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到月球(凡尔纳漫游者系列·第2辑)

第十九章 集会

字体:16+-

第十九章

集会

第二天,白昼的天体似乎同群众的急躁性情作对,姗姗来迟。对于有职责照亮这样一个节日的太阳来说,好像有点儿消极怠工。巴比凯恩担心不合适的提问会给米歇尔·阿尔当带来麻烦,本打算限制听众人数,比方说只让少数行家参加,只让他的会员们参加,然而,这好比是筑坝拦截尼亚加拉大瀑布,白费工夫。后来他只得改变初衷,让他的新朋友到大会上去碰运气了。坦帕新落成的交易所大厅尽管很宽敞,但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集会来说仍嫌太小,因为计划召开的会议有可能是一次真正大规模的群众集会。

会场选择在城外的一个空场上,人们只花了几个钟头,就把会场上的阳光遮起来了。港口内船上多的是帆、索具、备用桅杆等,给架设巨大的帐篷提供了各种材料。因此,帆布帐篷很快在炎热的草地上伸展开来,遮住了强烈的阳光。三十万人在这儿找到了座位,连续好几个钟头在闷热的天气下等候法国人的光临。这么大的会场,肯定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能够看见和听见;另外的三分之一勉强能够看见,但是听不见;至于最后的三分之一,既看不见,也听不见,但他们仍作好了准备,不管米歇尔说什么,也会毫不吝惜地为他鼓掌。

大会会场

三点钟,米歇尔·阿尔当在大炮俱乐部主要成员的陪同下,进入会场。他让巴比凯恩主席挽着右臂,马斯顿挽着左臂。他红光满面,简直比正午的太阳还要光彩照人。阿尔当走上平台,往台下望去,只见一片黑压压的礼帽布满会场。看上去他没有一点儿拘束,毫不做作,就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快活、亲切、讨人喜欢。对欢迎他的“万岁”声,他致以亲切的谢意。然后,他挥手示意,要求大家安静下来,他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开始讲话:

“先生们,虽然天气炎热,我还是要耽搁大家一些时间,对你们关心的科学计划进行一些说明。我既不是演说家,也不是科学家,原本不打算公开演讲,可是,我的朋友巴比凯恩说,你们很乐意让我讲讲,因此我只好从命。下面,请你们张开六十万只耳朵听我发言,如有错误,请大家包涵。”

这个自然而亲切的开场白很受公众的欢迎,会场一片嗡嗡的赞赏声。

“先生们,”他继续说,“无论是赞成的,还是反对的意见,一概不加限制。没有异议的话,我开始讲了。首先,请不要忘记,跟你们打交道的是一个无知的人,他的无知到了这个程度,以至于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因此,他认为乘炮弹奔向月球,是顺理成章、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这个旅行迟早都是要实现的,至于采用何种运输工具,它随着进步的法则而不断变化。人类开始是四肢爬行,然后有一天变成了双腿走路,后来是两轮马车、四轮马车、带篷马车、驿车,随后是铁路,好吧!炮弹就是未来的车子,老实说,行星也不过是一种抛射体,是由造物主之手发射的炮弹而已。还是回到我们的车子上来吧。先生们,你们中间有些人可能会认为,给予炮弹的速度太大了,其实这没什么,所有的天体的速度都比它快,在环绕太阳的公转中,地球本身也以比它快三倍的速度带着我们运动。下面举几个例子,只不过请允许我用法里来表示,因为我对美国的度量单位还不大熟悉,怕计算错了。”

这个要求看来十分简单,没有任何困难。于是,讲演人继续他的发言:

“先生们,下面谈谈各类行星的速度。我不得不承认,尽管我才疏学浅,但对天文学上的这个细节还是了如指掌的。不过用不了两分钟,你们就会和我懂得一样多了。请听,海王星每小时运行五千法里;天王星七千法里;土星八千八百五十六法里;木星一万一千六百七十五法里;火星二万二千零十一法里;地球二万七千五百法里;金星三万二千一百九十法里;水星五万二千五百二十法里,有些彗星在接近近日点时高达一百四十万法里!至于我们呢,不慌不忙地在天空里闲逛,每小时不超过九千九百法里,而且速度还会逐渐下降!我问你们,这一切是否令人心醉神迷呢?将来有一天它就会被更快的速度——光或电也许是它们的能源——所超过,这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看来,谁也没有对米歇尔·阿尔当的肯定表示怀疑。

“亲爱的听众们,”他往下接着讲,“按照某些鼠目寸光的人——这是对他们最合适的形容词——的观点,人类只会局限在某个圈子里,而无法突破,注定会终日在这个星球上生长,永远不能冲向行星的太空了。没有这回事!人们将奔向月球,奔向行星,奔向恒星,就像我们今天从利物浦到纽约一样便利、迅速、安全!大气的海洋跟月球的海洋一样将会被我们穿越!距离不过是一个相对的名词,它对于我们,最后必然会变成零。”

