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故事

章三章 周恩来

字体:16+-

第三章

周恩来

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周恩来对震灾区群众激励道

影片档案

拍摄年份:1991年

黑白/彩色:彩色

出品:广西电影制片厂

编剧:宋家玲、丁荫楠、刘斯民

导演:丁荫楠

摄影:于小群

主演:王铁成 饰演 周恩来

张克瑶 饰演 毛泽东

孙飞虎 饰演 蒋介石

高长利 饰演 贺 龙

刘怀英 饰演 朱 德

刘锡田 饰演 陈 毅

卢 奇 饰演 邓小平

荣耀

本片荣获1991年中国电影家协会“金鸡奖”特别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化妆三项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男演员两项奖以及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作为一部难得的历史人物传记影片,它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

历史背景:**

“**”简称“文革”。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以及同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是“**”全面发动的标志。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后,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0月上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华国锋、叶剑英主持下,毅然对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等人实施隔离审查,结束了“文革”这场灾难。

光影故事

1966年夏天,刚刚从春旱与地震的双重煎熬中走出来的中国,还未来得及缓口气,便又紧张得躁动不安起来。

孔庙的大院里,闪着火光,冒着浓烟,像在焚烧什么;古老的城墙上,一块巨大的标语牌“**万岁”赫然触目,大约是淋了雨,一个个红字似滴下的血;大街小巷贴满了形形色色的“文革”大字报、小标语、宣传画,不时出现三五成群的造反派骑着自行车呼啸而过……

1967年1月,北京的大街小巷贴满了形形色色的“文革”大字报、宣传画。一辆大“红旗”轿车行驶着。周恩来身穿军装端坐在车内,忧心忡忡地看着窗外:一队年轻的臂戴袖章的造反派,举着红旗,高喊着“革命无罪,造反无理,一反到底,就是胜利”的口号,向前冲去……

傍晚时分,大“红旗”在西山植物园山底下的一座房子前停了下来,杨德忠向周恩来介绍说着这就是秘密为贺龙找的避难之地,并且还安排了一个加强连和一个流动哨,周恩来满意地点点头,走了进去。

夜深了,在中南海西花厅饭厅,周恩来为了保证贺龙的安全,让他与夫人薛明乘坐自己的专车连夜往西山转移。临行前,贺龙紧紧地握住周恩来的手:“总理啊!我们恐怕见不到了!”

“秋天,我去接你。”周恩来向他承诺道。

“无产阶级**万岁!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在批判陈毅的会场上,造反派们高声呼喊着。陈毅正**饱满地发表着讲话,忽然,造反派冲了进来,直朝陈毅站的方向奔去。几乎同时,周恩来快步走到陈毅面前,站在造反派和陈毅之间,卫士们用钢铁般的手臂把造反派隔开,周恩来气愤之至:“你们为什么违背诺言,强行使用暴力。你们要想抓陈毅,除非先从我身上踏过去!”

随后,在中央警卫局战士的保护下,周恩来与陈毅安全离开了会场。

安静的西花厅之夜。周恩来、陈毅,还有廖志成三人聚在一起谈话。周恩来为了顾全大局,想让陈毅起个带头作用先作自我检讨,廖志成也好言相劝,但陈毅始终坚决反对:“士可杀,不可辱。“这时,护士小徐进来给总理送来了药,总理放下手中的文件,起身喝了药,又拿起文件仔细阅读起来,当陈毅看到这一幕时,内心动容,转变了态度:“总理,我接受你的任务,做检讨!一定要检讨得好,早日过关,把外交部的工作管起来。”周恩来听了,高兴地说:“你陈老总呀!就应该带这个头啊!这就叫顾全大局,相忍为国嘛!你写好以后,我来看看!”

“总理,你要保重身体啊!不光是为自己,为党和国家。”陈毅说罢,转身与廖志成离去。

有一次,周恩来同夫人邓颖超正在西花厅散步,闲谈着淮安的事,忽然,卫士长过来报告说公安部送来了孙维世的死亡报告书,信上说孙维世死于蜘蛛膜下腔出血,周恩来沉重地拿起笔在报告书上作了批示,唤来秘书:“马上送公安部,告诉他们,保护好孙维世的遗体,准备检查!”后来,秘书回来报告说孙维世是按反革命处理的,遗体已经被火化,连骨灰也没留下,周恩来听了拍案而起,大怒:“太不像话了!怎么能这样子对待一个烈士子女呢!”

