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馆
概况
天津博物馆位于天津河西区友谊路与平江道交口的银河广场上。主体建筑共三层,是一座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2009年5月,该博物馆被中宣部公布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博物馆占地面积约4.7万平方米,拥有1.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展厅。馆藏文物达20余万件,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玉器、砚台、甲骨、钱币、邮票等传世文物和历史文献、地方民间工艺及天津地区出土文物等多个门类。其中尤以古代陶瓷器、书法、绘画、砚台、钱币以及中国近代历史文物、文献最为突出。此外,天津博物馆还藏有各种专业图书资料20余万册。
天津博物馆设有《中华百年看天津》、《百年集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书法掠踪——中国古代书法艺术陈列》、《国瓷华彩——中国古代瓷器装饰艺术陈列》、《汉代遗韵——汉代文物展》、《明清官廷绘画展》、《天津人文说由来》7个基本陈列。同时,博物馆先后引进了《秦兵马俑大型国宝珍品巡回展》、《汉风湘韵——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珍品展》、《清官散佚书画国宝展》、《东方慧光——法门寺地官出土文物珍品展》、《丝路放歌情系奥运——敦煌艺术大展》等200多个临时展览,为观众带来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享受。
《百年集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展览为大型文物主题陈列,荟萃馆藏文物精品110余件(套)。这些文物涉及玉器、青铜器、书法、绘画、瓷器、玺印、甲骨、敦煌写经等多种类别,是从馆藏20余万件文物藏品中萃取的文物精华。展览通过对百余年来从各种渠道汇集到天津的文物珍品的展示,揭示了博物馆文物集藏
的过程,表现了天津文物收藏的历史特点和深厚实力。展览分为四个板块,分别为:文物收藏的沃土、内府珍藏徙津门、累累家藏献国家、殚精竭虑护珍宝。
大型历史主题陈列《中华百年看天津》占地2600平方米,展览以天津地方史为主题,通过364幅珍贵的历史照片、384件翔实的历史文献、文物和历史资料,采用三维空间的展示手法,将文物、文献、照片、模型、油画、景观等穿插其间,充分展示了天津建城以来城市发展的历程。
展览分为九个板块,分别为:天津历史的沉淀、英勇悲壮的抗争、工业文明的启蒙、殖民统治的见证、北洋新政的诞生、中西文化的交汇、北方经济的中心、日本侵华的基地、红色风暴的雷鸣。通过天津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激励人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强烈信念。
镇馆之宝《雪景寒林图》
《雪景寒林图》以三拼绢大立幅图描绘北方冬日雪后山林气象。画上群山重重壁立,气势苍茫,深谷危径,枯木寒柯,隐现寺观,山麓水边密林数重,后有村居屋舍,一人张门而望。全画布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画家用“抢笔”笔法,密点攒簇,并参以短条子的笔道,来刻画北方山石的质感,使画面浑厚滋润,沉着典雅。
这幅图一直受到广泛重视。清代收藏家安岐把它称为“华原生平杰作”。因名款“臣范宽制”四字,隐于前景树林中,年久字迹漫漶不易辨认,关于此图是否是范宽所作,还有争议,但说它是宋画中代表范宽画派的重要作品,则是大家公认的。
范宽字中立,北宋山水画家,名列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因为他性情宽厚,不拘成礼,时人呼之为“宽”,遂以范宽
自名。他早年师从荆浩、李成,后来他觉悟到应当重视对自然山川景物的观察、体验,因而长期生活于陕西华山、终南山等处,观览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微妙变化,对景造意,将崇山峻岭的雄强气势老树密林的荒寒景色,生动地在笔下表现出来。他画山石落笔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笔触画出岩石的形貌质感。画上的大山巍然矗立,浑厚壮观,具有压顶逼人的气势。元朝大书画家赵孟頫称赞范宽的画“真古今绝笔也”,明朝大画家董其昌评价范宽是“宋画第一”。
明代著名收藏家安仪周是清朝初期著名的收藏家安麓村的名字,他单名为岐,字仪周,原本是朝鲜人。他的父亲安尚义,康熙年间随高丽贡使到北京,后来入了旗人籍,留在朝廷重臣明珠家中做起了家臣。借助明珠的势力,安家在天津、扬州两地经营食盐,数年之间便成为富甲一方的大盐商。后来他的儿子安岐更是靠经营食盐做经济后盾,以收藏之富、鉴赏之精而闻名。
安仪周花巨资从收藏家梁清标手中购买了《雪景寒林图》。购买时,梁清标便在画上盖上了自己的“蕉林收藏”之印。后来,安仪周将《雪景寒林图》秘密收藏起来,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曾经著有《墨缘汇观》,书中还有他对《雪景寒林图》的著录和赏评。
安仪周死后,安家渐渐家道中落。安家的子孙便把这幅《雪景寒林图》卖给了当时的直隶总督。为了讨乾隆皇帝的欢心,直隶总督又把这幅名画转献给了乾隆皇帝,藏于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雪景寒林图》不知去向。后来辗转多年流入天津私人藏家的手中。天津解放后,私人藏家将《雪景寒林图》献给国家,收藏在天津市博物馆。《雪景寒林图》便成为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本章完)