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京津卷

天津市_天津市烈士陵园

字体:16+-

天津市烈士陵园

概况

天津市烈士陵园位于天津市北辰区铁东路以东、外环线以南,占地近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外观为大屋顶仿古建筑。主要纪念性建筑物包括纪念碑、纪念馆、抗日殉难烈士馆等。2009年5月,天津市烈士陵园被中宣部公布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纪念碑高31米,矗立在陵园中央,正面碑文是毛泽东手书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革命烈士纪念馆总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呈凹字形,东侧为骨灰堂,西侧为天津战役陈列室。展馆序厅展示着一幅长20米、高4.5米,由135个人物组成的主题为《海河祭》的大型铸铜高浮雕墙。浮雕画面以镂空的海河背景所贯穿,画面中间以天津战役的战斗场景为重点,将建国前后的历史相界隔。

左侧画面表现重点是大沽口保卫战、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在天津、盘山抗日烽火、天津解放等发生在天津的重要历史事件。代表性的著名英烈人物有清代名将聂士成、我党早期创始人李大钊、于方舟、抗日爱国将领吉鸿昌、包森等。

右侧画面表现重点是抗美援朝、抗震救灾、抗击非典等重要历史阶段和事件,以及有代表性的著名英烈人物杨连第、人民艺术家常宝堃、程树堂等天津籍英烈人物形象。

革命烈士纪念馆内按照时间顺序将展览分为“鏖战津门”,“浩气长存”、“献身理想”、“继往开来”四部分。展览主要以褒扬天津战役英烈人物为主,以历史事件为主线,运用声光电、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段,再现了人民解放军歼敌的生动场景。馆内还展出了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实物。

在日殉难烈士劳工纪念馆建筑面积1352平方米,分为一、二两层。一层为骨灰馆,存放在日殉难烈士和劳工骨灰。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处集中存放中国劳工骨灰的地方。二层为展馆,展馆序厅建有一座主题为《民族精神不可辱》花岗岩人物雕塑。

展览共分为:落入魔窟、奋

起抗暴、力挽尊严、面向未来四个部分。主要展示了在作为人类浩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其中,强掳和役使中国劳工是最为灭绝人性的罪行之一。从1943年至1945年间,日本将4.1万余名中国战俘和普通百姓掳往日本,迫使他们从事超强度的体力劳动。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有6830人命丧东瀛,6778人身受伤害,数以万计的中国家庭因此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陵园内还建有1.2万平方米的纪念广场和可举办大型活动的6000平方米高层平台、天津战役无名烈士墓区、抗日殉难烈士区、名录墙、雕塑等纪念性建筑物。园内建筑风格古朴、气势恢弘。

聂士成血祭八里台

聂士成,字功亭,安徽合肥北乡人。他幼年丧父,与母亲相宜为命。曾有一位夏姓商贩被匪徒追杀,聂士成的母亲设法把他藏在家中,使这位商贩幸免于难。聂士成回家后,与这位商贩热情相待,两人结为好友。不久,商贩弃商从军,入湘军袁甲三部当兵。咸丰九年(1859年)升任哨官驻守淮关,他写信邀聂士成一同从军。从此,聂士成投身军旅,开始了四十年的戎马生涯。

甲午战争之后,聂士成率领新训练的武卫前军驻守京畿地区,拱卫北京。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从大沽口登陆,向北京的门户天津发起了攻击。聂士成率领部队驻守在天津城外,他对直隶总督裕禄说:“士成在一日,天津有一日;天津如失守,士成不见大帅!”聂士成年迈的母亲从家乡安徽合肥也捎来了口信:“聂家无孬种!”希望儿子在国家危难之际,英勇杀敌。

7月5日,聂军与义和团合力围攻紫竹林租界,昼夜与敌军激战。

7月9日凌晨,八国联军6000人向驻守八里台的聂军反扑,另外500名日军也从聂军背后紧逼。聂士成陷入联军重重包围之中,但他仍沉着指挥,激战2个多小时;在弹药匮乏的情况下,率军突围到八里台附近。

时,聂士成双腿都已经受伤,营官劝他退下,他仍横刀跃马挺立桥头督战,并向左右说道:“此吾致命之所也,逾此一步非丈夫也!”

进攻的德国将军苦战多时,仍未能得逞,于是集中炮弹和子弹射向聂士成和他的战马。转眼一匹战马倒下了,聂士成换乘另一匹,又倒下了,聂士成一连换乘了四匹战马,两腿都已被打断,身上多处重伤。这时又一枚炮弹在他身边响起,弹片穿过头部。一腔热血的聂士成壮烈殉国。

常式相声

常宝堃是相声演员,艺名“小蘑菇”,出生于张家口。父亲常连安,艺名“小鑫奎”,原在富连成科班学戏,后以变戏法谋生。

常宝堃4岁开始跟随父亲“撂地”卖艺,表演戏法的“说口”。童声清亮,口齿伶俐,抓哏逗笑,聪慧机敏,颇受观众的喜爱。因张家口盛产蘑菇,人们亲昵地称他为“小蘑菇”。

1931年,常宝堃正式改行说相声,在天津拜张寿臣为师,此时他才九岁。经名师指点,再加上他的悉心钻研,经过四年的磨砺,13岁时就已崭露头角。15岁时与赵佩茹搭档,互相切磋,轮流捧逗,艺业猛进。他们在北平、天津一带演出,很受欢迎。他还曾参与组织兄弟剧团,任团长并演出相声和笑剧。

常宝堃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爱国人士。在日本占领时期,他编演《牙粉袋儿》等节目,对日本侵略者的压榨进行讽刺,为此遭到多次逮捕、毒打。建国前夕,他还断然拒绝国民党的威逼利诱,拒绝编演讽刺中国共产党的节目。

1949年7月,常宝堃出席了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自此,他更加自觉、勤奋地致力于相声的改革和创新,编演了许多新相声,如《新灯谜》、《思想问题》等,歌颂了社会主义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并被选为天津市人民代表。1951年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4月23日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常宝堃人民艺术家、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

(本章完)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