夜已深了,喧闹的街区安静了下来。一辆大“红旗”汽车行驶在一条古老的街道上,周恩来坐在车内出神地看着车窗外街两旁陈旧凌乱的大字报。街上已没有其它车辆,也难得见到几个行人。忽然车后传来一阵异常的响动,他立即转身掀起后车窗的纱帘,向外望去:一群孩子踏着自制的小滑轮车追赶着“红旗”车,并且还开心地喊着歌谣:“大汽车,闪闪亮,革命儿歌我们唱;彻底砸烂封资修,不用上课真叫棒!”

周恩来缓缓放下车帘,转过头来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怎么变成这样子?”

在人民大会堂总理办公室里,周恩来正在埋头工作,忽然电话一阵急响,周恩来忙拿起电话:“是,我是周恩来……嗯,主席已经按时出发……好……要叮嘱他们注意保密……对,安全甚为重要……好的……就这样吧。”说完,周恩来放下电话,又埋头工作起来。这时,女服务员端着饭菜进来,轻声唤道:“总理,该吃饭了。”

“嗯,好,放在那里吧。”说罢,周恩来便又低头开始工作。

当女服务员第二次进来时,发现桌上的饭菜没有动,便着急地对总理说:“总理,饭都凉了,我给你热热吧!”

“哎,不用热了,马上就吃。”说完,周恩来放下手中的文件,起身来到餐桌边,看到总理拿起了筷子,这个女服务员才缓缓离去。

夕阳照耀着毛泽东的专用列车由北向南疾驶而去。夕照把天际、大地染成红色。

此时,在某防空洞里,以林彪为首的反革命团体正在秘密筹划刺杀毛泽东的行动,企图一举篡夺共和国主席的位置。中间一位最年轻的人——林立果,正坐在那儿,与其他几个人商定阴谋。

不久,在一间废机库里,林立果向小舰队两名成员传示了林彪的手令:“现在情况紧急,我们已决定在上海动手,这是命令!暗号是:王维国因病住进医院。”

此时,毛泽东的专列正停在上海附近的一个小站上。在车厢内,毛泽东刚刚睡醒,他思索着走到桌旁,坐下。一名卫士过来送上了茶。

“每回来上海,他们都不怎么关心我的睡觉和吃饭,也都从来不问我几时走,到什么地方去!可这一次怎问得那样的仔细呢?”毛泽东喃喃自语。

卫土不知如何回答,一下子愣住了。

毛泽东断然决定:“不管他!调车!立刻走!”

1971年9月12日,毛泽东的专列胜利到达北京。随后,毛泽东乘坐的轿车及随行车队缓缓驶进新华门。车队从卫士前缓缓驶过,卫兵行军礼致敬。

1971年9月12日夜,在北戴河林彪别墅里,叶群在紧张地拨打着电话,电话接通:“我是叶群,要黄总长接电话……什么?不在,不是说在这儿开会吗?如果他回来立即给我来电话。”

叶群接着拨电话号码,电话接通:“我是叶群。请黄总长接电话。什么?今天一天都没来过,他要是来了,请他立即给我来电话。”

说完,叶群气急败坏地摔下手中电话!她望着林立果。林立果、叶群又一起望着林彪。三人沉默地互相望着……

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周恩来正在主持起草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早就站在总理身后的卫士长等总理的讲话告一段落时,忙上前在总理的耳边说了一句话。周总理想了一下,站起身来,对众人说:“请大家等一下。”然后走了出去。

周恩来走进自己的办公室,从桌上拿起电话听筒:“我是周恩来……啊,是256号三叉戟……停在山海关机场……知道了。”

随后,周恩来给吴法宪打电话仔细询问了关于256号三叉戟的事,并且用强硬的口气命令他以空军司令员的身份,亲自下达命令:三叉戟就停在那里不准动!

不久,在北戴河林彪别墅,叶群打通了周恩来的电话:“总理吗?总理好,我是叶群。林副主席想动一动。”

电话那一头传来周恩来的声音:“是空中动还是地上动啊?

“空中动。”

“你们调了飞机没有?”

