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八讲

第三讲 找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着力点_一、当前党内政治生活的主要问题

字体:16+-

第三讲

找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中出现的问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要锲而不舍把这项党的建设基础工程抓紧抓实抓好。”要做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篇大文章,就必须在深刻认识当前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新形势新情况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经验,找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着力点。

一、当前党内政治生活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摆在突出位置抓好,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党内活动,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使党内政治生活的庄重性、严肃性、政治性得到了恢复,政治灰尘得到了清洗,党内原则得到了坚守,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有了很大变化,呈现出诸多新气象。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虽说当前党内政治生活主流是好的,但是影响党内政治生活的顽疾依旧没有得到清除,党内政治生活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党内政治生活在一些地方仍存在着庸俗化、简单化、形式化的倾向,不重视或长期不开展积极健康的党内生活,严重影响了党组织功能和党员作用的发挥。伴随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党内政治生活又呈现一些新情况,这些问题不仅表现在党的各级组织上,也充分体现在部分党员群众乃至党员干部上。深刻认识当前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新情况,是我们做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大文章的认识基础。

从党的组织来看,党组织是严格按照党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全体党员组织起来的统一的有机体,是党的各级组织以及广大党员群众的统一体,一般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事必躬亲,亲力亲为,以上率下,严格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和准则,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机关能力建设,给党的各级组织树立了表率,但是我们的部分地方党组织,仍然存在一些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是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表现在不按组织程序办事,党的意识、党员意识淡化,不严格执行组织原则,认为过党内政治生活是浪费时间、多此一举、可有可无。即使参加政治生活,也不能严肃认真对待,有的喜欢自吹自擂,自我表扬,个人利益至上,谈成绩浓墨重彩、褒奖有加,说问题隔靴搔痒、避重就轻,不注重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喜欢打“太极”,好人主义盛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谁也不去得罪,特别是在一些地方民主生活会上不闻“炮声”,一些同志认为批评领导丢“帽子”,自我批评没“面子”,批评同级失“选票”,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表扬与自我表扬,相互批评变成了相互吹捧。

二是民主决策流于形式。由于历史原因,忽视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和有效性,有的部门或单位领导一手遮天,依靠个人权威把所谓的集体决策变成个人说了算,许多正确的意见和建议被“保留”了,决策时“一致通过”,出现失误集体承担,用“党委”作挡箭牌,集体负责变成无人负责。一些党组织不按章办事,民主决策流于形式,很多领域、很多时候,设计了民主决策,但讨论不充分,民主发扬不够,先定调后讨论等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随意性大,存在党内情况不通报、不反映,重大决策不征求意见,造成滥决策、胡作为、乱作为,导致党的形象和群众利益遭受严重损失。

三是党内生活制度成摆设。主要表现在一些党组织往往把党内生活制度仅限于“三会一课”,对党的政治生活制度的理解比较狭隘,本来很好的制度成了摆设。一些党组织在开

展党内政治生活上缺乏创新,方式方法过于单一,习惯于念报纸、读文件、看电教片、传达上级讲话,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此外,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不落实,一些党员很少在党内生活会上汇报思想,主动接受组织监督;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不坚持过双重组织生活,变成了“特殊党员”。久而久之,思想滑坡、行为失衡,有的走上违法违纪甚至犯罪的歧途。

对于广大党员来说,如果说党的各级组织是党的毛细血管,那么党员便是党的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在党员个体上实实在在体现出来的,党员对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和准则的执行情况,直接影响到党内政治生活严肃与否。判断党内政治生活正常不正常、严肃不严肃,最根本的是看每一个党员是否严格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和党内政治生活基本准则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做党的形象代言人。就目前而言,我们的大部分党员在模范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和准则上是好的,但是也存在部分党员将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和准则当作“耳旁风”,失去了先进性和纯洁性,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危及党的事业。具体表现为:

