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到月球(凡尔纳漫游者系列·第2辑)

第十章 二千五百万朋友和一个敌人

字体:16+-

第十章

二千五百万朋友和一个敌人

美国公众对大炮俱乐部方案的每一个细节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每天注意执委会的讨论、这项伟大实验的最简单的准备工作,它提供的数字问题,有待解决的机械难题,等等,一句话,“它的着手进行”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从工程开始到实验完成,前后有一年多的时间;可是在这段时间里,也绝不乏激动人心的场面。地基的选择,模子的制造,“哥伦比亚”的浇铸,棘手的火药装填,等等,这一切都成了引起公众好奇心的热门话题。炮弹一旦射出去,只要十分之几秒的工夫就从视线中消失了;至于接下来它有什么变化,在太空如何运行,以什么方式到达月球等,那就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够目睹了。因而,实验的准备和执行的具体细节,就成了公众真正关注的中心。

但是,方案落实的纯科学的好奇心,由于骤然受到一件意外事件的刺激,变得兴奋激昂起来。

人所共知,巴比凯恩的计划为作者赢得了众多的支持者和朋友。可是,无论多么令人满意和异乎寻常,这个大多数究竟还不是百分之百的一致。合众国各州中只有一个人反对俱乐部的计划;他在各种场合对它进行猛烈攻击;也许是生性如此吧,巴比凯恩尽管得到了朋友们的广泛支持,却对唯一的反对者更为敏感。

其实,他十分清楚唱反调者的动机,这种与众不同的敌意来自何处,是怎样变成私人宿怨的,说到底,连它是从何种争强好胜的竞争里滋长的,他都了如指掌。

敌人一直坚持己见,俱乐部主席从未见过他本人。也幸亏如此,否则两位仇人狭路相逢,后果不堪设想。对手和巴比凯恩一样,也是一位科学家,性情高傲,果敢自信,自尊心强,性格粗暴,一句话,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人们都叫他尼科尔船长,他住在费城。

谁也不会忘记,南北战争时期炮弹与装甲舰的钢板之间的奇怪的竞争。前者用来穿透后者,后者决心不让前者钻透。由此就引起了新旧两个大陆各国海军的根本改造。炮弹和钢板之争空前激烈,这一边日益增大,那一边也随之不断加厚。配有重炮的军舰,在坚不可摧的装甲掩护下,冒着炮火前进。“梅里麦克”号、“莫尼托”号、“兰姆-田纳西”号、“威科森”号,装备着防御敌人炮火的铁甲,发射出巨型的炮弹。它们把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东西强送给别人,这就是建立在不道德原则基础上的一切作战艺术。

如果说巴比凯恩是一位伟大的炮弹铸造师的话,那么,尼科尔就是一位杰出的装甲锻造师。前者夜以继日地在巴尔的摩浇铸,后者日以继夜地在费城锻压。二人遵循着各自完全对立的观点在行事。

尼科尔船长

巴比凯恩刚发明了一种新型炮弹,紧接着尼科尔就会发明一种新型装甲。大炮俱乐部主席一生献身于穿洞,船长则一生阻止他穿洞。为此,他们的竞争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最后发展为私人仇恨。在巴比凯恩的梦里,经常出现不能穿透的装甲化身的尼科尔,使他撞得粉碎,而在尼科尔的梦中,巴比凯恩好比一枚把他

捅了一个透明窟窿的炮弹。

虽然他们遵循着两条不同的路线前进,尽管有几何定律的障碍,这两位学者最终还是可能会相遇的,那就是在决斗场上了。对这两位对国家有伟大贡献的公民来说,十分幸运的是,他俩彼此相距有五六十英里之遥,再说他们的朋友们在中途设置了众多的障碍物,以至于他们从来未见过面。

现在,两位发明家谁能获胜呢?谁也不清楚,双方取得的成果令人难以作出正确评价。然而,看起来装甲终究要向炮弹让步。

裁判员总有些拿不定主意。最后几次试验中,巴比凯恩的圆锥形炮弹就像大头针一样,插到尼科尔的钢板上,这时,费城的锻造师自以为已稳操胜券,对竞争对手也就不怎么轻蔑了,但当对手后来用六百磅的普通炮弹代替了圆锥形炮弹时,船长又不得不认输。说实话,这种炮弹尽管速度一般,却将优质金属的装甲打得四分五裂,遍体鳞伤。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好像炮弹已是胜券在握了,可就在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尼科尔新锻造的一种装甲问世了!这真是装甲的精品,世界上一切炮弹均不在话下。船长把它运到了华盛顿的试炮场,要与俱乐部主席一决高低。既然已经和平了,巴比凯恩不愿再接受挑战。

于是,尼科尔生气了,他提议不管用什么炮弹射击他的钢板都可以,但仍然遭到主席拒绝,显然,他不愿使自己最近的成就受到影响。

看到对方如此固执,尼科尔大发雷霆,他打算让步,引诱巴比凯恩和他比试。他说可以把他的钢板放到距离大炮二百码处,巴比凯恩仍然不肯应战。一百码?七十五码也不干。

“那就五十码吧,”船长通过报纸叫嚷起来,“要不二十五码也行,我就站在钢板后面!”