“没有,林副主席让报告总理后再调。”

周恩来沉思了一下:“晚上夜航不安全吧?这样吧,调飞机的事,我和吴法宪同

志商量一下,看看天气情况再说。”

“这是个阴谋。”周恩来放下电话,自言自语道。

周恩来赶紧拨通了毛泽东的电话,可是值班员告知主席已经休息了,他又拨通了另一个电话“李作鹏同志吗?我是周恩来。停在山海关机场的256号专机不要动,要动的话,必须有我、黄永胜、吴法宪和你,四个人联合下命令!山海关机场是你们海军管的,出了问题,我唯你是问。”

随后,周恩来安排杨德中亲自把黄总长接了过来,并让杨德中立即赶往西郊机场,寸步不离协助吴法宪同志工作,同时命令李德生协助空军指挥,要寸步不离作战室。

北戴河林彪别墅,月光点点,秋虫长鸣。透过树丝,看到林彪别墅只有几个房间亮着灯,不时有人影在晃动,像一座神秘的城堡。忽然,车库的大门洞开,一辆大“红旗”车向山海关方向疾驰而去

漆黑的夜晚,在人大会堂总理办公室,周恩来正来回踱着,忽然电话响了,他一把抓起电话:“我是周恩来。”

电话听筒中传来报告声:“报告总理,林彪登上256号飞机,强行起飞成功,已向北飞去。”

周恩来命令道:“我代表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命令:一,立即关闭全部机场,没有命令,任何飞机都不准起飞;二,马上开动全部雷达监视天空,随时报告256号飞机情况和其它一切可疑目标。”

周恩来通过电话,不断询问山海关空军方面关于256号飞机的情况:“那请你向256号飞机发出呼叫,希望他们回来,不论在北京东郊机场,还是西郊机场降落,我周恩来都会去机场接他们。”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周恩来在办公室焦虑地来回踱步。忽然,桌上的电话又响起来,周恩来赶忙接起电话。

话筒内传来256号飞机的最新情况:“报告总理,256号飞机正沿国境线飞行,随时有越出国境的可能。

在毛泽东的书房,毛泽东身穿睡衣正倚坐在沙发上读一本大字古书。周恩来在毛泽东的值班秘书引导下走了进来。通常情况下,晚年的毛泽东见党内的同志,包括高级领导人,是不站起来迎接和送别的。这一回却在生活秘书扶持下破例站起,迎候周恩来。

毛泽东和善地看着周恩来,微微地点了一下头。他一切似乎都已了然,非常沉静。

周恩来说:“主席,情况你都已清楚了吧。”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毛泽东慢慢地将手一挥。

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所乘的飞机坠毁于蒙古温都尔汗旷野。

还是那条挂满牌坊的街道,学校、孔庙等场所都已开始显出本来的面目,大字报已经不像五六年前那样疯狂,那样杀气腾腾。自然,往日的“红火”仍留下许多“红”色的痕迹,观看大字报的人也明显减少了。墙上残破的“文革”大字报被一阵阵风吹了下来,随后又被风吹卷起来,在空中漫无目的地飞舞……

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军乐团正在排练为迎接尼克松总统访华而准备的曲子《美丽的阿美利加》。透过闪亮的乐器,周恩来在秘书及负责接待美国代表团的官员陪同下走进了大厅。乐队指挥发现后,立即将指挥棒一收,乐队停止了演奏,大家纷纷站了起来,热烈的掌声顿时四起。

指挥忙走下指挥台与周恩来握手:“总理,你好!”

“同志们,辛苦了!请坐!”

接着,周恩来说:“《美丽的阿美利加》是尼克松总统就职时所选择地曲子,你们一定要把它演奏好!这个曲子是为美帝国主义唱赞美曲的,歌颂美国人民的乐曲,哎,还有一首……”

“是《牧场上的家》。”

“哎,这是一首牧歌,是吗?”

“是的。”

周恩来表情有点兴奋:“它是赞扬自己双亲的嘛!……我们请尼克松总统,选这样的曲子,是为了表达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友谊。指挥同志,你说,我说的对吗?”

“说得对!说得非常好!总理。”

众人热烈鼓掌。

“同志们,你们一定要演好这首曲子,啊!”

这时,卫士长走到周恩来身边,说了一些话。周恩来略微思考了一下,转过身,面对着大家:“好,你们继续练习嘛!祝你们演出成功!”

