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社会建设

第五章 地方政府——以公共幸福提升为施政目标_二、地方政府的幸福探索

字体:16+-

二、地方政府的幸福探索

地方政府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了解前者,就不能了解后者,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更为息息相关,也正因为如此,现如今,很多地方政府都已经踏上了探索幸福的道路。

(一)杭州市政府的幸福施政

“2009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揭晓,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沈坚捧回了“200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建国60周年特别大奖”,这是组委会鉴于杭州连续多年在调查推选活动中表现优异而给予的奖项,也是杭州第六次摘得幸福桂冠。

“一片湖,一条江,一座山,这是一座得天独厚的城市。西湖边动人的婀娜,钱塘江边追寻的脚步,这是一个懂得将幸福拥揽入怀的城市。没有来这里总是遗憾,来到这里,却不得不离开,更是遗憾。”组委会用“国画长卷,梦想天堂”八个字概括了杭州这座城市。

幸福是什么?生活在杭州这个城市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颁奖嘉宾,杭州新锐女漫画家夏达说:杭州的幸福,就是细腻温润,气象万千,永远让人有惊喜;走过七个城市,最终成为新杭州人的开奖嘉宾麦家说:“我梦想过天堂的样子,就是杭州的样子。这个城市的幸福在于公益,比如遍布全城的公共自行车,这是一个为老百姓着想的城市。”沈坚,作为一位城市的决策者,他说,幸福仍是对杭州的最高褒奖。“杭州是七大古都之一,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有闻名遐迩的山水;经济发展也很快,在金融危机中,经济总量仍保持两位数增长。更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杭州连续多年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誉称号。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也倍感压力,我们还要保持经济发展,继续夯实幸福的基础;还要加快城市建设,管理好我们的城市;还要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让大家生活得更加幸福。”

如此傲人成绩的背后,杭州政府又付出了哪些努力呢?

1.商业

把促消费作为保增长的关键之举。实施城乡居民收入5年倍增计划和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加大对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和民生工程投入,把拓市场作为保增长的当务之急。企业实力不断壮

大,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和中小企业 “瞪羚计划”,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打响“杭商”品牌。

2.农村

优化农业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发展农产品物流与农业会展,休闲观光农业。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绩。740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建成,完善规范2000个村级计生服务室。改造建设农村住房4.9万户。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

3.旅游文化

发放旅游消费券,加大国际国内旅游促销力度,承办第五届世界旅游目的地管理大会和亚太旅游交易会,推进旅游综合体建设,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旅游业收入。推进新一轮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和市区农贸市场与专业市场改造提升。

同时,杭州政府继续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举措,十大文创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第三届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和杭州艺术博览会等文化类会展。

4.公共服务

公共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实施“文化惠民”七大工程,累计建成12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与“村村响”工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解决17.46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就学并取消借读费、免除杂费和课本费。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社会管理与服务得到加强,庭院改善、物业管理改善、道路修缮、截污纳管、背街小巷改善、公厕改造、古井保护、停车场建设、支小路改造、撤村建居环境整治、垃圾直运试点有效推进。实施就业援助计划,投入促进就业资金5.31亿元,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问题。加强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建成社区服务信息统一平台和四级联动网络。新建86家社区老年食堂,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向困难群众发放消费券,提高低保对象救助额。

5.环保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突破。实施生态建设“1250”工程643个,截污纳管项目329个。市区新增绿地面积799万平方米。深入

推进环境整治,搬迁150家工业企业,整治6条河道和4条道路。启动城市生活垃圾直运等37个城市生态建设项目。深入实施大气环境整治,关停杭州协联热电蒸汽供热网,完成139台热电和103台非热电燃煤锅炉脱硫改造,淘汰高污染车辆超过2万辆。推进“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完成31个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整治,萧山片印染化工行业整治通过省级验收。

6.听取民声,实干为民

杭州政府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完善信访事项终结、违法信访行为处理和领导包案制度,着力化解矛盾纠纷。推进电子政务系统、民情民意调查网络与“网上政务大厅”建设,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在其公共网页上的公开版块,对于民众认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有耐心的回答。

杭州政府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有“集中为民办好十件实事”,2010年则有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推进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坚持公交优先;开展灰霾天气综合治理;推进食品安全整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升老小区人居环境;实施老小区天然气管道进户工程;富基层文化体育生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二)GDP转型的宁波

“十二五”期间,宁波将围绕政府规划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体系,民生、民意指数权重,并且新增的几个关键词更是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幸福美丽、智慧、生活品质”,似乎这些词更符合宁波人务实顾家、注重生活的个性。

“幸福美丽”出现在宁波“十二五”规划首页目录当中,对象是新农村。当然,不仅仅是农村。规划提出,要加快构筑现代都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其中重要内容既包括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也包括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通过行政体制改革,打造智慧城市,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手段,幸福宁波建设取得成效。宁波自2007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且于2009年独夺该奖金奖的宁波,似乎有充分的理由定位幸福。根据该市资料,同样是连续三年,宁波城市综合竞争力均跻身全国十强,下辖县(市)全部进入百强县行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