一是党性意识淡薄,理想信念动摇、滑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无论是对一个国家、民族,还是对一个政党来说,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不仅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更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稍加剖析不难发现,一些党员之所以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组织、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以及出现拜金主义,安逸享乐,追求物质生活,精神空虚,逐渐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缺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对党的理想信仰动摇等,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会发现他强调最多的就是理想信念问题,在很多场合一遍遍强调,就像老师一遍遍叮嘱学生一样。从他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开始,理想信念成为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被提及最多的一个关键词,曾被某些人淡忘的共产主义也因为被他多次强调而凸显出强大的感召力。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理想信念动摇就是最危险的动摇,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理想信念问题。而理想信念模糊动摇不仅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也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是一些党员遵守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意识不强。遵守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是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最重要的一点。但是我们的有些党员干部为了自己的仕途和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除异己,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搞收买人心、拉选票,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对中央或上级决策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等。有的党组织认为只要干部没有腐败问题,其他问题都可以忽略不计。有的干部认为,自己没有腐败问题就行了,其他问题都不在话下,没有什么可怕的。但腐败问题与政治问题往往是相伴而生的,在政治上出现了问题,往往也必然导致权力的腐败。因此,干部在政治上出了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

三是脱离人民群众,大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可是我们的部分党员干部手中有了权力,便忘了手中权力的来源,忘了权为谁所用。在工作中,不将人民群众的诉求当回事,只为了自己头上那顶“乌纱帽”;在生活中,贪图享乐,大搞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反

对“四风”,颁布“八项规定”,强化党与人民的鱼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改善。但是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四是意识形态能力薄弱,淡化思想建设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党中央一直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但由于一些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够、意识形态能力薄弱、思维僵化等现实原因,再加上理论界有些人有意无意地引导对意识形态的研究走向,西方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虚假论”“意识形态淡化论”等论调在中国社会抬头,“意识形态多元化”“去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和“普世价值”论等论调盛行,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形成巨大挑战。这些年来,一些党员之所以是非观念模糊、理想信念动摇,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意识形态能力薄弱。同时,我们的许多领导干部认为抓好了经济GDP就抓好了一切,淡化政治工作对于我们党的重要性,结果便是思想上滑坡,甚至走向经济犯罪。

除此之外,当前党内政治生活最大的问题是庸俗化、随意化和平淡化倾向严重。

在庸俗化倾向方面,主要表现是:一是奉行好人主义。有不少党员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喜欢打“太极”,好人主义盛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谁也不去得罪,特别是在一些地方民主生活会上不闻“炮声”,只能听到“赞美声”,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相互批评变成了相互吹捧。二是存在着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把老同事、老乡观念、同学关系、个人私交等作为党内关系的感情纽带,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以酒杯换口碑,市侩风气流行,往往决策表态异口同声,利害面前结团抱伙,在党内形成了小团体、小群体、小圈子、小山头,滋生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党内关系异化为帮派关系或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党内政治生活随意化,是原则意识淡化、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的表现,表现为缺乏严格落实的执行力。一些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随意性大,不按组织程序办事,认为过党内政治生活可有可无。讲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有时间就过一下程序,没时间就造假记录敷衍了事。此外存在简单化开展,缺乏认真细致的责任心的问题。这表现在不严格执行组织原则,不按组织程序办事,党内情况不通报、不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不充分。还存在随意性参与,缺乏组织监督的约束力的问题。主要是经常在外的党员和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言必称工作忙事务多,不经常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特别是双重组织生活,主动汇报思想少,甚至变成了游离于组织视线之外的“特殊党员”。

党内政治生活平淡化问题,主要表现为态度消极被动。有的党员认为党务是虚的,业务是实的,认为过组织生活烦琐费时,影响业务工作落实,不开也不会有大问题,没必要经常组织,计划不翔实,组织不认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活动组织走过场,有的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程式化,把组织生活局限于上传下达,以读报纸、念文件的政治学习为主,满足于人来了,会开了,记录了,缺少着眼实效的活动形式。活动方式老大陈旧,一些党组织对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理解比较狭隘,往往把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仅限于“三会一课”。或是把制度当摆设,机械落实,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缺乏创新,方式方法单一,组织起来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在党的历史上,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曾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在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必须深刻领会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深刻认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深刻认识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的严重后果,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放到党的建设基础工程的战略地位予以抓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