周恩来与众人一一握手告别,转身向宴厅外走去,这时,《美丽的阿美利加》音乐缓缓响起,周恩来缓下脚步,不禁转头看了乐队一眼,然后随着乐曲的节拍边打着节拍,边向厅外走去。

在北京首都机场,尼克松夫妇在仪仗队的欢迎下,从舱门中走出,看到不远处正向自己走来的周恩来,他们大步走下舷梯同周恩来总理亲切握手。

周恩来日理万机,每天都有新的工作等着他。与繁重的工作相伴的,是周恩来每况愈下的健康状况。癌症折磨着他的身体,便血的情况愈加频繁。医生们极为担忧他的身体,劝他多休息,但周恩来仍旧每日坚持工作到深夜。

1973年的延安,黄土高原的夏日傍晚,夕阳如刀,给沟沟壑壑雕出了金黄色的光边。远远地望过去,延安宝塔山下的延河边,聚集了众多系着羊肚毛巾、穿着白褂、黑裤、扎着红腰带的陕北老乡。人们都往一个地方拥去,卷起的尘土在夕晖中飘荡着……

在延安招待所,周恩来与土金章坐在沙发上交谈着。周恩来说:“金章同志,你来延安十年了,据你了解,延安人民的生活到底怎样?哎,你可要给我讲实话。”

“是,我讲实话,我们延安总共有十四个县……剩下的七个县的居民的生活是很贫困。”土金章又接着说:“最近我去了子长县的李家寨,那里的群众连苞谷都吃不饱……”

周恩来在凝神听着。

在招待所餐厅,周恩来步入餐厅,大家都热烈鼓掌。

周恩来要求同地委同志坐在一起。随即,他便热情地招呼大家吃饭。

周恩来津津有味地吃着小米饭:“小米饭真香啊!就是延安的小米呀,支援了我们的革命。解放这么多年了,延安的生活为什么还这么苦。我当总理,我有责任。”

地委书记说:“主席和总理对延安很关心。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

周恩来说:“还是我没当好这个家!延安人民哺育了我们……今天,我和你们谈,你们五年粮食能不能翻一番?”

地委书记激动得热泪盈眶:“好,只要有总理的支持,我们一定要实现总理的愿望,五年粮食一定要翻一翻。”

周恩来激动地站了起来,与众人碰杯。“我替老区的人民感谢你们!这杯酒一定要喝下去!”接着,他同每一位同志握手,深情地望着大家说,“你们五年粮食翻一翻,只要我还不死呀,我一定回来看望你们!”

在西花厅总理病房里,周恩来安静地躺在病**,闭目养神。他头上挂了一个输血吊瓶,针头还插在他的手腕。张大夫与卞大夫坐在旁边观察着。护士小徐走了进来,准备对总理进行护理。

周恩来躺在**,难得的休息让他的思绪开始飘远。他忽然回忆起过他和等和邓小平一起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的情景。

在法国巴黎的一间房子里,年轻的邓小平正在油印机前忙碌着,周恩来走了进来:“小平”

邓小平急忙扭过身,看见周恩来,惊喜地叫道:“噢,恩来呀!”

周恩来走到邓小平跟前,拿起印好的《赤光》:“小平,印得怎样?”

“这个封面设计得怎样?”

“你看,旗子这样,就比原来的好。”

在过去岁月的回忆中,周恩来渐渐沉入睡眠。当他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等待他的又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困境。

林彪的阴谋虽然已经被打破,但国内局势仍不稳定,党内也动荡不安。周恩来没做完一次治疗,身体稍有起色,就又投入到更加繁忙的工作中。为了稳定党内外以及社会安定,他竭尽可能地与破坏分子作斗争。

江青有意要对付邓小平,周恩来利用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肯定评价,极力保护邓小平在党内的工作与安全,使江青的“如意算盘”没有打响。

斗争是漫长、艰难的。王洪文、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不断在社会上煽动群众,扰乱社会秩序,颠倒黑白,迫害国内优秀人才,给国家带来了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对此,周恩来忧心不已。

1974年,周恩来健康状况每日愈下,许多人都在为总理的健康担忧。共和国建国25周年招待会召开的日子里,大家都在猜测周恩来会不会出席。

招待宴会开始,乐声奏起,周恩来伴着音乐从红地毯上缓缓走进来,他身后还跟着邓小平、董必武等国家领导人。整个宴会厅沸腾了,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对总理的思念,掀起一阵阵热潮。欢呼声、哭声、鼓掌声混成巨浪,向主席台方向一浪接一浪地冲击着。

周恩来感动得眼睛湿润了,泪花闪动。他也开始情不自禁地鼓掌。

在热烈的掌声中,周恩来走上讲台,站到麦克风前,拿起祝酒词演讲稿,抬头看着热情的人们:“贵宾们!朋友们!同志们!二十五年前,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场内又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周恩来继续演讲:“二十五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胜利前进!”

