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毛泽东和他的儿子
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当成大事,难道党主席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共同事业而牺牲?
——当彭德怀为毛岸英的牺牲而自责时,毛泽东这样说道
影片档案
拍摄年份:1991年
黑白/彩色:彩色
出品:潇湘电影制片厂
编剧:方涛初 骆炬
导演:张今标
摄影:杨 尉
美术:李润章 曹 斌
主演:王 仁 饰演 毛泽东
姚 刚 饰演 毛岸英
徐 扬 饰演 刘思齐
丁笑宜 饰演 彭德怀
黄 凯 饰演 周恩来
荣耀
1991年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故事片奖
1991年首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特别奖
历史背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布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并下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侵占中国领土台湾。美国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抗议和警告,在10月命令美军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鸭绿江、图们江地区进犯;并在此前的8月下旬开始用侵略朝鲜的空军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1950年10月上旬,中共中央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和中国人民的意愿,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8日,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随之结束。1958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回国,志愿军番号撤销。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不久,毛岸英主动要求加入志愿军入朝参战,并得到毛泽东的支持。随后,毛岸英到志愿军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光影故事
一
一大早,毛岸英就来到北京机器总厂了解生产情况。毛岸英从苏联回国之后,便向父亲要求自己要下基层锻炼,毛主席听了之后非常高兴,支持他进入北京机器总厂实习工作。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毛岸英和工人师傅们说说笑笑地走出工厂大门,热情地和大家招手再见之后,他便骑着自行车飞快地向中南海奔去。
中南海毛主席的书房内一片肃静,屋内灰暗的光线下洒落下一道伟岸的背影,毛主席正在观看介绍朝鲜战争的资料片。这时,毛岸英走了进来,看到父亲投入地观看资料片,他不声不响地坐在一旁也看了起来。当看到影片呈现出被炸毁的城市和乡村的时候,毛岸英的脸上充满愤怒的神色。影片放完了,灯亮了起来。毛主席回头看到了岸英,于是他招呼岸英坐到前面,不紧不慢地问道:“看到了吧。讲讲你的想法。”
岸英愤怒地说道:“别人都亡国了,我们能见死不救吗?”主席看着愤怒的儿子,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继续问道:“我问你有什么打算嘛!”毛岸英不假思索地说道:“我完全同意爸爸的安排。”主席转过身子,看着自己的儿子说道:“喔,我还没讲,你怎么就同意我的安排了。”
岸英胸有成竹地说道:“我已经估计到您的安排了。”主席激动地站了起来,看着毛岸英,有些歉意地说道:“岸英,不怪爸爸吧,你们刚结婚不久,思齐现在还在医院,让你到朝鲜去,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
岸英赶紧扶着爸爸坐下,解释了起来:“不,爸爸,您说到哪里去了,谢谢爸爸对我的关心,我知道该怎么做。”听到岸英这样说,主席很是欣慰,于是他招呼岸英去把彭德怀请来。
