再者,我向你们保证,炮身绝不会炸裂的。”
“我们能够开炮,又可问心无愧。”马斯顿以说教式的口吻说。
“肯定无疑,”巴比凯恩回答。“现在请我们尊敬的秘书计算一下,一门长九百英尺,内径九英尺,厚六英尺的铁炮的重量是多少?”
“一会儿就算好。”马斯顿回答说。
就像昨晚那样,他很快列出了公式,一分钟后他说:
“这门大炮重六万八千零四十吨。”
“这门炮要花费……”
“共二百五十一万零七百零一美元。”
马斯顿、少校和将军惶惑不安地瞧着巴比凯恩。
“那好!先生们,”主席说,“我把昨天说过的话再重复一遍,放心吧,这几百万美元我们不用发愁。”
听到了主席的保证,委员们在决定明晚开第三次会议之后,就分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