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一、践行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字体:16+-

07

讲服务 有宗旨——做合格党员要常怀为民之心

◇践行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保持公仆本色,时刻发扬公仆精神

◇自觉服务群众,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我们党的力量在人民,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共产党员只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毕生的价值追求,才会真正做到亲民爱民、富民惠民,才会真正做到甘当公仆、无私奉献。因此,做合格共产党员,就要践行根本宗旨,保持公仆意识。有了公仆意识,就能坚持深入实际,主动问计于民,不会高高在上;有了公仆意识,就能耐心倾听群众意见,真心服务群众,不会自说自话;有了公仆意识,就能做人清正、为政清廉,不会以权谋私;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一、践行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以来的90多年里,依靠这一法宝,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自己周围,带领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朽业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取得实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千万不能丢掉这一制胜法宝,而是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更好地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一)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重要意义

1944年9月8日,在延安各界为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演。他深刻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段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根本宗旨。70多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没有变,今后也不能变 。

一方面,党的宗旨是党执政兴国的核心理念。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使执政地位坚如磐石,最根本的是得民心、顺民意、体民恤,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早在局部执政时期,毛泽东同志就以著名的“窑洞对”,把发展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作为破解“历史周期率”的真谛。在新中国的执政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把党的宗旨内化为执政理念、外化为执政方略。从毛泽东同志“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到邓小平同志“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到江泽民同志“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是我们最大最重要的政治”,到胡锦涛同志“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到习近平同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核心理念,也是党的建设实践一以贯之、矢志不渝的政治信念 。

另一方面,党的宗旨蕴含

着党的执政目标追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的古语,提出“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3亿人民的力量”。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更加严峻,脱离群众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赢得群众鱼得水,失去群众树断根。中国共产党要筑牢执政基础,坚持走长期执政之路,就必须夯实人民群众这个执政之基。要以“慎终如始”、“政贵有恒”的钉钉子精神,坚持党的宗旨不动摇,密切联系群众不懈怠,服务人民群众不停顿。只有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共聚党心民心,真正汇集起实现民族复兴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为人民谋利益、谋福祉的实践中凝聚、激励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征程决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同时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就能继续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牢牢把握机遇、有效应对挑战,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斗争的胜利,最终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和伟大梦想。

(二)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是唯一宗旨,并在党的七大上写进党章“总纲”和“党员应尽的义务”中。之后历次党的代表大会,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庄严地载入党章。党的宗旨是党的传家宝,是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党抵御风浪的基石,更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都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当前,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主流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也是好的,必须充分肯定。但是,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特别是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这些都是宗旨观念淡化的根本表现。宗旨意识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所以说,增强党的宗旨意识、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也是当前最紧迫、最需要补的课。

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要充分理解党的根本宗旨的深刻内涵。众所周知,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宝贵经验的总结,更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时候谈到,共产党为什么能在种种逆境下走过来,不断走向胜利?首先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党派的利益,党的利益和老百姓的

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牢固树立和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始终坚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也是检验共产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必须处理好利益关系,做到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宗旨,就要正确处理群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个人利益同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无条件地服从群众利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带来利益格局变化的条件下,必须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坚决反对将商品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这是党的宗旨的本质要求。党员干部需要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衙门作风,防止和克服有的部门存在的权力、利益部门化倾向,使日常工作切实从全党工作大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能从部门利益出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果只想自己先富,忘记了群众,甚至与民争利、见利忘义,就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丢掉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丧失了做一名党员的起码条件。

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还应该将理念化为行动,做到知行合一。把党的宗旨变为广大党员实实在在的行动,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真真切切的现实,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力倡导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比如,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做到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领导机关的其他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县市和城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服务行业的广大党员应当把党的宗旨体现在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之中,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在利益群体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践行党的宗旨,做好服务群众工作,还要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本领,掌握和精通做好工作所需要的一切专业技能,善于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用沟通、协商、教育、疏导等群众易于接受的方法,及时回应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只有不断强化实践能力,求真务实,才能在具体行动上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从而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只有认识到位,才能行为到位。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要体现在党员干部身上。只有广大党员干部都牢固树立起党的宗旨意识,我们的党性修养才能得到强化,我们的工作作风才能彻底转变,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才能实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