整个大厅再一次涌起掌声狂潮,周恩来被这热烈的情绪所感染,放下稿子,和大家一起鼓起掌来……

同时,由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组成的“四人帮”妄图借四届人大召开之际阴谋夺权。为了党和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在叶剑英的协助下,病重中的周恩来不顾自身安危毅然登上了南下的专机,决定亲自面见毛主席。

在长沙毛泽东的书房里,毛泽东接见了周恩来与王洪文。

毛泽东首先对王洪文说:“不要搞“四人帮”,四个人搞在一起不好啊!”

王洪文:“是,以后不搞了。”

毛泽东对周恩来说:“小平思想政治强,比他强(指王洪文)。他没有邓小平同志强。”

周恩来说:“我们想,邓小平做国务院副总理,兼总参谋长。叶剑英,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毛泽东想了想又说道:“我看,邓小平可以做个军委副主席、中央副主席、第一总理兼总参谋长。你看好不好啊!”

周恩来:“好。”

毛泽东从身旁的茶几上拿起纸和笔,写了起来。之后,把写好的字给周恩来看。

周恩来看了看:“啊!人材难得啊!”

俩人相视笑了起来。

1975年1月,四届人大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周恩来抱病来到会堂做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

周恩来站在主席台中央率领全体代表高唱国歌。他唱得十分动情。接着,周恩来开始做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他**昂扬地说:“在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人民奋发图强,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就把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国家……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

会场内响起热烈的、长久的掌声。人们沸腾了,为总理提出的宏伟目标而欢欣鼓舞。

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坐在大“红旗”轿车里的周恩来沉痛地向外观望着,在礼堂门外,“红旗”轿车停了下来,卫士长和小徐护士搀扶着从车中走出来的周恩来。在廊道里,周恩来与高级军政干部们握手后,沉痛地呼唤着:“薛明!薛明!”

在卫士长和小徐护士搀扶下,周恩来走进了贵宾室,迎上来的薛明一下子扑倒在总理的面前,哭了起来。

周恩来十分难过地说:“薛明啊!我对不你啊!我没有保住他。都六年了,贺老总的骨灰还没有安放在八宝山公墓,我心里难过啊!”

薛明:“总理,我感谢你对我们全家的关怀。”

贺龙的小女儿走上前:“伯伯,您要多保重啊!”

薛明沉痛地说:“保重啊!总理,保重。”

在贺龙的灵堂内,花圈如林,哀乐低回。

泪流满面周恩来对着贺龙的遗像和骨灰盒,一次次深深地鞠躬……

在三零五医院总理病室,周恩里躺在手术**,由护士慢慢推进了手术室。

在总理卧室,周恩来躺在**,邓颖超走了进来。

周恩来看向邓颖超:“你来了。”

“来了,怎么样,今天好些吗”

“还是没有一点力气。”

“噢,朱师傅托人带信来,很想看看你,给你理理发。”

周恩来:“这些年,一直麻烦他。现在我病成这样子,他看了一定会很难过的,还是不要让他来了。”

邓颖超拿起孩子们画的画给周恩来看,周恩来念着画上的字:“周爷爷,您好!”周恩里禁不住开心地笑了起来。

在三零五总理病房,三名人民大会堂的女服务员走了进来,尽管之前卫士长已经认真嘱咐了她们不要感情冲动,看一眼就出来。可是,当他们走到总理的病床前,一看到总理憔悴的病容,一下子都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卫士长见此情景,忙把三人带出门外。

应总理的要求,罗青长匆忙赶到了三零五医院,当他走进总理病室,看到输液针头插在总理消瘦的手臂上,看到那张憔悴、苍老,禁不住泪湿眼眶,嘴唇颤抖着,半天才说出一话来:“总理,你好,大家都很想你。”

周恩来语调平静地:“你看,平常我不生病,一生病就病成这个样子……没有想到还能看到你。”

罗部长竭力平静自己的感情,忍住悲痛。

“我找你来,想和你谈谈台湾问题。过去,我说过,对台湾的老朋友,我们是后会有期……是嘛,后会有期……我,看来是不可能了……但台湾回归总是有这么一天的。你们这些搞对台工作的同志,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千万要记住,对过去帮助过我们的、做过一些好事的朋友,台湾的一些老朋友,不要忘记……”

罗青长郑重承诺道:“总理,我记住了,我一定按照您的话去做!”