餐厅内,毛主席与毛岸英陪着彭德怀坐在桌子旁吃饭。毛主席高兴地举起一杯酒,对彭德怀说道:“你过几天就要离开北京,去沈阳做出正准备了。我请你来喝一杯酒,以壮行色,今天只请岸英作陪。抗美援朝,我是积极分子,你百分百地支持我。来,先敬你一杯。吃菜”彭德怀赶紧举杯喝酒。这时岸英又给他们斟满酒。
望着岸英,主席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紧接着说道:“为了使你在朝鲜工作上方便些,我把岸英交给你,他会俄文,也懂点英文和法文,让他参加第一批朝作战,这才叫送子从军嘛!”彭德怀听到这话以后,突然放下了手中的筷子,主席诧异地问道:“怎么,你不愿意收他这个兵?”彭德怀看着毛主席,真诚地说道:“主席,我懂你的意思,你是想给全党、全国带个头。但是,自开慧同志牺牲后,你已经牺牲了好几位亲人了。岸英从小受苦,到处流浪,后来又去苏联学习,长期不在你身边。现在好不容易聚在一起了,我看还是把他留下来吧,也好有个照应。”
看到主席态度非常坚决,彭德怀连忙说道:“我不完全是这个意思,现在去朝鲜有危险。美国飞机天天轰炸,在我国搞好建设,也是抗美援朝嘛!”听到这里,毛岸英非常着急。他怕彭德怀不答应,自己去不成,赶紧对彭德怀说道:“彭叔叔,您就让我去吧。我不怕美国佬的飞机大炮。我在苏联的时候,当过兵,还参加过大反攻。我们一直打到柏林去了。”看着毛岸英着急忙活的样子,彭德怀笑了起来。
看到一向严肃的彭德怀终于笑了起来,毛岸英感觉到有转机,于是他举起杯子说道:“彭叔叔,您要是答应我,就请干了这杯酒。”岸英期待地望着彭德怀。这时,毛主席过来打圆场说:“那我就替岸英求个情。”于是三个酒杯碰到一起,餐厅里洋溢着欢乐的笑声。得到彭德怀同意之后,毛岸英匆匆忙忙去医院看望了一下妻子刘思齐后,立即随第一批志愿军奔赴朝鲜。
趁着休息的时间,彭德怀要洪学智和他下棋。洪学智笑着说:“和你下棋,我总是赢不了。你总悔棋。”这时,毛岸英说:“彭总,我跟你下一盘吧。”彭德怀笑称毛岸英不是自己的对手。毛岸英也打着哈哈说:“你吹牛吧。彭总,咱们试试看吧!”大家跟着起哄。于是,彭德怀决定和岸英下一盘。
彭总和岸英摆好架势,准备在方格中驰骋一番。在邓华的暗示下,岸英吃了彭德怀的车。彭总发现之后叫道:“不行,这步不这么走。”岸英笑着说:“彭总,你怎么还真悔棋呀。”彭德怀兜着圈子说:“你开始又没降不许悔棋。”洪学智在旁边跟着瞎起哄说:“怎么样,彭总,又悔了吧。你要是不悔棋,只怕一辈子也赢不了。”彭德怀笑骂他瞎扯,并说只悔一步。岸英笑着说,要是我呀,宁可输了重下。也不悔棋。
彭德怀乐呵呵地说道:“下棋,又不赢房,又不赢田,悔一步有什么要紧的。”岸英正色地说道:“下棋好比打仗,兵马一动,还能悔吗?”彭德怀摇着头说:“真是么子窑出么子瓦,好,不悔就不悔。下!”
天空中突然传来一阵轰炸机的声音,原来美军的轰炸机前来偷袭。于是警报声,吵闹声响成一片。邓华、洪学智等人劝彭总快躲进防空洞。彭德怀说:“你个老洪,慌什么,你那么怕死呀!”洪学智着急地说道:“彭总,昨天晚上会议不是决定了吗,大家都要分散隐蔽。”
这时四架飞机俯冲了下来,彭德怀生气地吼道:“欺负老子没有飞机大炮呀!”毛岸英接着说:“美国佬仗着空中优势,会更加大胆地深入。彭总,这不正中了您的诱敌之计吗?”彭德怀笑着说你想通
了。毛岸英高兴地说道:“一切都按您的预料去发展,彭总,我算服您了。”彭德怀乐呵呵地说道:“我这一套,还不都是跟你老子学的。”
趁着彭德怀高兴地时候,毛岸英向彭总提出要离开志愿军司令部,并且解释说自己想到前线去真刀真枪的跟美国佬干仗。彭德怀看着毛岸英渴望的眼神,满怀深情地说道:“好呀,你这个伢子,真是米缸里不出白布。”岸英惊喜地说道,那您是同意了。彭德怀虎着脸说道:“谁说的,这还得请示你老子。”岸英高兴地说道:“彭总,那就说定了。你不是要听我老子的意见吗,我去给他写信。”说完,他真的立即跑去写信了。
二
作战指挥室内,作战参谋高瑞欣指着地图让岸英看战场进攻事态,岸英说道:“我军大胆穿插,然后分而击之,必获全胜。如果再切断美第九军后路,我们的主力部队就能完成合围任务。”这时处长正好进来,他大声称赞岸英理解地正确,高瑞欣也夸岸英是“将门出虎子”。岸英谦虚地说:“哪里话。前两天,我还以为第一战役打赢了,宜乘胜追击,看来咱们这一套战略战术,我还得从头学起呀。”
高瑞欣招呼毛岸英过来吃饭,于是他们边吃边聊起各自的家庭情况。突然这时,响起了爆炸声,原来美军又来搞偷袭了。美军扔下几枚燃烧弹后,志愿军司令部瞬间就变成了火海。当得知高瑞欣和毛岸英还困在燃烧的司令部后,彭总着急地招呼众人快去救人,然而火势太大,再加上有风,木制的司令部办公室瞬间变成了火海。这时大家都清楚,毛岸英和高瑞欣已经牺牲了。
彭德怀犹如一只被激怒的困兽,在空地上徘徊着,终于他一屁股坐在地上。他和毛岸英相处的片段回忆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的在大脑中回放着……