尽管听众被这位法国英雄折服了,但面对如此大胆的言

论,仍不免有点儿目瞪口呆。米歇尔·阿尔当似乎察觉了这点。

“你们好像还不大信服,正直的主人们,”他带着亲切的微笑往下讲,“那好吧!再来研究一下。你们知道一列特别快车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月球吗?三百天,不会再多。行程只有八万六千四百一十法里,它意味着什么?绕地球九圈还不到,有哪一个海员或者哪一个活跃的旅游者在一生中不曾走过比它更远的路程?你们想想,我在路上只要花九十七个小时!嗯!你们会认为,月球远离地球,进行探险旅行前可要三思而行!那么要是去海王星,你们会说什么呢?它在十一亿四千七百万法里的地方绕太阳运转,假设每公里只要五个苏,恐怕也没有几个人可以进行这样的旅游!就是十亿富翁也买不起票,因为还差一亿四千七百万法郎,他只能在半路上停住!”

这种巧妙的说法,看来很受听众欢迎;而且演说家的优美姿势、宏亮声音,以及他那大胆念头的感染,使大家更加聚精会神。他信心十足地说:

“朋友们,不只如此!假如把海王星到太阳的距离同恒星间的距离相比,就更是小巫见大巫,微不足道了。确实,恒星间的距离必须用令人头晕目眩的数字来计算,最小的数字也是九位,而且以十亿为单位。请原谅,我对这个问题谈得这么细,不过它也是一个扣人心弦的话题。请你们听过以后再进行判断吧!人马星座的α星的距离是八万亿法里,织女星五十万亿法里,天狼星五十万亿法里,大角星五十二万亿法里,北极星一百一十七亿法里,御夫座的α星一百七十万亿法里,其他的恒星则为千百万亿亿法里呢!居然还有人谈什么行星和太阳的距离,还有人硬是坚持认为这个距离存在!错了!大错特错!精神错乱!你们知道我对从光芒万丈的天体直到海王星为止的太阳系怎么看吗?想知道我的论点吗?它十分简单!我认为,太阳系是一个均匀的固体,组成它的行星相互挤靠,它们之间的距离,就跟结构最紧密的金属——银或铁、金或白金——分子间的距离差不多!因此我有权认定,并用大家心悦诚服的信念再重说一遍:‘距离是一个虚词,它是不存在的!’”

“说得妙!好啊!万岁!”会场上所有的听众受到演说家的姿势、声音,以及他那大胆的念头的感染,异口同声地叫嚷起来。

“对啊!”马斯顿叫得比谁都起劲,“对,距离是不存在的!”

由于动作过猛,他的身子朝前一冲,差点儿控制不住自己,从平台上栽下来。幸亏他重新找到了平衡,才没有摔下去。要不,这一摔就无情地证明距离并不是一个虚词了。随后,那激动人心的演说又继续下去。

“朋友们,”米歇尔·阿尔当说,“我想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如果我没有把你们全都说服的话,那一定是我的论据没有说服力。这只能归咎于我对理论的研究还不够。无论如何,我再说一遍,地球到它卫星的距离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一个认真严肃的人犯不着为此忧心忡忡。假如我说在不久的将来,‘炮弹列车’问世后,运载着我们到月球上去旅游,并不为时过早。这种旅行将十分舒适,没有碰撞,没有抖动,不用担心会出轨,在我们还没感到疲劳时,就很快到达了目的地。用你们当地猎人的话来说,就像‘蜜蜂飞似的’,成直线飞行。不用二十年,地球上就会有一半人访问过月球了!”

“万岁!米歇尔·阿尔当万岁!”全场听众都叫了起来,连半信半疑的人也不例外。

“巴比凯恩万岁!”演讲人谦逊地喊。

对这项伟大事业发起人的表示感激的话引起了共鸣,全场掌声雷动。

“朋友们,”米歇尔·阿尔当继续讲下去,“现在你们如果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的话,无疑会使我这样一个才疏学浅的人有点儿为难,但我仍将尽力回答你们。”

到目前为止,大炮俱乐部主席对讨论的情况十分满意。讨论主要围绕纯理论方面展开,米歇尔·阿尔当有丰富的想象力,讲得绘声绘色。但必须阻止会议转向实际问题,这方面他恐怕不是那么应付自如。巴比凯恩急忙发言,问他的新朋友,他是否相信月球或者行星上有人。

“尊敬的主席,你刚才提的是一个大问题,”演讲人微笑着回答,“可是,假如我没有弄错的话,许多博学的人,如普鲁塔克、斯威登伯格、贝纳丹·特·圣比埃尔等,都肯定了这个问题。从自然哲学的观点上来讲,我倾向于他们的意见;我认为天地间不存在无用之物;巴比凯恩兄弟,让我用另一个问题来回答你的问题,我斗胆地说,如果所有的天体都可以住人,那么现在、过去或者将来,它们上面都有人居住。”

“很好!”前几排的听众大声说,他们的意见对后面的听众非常有影响。

“没有人能说出更合乎逻辑、更正确的回答了。”大炮俱乐部主席说,“那么

,又回到这个问题上来,所有的天体都可以住人吗?在这方面,我个人也持相同意见,是可以住人的。”