1976年1月7日傍晚,三零五医院。

夕阳西沉,如血的晚霞消失殆尽,天黑了下来,医院内外的灯亮了。总理病房办公室,护士小徐把窗帘慢慢拉闭。另外两位护士在周恩来病床边忙碌着,为总理调整氧气开关、输液管。

吴大夫走到总理床边弯下腰来:“总理,睡一会儿不好吗?”

“吴大夫……”周恩来望着吴大夫,缓缓地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去照顾别的病人吧。他们更需要你啊……”

时间缓缓流逝,悄无声息。周恩来躺在病**,眼睛睁得大大的,望着天花板。像是思索,又像是遐想。

小徐护士关心地询问:“总理,喝水吗?”

周恩来微微摇了摇头。小徐默默退后坐在椅子上。周恩来侧脸躺在病**,眼睛直盯着一个视点,不知在想什么。

1976年1月8日早晨,天阴沉沉的。寒风刮了一夜,此刻停了。一切声音都已消失了,天地仿佛屏住了呼吸。

周恩来躺在**,仍旧望着天花板。小徐走到周恩来病床边:“总理,您嗓子里好像有痰,我给您吸出来好吗?”

周恩来没有回应。

心脏监视器荧光屏上,亮点不正常地跳动着。小徐护士心中一惊,忙推门大喊:“吴大夫!”

时间是缓慢又迅疾的,没有人知道到底是过了多久,只记得从总理病房中,传出的卫士长哭喊的声音:“总理!总理!”

周总理安静地躺着,仿佛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他的两眼睁着,一动不动。

满眼热泪的邓颖超静静地看着周恩来,缓缓地低下了头,在总理的额头上长吻……

点击点评:人物传记·历史传记·民族色彩

《周恩来》作为一部大型史诗性影片,它既是一部历史传记片,同时它又是一部成功的历史人物传记影片。影片以纪实性的创作手法,通过艺术,再现周恩来生命最后十年的奋斗历程,树立起一个血肉丰满的周恩来的银幕形象,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影片以细微处见深情、平常处见伟大的艺术效果,并着重情感氛围的渲染,热情讴歌了周恩来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鞠躬尽瘁、死后而已的无私奉献精神,典型而细致的展现出周恩来崇高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成功地树立起一个拥有超凡人格魅力的领袖人物的丰碑。

虽然周总理已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在我们心中,一座历史的丰碑早已铸起,总理那崇高的思想品质和不朽的人格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愤图强、开拓创新!

回望精彩

影片采用细微处见深情、平常处见伟大的艺术效果,从而在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始终抓住了周恩来内心的情感世界,从而突出表现出他的崇高人格。这一点,正好验证了影片导演丁荫楠对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执着追求。

周恩来出席贺龙同志的追悼会,是影片最为动人的片段之一。此时重病在身的周恩来不顾个人安危,来到追悼会现场。还没见到他的身影,我们便听到他那苍凉悲痛的呼声:“薛明,你在哪里?我来了!”联想到影片开头总理为保护贺龙所进行的种种努力并预言来日会再见面的情景,我们可以想象出此时此刻总理内心痛苦地深重。之后,他对着贺龙的遗像充满深情地三鞠躬,更让我们感受到他对革命同志如大海一样的感情。

星光:王铁成

王铁成,本名王铁城,1938年8月9日生于北京。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因扮演周恩来而蜚声影坛。196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78年,他在影片《大河奔流》中成功地塑造了中国银幕上第一个周恩来的形象。他曾荣获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演员、第1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

王铁成在影片《周恩来》中的表演精湛老练、形神兼备、出神入化、令人倾倒。他不仅成功塑造了周恩来这一人物形象,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惟妙惟肖,而且在神韵气度、情感内涵的表现上都达到了一种艺术审美的理想境界。正如李瑞环同志的评价:“使人忘了是在看电影,真觉得这就是总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