毛岸英陪着毛主席和彭德怀说话,毛主席高兴地说道:“岸英在苏联留学,学了哲学,科学社会主义、数、理、化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还自修了政治经济学,算是半个秀才了。”彭德怀点头说道:“在延安,也算是大知识分子了。”岸英谦虚地说不敢当。主席又接着说道:“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可是还没有上过中国这所大学,我看你呀,自己带一些小米,一些菜籽,背上行李到枣园去,学习农业劳动。和农民一起住,一起吃,一起劳动,拜农民为师,你看好不好。”
岸英连忙点头答应,他满怀**地说道:“我离开祖国十几年了,也很想到实际中去锻炼一下。了解农民,了解农村,了解中国社会。”毛主席高兴地说道:“将来你还可以学习军事。”说着,他指了指彭德怀说:“老师就在你的面前。”彭德怀笑着说道:“真正的老师是你呀,我们都是跟你学的嘛。”
彭德怀从沉重的思绪中回过神来,从地上站了起来,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菊香书屋里,毛泽东正在看书,机要秘书叶子龙跑了进来报告主席,长沙来信了。毛泽东看完之后,高兴地说道:“岸英伢子这件事办得好,岸英五月份回乡探亲,一位亲戚希望在长沙谋个厅长方面的位置。岸英不但没有答应,而且还批评了他。说新中国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子所以不同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更基本的原则外,就是不搞皇亲国戚,仗势做官发财。”叶子龙认真地听着。
“这位亲戚,现在想通了。来信感谢毛岸英的开导,还捎来一筐桔子。有人说,我们共产党不讲人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们说的是对人民的热爱,其中也包括自己的亲戚朋友在内。”顿了顿之后,毛泽东又说道,“对于近亲,由于血缘关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我们不仅不否认,而且要加以巩固,但要倡导他们走正确的道路。我知道他生活很清苦,把我的稿费寄过去。”
毛泽东在院子里高兴地唱着昆曲:“水涌山叠,水涌山叠,二百年,流不尽的英雄血。”这时刘思齐走了进来。毛泽东问刘思齐:“岸英给你写信了没有?”刘思齐奇怪地问道:“爸,我还要问你这事那,岸英怎么不给我回信?”
主席安慰她说:“没那么要紧,前线战争紧张,没时间写信时常有的事情。怎么,你做梦了吗?古人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思齐呀,搞革命就是要牺牲许多东西。你给岸英写信,要多鼓励他,不要让他牵挂你才对。”思齐懂事地点点头。
在毛主席和刘思齐吃饭的时候,叶子龙拿着志愿军司令部的发来的电报前来汇报。电报上写着:“从11月6日到12月24日连续作战49天,毙敌伤敌三万六千余人,其中美军两万四千人。”毛主席高兴地说道:“大胜仗嘛。我以前讲过,志愿军打败了美军,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
毛泽东的小型生日宴会正在悄悄地举行。毛泽东走进会场时,还有些诧异。原来他忘记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当大家提醒之后,他招呼大家一起吃饭。李银桥告诉毛泽东,金日成主席送来十箱苹果。毛泽东嘱咐李银桥将一箱苹果分给大家,然后给周总理、刘副主席、朱总司令、宋副主席各送一箱尝尝鲜。
主席书房外,叶子龙问卫士主席的情况。在得知主席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很好后,李银桥和叶子龙走进去向主席汇报毛岸英牺牲的情况。当得知儿子牺牲之后,毛主席一下子愣住。他怔怔地站着,眼珠一动不动,半晌,才用颤抖的手去掏香烟,竟然一连两次都拿不出来。过了一会儿,他才问毛岸英牺牲的详细情况。叶子龙用低沉的声音说:“11月25日上午11时左右,四架美国飞机,经过志愿军总部……总理考虑当时你和江青同志都在患感冒,就没有让我报告。”毛主席沉默不语,只是一个劲地抽烟。
许久之后,毛泽东才缓缓地说道:“岸英是1922年10月24日寅时出生在长沙的,今年刚好28岁。生下不久,就跟我们到了上海、韶山、广州、武汉,后来又跟他妈妈坐牢,八岁就没有了母亲,带着两个弟弟在上海流浪。哎,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呀!”
