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二、保持公仆本色,时刻发扬公仆精神

字体:16+-

二、保持公仆本色,时刻发扬公仆精神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把为人民服务视作共产党人的天职,强调了党的干部要“永做人民的忠实公仆”。当好人民公仆是我们党对各级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党的各级干部的责任和担当。对于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应该时刻保持公仆本色,发扬公仆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思想境界应该比封建士大夫高得多,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可以说,公仆意识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重要“钙质”。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宗旨意识,这不仅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更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客观要求。保持公仆本色,时刻发扬公仆精神,要牢记以下三个方面。

(一)保持公仆本色,要心中有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党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岁月中形成了自己对群众的立场和态度,正如刘少奇同志所概括的:“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党是实现人民利益的工具,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

的工具,而是自觉地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了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而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切实把自己看成是群众的普通一员,不是乐于当官做老爷,而是甘当人民的勤务员。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听取兰考县委和河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时强调:“要坚持不懈强化宗旨意识,解决好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问题,党员、干部只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各级党组织要加强教育引导、加强监督检查、加强纪律约束。”这一重要论述,就是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常怀公仆之情,心中有人民,眼里有群众,始终克己奉公,保持公仆本色。

(二)常修公仆之德,要用权爱民

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提到,中国古代有一种哲理: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非“凡夫俗子”所能用。为官用权,若能正确理解“权力是个神圣的东西”,无疑是国家之幸,群众之福。党员干部务必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为官首先要清楚其公仆性,作为公仆,其手中的权力来自于群众,应当倍加珍惜。为官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重、自省、自警

、自励,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防止手中的权力商品化、庸俗化,不触及底线、不触摸红线、不触动高压线,坚持原则不动摇,为民服务不松劲,做到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

(三)发扬公仆精神,要勤政为民

勤政为民是为官之要,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事业是干出来的,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无论在一个地方任职时间长短,关键是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真正让这个地方有发展、有变化,不能几年下来山河依旧、面貌没改,那就愧对党、愧对百姓。当前,改革处在攻坚阶段,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党员领导干部要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必须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攻坚克难化解社会问题,激流勇进突破发展瓶颈,不畏艰险推动改革大业,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仆公仆,一要为公,不能有私心;二要为仆,不能有官气。公仆对人民负责,天经地义。”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自觉担当公仆责任,把公款用于公益,让公权服务人民,久久为功,孜孜以求,推动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要始终保持公仆本色,时刻发扬公仆精神,做“公仆”最忠实的践行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