“至于我,我敢肯定。”米歇尔·阿尔当说。

飞向月球的“炮弹列车”

“可是,”一位听众反驳道,“对天体上可以住人的说法,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呢。很明显,在大部分天体上,生存的原则已经改变。因此,就说行星吧,按照它们离太阳远近的不同,有些星球在燃烧,有些则冰冻三尺。”

“真抱歉,”米歇尔·阿尔当答道,“我个人不认识这位尊敬的反对者,因为我要尽量回答他的问题。他的异议很有价值,但我认为要驳倒它以及一切天体不可能住人的论点并不难。假如我是物理学家,我会说,如果邻近太阳的行星上热质运动较少,那么反之,远离太阳的行星上热质运动较多,这种简单的现象就足以使热量保持平衡,使这些天体上的温度可以为我们人类这样的有机物所接受。假如我是博物学家,我就会说,根据许多科学家的意见,地球上的自然界向我们提供了各种不同生存条件下生活的动物范例。鱼类可以在使别的动物丧命的水中呼吸;两栖动物生活在难以解释的双重生活环境中;有些海洋生物习惯在海洋深处安家,哪怕是四十或五十个大气压它也毫不在乎;不同的水生昆虫适应各种不同的温度,它们可以出现在滚烫的温泉里,也能在北冰洋的冰天雪地里生存;总之,必须承认自然界有五花八门的生存方式。它们常常令人难以理解,然而又是客观事实,有的甚至达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假如我是化学家,我会说,陨石是在地球之外形成的,通过分析,却无可置疑地发现它含有碳的踪迹。这种物质只可能来源于有机物,而依照在赖兴巴赫作的实验,它必然是一种‘动物化物质’。最后,假如我是神学家,我会对他说,根据圣保罗的观点,上天普度众生,不仅是对地球上的人类,而且包括所有的天体上的生灵。可是,我既不是神学家,也不是化学家、博物学家、物理学家。由于我对支配宇宙的伟大的规律一窍不通,所以我只能回答如下:我不知道别的天体上是否有人,正因为不知道,我才要去月球上亲眼看看!”

米歇尔·阿尔当的这位理论对手是否还有话要说?我们不得而知,因为群众狂热的喊叫声使得谁也无法讲下去。等到最远处的听众也安静下来以后,得意扬扬的演讲者又补充了下面一些看法:

“亲爱的美国朋友,你们很清楚,对这么一个重大的问题,我刚刚接触到一些皮毛;我来这里,并不是为你们上公开课,并就这样一个丰富的题材进行论文答辩的。另外,还有一系列说明天体上可能有人住的论据,我就不多说了。请允许我只强调一点,对于这些坚持认为天体上没有人住的观点的人,我们必须回答:如果你们能够证明地球可能是宇宙中最好的天体的话,那你们可能有道理,但事实上谁也没有这样做过,虽然伏尔泰也曾这样说过。地球仅有一颗卫星,而木星、天王星、土星、海王星都有好几个卫星供它们支配,这是不容忽视的优越性。但特别使我们居住在地球上不那么舒适的因素,是它的轴心和轨道有一个倾角。由此形成了日夜的长短不等;令人伤脑筋的季节多样性也来自这里。在我们这个倒霉的扁球体上,天气不是太热,就是太冷;冬天冰冻三尺,夏天烈日炎炎;这是一个伤风、感冒、肺炎盛行的星球,而比如说,在木星表面,轴线的倾角极小,居民可以享受长年不变的温度;那里有永久的春天区、夏天区、秋天区和冬天区;每位木星人可以任意挑选各自喜欢的气候,并且终生免受温度变化之苦。你们很容易会承认木星比地球优越,更不必说它的年份,它一年等于我们的十二年!再者,有这样优越的征兆和条件,我认为这个吉祥星球的居民一定是比我们更高级的生物,那里的学者更为博学多才,艺术家更加艺术高超,那里的坏人也没有那么坏,那里的好人则更好。唉!我们的扁球体要达到这种完美的境地,还缺少什么呢?只缺一点儿东西!那就是把自转轴与其轨道平面的倾斜度减小一些就可以了。”

“好啊!”一个狂热的声音叫道,“我们就齐心协力,发明一种机器,把地轴矫正过来!”

会场响起了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提这个建议的原来是,也只能是马斯顿。也许是热情的秘书受工程师本能的驱使而乐于进行这种大胆的尝试。可是,老实说——因为这是事实——许多人只是用叫喊声表示支持它,当然,如果找到了阿基米德所要求的支点的话,美国人肯定会制造一根杠杆把地球举起来,并把它的轴线矫正过来的。可惜的是,这些敢闯的机械师们找不到这样的支点。

尽管如此,这个“特别切合实际”的主意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会停顿了整整一刻钟。很久很久以后,美国仍在谈论大炮俱乐部常务秘书提出的这条有胆识的建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