毛泽东打开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布包,从中拿出那张珍贵的镜框来,里面夹着一张杨开慧和毛岸英的照片。他看着照片,久久不能释怀。放下照片之后,毛泽东情不自禁的吟起诗来:“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伧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睹物思人,他仿佛看到儿子从远方向自己走来。情不自禁地,他回想起他与岸英的种种过往……
那时候,毛岸英刚从苏联学习归来。毛泽东边走边对毛岸英说:“中午一起和我吃饭。从明天起开始,你去吃大灶。不要因为你是毛泽东的儿子……”没等他讲话说完,毛岸英就抢着说:“不,爸爸,从今天起,我就吃大灶。”
毛泽东来到毛岸英和刘思齐的新房内,看了看说道:“今天你们俩结婚,爸爸没有别的东西送给你们,这件大衣是我到重庆谈判时穿过的,送给你们两个人。晚上可以当被盖,白天岸英穿上可以挡挡寒。”听到这里,毛岸英激动地说谢谢爸爸。毛主席说道:“爸爸欠你们,欠亲人的太多,只要你们幸福,我也就别无遗憾了!”毛岸英和刘思齐感动地望着父亲。
三
这时刘思齐来到书房,她看到主席的神色便问道:“爸爸,又在思念开慧妈妈了吧。爸爸您别难过,我听人家说,您有五位亲人为革命牺牲了,这是咱们家的光荣呀!”主席幽幽地说道:“牺牲是光荣的,也是痛苦的啊!”
刘思齐岔开话题说道:“爸爸,我最近学校功课忙,不能经常来看您。”此时主席
还没有从刚才的悲痛中缓过神来,他自顾自地说道:“也许当时我不同意你和岸英结婚才是对的。”思齐奇怪地问道为什么,毛泽东掩饰地说道:“毛泽东的儿媳难当呀!”毛主席告诉刘思齐,“要注意身体,不要生病,好好学习。为岸英,为人民,为爸爸争一口气。”刘思齐重重地点了点头。
毛泽东在书房内边看资料边吃红薯,不一会儿他就进入梦乡。恍惚间,他看到童年时期的小岸英走到桌旁,主席笑着说:“调皮蛋,又来捣蛋。”小岸英笑眯眯地说是妈妈让他送来的,并让爸爸猜是什么东西。主席乐呵呵地说猜不着,毛岸英调皮地让爸爸闭上眼睛之后,将烤红薯喂到爸爸的嘴里。
就在这时,卫士跑了进来拿掉了主席手中的红薯,一下子将主席从梦中惊醒。毛主席生气地呵斥道:“搞什么,你为什么吵醒我,给我出去。”等到屋里没人之后,他拿起照片又仔细地看了看,忽然间他想起了什么,就立即走了出去。
这时传来一阵低沉的哭泣声,循声而去,毛主席看到刚才那个卫士伏在墙上低声地啜泣着。主席爱怜地掏出手绢给他。卫士转过身来说道:“您狠狠地骂我一顿吧!您骂我一顿消消气吧!主席,我们都是您的儿子。”突然周围响起一片低沉的哭泣声,主席回头一看,院子里站满了哭泣的工作人员。主席挥了挥手,让大家回去。
刘思齐来中南海看望毛主席,她不解地问毛泽东:“爸爸,您接到岸英的信没有。汉城都光复了,他怎么好几个月都不回信?”她还询问这场战争还能打多久。毛泽东告诉她,那些战争贩子不在战争上输个精光,是不会坐下来停火谈判的。毛主席对刘思齐说到过去,说自己在长沙的时候也是经常和杨开慧分别。那离情别绪非常折磨人。
毛泽东接着告诉刘思齐,自己有一次去上海,早晨去搭火车,想起分别的痛苦和重逢的喜悦,于是写了一首《贺新郎》的词送给杨开慧。说完,他便给刘思齐吟咏起来: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似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主席深情地背完诗后继续说道:“1930年以后,国民党抓住了你的开慧妈妈。他们要她在报上发表一个和毛泽东脱离关系的启事。写了就放她,可她就是不答应,至死还在眷恋着我。”刘思齐懂事地说道:“爸爸,我们还年轻,分别几年没有关系,千百万志愿者战士抛家别子,有的甚至在战场上牺牲了,我们夫妻分别又算得了什么。”主席感慨地说道你真是我的好孩子。
彭德怀回到北京之后火急火燎地向主席负荆请罪,毛泽东没等他开口就说道:“去年我访问苏联的时候,斯大林对我说,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不能谴责胜利者,这是一般的公理,我就把这两句话送给你吧!”彭德怀内疚地说道:“没照顾好岸英,是我终生不能原谅的。我请求处分。”彭德怀宽慰他说:“革命战争就是要付出代价的。岸英也是一位普通战士,为国际共产主义献出了生命。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当成大事,难道党主席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共同事业而牺牲?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刘思齐每周的看望对毛泽东来说都是一场感情的灾难。周恩来总理劝毛泽东到外地去视察工作,说换个环境或许可以减轻这种感情上的悲痛,于是毛泽东去了外地。可是毛泽东从外地回来之后难过地说道:“思齐对岸英的感情太深了,我实在不忍心看见她惊闻噩耗的样子,所以每次话到嘴边,就又吞了下去。”他难过地说,“作为爸爸,我再也不能,也不愿意扮演这个全世界最难堪的角色了。”周恩来低沉地说道:“等会儿你就对她直说了吧,是时间应该让她知道了。”