巴比凯恩让人转告说,即使尼科尔船长就站在钢板前面,他也不再开炮。

听到这个回答,尼科尔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于是开始人身攻击。他含沙射影地说,这与胆怯是分不开的,那个拒绝开一炮的人也许是害怕了,总之,这些目前在六英里外战斗的大炮发明家,已小心谨慎地用数学公式代替了个人的胆量。此外,从各种作战技术规则上来说,在钢板后面沉着冷静地等待一枚炮弹攻击的人总和发射炮弹的人一样需要勇气吧。

对这些冷嘲热讽,巴比凯恩毫无反应,也许尼科尔还不知道,因为,当时他正全部身心投入他那宏伟计划的各项计算之中。

当他向大炮俱乐部作了轰动一时的报告后,尼科尔船长气愤极了。强烈的嫉妒心和完全无能为力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如何发明一种比九百英尺的哥伦比亚炮更好的东西?!什么铁甲能顶得住两万磅重的炮弹?!在这“一炮”的轰击下,尼科尔起初是惊呆、沮丧的心碎,随后重新振作起来,决心用他有力的论据来打垮主席的计划。

于是,他猛烈攻击大炮俱乐部的工作,在报上公开发表了许多信件。他试图从科学的角度击败巴比凯恩的事业。论战一旦展开,他就挖空心思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帮腔,不过说真的,他那些理由大部分往往不是似是而非,就是分量不够。

首先,巴比凯恩的那些数字受到猛烈的攻击,尼科尔力图用a+b来证实他公式的错误,指责他无视弹道学的基本原则。别的错误暂且不说,根据尼科尔自己的计算,任何一个物体都绝对不可能达到每秒一万二千码的速度。他以代数为依据,认定即使有这么高的速度,这么重的炮弹也绝对不可能穿越地球大气层的边缘!恐怕连三十二公里也飞不到!退一步说,就算能获得这样的速度,这个速度又是足够的,炮弹也经受不了一百六十万磅火药燃烧时膨胀气体的高压,再说即使能够顶住这个压力,也无法忍受如此的高温,炮弹从哥伦比亚炮口射出就会熔化成滚烫的铁汁,像热雨一样降落在不小心的观众头上。

面对这些诽谤攻击之词,巴比凯恩泰然自若,继续埋头干自己的事。

此计不成,尼科尔又从其他方面进行非难。无论从什么观点来说,这次试验都毫无益处,抛开这个不说,他认为它十分危险,既可能伤害那些为这样一个该受到谴责的闹剧捧场的公民,又会给这门不祥的大炮邻近的城市造成损失。他还指出,假如炮弹不能到达目的地,很明显,它绝对不可能成为现实,这样,它就会重新落到地球上来,而如此庞大的一块物体自天而降,而相当于它的速度平方的加速度更增加了它的重量,地球上势必有一些地区要大祸临头。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未损害自己公民的权益,政府的干预也势在必行,总不能因为某个人的一时心血**,而拿公众的安全去冒险呀。

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尼科尔船长已经夸张到了什么地步。有这种看法的就他一个人,所以谁也没有重视他的不祥的预测。既然他愿意,人们就随他尽情地喊叫,直到喊得声嘶力竭为止。他以一个预先注定要失败的事业的捍卫者自居,人们听他说,可谁也没听进去,俱乐部主席的崇拜者一个也没有被他夺走。而巴比凯恩呢,甚至不肯费神去反驳他的对手。

尼科尔对大炮俱乐部的计划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尼科尔黔驴技穷,又不便亲自出马干预,于是决定求助于金钱了。他在里士满的《调查人报》上公开提议和巴比凯恩打赌,赌注层层加码,下面是他的启事。

他押的赌注是:

1.大炮俱乐部的实验所需资金筹措不齐,否则愿输一千美元。

2.长达九百英尺的大炮的浇铸计划难以实现,注定要失败,否则愿输两千美元。

3.哥伦比亚炮无法装填火药,而且火棉单单在炮弹的压力下就会自动燃烧,否则愿输三千美元。

4.哥伦比亚炮首次开炮就会爆炸,否则愿输四千美元。

5.炮弹飞不到六英里远,它在发射几秒钟后会重新坠落下来,否则愿输五千美元。

由此可见,这是一笔很大的数目,船长敢于冒这么大的风险,说明他在顽固不化的道路上走得有多么远!共计不下于一万五千美元。

虽然赌注金额惊人,他在10月19日还是收到了一封盖了火漆印的信件,措词再简练不过:

接受。

巴比凯恩

巴尔的摩,10月18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