过了一会儿,刘思齐走了过来,毛主席轻轻地问她是不是爱哭的姑娘,刘思齐自豪地说道:“我和妹妹韶华从小就跟着妈妈坐牢,我们在监狱里还和毛泽民叔叔一起搞过狱中斗争呢。”主席告诉思齐,岸英小时候在上海当报童的时候,为了保护他的弟弟岸青也和帝国主义的巡铺打过架。毛主席接着沉痛地告诉思齐,革命斗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无数革命者,为了今天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这里面也包括我们的亲人。
看到思齐懵懵懂懂的样子,毛泽东接着说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好的夫妻也总有生离死别的一天。他们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为了抗美援朝,牺牲了无数战士,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就是其中之一。”
刘思齐终于明白了毛泽东所要传达的意思,她哭着大喊“不,不!”想往外跑,毛泽东将她叫了回来。刘思齐委屈地趴在主席的肩膀上哭了起来,主席悲痛地说道:“你要节哀,爸爸的手都冰凉了。”为了不让爸爸难过,刘思齐忍住悲痛,走出了丰泽园。
这时,周恩来进来请示毛泽东要不要把毛岸英的遗骨运回来安葬。毛泽东坚定地说道:“这么多志愿军战士牺牲在朝鲜,就地安葬,为什么毛泽东的儿子就要搞特殊化,我还是那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到了接见志愿军代表的时候,毛泽东神采奕奕地与众人握手并大声喊道:“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大家高兴地异口同声喊道:“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亲自并为他们带上勋章,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点击点评:领袖的父子深情
影片根据毛泽东同志失去长子毛岸英的史实改编而成。编剧和导演独辟蹊径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描绘毛泽东主席作为一个普通人面临丧子之痛时所做出的反应,以及他的所思所想。同时,毛泽东在这一沉重打击面前所体现出来的博大胸襟和人格力量令人感佩。
导演很好地解决了平凡与伟大的统一,普遍性特与殊性的统一等艺术创作难题,把革命家庭的父子之情刻画得感人肺腑、悲壮深沉、博大崇高。电影中领袖的日常生活被描绘得真切生动、细腻曲折、意味深长,观众从中可以领略到毛泽东平凡的生活世界;同时,一种自平凡生活而升华出来的伟大精神,一种伟人方才具备的伟大格贯穿影片的始终,深深地感染着观众。
回望精彩
影片在描述毛泽东在初次听到噩耗的时候:毛泽东怔怔地站着,眼珠一动不动,半晌,才用颤抖的手去掏香烟,竟然一连两次都拿不出来,良久之后才发出一声长叹:“唉!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啊!”一种深沉的悲痛感流露其间。沉重的画面氛围深深地融入观众心里,达到了一种艺术上的层次共鸣。
这一场面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主席作为一个父亲,在面对儿子早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沉重打击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博大心胸和人格力量。他没有流泪而胜似流泪,没有说话而胜似说话,这一经典镜头有助于我们理解伟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
星光:王仁
王仁,饰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主演的影片《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是其成功的代表作。199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潇湘电影厂推出献礼影片《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王仁接受重任再次出演老年毛泽东,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该片荣获当年的电影电视部优秀故事片奖。
在饰演毛泽东的过程中,王仁不仅仅是仔细阅读了剧本,他更是走访了毛泽东生前的工作人员和警卫人员,通过与他们进行交谈了解到主席的一些生活习惯,比如主席喜欢躺在**看书,主席湖南口音重等等。王仁知道这些情况之后,就在拍戏过程中去仔细揣摩,最终终于在银幕上最真实性地呈现出伟人的风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